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多芬第二十一首鋼琴奏鳴曲《黎明》作品分析

2020-12-05 07:26楊銘河南大學
黃河之聲 2020年16期
關鍵詞:大調奏鳴曲樂句

◎ 楊銘 (河南大學)

路德維?!し病へ惗喾?,是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所創作的《黎明》鋼琴奏鳴曲與他另外幾首鋼琴奏鳴曲相比有所不同,他在這部作品中使用的表現技巧更加豐富華麗,讓人產生想象。貝多芬在這部作品中使用了華麗的技巧,將大自然的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同時寄予自己對生命對生活的態度?!独杳鳌蜂撉僮帏Q曲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可以說是貝多芬十分精彩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創作背景

C大調《黎明》鋼琴奏鳴曲創作于1803年至1804年間,這首奏鳴曲是題獻給貝多芬在波恩時的好朋友馮瓦爾德施泰因伯爵的,他曾經幫助過貝多芬也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在創作這部作品時,貝多芬正居住在喬布林,此時的貝多芬正處于耳疾的痛苦之中,他與朋友的交流變得困難,從此安靜的世界使他的孤獨感愈發強烈。貝多芬對大自然的觀察十分細致,以此來克服內心的困難與孤獨,同時渴望在大自然里尋找屬于自己的共鳴。在這部作品中,大自然不再是被動的,貝多芬將其賦予了更多的活力。這是一部氣勢雄偉的田園風格鋼琴交響樂,具有詩情畫意的清新感與朝氣蓬勃的活力。另外,《黎明》鋼琴奏鳴曲中貝多芬使用了民間音樂的元素,使得自己的創作與民間音樂有了更近一步的聯系。這部作品表現了貝多芬深刻的哲學思想,他從大自然中得到啟發與力量,同時也為后來他所創作的《熱情》鋼琴奏鳴曲奠定了基礎。

二、曲式分析

(一)第一樂章,Allegro con brio,4/4拍,奏鳴曲式,C大調。

第一樂章共由三百零二個小節組成,其中包括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和尾聲,可以看出采用的依然是最基本的奏鳴曲曲式結構。整部作品的開始就十分引人注目,在開頭貝多芬使用的是低音區的幾個和弦的重復,十分具有表現力和創新風格。這個開頭給聽眾的感覺是,它會讓人十分期待后面即將發生的事情。仿佛人們剛剛醒來在一個美好的早晨,第四小節里右手加入了高音區的旋律仿佛是小鳥在歡迎早晨的到來。在第九至第十一小節里面,仿佛又飛來了一群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唱歌,隨后安靜下來。呈示部由第一小節至第八十二小節組成其中包含了主部主題、副部主題兩個主題。主部主題使用了一個樂句的形式在主調上開展,從第一小節至第十三小節為主部主題。主部主題具有清新、活潑的特點,之后進行了發展和變化直至結束。之后其調性也發生了變化,從C大調轉向了G大調又經過了F大調、c小調等之后又回到了C大調的原位和弦。之后便是連接部,從第十四小節開始以主部主題進行敘述,將主部主題進行了不斷的擴大和變化逐漸向副部主題開始過渡。連接部一共由二十一個小節組成,在這里貝多芬使用了跳音、震音以及雙旋律的跑動進行了完美的連接。主題的重復也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使用了左右手交替進行的方式實現了旋律線條的交叉。連接部最終結束于原位和弦上,將主部與副部進行了過渡。

從第三十五至第五十小節是副部主題的部分,在這里出現了新的旋律元素,整個音樂從速度、節奏、情感上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與主部主題不同形成了對比。副部主題通過兩個八小節的方整樂句來表述,兩個樂句通過變化重復不斷發展,調性十分平穩。最后,由原位屬七和弦進行到了主和弦的解決,使得樂句結束。從第五十至第九十小節呈示部逐漸走向結束,第一次的結束進行在C大調上的旋律重復,第二次是把呈示部的旋律轉向了F大調,之后便進入了展開部。

