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評彈
——蘇州城市音樂文化與音樂藝術的交融

2020-12-02 05:54王晨宇蘇州大學
黃河之聲 2020年2期
關鍵詞:吳語書場方言

◎王晨宇 (蘇州大學)

一、蘇州城市音樂文化的內涵

“所謂的城市音樂文化就是在城市這個特定的地域、社會和經濟范圍內,人們將精神、思想和感情物化為聲音載體,并把這個載體體現為教化的、審美的、商業的功能作為手段,通過組織化、職業化、經營化的方式,來實現對人類文明的繼承和發展的一個文化現象?!盵1]

蘇州位于江蘇省東南部、太湖東岸,地處長江三角洲水陸要津,自從隋朝江南大運河通航以來,蘇州一直是南北交通重要樞紐,對經濟發展如虎添翼。吳縣之縣名自秦朝時設立,沿襲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的姑蘇地區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和經濟文化中心。嘉慶年間《姑蘇鼎建嘉應會館引》記載:姑蘇為東南一大都會,五方商賈,輻接云集,百貨充盈,交易得所。[2]

清代,蘇州是區域政治中心同時,又是當時“江南最重要的中心地”。在江南地區市場體系中,具有“超地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是江南、乃至全國經濟中心之一。而且明清時期,蘇州人口極為稠密。明朝中期,蘇州城區內及城區周邊人口即達到數十萬規模,而至清代中期,蘇州人口更是達到史無前例的百萬水平。唐代時期,閶門至楓橋,沿河帆檣林立,萬商云集,生于蘇州府被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用詩句“五更市賈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同”來形容當時興旺景象。

蘇州的音樂文化可謂群星璀璨,誕生并流傳下來了如蘇州彈詞、蘇劇、昆曲等藝術瑰寶。吳越音樂文化是反映吳越人民社會生活和吳越人的本質不斷積累并加以深化的產物。而蘇州文化以吳越文化為源頭并將其發揚,可謂歷史悠久,素享“風土清嘉、人文彬蔚”之譽。蘇州城市和市鎮密集,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繁多,而這種經濟基礎的地域文化,很早就在民間產生并流傳。從東漢末年起,因南北頻繁戰亂和朝代與都城的更迭,往江南一帶的大規模移民使得方言復雜紛繁,使得中原文化和江南地區其他音樂文化進行了相互吸收和融合,多種文化習俗在這里碰撞并扎根。綺麗婉約充滿陰柔之美,獨領風騷數百年之久的吳聲歌曲;“若長江廣流,綿延徐逝,有國士之風”;達到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最高境界的吳越古琴藝術;小輕細雅韻質柔婉,堪稱民族室內樂的江南絲竹音樂。[3]

發達的交通和貿易,城市人口密集以及大量人口涌入,使多元音樂文化與本地原始音樂文化在這里融合、碰撞,扎根結果,使蘇州成為了江南音樂文化瑰寶傳承中最突出的城市之一。結合了學者的觀點與姑蘇地區的城市特點,筆者認為:蘇州城市音樂文化是指北依長江、南抱太湖的蘇州作為我國江浙地區吳文化較為集中的城市,在姑蘇這片特定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民俗背景下,蘇州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精神以音樂作為載體實現了音樂審美和音樂文化的統一,并促進了本土文化繼承和發展的一個文化現象。

二、城市音樂文化孕育之下的蘇州評彈

城市是一個社會文化和能量最集中的地方,許多可以是不同領域的原本分散的生活元素被聚合在一起,城市文化和音樂藝術也以這種方式借城市這個媒介得以發揚和演變,順應歷史潮流的文化和藝術形式被市民所接受和贊許,由此而得以生存。正如蘇州評彈促進了蘇州城市音樂文化的發展,蘇州城市音樂文化也幫助并擴大了蘇州評彈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并往更遠的地方傳播開來,使其有著非比尋常的生命力。

