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敬文先生學到了什么

2020-12-07 06:21王冰雪
愛尚書香 2020年6期
關鍵詞:唐寅古琴書法

王冰雪

01

我第一次聽到敬文先生的大名,是20 多年前在北國書畫社的書法班上,聽周昔非老師談起。

有一次,周老師談到了對段成桂、吳自然和任宗厚三位先生書法的看法。當時這三位先生我都沒見過,也都不認識。當時周老師對任老師的一句評價,我印象特別深。當說到敬文先生的時候,他說咱們吉林省內任宗厚寫的字最有書卷氣。

可能就是因為周老師對敬文先生的這樣一句評價,我開始去東北師范大學打聽任老師上課的時間和地點,然后每周去東北師大美術系旁聽老師的課。一開始有一個男同學陪著我去聽老師的課,但是去了兩次之后他就不來了,嫌騎自行車太累了。于是我就每周自己來東北師大聽課。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做示范,我就在旁邊一直看,請老師寫了一些例字,也請老師開了幾本學習書法的必讀書目。一直到其他同學都已經走了,我還依依不舍的不愿離開老師。那天老師也問了我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當老師知道我是來蹭課的長師學生之后,就邀請我去家里坐坐。到老師家里的時候已經很晚了,老師讓師母給我煮了水餃,用綠茶炒了雞蛋,并給我燙了一杯白酒。這杯白酒一直讓我溫暖到現在。在認識老師20 多年以后,我寫過幾首詩——《贈敬文師》。

難忘三余齋我來,一壺淡酒醉詩才。

幾多往事隨風去,每憶恩師暖心懷。

無言可以謝師恩,廿載深情貴比金。

多少螢燭風雪夜,圍爐相對滿懷春。

三余齋里意興長,一任風吹雪打窗。

廿載師恩情似海,諄諄教誨暖心房。

人生何處不風流,樂道安貧孺子牛。

史話識高垂史冊,誨人無類更無求。

何妨燕雀矚高天,初見恩師廿載前。

欲問愚頑何所愿?師緣再續二十年。

02

有朋友問我:你追隨任宗厚先生20 多年,從先生學到了什么?妻子也曾問過我,你跟老爺子這么多年,你到底跟先生學到了什么?

往往這時候,我就用蕭文立先生的話作為回答,我說,蕭文立先生追隨羅繼祖先生十年,他本身是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但是他說他自己自認的唯一親受教的老師,就是他尊敬的羅繼祖老師。對我來說,我自認的唯一親受教的老師就是任宗厚先生。我跟先生學到的不僅是書法,還有比書法更重要的,那就是做人與做學問的風骨和氣象。

先生曾說:“一個人的高低貴賤并不需要用外在的東西來彰顯……一個人的書法作品寫的好不好,就用作品本身來說話?!?/p>

有一次,我的朋友李爽問:“哥你怎么一夏天總是穿一件藍色T 恤呢?” 我說:“不是一件,是買了好幾件,但都是都一模一樣的,都是藍色的?!?不僅衣服如此,我的褲子也是同款同色的好幾件,我每天都不必為穿什么衣服而耽誤時間。當然我穿的衣服和褲子也都是廉價的。這一點更是受我的老師任宗厚先生的影響。妻子曾經不止一次地想帶我去買幾件比較貴的衣服。我就跟我的妻子說,我說我的老師任宗厚先生穿的衣服大多是普通的的衣服,但是他在我心里的地位無人能比,他穿什么都不影響我對他的崇拜和敬佩。

老師曾寫過《春日雜感》六首,其中一首這樣寫道:“遠敬衣裳近敬人,常滌肝膽凈纖塵。孤光自照皆冰雪,吹盡黃沙始到金?!?老師常說,衣服不是多么貴就好,裝修不是多么豪華就雅,茶葉不是越貴的就越好喝,食物也不是越貴的就一定好吃……“越簡單的東西越純凈,越純凈的東西越豐富”,這是老師說的,也是我從老師身上學到的。

03

有一次,先生和我一起欣賞完龔一的古琴演奏DVD 后對我說:“龔一是全國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古琴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民族樂團團長,今虞琴社社長……如果把他所獲得的榮譽都寫完,大概需要好幾頁紙,但是他的名片上什么職位和榮譽都沒有寫,就寫了兩個大字和兩個小字,兩個大字是‘龔一’,兩個小字是‘古琴’,什么古琴演奏家呀,什么古琴教育家呀,通通都沒有寫……我知道,先生是通過講龔一的故事來教我如何做人,做一個低調的人,做一個有真本事的人。

04

有一次先生跟我談到了明朝書畫家唐寅的《秋風紈扇圖》,老師說,如果唐寅只畫一個手拿團扇,心情惆悵的女子,那最多也只能是一幅好畫。但是加上唐寅的題詩,這幅畫就變得有精神內涵和家國情懷了——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

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通過這首詩,借著這幅畫,表達了唐寅對世態炎涼的感慨和無奈,這幅畫就變成了一幅真正的藝術品,有了思想,有了情性。

唐寅的畫是跟周臣學的,但后來唐寅的畫名超過周臣。有人問周臣:“學生怎么超過老師了呢?” 周臣回答:但少唐生一千卷書耳!不是說唐寅讀的書多呀!

