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留守學生的中職學校班級管理策略探究

2020-12-06 10:50吳青霞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 2020年11期
關鍵詞:留守學生中職學校班級管理

吳青霞

摘 要:“留守學生”是指父母雙方或單方長期外出務工,將子女交由長輩撫養、教育、管理的未成年學生。留守學生是社會大家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隊伍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對這部分人的教育儼然已成為學校工作的一大難題。中職教育屬于提升思想認識、增長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發展的一種教育類型,學生畢業之后大多直接進入社會,所以中職學?!傲羰貙W生”教育管理問題,不僅對學生自身發展產生影響,還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影響。目前在許多中職學校中,由于對留守學生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對班級管理的針對性不夠重視,導致“留守學生”的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對于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需要充分聯系學校、家長和學生實際,特別是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出差異化的班級管理策略,繼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重在分析留守學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班級管理有效策略,提升工作效能。

關鍵詞:中職學校;留守學生;班級管理

當前,特別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地區,中職學校的留守學生群體數量越來越多,問題也更為集中和復雜。學校在開展留守學生教育管理中,通常存在過于注重學科教育、班級管理常規化、心理疏導不到位等問題,不僅班級管理的效果不理想,也會對學生身心成長產生長遠不利影響。針對這些問題,班主任需要給予留守學生更多關懷,了解其家庭狀況,幫助其解決生活困難,及時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盡量滿足留守學生的物質條件和情感需求,進一步健全學生人格,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中職學校中留守學生的班級管理常見問題

(一)過于注重學科教育

在中職學校中,增長學生勞動技能是第一要務,是學生學業成績和教師教學能力的直接體現,教師對學科教育很重視,重點關注學生的成績,對思想品格教育、人文關懷和情感培育相對缺乏。特別是留守學生,由于多數父母都在外務工,“一技之長”是勞務工資高低的重要指標,班主任常常從學生父母務工收入的差異化來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學業的重要性,在班級管理中倡導“以技優先”,導致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有技無神”,人性修練和情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容易引發不健康的思想傾向。

(二)班級管理簡單化

中職學生大多數是青少年,處于成長的叛逆期,社會閱歷不足,自控能力較低,學習上進心不強,加上中職學校生源相對較弱,學習成績普遍比較差。特別是留守學生,缺乏父母陪伴,經濟條件較差,家庭教育缺位,存在學業成績低下和人格不健全的雙重危機。班級當中,一些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沒有顧及留守學生的特殊性,實行常規化、簡單化管理,沒做到因材施教,而是一致看待、統一要求、均衡,導致留守學生的思想和學業常常跟不上,厭學心理越來越嚴重,自控能力越來越差,甚至不愿意接受班級教育及管束。有的學生感到內心茫然,沒有學習和生活目標,甚至選擇對抗管理或輟學離校,過早地進入社會,更容易遭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自暴自棄、自悲自憐,成為問題少年,甚至出現違反犯罪的行為,危及社會治安。

(三)心理疏導不到位

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快速發育的年齡段,生理的發育使他們精力充沛、活潑好動,而心理發育還未達到正確調節其精力的成熟程度。生理與心理的矛盾往往使其產生不良的心理狀況。部分學生原想初中畢業后到職校來放松一下,沒想到中職的學習也相當辛苦,又受到地區濃厚的經營觀念的沖擊,產生了“讀書不如賺錢好”的想法。尤其是留守學生家庭成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家庭教育能力薄弱,教育方法不正確,溺愛型或專制型等不科學的教養方式都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意識,社會責任感和集體觀念淡薄。特別是部分家庭父母離異或家庭不和睦,給學生身心造成極大的創傷,使他們自暴自棄、自甘落后。社會環境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從主流上來說是積極的,但社會上一些小市民思想、不正之風、官場腐敗等現象無不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特別是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課堂上教導集體主義、奉公守法,但學生在課后耳聞目睹的卻是唯利是圖、金錢至上?;ヂ摼W信息在網吧中是不進行“過濾”的,而青少年特別是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學生是網吧的主要消費群體,不良信息的影響、“鍵盤俠”的教唆,都在腐蝕中職學生的心靈。

由于中職學校硬性條件和師資力量不足,在班級管理當中,老師無暇對留守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沒有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生情感依托無處釋放。即使有的班主任意識到心理疏導的重要性,但是其沒有受過專業的心理健康培訓,缺乏專業的心理疏導技巧,導致其心理疏導不夠及時、不夠精準、不夠到位,效果不夠理想,無法有效完成對留守學生的心理疏導。

