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嗜酸粒細胞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2020-12-04 20:21高魯平王小菊
醫藥前沿 2020年29期
關鍵詞:嗜酸粒細胞支氣管

高魯平 王小菊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支氣管哮喘以氣道高反應、氣流可逆性阻塞為特征,多反復發作,是一種呼吸道常見慢性炎癥性疾病[1]。近年來,支氣管哮喘受環境等因素影響,發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癥之一,引起了臨床的廣泛關注[2]。目前,多數研究認為,嗜酸性粒細胞可通過釋放顆粒中的內容物,損傷氣道組織以促使炎癥發生和發展,通過觀察該指標的水平變化可指導臨床制定診療策略[3]。本文以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收治的病情緩解期與急性發作期小兒支氣管哮喘患者及同期內于醫院行健康檢查顯示正常的兒童為例開展研究,探討嗜酸粒細胞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于2019 年3月—2020 年6 月兒科收治的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共230 例,按照患兒病情及癥狀,分為病情緩解組、急性發作組,并將同期于醫院行健康檢查的100 例正常兒童列為對照組,病情緩解組:110 例,男女比例59:51,年齡2 ~13 歲,平均年齡(7.8±2.3)歲,病程5 個月~3 年,平均病程(1.4±01.2)年;急性發作組:120例,男女比例68:52,年齡2~14歲,平均年齡(7.6±2.4)歲,病程6 個月~4 年,平均病程(1.5±1.2)年;對照組:100 例,男女比例54:46,年齡1 ~14 歲,平均年齡(7.7±2.3)歲。三組人群男女比例、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5]中關于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及分期標準;(2)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免疫系統疾??;(2)有激素藥物服用史;(3)合并心、腎嚴重疾??;(4)對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藥物成分過敏者;(5)療程未結束退出實驗或再行嗜酸粒細胞水平測定時無法聯系者。

1.2 方法

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均于治療前接受嗜酸粒細胞水平測定,方法為:于空腹狀態下,清晨抽取患兒肘靜脈血5mL,并在離心半徑10cm,離心速3500r/min 下離心10min,后使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南京貝登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產)分析取得清液,計數嗜酸粒細胞。對照組則在行健康體檢時抽取其肘靜脈血。

給予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患兒沙丁胺醇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其中沙丁胺醇(國藥準字20053412)為常州亞邦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 噴/次,3 次/d;布地奈德(國藥準字H20163253)為天津天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0μg/次,2次/d。兩組均治療兩個療程,療程結束后三組人群再次測定嗜酸粒細胞水平,方法同上。

1.3 觀察指標

觀察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對照組人群治療前嗜酸粒細胞變化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將計量資料(嗜酸粒細胞水平)納入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多組間單因素方差分析,(±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若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患兒治療前后誘導痰、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水平均較對照組更高,而急性發作組誘導痰、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水平又高于病情緩解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患兒治療后誘導痰、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水平均較治療前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人群治療前后誘導痰、外周血嗜酸粒細胞水平變化比較(±s)

注:*表示治療前后對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組別 例數 誘導痰嗜酸粒細胞(個/μL) 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個/μ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急性發作組 120 258.87±29.83 219.41±16.81* 81.93±9.66 57.10±8.23*病情緩解組 110 198.63±22.39 173.92±15.70* 51.61±7.33 34.19±6.04*對照組 100 164.21±17.63 159.44±19.62 16.33±3.60 15.79±3.11 F 436.29 365.69 2103.76 1186.97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討論

支氣管哮喘為一種呼吸道慢性疾病,有輕度、中度、重度及危重之分,目前受環境因素影響,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呈上升趨勢[4]。且該病受多種炎性介質與炎性因子影響,如嗜酸粒細胞、T 細胞、肥大細胞等,表現為頑固性發作疾病,患兒可表現出持續性氣道高反應,咳嗽不止,且有胸悶、氣急等表現,影響日常生活質量[5]。嚴重支氣管哮喘患兒急性發作時,可迅速出現呼吸困難及低氧血癥,威脅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嗜酸粒細胞作為白細胞組成部分,是支氣管哮喘發生與發展的炎癥重要因子,被激活后,可釋放嗜酸粒細胞陽離子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遞質,趨化炎性反應,損傷支氣管壁,導致黏膜水腫,從而誘發支氣管哮喘[6]。

張長生[7]納入86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探討細胞間黏附因子-1、嗜酸粒細胞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其研究結果患者用力肺活量、呼吸峰值流速、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等肺部功能指標與嗜酸粒細胞、細胞間黏附因子-1 水平呈負相關,而嗜酸粒細胞水平進一步受細胞間黏附因子-1 表達增多影響。本文對比分析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120 例、緩解患兒110 例,健康兒童100例,結果顯示,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患兒治療前后誘導痰、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水平均較對照組更高,而急性發作組誘導痰、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水平又高于病情緩解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與上述研究趨同,證明嗜酸粒細胞水平變化可表達部分氣道炎性反應,提示支氣管哮喘的發生,而嗜酸粒細胞水平越高,則提示氣道炎性反應更重。

此外,給予了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沙丁胺醇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就治療前后三組人群的嗜酸粒細胞水平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急性發作組、病情緩解組患兒治療后誘導痰、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水平均較治療前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布地奈德具備高效局部抗炎作用,而沙丁胺醇則可作用于β2 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過敏物質釋放,減輕支氣管炎癥反應,從而降低嗜酸粒細胞水平[8]。從該結論可以發現,利用嗜酸粒細胞水平檢測可以判斷藥物治療的效果,若其水平在治療后無明顯變化,則可考慮更換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嗜酸粒細胞水平變化能夠反映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發生與發展,早期檢測患兒嗜酸粒細胞水平有助于盡早發現疾病,而在治療過程中檢測嗜酸粒細胞水平可以評估患兒治療效果,為臨床觀察患兒病情發展與預后情況提供了一定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嗜酸粒細胞支氣管
了解并遠離支氣管哮喘
經方治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發熱案1則
MRI平掃在腎臟嗜酸細胞瘤與嫌色細胞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支氣管擴張咯血的防治
同側乳腺嗜酸細胞癌伴導管原位癌1例并文獻復習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征的治療進展
誤診為嗜酸粒細胞增多癥1例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37例
支氣管擴張CT與中藥治療34例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與子宮內膜容受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