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途徑研究

2020-12-01 03:11唐海鷗
文存閱刊 2020年23期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

唐海鷗

摘要:2019年李克強總理提出高職院校擴招100萬學生,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通過調查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分析存在的問題與成因,提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觀的建議策略,為落實雙創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觀;引導途徑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高職院校擴招100萬學生,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開展職業教育,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切實有效的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是擺在職教人面前的重大課題。社會經濟急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我國高等教育日益普及,每年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走入社會,在如此情景下“招聘難”“就業難”的社會矛盾卻依舊強烈并有加劇趨勢。大量的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閑散流入社會,企業單位招聘不到人才,崗位空虛,經濟不能平穩有序發展,這些問題的背后都有著巨大的社會隱患,影響著社會的穩定。本專項課題以問卷調查為基礎,訪談交流為輔助,通過定量分析的方式,深入剖析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價值取向及就業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成因、把握趨勢、尋求策略,解決大學生就業中的實際問題,提高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調查概況

本次調查在長沙某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三學生及部分應屆畢業生中進行,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通過問卷星在線調查發放600份調查問卷,回收584份有效問卷。受調查學生中,男生156人占比26.71%,女生428人占比73.29%,在校生228人占比39.04%,畢業生356人占比60.96%。受邀調查學生文理科兼備,涵蓋該職業院校9個學院25個專業,比較能夠全面的體現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特點。問卷內容包括,影響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主體因素、環境因素,就業價值標準、就業目標期望以及就業指導期待等多個方面。

在當下就業形勢判斷的問題上,43.15%的學生認為當前就業形勢不樂觀,有較強的職業緊迫感。在畢業打算問題上,61.64%的學生以求職為主。在擇業觀上,60.96%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26.71%的學生希望一步到位,直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就業地區的選擇上,48.08%的學生選擇畢業城市及周邊城市,17.81%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選擇去西部地區就業的學生僅4.79%。影響就業地區選擇的因素中,41.1%的學生重點考量城市的熟悉度,39.04%的學生看中工作所在地的發展機會。就業地的創業環境、人才政策等,極少被學生看中,分別僅占4.79%和5.48%??紤]回報家鄉返鄉工作的學生僅占比3.42%。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求職過程中最看重的三個因素分別是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和發展空間,選擇比例達到89.04%、72.6%和61.64%。對于工作穩定度的要求也高達47.95%。在就業單位員工培訓福利以及就業單位長遠發展規劃的考慮上,學生傾向不高,僅5.48%和5.25%。工作單位性質選擇上,高穩定高收入的國營企業、事業單位更受學生的青睞,占比49.04%和39.38%;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僅占5.48%。在初次就業的工資期待上,49.73%的學生期待月薪在4500到6000之間;32.6%的學生期待獲得6000元以上月薪。在就業能力影響力上,54.11%和27.45%學生認為專業技能和實習經歷更為重要,僅6.81%的學生認為在校的各項人文素養能促進就業能力的發展。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上,61.37%的學生覺得用人單位待遇與條件不符合心理預期;36.3%的學生認為獲得招聘信息的渠道太少是求職過程中的主要困難。針對當下高校就業能力指導培訓,91.79%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但是只有30.14%的學生認為當下的高校就業指導培訓能夠滿足就業實際能力需求。

二、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存在的問題

(一)擇業趨于理性,自我認知存在偏差

能夠理性認識就業形勢,但擇業時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存在眼高手低現象。當下高職院校學生能夠理性的看待當前就業形勢,做到先就業再擇業。在選擇就業城市時也不再一味的傾向于一線大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開始更多考慮城市的熟悉度和職業的發展空間。但是擇業時的考慮也過于片面,盲目追求高薪、高福利待遇和穩定感,缺乏對自身能力因素的理性定位,對就業能力與就業崗位要求匹配度的判斷力上存在誤差,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出現較強的落差感,認為用人單位待遇條件十分不符合心理上的預期。同時,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時,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與綜合能力,卻期待一步到位的舒適無憂,不能理性看待職業發展規律,存在眼高手低現象。

(二)部分學生擇業標準功利化明顯。

當下高職院校學生求職過程中過分追求個人利益,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和貢獻精神,前往中西部地區就業的意向以及回饋家鄉、返鄉就業創業的意愿明顯低于前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就業的意愿。對作為當代大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感認識缺失,對個人發展、集體利益和社會價值之間的關系缺乏正確思考,受“利己主義”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影響明顯。

(三)創新創業意識不夠

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是“雙創”工作的重要一環,但是調查結果顯示,當下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意愿明顯不足,在就業過程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占比不超過6%。在就業因素考慮上,就業地人才政策、創業環境等因素也不是當下高職院校學生重點關注的方向。

三、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自我認知不夠

當下高職院校學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認知意識。受社會上功利主義影響,盲目追求高薪高福利的眼前利益,對自身能力因素和潛力才能認知不當,職業發展長遠規劃缺失;錯位的認知,也導致就業能力和就業期待的錯位,形成就業過程中的落差感和失敗感,失敗與落差進一步阻礙就業定位的精準,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惡性循環。

(二)社會責任感有待加強

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受家庭和社會觀念影響,自我中心化明顯。在擇業時注重個人能力與個人理想的達成,追求個人價值最大化,對個人貢獻、集體主義和社會發展缺乏正確的思考,漠視精神價值與社會價值,缺乏社會主人翁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感薄弱。

(三)創新創業意識薄弱

當下高職學生就業價值觀中,對“鐵飯碗”般穩定的追求仍存在明顯的執念。學生就業過程中缺乏挑戰的勇氣,害怕失敗與挫折,期待一次性到位的穩定感,盲目追求清閑與高福利,對創新創業價值及其精神內核認知不足,對國家創新創業方針政策缺乏關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能力培訓中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存在缺失,多方面影響下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整體單薄。

四、針對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的引導途徑

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受到多方面影響,如個人經歷,家庭環境,社會因素等等。作為教育主體的高職院校,該如何科學有效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觀,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綜合調查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嘗試引導:

(一)當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應注重價值觀的引導,應當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專業學習的全過程,思政育人與課程思政牢牢結合,提高課程思政的深度與廣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同時,就業指導工作應調整觀念,注重就業價值引領的領針對性和連續性,深化細化就業指導方式方法,使就業指導切實落地,能夠真正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

(二)當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應實現“家校聯動”。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引導。高校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全過程,應及時有效與學生家庭溝通,共同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專業發展與社會需要的關系,改變傳統觀念,合理定位,理性就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積極正面的就業價值取向。

(三)當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應充分貼近學生生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雙創教育做到入腦入心。當前網絡化社會環境下,信息溝通得到充分利用發展,就業指導工作特別是雙創教育工作,應積極適應時代發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強交互性、強動態化的特征,提升學生的興趣與參與度,讓學生便捷、多元化的接收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教育,提高了育人的實效。

參考文獻:

[1]程瑛.眾創環境下高職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教育探析[J].讀與寫雜志,2018(12):47-48.

[2]郭招秀,金振宏,梁彥蕊.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研究[J].科教導刊,2020(1):108-109.

課題項目: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價值取向變化特點及引導途徑研究”(2019DJ30)

猜你喜歡
高職院校學生
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養成路徑探析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及創新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現狀分析
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與教育方式分析及闡釋
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探析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分析
石家莊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現狀調查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