?

類風濕因子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中的運用

2020-11-30 08:52鄭傳斌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診斷準確率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

鄭傳斌

【摘 要】 目的:探討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類風濕因子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的診斷效果分析。方法: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兩年時間內進行回顧性分析,選擇我院收治的經過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77例設為研究組,并且選取同時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患者74例設為對照組,對所有患者的RF、CCP水平進行檢測,分析兩組患者RF、CCP水平的水平變化,并分析兩組陽性檢出率,分析研究組類風濕因子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的診斷準確率。結果:研究組RF、CCP比對照組高(P<0.05),RF、CCP檢出陽性率均比對照組高(P<0.05),類風濕因子聯合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診斷準確率均高于兩種方法單純診斷(P<0.05)。結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RF、CCP水平均較高,對患者使用類風濕因子聯合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診斷,診斷準確率較高,可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對臨床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和篩查具有重大意義,可以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臨床診斷;診斷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R593.2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033-01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主要高發于中老年人,是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1]。其主要特征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2]。因此早期的診斷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重要的意義??弓h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體,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是以合成的環瓜氨酸肽為抗原的自身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的一個高度特異指標。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均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標志物,類風濕因子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的檢查。在87年的類風濕診斷標準中,專門提出來類風濕因子的陽性,有助于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本研究探討對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類風濕因子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CCP)的診斷效果分析。

1 一般資料

1.1 基本資料

對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兩年時間內進行回顧性分析,選擇我院收治的經過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77例設為研究組,并且選取同時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患者74例設為對照組,研究組患者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9.62±8.13)歲,男性32例,女性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8.64±7.86)歲,男性36例,女性38例,兩組的患者在年齡、性別上可比(P>0.05),納入標準:研究組患者均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對照組無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關節炎等相關疾病,所有患者均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其它類型緩解疾病,器官臟器有嚴重障礙,精神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惡性腫瘤,免疫缺陷疾病,不配合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采集靜脈血,采集前一天禁食,空腹8h以上,在清晨6-8點之內采集靜脈血,使用含抗凝劑的采血管,將采集到的靜脈血37度靜置后,4度靜置離心分離血清,將血清-20度保存待用,采用羅氏儀器的電化學發光方法、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檢測RF、CCP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中的操作進行。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RF、CCP等水平的水平變化,并分析兩組陽性檢出率,分析研究組類風濕因子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的診斷準確率。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試驗結果用n%表示,χ2檢驗,計量試驗結果用x±s表示, t檢驗 P<0.05為試驗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RF、CCP水平比較研究組RF、CCP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2 兩組RF、CCP檢出陽性率比較研究組RF、CCP檢出陽性率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2。

2.3 研究組診斷準確率比較研究組類風濕因子聯合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診斷準確率均高于兩種方法單純診斷(P<0.05,χ2=10.6944,6.2432),見表3。

3 討論

由于社會老齡化,飲食結構的改變,免疫系統調節障礙等原因,使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且還會致殘,影響關節功能,甚至危及生命[3]。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早發現便可早治療,因此提高診斷的準確率,也可提高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RF、CCP水平比健康人高,RF、CCP檢出陽性率比健康人高,類風濕因子聯合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診斷準確率100%。C-反應蛋白和血沉在多種疾病中均存在差異,因此無法作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特異性因子[4]。類風濕因子在多種免疫性疾病中存在,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準之一,但不是唯一標準,也并非特有[5]??弓h瓜氨酸肽抗體以合成的環化瓜氨酸多肽(CCP)為抗原的自身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RA)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RA早期診斷的一個高度特異指標[6-7]??弓h瓜氨酸肽抗體是以合成的環瓜氨酸肽為抗原的自身抗體,對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診斷的一個高度特異指標。類風濕因子是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實驗室的檢查。在87年的類風濕診斷標準中,專門提出來類風濕因子的陽性,有助于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診斷需結合多種指標進行判斷。

綜上所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RF、CCP等水平均較高,對患者使用類風濕因子聯合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診斷,診斷準確率較高,可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對臨床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和篩查具有重大意義,可以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俊娥,韓公海,潘寶龍,矣玲萍. 紅細胞沉降率、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類風濕因子以及C反應蛋白在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治中的意義[J].醫療裝備,2018,31(09):6-8.

[2] 王玉亮.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與類風濕因子聯合檢測在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05):9-10.

[3] 井海銀. 抗CCP抗體、RF、AKA聯合檢驗在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J].智慧健康,2018,4(32):5-6+8.

[4] 周永玲.探討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CCP)和類風濕因子(RF)聯合檢測對類風濕關節炎(RA)的診斷價值[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A0):100.

[5] 何雪琴,車虎森,溫微,等. 抗-CCP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中的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02):247-248.

[6] 廖文靜.抗環瓜氨酸肽抗體與類風濕因子聯合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1):86-87.

[7] 劉蘭芳.抗CCP抗體、抗角蛋白抗體、類風濕因子聯合檢測在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中的價值[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18):2635-2637.

猜你喜歡
診斷準確率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觀察
新生兒驚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
下肢靜脈血栓診斷中D—二聚體定量檢測的應用價值評析
探討肝臟增強CT與肝臟MRI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