展開部是從第九十小節至第一百五十六小節,在這里貝多芬將呈示部的主部主題中的音樂元素進行了變化發展,同時轉換了調性,使得旋律十分豐富。展開部的結束從第一百四十二小節開始,也可以稱它為再現部的鋪墊,它將音樂推向了高潮,做好迎接再現部的準備。

從第一百五十小節開始進入到再現部,首先就是主部主題的旋律再現。之后將呈示部的主要旋律元素再現,結束于C大調的半終止。經過第一百七十四小節至第一百九十五小節的連接,將主部主題進行又一次的發展,并采用了托卡塔織體。從第一百九十六小節至第二百一十一小節為再現副部,其中也使用了呈示部副部主題的旋律元素,但在調性上發生了變化。最后進入尾聲。

(二)第二樂章,Adagio molto,8/6拍,單聲部曲式,F大調。

這一樂章是三個樂章里面最短小的,共由二十八個小節組成。在進行這一部分的創作時,貝多芬本來所寫的是一個行板的旋律且篇幅較長。最后他發現由于篇幅過于大從而破壞了各個樂章之間的平衡感,因此使用了一個短小的引子將第一和第三個樂章連接起來。從第一小節至第就小節可以看出這一段的旋律有明顯的離調風格,這一樂章的主題部分從F大調開始中間進行了多次轉調,最后又轉回了F大調。經過不斷發展,并于第十一小節和第十三小節處采用了織體的模仿,從而達到了回聲的效果。第十七至第二十八小節進行了對主題的再現,并將調性轉移到了C大調,為第三樂章的進入做好了鋪墊。

(三)第三樂章,Allegretto moderato,4/2拍,回旋曲式,C大調。

這一樂章的篇幅是整部作品中最長的,它一共由五百四十三個小節組成。首先其第一至第六十二小節為主要主題三部曲式,其中第一至第八小節為一個樂段,從第九小節開始是通過屬和弦進行發展。第三十一小節至第三十八小節屬于再現部分,在這里貝多芬將主題旋律進行了變化將單音變化為了八度,隨后增加了變奏部分,之后使用了十六分音符形式的屬和弦。之后進入了第一插部,第一插部由第六十三小節至第一百一十三小節構成。首先,在第六十三小節至第七十小節貝多芬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作為一個新的元素,從而達到對調性的鞏固。之后是a小調的旋律,采用了二部歌謠的形式。經過了兩種重復的樂句,第一是提高了一個八度的重復,第二是將旋律降低了一個八度。之后經過八個小節的連接,將調性進行鞏固。從第九十八小節到第一百一十三小節使用了主要主題的材料構成連接段落,將再現部分引出。

第一次再現于第一百一十四小節出現,在這里和此樂章開頭的部分一樣,不通過連接直接進入到了第二個插部。第一百七十六小節至第三百一十二小節為第二插部部分,其中分為兩個段落。第一個段落中開始采用了同名小調,之后通過一段旋律將c小調進行了重復,都是帶有變化的重復型樂句。之后采用了齊奏的方式加強旋律,并進行了重復。從第一百七十六小節至第二百二十個小節為第一個段落。第二個段落為第二百二十一小節至第三百一十二小節,它作為再現的連接部分,主要使用的是主要主題中的音樂元素。在第二百三十九小節之后加入了新的材料。之后三百一十三小節開始是第二次再現的部分,其中對主部主題進行了稍許的創新,作品進入尾聲。

尾聲由第三百四十五小節至第五百四十三小節組成,尾聲的開始采取了十六分音符的三連音來加強主調,這一材料來自于第一插部。在不斷的加強之后,至第三百六十八小節使用了主調的屬和弦并且將它不斷發展構成了一個新的段落。從第四百零三小節開始,旋律變得緊張、急促,一直到整個樂章的結束,這里所采用的依然是主要主題的旋律材料。之后進行了轉調,再轉回原調,最后在主調上結束了整個樂章。

