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實施文化育人的路徑研究

2020-12-06 10:50黃宇飛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 2020年11期
關鍵詞:文化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黃宇飛

摘 要:大學是科學文化傳承的搖籃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高地,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要用先進的思想文化教育引領人、用紅色文化激勵鼓舞人,從而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文化育人是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應然之舉,以大學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優化物質環境、完善制度建設、創新活動方式和載體、利用新媒體技術,發揮網絡文化的育人功能,全面實施文化育人。

關鍵詞:大學校園文化;文化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大學校園文化的科學內涵和層次結構

大學與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大學》開篇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贝髮W校園文化是大學在長期的歷史發展和不斷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和內涵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不僅包含了第一課堂的知識和文化,也包含了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環節和道德培養過程。校園文化是一個內容復雜、形式多樣的綜合體:價值取向、思維活動、人際關系、行為規范、文化環境等都是大學校園文化的一部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教職員工和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大學校園文化的層次結構包含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行為文化。校園物質文化是大學教育理念的物化,是一種依托實體的文化,包括大學校園的建筑風格、布局環境、校園配套設施、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學生宿舍、大學生活動中心、體育館等。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校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讓文化元素在校園充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校園精神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精神文化凝練價值共識,涵蓋大學的辦學理念、校風學風、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情感等。大學之大,既在于大樓、大師,更在于精神的傳承和正能量的傳遞。大學精神包含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融入社會的服務精神、超越功利的獨立精神。

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內部的各種規章制度、行為準則、管理體制等,包含各個組織構架和運行章程,是廣大師生的活動準則。制度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規定了“應為”和“不可為”,校園文化需要制度框架的支撐,建設與學校戰略目標、轉型發展、示范校建設、核心價值相匹配的制度文化,建立與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目標相適應的管理體系,不斷提升教學、科研、管理、服務水平。

校園行為文化是通過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以及人際交往形成的文化,是學校作風、精神狀態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辦學理念的動態反應。

二、以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大力推進文化育人

(一)用優秀傳統文化為大學校園精神文化提供持久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既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也有“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既包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又包含“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故鼎新精神,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價值準則、人文精神等,具有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

大學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要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培育大學精神,提高精神感召力和影響力。堅定“文化自信”,使得全校師生對校園精神文化的認同度高、歸屬感強,增強文化傳承發展的自信心,激發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

(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國家層面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培養青年一代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大學的民主就是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自覺性,實現自我教育和管理。加強校園文明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齊抓共管。構建和諧校園、和諧師生關系,為學校的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大學校園中倡導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自由指人的意志自由,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是指教育平等、發展平等、機會平等、師生之間地位平等,教學相長。校園中各項制度的實施和活動的開展要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理念,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公平的環境。法治是一種制度保障,在大學校園中就是指依法治校,維護和保障師生的基本權益。

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長河中激昂的主旋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勵一代代中國人奮勇前進。敬業是一種社會主義的職業精神,敬業奉獻、克己奉公,也是優良師德師風的展現。誠信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誠信考試、誠信貸款、誠信做人、誠實勞動等。友善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態度和作風,真誠待人、相互尊重、和睦友好,構建校園和諧的人際關系。

(三)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豐富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涵

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創造,是一個繼承、借鑒、創新的綜合過程。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要不斷改革創新,培育創新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新課程改革、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選拔創新型人才。如洛陽理工學院響應國家卓越工程計劃,在部分院系開設了卓越班,設置了與普通學生不同的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課程學習更加有針對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時間和機會。

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加強“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以及“挑戰杯”等創新實踐項目,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開設大學生雙創科技園,建立人才孵化基地,加強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產學研相結合,讓廣大學生積極投身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踐中去。學生活動中創新社團文化、加強學生組織創新體制建設、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等,用創新精神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的內涵。

三、高校校園文化育人的具體實施路徑

(一)優化物質環境,提供良好的育人氛圍

在建設校園文化環境過程中更加注重歷史文化的積淀、校風校貌和校園文化的品味。建設人文景觀,體現大學情懷;設置名人雕像,激勵師生前行;擺放校友捐贈的奇石物品,增添愛校榮校意識;完善教學設備設施,服務教學科研;加強綠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結合學校特色和專業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充分發揮?;?、校歌、校報、校園廣播、校園網站、官微等的育人功能,使物質環境成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凝聚激勵的作用。

(二)完善制度建設,實現制度育人

從價值觀層面,完善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能強化校園的群體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有利于全體成員樹立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和管理制度,有利于高校轉型發展,提升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制度建設過程中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發展理念,“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遵循民主化原則,實行人性化制度,反映廣大學生的價值訴求,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到討論、制定和落實的實踐中去,體現依法治校和民主化管理。

(三)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方式和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通過舉辦大學生科技作品展、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園心理情景劇展播、大學生音樂節、學校學術講座,開展實踐類活動和志愿服務等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大學校園文化活動以學術、科技、文娛活動、創新實踐為載體,把校園精神文化滲透于活動中。結合時代的發展要求和大學生關注的熱點,樹立各項活動品牌,打造活動的精品項目,豐富校園生活的內涵。

(四)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發揮網絡文化的育人作用

加強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的建設,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固確立校園文化的主流和方向,注重提高師生網絡文明素養,唱響網上主旋律。把虛擬網絡群體變成現實的育人對象,挖掘鮮活的育人素材和生動案例,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在網絡中傳播主流價值和“中國聲音”,形成線上線下教育合力,發揮好網絡校園文化建設的陣地作用,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載體。

文化建設關乎高校的長遠發展和可持續建設,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校園的繁榮發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浸潤學生道德底色,用主流價值觀塑造品質、磨煉性格、增長才干,用文化創新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創新能力。讓校園文化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更加富有精神內涵,創造濃郁的學術氛圍,培養高雅的藝術氣息,呈現各類富有創新的文化實踐活動,使文化育人深入人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從而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彭曉玲.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2] 冷天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優化與創新機制探索[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

[3] 《十談》編寫組.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陳如敏.“大思政”視閾下文化育人的應然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213.

[5] 賈汐,葛驍歐.以“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高校文化育人建設研究[J].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128-132.

猜你喜歡
文化育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發與品牌建設
淺析大學文化育人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技術文化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研究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魯班文化育人的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