蘇州素號繁華,亭館布列,其人好聲色游樂,所謂“絲竹謳歌,與市聲相雜”。[4]從古至今,城市娛樂文化一直都是藝術傳承的持續動力,而不同于文學作品的創作與流通,蘇州評話和彈詞這兩種誕生于城市的不同類型的曲藝藝術需要表演者與聽眾處于同一個相對空間內,不能跨越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流,僅此聽眾可以得到相當直觀的聽覺和視覺感受,即使是同一部唱本,由于不同的彈詞藝術家帶來藝術表演形式上的不同變化,形成了多種流派和風格,既培養了聽眾的不同“口味”,也讓評彈藝人的表演手法迎合著聽眾的審美而變得更加多樣化,豐富了城市藝術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方言是語言的變體。蘇州評彈所運用的方言語種——吳語,誕生和發展于吳地人長期的社會活動和生產方式中。受地域、環境、人口遷移等影響,吳語中蘇州與常州、江陰與無錫的聲調又有很大差別。在江蘇曲藝中所操吳語,實際上主要所采用的是蘇州城區方言。吳語與吳文化“根脈相連”,密不可分,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始終相互促進、相互影響。[5]蘇州評彈是以吳地方言為載體的方言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發展成為獨立的地域性語言,有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蘇州方言的聲調曲折多變,語調柔和婉轉,悅耳動聽,被稱之為“吳儂軟語”,形容吳人講話輕清柔美。

蘇州評彈的演出形式十分靈活,由于扎根于江南城市,較少受到空間與時間上的限制,雖有一定的固定形式,但也順應了城市音樂文化的潮流有著些許改變。傳統的演出形式分為單檔、雙檔,后來又發展為三檔或多檔的形式,這種一人以及雙人配合表演的形式也較少受到道具的限制,即使數量不多的評彈藝人也可以進行長時間、多地點的演出。

蘇州評彈的體裁也具有相當的靈活度,傳統的長篇彈詞可以連續、長期、長時間進行演出,之后演變出的中篇、短篇的體裁也可以根據不同的表演條件進行調整。

蘇州地區民間音樂蘊蓄豐富,歷史悠久。民間擅長打擊樂器和管弦樂器者較為普遍。演奏的曲調,大都以錫劇等地方劇種和京劇的曲譜為準,也有奏江南小調及江南絲竹等地方曲調的。[6]而蘇州評彈運用的樂器以三弦和琵琶為主,可見城市音樂文化對蘇州評彈的影響。

城市書場是蘇州評彈的主要表演地點,書場的恢復和繁興對于蘇州評彈來說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城市書場和蘇州評彈幾乎成了生死與共的關系。上世紀的70年代開始,商業部門采取措施,增添設施,恢復書場等項目,至80年代全縣普遍建立鄉鎮文化中心,娛樂形式日益多元化,與茶館兼營的城市書場成為了群眾的文化娛樂場所。

到了清同治、光緒年間,評彈(當時又稱為蘇州說書)演出已經不局限于蘇州地區。1846年,上海開阜以后,經濟和文化都以很快的速度發展起來,人口也日益膨脹。雖說這里五方雜處,但以江蘇人為多,其中蘇州地區人氏所占比例尤高,上海一度出現“街頭巷尾盡吳語”的情景。[7]而上海和蘇州同屬于吳語區城市,所以蘇州評彈對于上海人來說沒有語言障礙,之后大批評彈藝術家包括評彈四大名家等人在蘇州和上海地區涌現,以至于到了20世紀初,上海儼然成為了評彈活動的中心。吳語地區方便進行相互文化交流的優勢就這樣彰顯出來。

三、蘇州評彈在當代的繼承與發展

(一)面臨的挑戰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科技時代,人民大眾的生活質量相比較上個世紀已經有了巨大的提高,傳媒手段的多樣化使得藝術文化能更快更好的傳播給人民群眾甚至流向世界,加上人們的娛樂方式逐漸多樣化,對于娛樂文化和藝術形式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以至于新潮流的音樂文化不停地沖擊著市民大眾的傳統審美觀,導致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不容樂觀的現實。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也使得城市中外來人口大量增多,擠壓了蘇州方言的生存空間。

蘇州評彈理論家周良老先生說:“評彈的生命線在書場?!闭{查研究表明,目前的城市書場里,主要存在著收入較低、聽眾老齡化、演出水平參差不齊、書目老化等問題。由于蘇州評彈的聽眾中占大部分的退休老人消費能力有限,所以壓低了書場的門票價格,進而導致書場的盈利和演員的收入都不高,書場也無法請得起水平高超的評彈名家來表演,又導致其盈利下滑,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擠壓著蘇州評彈的生存空間。而非營利性書場由于經營壓力較小,加上其硬件設備完善、服務周到,往往是座無虛席,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鞏固了老聽眾群體,又為蘇州城市音樂文化增添了色彩,有利于蘇州評彈的健康傳承。