三、演奏分析

貝多芬的作品大多數具有英雄氣概,氣勢雄偉,震撼人心。在彈奏貝多芬的作品時要注意力量的正確使用。貝多芬在教學中所喜好的是進行強有力的指法訓練,使每一根指頭都具有力量,這種方法來源于克列門第。貝多芬在指導學生彈琴的時候,經常要求學生將每一個音符的時值彈飽滿并且將音與音連貫起來,這樣的旋律更加具有歌唱性。通過貝多芬對鋼琴彈奏的要求,筆者認為在彈奏貝多芬的作品時要將手臂的力量發揮出來,單單依靠手指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同時要善于把握不同的感情變化,在面對不同感情色彩的旋律時,手指的觸鍵法也要有所不同。在《黎明》鋼琴奏鳴曲中,有很多地方的旋律都十分具有歌唱性,想要做到將歌唱性更好的展現出來,可以把手指稍微放平,使其更大面積的接觸琴鍵。另一只手所彈奏的聲部需要使用不同的觸鍵方法,旋律更加突出的那個聲部要將手指的重心向那里轉移,同時控制好另一聲部的力量。

在《黎明》鋼琴奏鳴曲中,有很多大樂句,同時也出現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想要把每一個大樂句都連接起來,就要注重使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手掌要保持弧形,把聲音彈的清晰力量集中。在彈奏時,彈奏者要注意肩部放松,將肩部力量下沉,手臂不要僵硬加緊,要放松使得力量可以從手臂貫通傳遞至手指。手指在彈奏時,要注意四指、五指力量較弱,要正確調整手的位置。指尖要有接收來自胳膊傳遞下來的力量的感覺,同時將力量作用于琴鍵,使得發出的聲音通透。在彈奏時還應該注意每一個樂句之間的換氣,學會呼吸。要學會理解休止符的含義,并將其正確的表現出來。短暫的停頓會使音樂更加具有層次感,同時增加音樂的表現力。

其次是踏板的使用,面對《黎明》奏鳴曲之中一些具有歌唱性的片段,彈奏者要學會合理的運用踏板。在使用踏板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過度將音樂原本的旋律變得粘在一起,不干凈。踩放踏板要看好旋律的換氣口以及和聲的轉變,使用踏板的時機要準確,更換踏板時要干凈。當遇到旋律色彩比較雄壯有力、和聲飽滿的樂句時,彈奏者可以根據情況使用全踏板。當遇到需要保留旋律聲部的樂句時,演奏者可以將踏板踩下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來控制。當遇到和聲的轉換較為頻繁的樂句時,演奏者可以使用抖踏板的方式。當旋律需要溫柔、朦朧的色彩時,演奏者可以適當使用左踏板同時配合延音踏板來演奏。

結 語

《黎明》鋼琴奏鳴曲充滿了來自大自然的詩情畫意,貝多芬的作品簡潔又賦有創新,清新又滿懷熱情,充斥著他內心的純樸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羅曼羅蘭曾這樣評價過這部作品“寬闊無邊的平原撒滿了陽光,好像是一個夏日,這樣的日子是永遠都不會足夠的貝多芬的這首‘黎明’是他音樂語言上最為淳樸的,并從民歌中引出豐富的音型,節奏,重音?!痹谶@部作品中,貝多芬將自己對于大自然的熱愛表現的十分充分。在這部作品中,有充滿活力的早晨的太陽、有鳥群聚集在一起的嘰嘰喳喳、有山間潺潺的流水等等充滿生機的景象。貝多芬從大自然中得到了力量與哲學思想,都充分的體現于這部作品。面對命運的無情,貝多芬依然用音符向世人表達其內心對美好的向往,這種精神值得所有音樂學習者借鑒追求!

猜你喜歡
大調奏鳴曲樂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D.574》鋼琴伴奏演繹分析
手機上的奏鳴曲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G大調隨想曲
該丘斯曲式學之樂句式研究
饑餓奏鳴曲
三部奏鳴曲 俄克拉荷馬城雷霆
板式變奏原型結構解析
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呈示部和聲結構分析
祭獻奏鳴曲(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