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教改革”的高職藝術設計教學探析

2020-12-06 10:32蔣志英
大觀·東京文學 2020年10期
關鍵詞:三教改革教法教材

蔣志英

摘 要: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從“創新行動計劃”到2019年的“職教20條”,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的文件。而“職教20條”中關于教師、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最貼近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高職藝術類專業的課堂教學設計具有區別于其他專業的特征,文章從教師發展、教法改革、教材重構三個角度,分析“三教改革”在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中如何建設實施。

關鍵詞:高職藝術教育;“三教改革”;教師;教材;教法

注:本文系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青年骨干教師項目“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跨界共享型‘教學工廠建設研究”(CDGZ2016017)成果。

一、“三教改革”概述

所謂“三教改革”實際上是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即“職教20條”)中新出現的提法。 “三教”指的是——教師、教材、教法,其改革的目標主要的指向就是這三個對象。傳統的對于高職教育的認知,包括當下的高招模式,都是學術教育(也就是本科階段高等教育)錄取完成后,再進行高職院校的錄取工作,因此,整體社會的認知都是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補充。但隨著國家一系列政策的發布,我們知道,職業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補充教育那么簡單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這是根據新時代產業發展的新變化,做出的相應調整。依據這種新變化,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三教改革”應當是將教師需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材需要分析整合二次處理、教法改革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作為導向。

筆者認為這三個改革目標中,無論怎么排序,教師本身都在其中扮演著龍頭角色,整個教育教學環節中,教師才是“三教改革”的根本,其次才是教材和教法。在筆者看來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三者共同形成了一個閉環的整體,解決教學系統中“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雙高計劃”建設中關于建設任務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而“雙高計劃”作為面向高職院校的建設計劃,實際上它的落腳點就是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v觀近兩年來關于職業教育的國家政策,從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到“職教20條”中關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論述,直到最近的高職百萬擴招,實際上都在傳遞著一個強烈的信號——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高等教育的補充部分,而是作為對接產業和職業的最后一公里,被推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教育方向的改變,就需要高職教育的從業者及時改變教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的內容,改變教學的方法,實際上歸結起來也就是“三教改革”,這些都是為了配合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戰略所做的系列改革。

二、高職藝術類專業“三教改革”的設計思路

既然明確了為什么要改,接著就是怎么改的問題了?;凇叭谈母铩钡哪繕酥赶?,筆者認為其有以下三點需要注重:一是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改革,但必須基于一個科學嚴謹的教學標準,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和高階思維的發展;二是教法的改革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為行動導向;三是教材的內容組織上要打破學科體系、知識本位的束縛,要做到二次重構。

第一,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要改革,但必須基于一個科學嚴謹的教學標準,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和高階思維的發展。實際上,作為藝術設計類學科的教師,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有很深的體會。對藝術類的學科而言,實際上目前很多的專業核心課程是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標準的,通常意義上大家都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覺得好看,別人不見得覺得好看?!昂每础边@個詞,實際就是一個不那么科學嚴謹的標準。但根據改革的理念,如果把“好看”拓展一下,延伸一下內涵,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通過什么樣的教學,學生可以掌握什么樣的能力,那這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可以依據的科學的教學標準。同時,這個需要掌握的目標能力不僅僅停留在低階的記憶理解上面,而是可以向上跨越到分析、評價、創造等這些高階的思維能力上。這樣我們可以非常確信地說,這個“三教改革”就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教法的改革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為行動導向。我們都知道在課堂設計的過程中有個很重要的環節是分析學情,即通過分析掌握學習者已知的內容以及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作為一個普適的教育學理念,實際上無論是對小學生還是大學生,都是非常有效的,能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習者的能力提升。

反觀我們的職業教育,實際上從本質來說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為了配合產業的需求就必須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對崗位的職業勝任力,在這個基礎上再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全面發展的能力?!半p高計劃”中有四個“打造”的任務,即: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打造高水平專業群,打造高水平雙師隊伍。對應“職教20條”的實施意見,實施“三教改革”需要配備最合適的師資,用最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最新的、最能滿足企業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養,進而助推學生從“就業導向”邁向“產業需求導向”。

當然這對于教師這個主體提出了新的非常高的要求,師資團隊的建設也因此成了建設的重中之重。傳統的師資一般都是從高校來到高校去,包括筆者本身的成長路徑也是這樣。但是,這類成長軌跡的教師往往理論功底深厚,實際操作能力薄弱。當下現代職業教育已經目標明確,就是要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中高端技能型人才,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因此在后面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作為高職專業教師本身也要有應對的方法,例如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學校也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構建更多的融合通道,如:校企雙方師資互兼互聘;建立結構化師資團隊,構建“功能整合、結構合理、任務明確”的結構化的師資團隊。

第三,教材的改革。在教材的內容組織上要打破學科體系、知識本位的束縛,要做到二次重構。以大陸和臺灣的法學類教材為例,大陸的法學類教材編寫架構一般是憲法、合同法、婚姻法等等,結合不同類型的法律分門別類編寫;臺灣的法學教材往往是案例引領,在一個案例中需要用到什么樣的法律再一一講解普及。這種鮮明的對比實際上是教材編寫的架構思路不同。按照知識體系架構的教材,邏輯性強,嚴謹,但對于學習者能力要求高,難掌握,而高職教育的特點實際上是技術應用為主,所以,職業教育教材的編寫也需要大力改革。

一般來說,教材的改革,要按照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大綱、編寫或開發教材的順序進行。打破知識本位的學科體系,實際上就是要求教材內容的設定要加強與生產生活的聯系,突出應用性與實踐性,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學習內容與方式的變化;教學內容的構建框架必須以學生的能力為導向。如今在教育學中我們耳熟能詳的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法,其實都是教法的改善。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也可以融入教學方法改革的理念。

另外,筆者認為,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需要完善教材形態。對經典的紙質教材,通過配套數字化教學資源,形成“紙質教材+多媒體平臺”的新形態一體化教材體系;大力推廣以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的數字課程,滿足“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新需求;同時根據“職教20條”的實施意見,大力開發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的教材。這些都是應對新的教育教學需要的新的教材形式。與時俱進,推進新的教材改革。

綜上所述,在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的“三教改革”,目標指向已經明晰,就是在新時代的職業教育需要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水準,做好課程改革,編好職教教材,運用好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打造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審視當下,機遇大,挑戰大,我們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創意學院

猜你喜歡
三教改革教法教材
能力本位的《網頁前端框架》教法改革與探索
教材精讀
財務管理教學發展的趨勢研究
基于產業集群的職業教育“三教改革”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借擴招契機促辦學改革
找準癥結破解難題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法的合理整合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爺爺的“五教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