蘇州評彈在蘇州本地濃厚的氛圍使這里具有了開設夜書場的決定性條件。20世紀末,評彈書場的主要演出方式是夜書場,到了當代又衍生出退休老人鐘愛的下午場這種演出方式,而喜聽夜書場的年輕聽眾文化水平和審美能力比較高,相應的,對夜書場評彈藝人的要求也比較高。

評彈的歷史是扎根于城市書場和長篇書目的歷史。而現代大眾快節奏的消費心理導致了長篇評彈難以存活下去。比起在城市書場里演出傳統的長篇劇本,以唱開篇、選段、小曲為主的活躍于江南城市中的賓館、酒店、茶樓、景點等地方,對評彈演員的技術難度要低,報酬也比較豐厚,直接導致了城市書場善說“一類書”的優秀評彈演員的流失。中國曲藝界曾有句口訣叫做:“曲無情不感人,藝無理不服人?!庇捎诂F代消費市場使“說長篇”和“唱開篇”的兩者關系變得十分棘手,使得以評彈技藝為生的青年演員中逐漸出現了重唱輕說的現象,導致說表技藝下降,演唱也缺乏感情,這種現象對于蘇州評彈藝術的健康發展也是不容樂觀的。

蘇州評彈表演所運用語言為吳語,為南方方言,與相對應的北方方言區別甚大,這個特點對于蘇州評彈藝術的發展變成了一把雙刃劍,通曉吳語之人可盡情欣賞評彈之特色,品略蘇州方言之美,而例如身處北方官話方言地域的群眾,由于語言的隔閡,自然無法參透評彈表演的內容。蘇州評彈是一門語言表演藝術,無法與蘇州方言相剝離,可謂喜憂參半,既成就了這種城市音樂文化,也使它在非吳語使用地的傳播速度不那么樂觀。好在評彈藝術是音樂與說詞相結合進行表演,不通吳語之人也可僅通過評彈藝人的音樂表現得以獲得聽覺享受??偟膩碚f,方言的特性既促進了蘇州評彈的繁榮,也使它的傳播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創新與發展的嘗試

音樂是一種國際語言符號,很多古老的音樂形式正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逐漸消亡。城市發展借助音樂文化歷史彰顯個性,不僅可以樹立城市形象,還可以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延續的手段。[8]得益于全球化經濟和文化的繁榮交流,我國在音樂藝術方面與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交流不斷擴大;與各地的頻繁文化交流;不同發源地、不同特質的文化與藝術無法避免地實現著融合。這都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生存與發展的契機。

眾多熱愛蘇州評彈藝術的藝術家們,正是在深刻體會其藝術特點的前提下,將其不斷創新,比如從書目上創新,推出貼近時代的新書目;在唱腔上創新,衍生出多種不同的流派;在表現形式上也嘗試與各地的不同音樂文化進行結合,如結合西洋樂器進行表演、結合搖滾樂風格進行嘗試。有些不僅取得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征服了從來沒領略過評彈藝術表演的觀眾,也極大地提高了蘇州評彈的知名度,讓許多有著現代審美的年輕人也能夠完全接受和欣賞蘇州評彈藝術。

社會與經濟的進步和發展致使人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越來越關注,民間自發地、有組織地對于蘇州評彈唱腔、唱本以及曲譜的保護和傳承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社會自發傳承與保護的同時,國家也十分重視文化產業的繁榮和傳承,蘇州評彈也是一個典型代表,早在2005年,國務院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蘇州評彈就在其列。

結 語

蘇州之美,得天獨厚;江南文韻,連綿悠長。有著四百多年歷史并蘊含了深厚的吳文化內涵的蘇州評彈,是蘇州城市音樂文化的沉淀,是江南藝術瑰寶。在漫長的文化傳承與發展之路上,相信蘇州評彈能夠同其他音樂藝術一樣,能夠克服挑戰,永葆青春和活力。

(指導教師:蘇州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唐榮)

猜你喜歡
吳語書場方言
方嚴的方言
方言
吳語傳播現狀調查分析與傳播手段的創新
蘇州市2個書場入選 江蘇省首批非遺曲藝書場
總體規劃 精準扶持
哪些方言有利于經商
大關街道西一社區百姓書場重新開門迎客
試析陜西方言中的[]與大同方言中的
公益型書場生存困境與出路探析
老板的女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