(四)評價學生主觀化

從素質教育的教師觀來看,一些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比較落后,應試教育觀念深根蒂固,不符合學生全面發展需要。一是唯分數論英雄,人為得把學生分為優劣等級。少數成績好的學生被高看一眼,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大多數被置于被管理地位,缺乏班級主人翁意識,得不到自我教育和自主發展,特別是把成績較差、難以管理的留守學生看成另類,列為劣等生。二是只看重當前的表現,忽視長遠的發展。一些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只注重歷史和現實表現,用“固定的眼光”看待學生,忽視學生的發展潛力和成長過程,不善于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和“閃光點”,沒有挖掘他們的潛力,沒有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沒有搭建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空間和平臺。三是訓話指責多,鼓勵贊賞少。留守學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健全,學習成績普遍不理想,比較調皮搗蛋,往往成為班中的另類,甚至成為班級管理的“釘子戶”,科任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往往指責、訓誡甚至氣憤之下不免人格侮辱。用贊賞的眼光去對待這些留守學生的少之又少,對他們的的鼓勵和長遠指引更是缺乏。正是對評價學生的主觀化、層級化、片面化,導致班級管理不和諧、不科學、不規范。

二、中職學校留守學生班級管理的策略

(一)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班級管理中,科任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職學校培育學生勞動技能固然重要,但思想品格教育、人文關懷和情感培育不可忽視。教學和班級管理中,需要改變以往只關注學科教育的觀念,注重立德樹人,開發學生潛力,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健全人格修養,提升個人品位。如針對留守學生的家庭情感體驗缺乏問題,由于父母長時間缺席陪伴,導致其出現親情疏離,家庭情感體驗得不到滿足,長期的壓抑會導致許多心理問題的出現[1]。面對此種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留守學生進行談心和互動,進一步贏得學生的信任,積極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讓留守學生體會到情感的歸屬感。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建立模擬家庭,以班級作為一個家庭,班主任模擬擔任父母角色,使留守學生得到更多關懷和感受親情溫暖,使學生的家庭情感需求相對得到滿足,逐漸轉變觀念,完善人格,進而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的全面發展。

(二)規范班級管理,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班級管理中,要分析和掌握留守學生的特殊性,既要構建“一碗水端平”的理念,又不能搞“一刀切”,讓留守學生在班集體中感受到公正、平等、尊重和教師關懷。特別是剛接手一個新班級,班主任應對班級的留守學生情況展開細致調查,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情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在檔案當中不僅需要包含姓名進行調查登記,要全面了解留守學生的生存狀況和成長需求[2]。班主任要多和學生進行交談,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推心置腹,拉近彼此的關系,有效改善師生關系。用心體會學生的內心不安全感,加強開導鼓勵,針對他們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因材施教,減輕思想包袱,消除自卑心理,使學生在相對溫馨愉悅的班級環境中健康成長。同時,根據留守學生個性化的成長檔案,做好教育監管,有效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提升班級管理效果。

(三)強化心理輔導,健全學生人格

在實際教學和班級管理中,可以按照學生年齡、性別和心理狀態,在課程教學中加入對應的心理輔導,解開學生的心理郁結[3]。如可以在班會課的時候,加入青少年犯罪案例講解,使留守學生對法制有深刻的認識,進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遵紀守法觀念??梢栽谌粘0嗉壒芾碇?,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聲,感受到來自集體的關懷,使學生心情保持愉快,服從學校和班級管理[4]。根據不同留守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家庭背景等因素,因人施策,針對不同心理問題開展有效疏導,使其在班級群體中獲得存在感、安全感、歸屬感。引導他們遵從班級管理,樹立人生目標和價值追求,相信和發展自我,形成健康心理,進一步健全人格。

(四)發揮科任教師的群體效應,建立多元化的學生評價機制

班主任要為科任教師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每位科任教師要增強群體效應意識,要充分了解留守學生的特性,以飽滿的熱情和足夠的愛心去關心和教育留守學生,關注個性,因材施教,特別是照顧到留守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歧視、不傲冷,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同學的友愛、集體的溫暖,不受欺負不被冷落不感到孤獨。建立多元化的學生評價機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長遠發展為導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發展的階段性,不斷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批評教育與鼓勵贊賞相結合,班級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教師對學生成長起主導作用,只有充分發揮科任教師的群體效應,形成教育合力,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才能實現班級管理最優化,促進學生特別是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結論

中職教育屬于現代教育體制中的重要部分,其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優秀的人才,而中職學校里“留守學生”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到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還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提高對中職留守學生的關注度,使學生可以得到有效班級管理,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當中,可以通過營造溫馨的班級家庭環境、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等方法,使中職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郭方濤.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方式問題及轉變[J].教育評論,2017(10):25-29.

[2] 徐雋.教育公平視角下高職留守經歷困境生歧視知覺、社會適應性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0):100-104.

[3] 董奇,胡燕.積極心理學視域下農村留守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22):50-55.

[4] 辜賢春,施穎.農村中職“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5(24):125-126.

猜你喜歡
留守學生中職學校班級管理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輔導案例
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德育工作淺談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