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危害公共安全罪

2020-12-01 21:19石麗杉
法制博覽 2020年33期
關鍵詞:犯罪行為后果公共安全

石麗杉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在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中,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個概括性的罪名,其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客觀表現為實施了各類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相比于故意傷害罪、盜竊罪、貪污罪等其他刑事犯罪活動,危害公共安全罪能夠產生極其嚴重的犯罪后果,對社會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將是無法預計的。在國外許多國家,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都被納入最高等級的犯罪形式之中,其懲處的力度在各國的刑法體系中都是非常之高的。由此可見,防范和打擊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不但已經成為了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中危害性極大的一種犯罪形式,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一個共性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加速發展,近年來危害公共安全罪呈現出了一系列新的特點。2019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的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類型主要有非法持有槍支彈藥、失火罪、放火罪等。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給社會公共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加強對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打擊懲處力度依然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分析

(一)客體要件。從客體要件進行分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包括不特定群體的人身、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公共生產、生活安全等。這種犯罪活動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犯罪侵害的對象是不確定的,另一方面其危害的后果也是難以估計和預料的。

(二)客觀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客觀上表現為實施了侵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這種行為既包括已經實施的行為,也包括尚未實施的行為。既有已經產生嚴重危害后果的行為,也有并未產生嚴重后果的行為。換言之,只要是犯罪行為客觀指向為危害公共安全,那么該行為就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疇。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因過失所導致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只有危害后果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才會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三)主體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體屬于一般主體。一些犯罪行為的犯罪主體為單位,也有一些犯罪行為只能由單位實施。但是,凡是達到法律規定的承擔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完全刑事行為能力且實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行為的主體,都可以列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體。

(四)主觀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觀上表現為犯罪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可能發生危害公共安全后果,有可能造成社會公民人身、生命、財產損失和社會公共財產的重大損失而不進行制止,放任其危害后果產生。

二、新形勢下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特點

目前,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體現在《刑法》以及相關幾個刑法修正案之中,累計共有罪名47個。從近年來各級法院審理判決的案件類型來看,新形勢下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體現出如下特點:

(一)犯罪行為更加多樣化。除了傳統的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外,許多新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也被列入其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類型將會更多。

(二)犯罪預防更加困難。近年來,許多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都應用了高科技犯罪手段,這就給犯罪行為的預先防范和事后偵查造成了嚴重的挑戰,傳統的犯罪預防思維和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合形勢發展需要。

(三)犯罪誘因更加多樣化。從近年來出現的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案例進行分析,引發相關案件的誘因呈現出顯著的多樣化特點,家庭瑣事、鄰里糾紛、夫妻感情破裂、心理疾病等等都能夠成為犯罪誘因,這在以往都是無法想象的。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社會公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甚至會演化為心理疾病。一些瑣事和矛盾糾紛又缺少相應有效的調解機制,一部分公民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有效保障和滿足,他們就會產生報復社會的想法,進而引發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相比于傳統的犯罪誘因相對單一化的現象,現階段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犯罪誘因的多元化問題值得認真關注和反思。

三、嚴厲打擊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重要現實意義

筆者認為,現階段加強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主要具有下列幾方面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加穩定的環境和氛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是與良好而穩定的發展環境作為支持密不可分的。實踐充分證明,只有不斷鞏固和優化發展環境和氛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才會具備更加堅實的基礎。正如前文所述,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大,破壞力強,如果不能加以嚴厲打擊,那么勢必會嚴重動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損傷發展的潛力,其危害性后果是難以估量的。

(二)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許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都會引發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嚴重后果。我國長期秉承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一切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就由人民共享。正因為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就從根本上破壞和損害了國家的核心利益,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嚴厲打擊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是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核心利益的重要舉措。

(三)更加有效應對國內外各類風險和挑戰。近年來,隨著國際霸權主義勢力的不斷抬頭,國外一小撮敵視中國的政客不斷挑起糾紛和摩擦,意圖破壞中國發展規劃,拖慢中國發展速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不惜顛倒黑白,混淆視聽,采取種種手段封閉、排擠中國,試圖引發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公共安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更多,破壞社會公共安全犯罪的犯罪后果將更加嚴重。從這個角度來說,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有效控制和降低引發公共安全事故的風險,不給國內外反華勢力以任何的可乘之機。

(四)有效維護社會主義法治公平正義原則。公平正義原則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最基本特征之一。作為一種犯罪等級高、社會危害性強的犯罪形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必須要納入法律體系之中,強化懲處打擊力度,充分體現出法律的威懾力和約束力,盡量降低犯罪率,達到維護公平正義原則的目的。

四、如何有效防范打擊新形勢下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筆者認為,為了有效應對新形勢下危害公共安全罪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有效維護社會主義法治公平正義原則,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應采取如下措施:

(一)進一步完善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律規定。要根據新形勢下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對現行法律規定進行適當修訂,將一些新的犯罪形式和行為納入其中,并根據危害行為的后果設置對應的量刑標準,確保實現法律修訂與司法實踐的有效銜接。

(二)審慎使用危害公共安全罪。雖然司法實踐中的一些行為客觀上已經產生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但是由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屬于最嚴重的犯罪形式之一,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必須審慎使用,特別是對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要從嚴把握,對于不符合危害公共安全罪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要采用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加以懲處。

(三)切實樹立有效的防范思維。要樹立科學化的防范思維,根據新形勢下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新特點,堅持防范為主的原則,更多地依靠群眾、引進高科技技術,做好各類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精準防控,盡量降低危害公共安全案件的發生率。

猜你喜歡
犯罪行為后果公共安全
靖江市啟動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區
“耍帥”的后果
利用“短信嗅探”技術實施網絡侵財犯罪行為的定性研究
這些行為后果很嚴重
在公共安全面前別任性
基于知識圖譜的知識推理與公共安全結合的理論研究
眾榮的后果8則
人臉識別技術在公共安全領域中的應用
上朝遲到了 后果很嚴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