除了唐寅的故事,老師還給我講過羅繼祖、孫小野、啟功、陸維釗、鄭板橋等等很多古今書畫家的故事,這些故事仿佛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書法家要讀書。不要說古代書畫家都是文人學者,就是近現代的書畫家如周鍊霞、吳湖帆等也大多可以寫詩填詞,樣樣不賴。

05

不論是從老師對父母的感情,對師友的感情,還是對后學晚輩的感情,我都時常被老師感動著和感染著。有一次我問老師,為什么某位詩人寫詩的產量那么多呢?老師用《詩概》上的話回答我:“詩可數年不做,不可一作不真?!?從老師已經發表的詩詞當中,無論是寫給親人的還是寫給師友的,我們都能感受到老師的真情與深情。對于我自己來說,讀老師的詩也是一種教育。比如說我非常喜歡老師寫的《登熊岳望兒山》這首詩,每次想到這首詩,我都會提醒自己,應該回老家看看父母。老師的原詩是這樣寫的:

望兒山塔聳云端,佳話千秋萬口傳。

野菜充腸針密密,寒燈映曙意綿綿。

學帆一去沉碧海,阿母千回立玉巔。

爾我萱堂皆清健,勿負晨昏奉慈顏。

這首詩的背景故事,就是望兒山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對貧苦的母子在遼東半島的一座山腳下居住。雖然家境貧寒, 但是這位母親十分重視對孩子的教育,他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兒子身上,希望兒子能夠長大成才。所以, 這位母親一直以為別人織補漁網賺錢來供兒子讀書。這個兒子也很懂事,孝順,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因為她不想辜負母親的期望。時間過得很快,一晃眼他的兒子就18 歲了,已經可以去京城參加考試了。于是, 這位母親讓兒子乘船渡海赴京城考試,但是她的兒子在乘船赴京的路上,第三天就翻船遇難了, 被永遠地埋葬在大海里。本來她的兒子會在49 天之后就回到家里,可是49 天過去了,她的兒子還沒有回來。這位母親著急了,于是就日日登山,眺望大海,盼兒歸來。但是她一直也沒有盼到兒子的身影。這位母親的心都快碎了,她爬上最高的那塊巖石,再也下不來了。她不吃不喝,整天整宿地在那里哭。她哭得大海退了潮,哭得自己白了頭,把眼淚哭干了,把眼睛也望穿了,最后自已也變成了石頭人。

我經常把這個故事講給我的學生,我希望不僅是我自己,我想讓我的學生們也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06

2002 年6 月的一個周末夜晚,我又去“三馀齋” 拜訪先生,當我提到羅老的時候,先生的臉色突然變得沉寂起來,用低沉的聲音對我說:“羅老走了,在5 月28 日走的?!?那一刻,我看到先生的眼里泛著晶瑩的淚花。先生不只是對羅老情深,當先生談到黃炳崗老師時,談到孫小野老師時,都飽含深情。

當然作為他的學生,我更能感受到先生對學生的愛與真誠。

很多和先生相處多年的學生都把先生的家當成了自己的精神之家,如果有一段時間沒去,就會十分想念。而先生也把這些和他知心的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家人。比如說在廣東工作的黃寶蓉師妹,每年都要抽空來長春到老師家里看看,她說老師的家就是她的家。以我自己來說,因為我爸爸媽媽不住在長春,所以我平時來老師家里的次數比我回農安老家的次數還多,我和老師在精神上的交流比我和我爸爸的交流還要多。老師雖不是父親,但是在精神上和老師的交往已經超越父親。如果有幾天沒去老師家里坐坐,沒去老師家里充充電,就會覺得心里面有些空虛和不安。

07

學習書法就要臨帖。

書法之所以是書法,就是因為它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部菁華。不能信筆為體,聚墨成形的去追求形式上的創新求異。比如說,我永遠也不能認同那些信筆涂鴉,潑墨畫字的江湖大師們,無法認同那些扭過頭閉上眼進行瞎寫瞎畫的 “盲書”,當然,最不能認同的就是用針管、噴壺等等這些非書寫工具向紙上射墨進行創作的所謂江湖大師們。

先生經常跟我說的兩句書論就是:

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聊徒成下品,張顛俗子,變亂古法,驚諸凡夫,自有識者。懷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時代壓之,不能高古。高閑而下,但可懸之酒肆。辨光尤可憎惡也。

——米芾《論草書帖》

還有一段是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的一則:

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夸其能。薄俗可鄙,可鄙!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老師說何止是草書,楷書也是,如果不取法乎上,不入晉人格調,怎么寫都是下品。所以如果想成為真正的書法家,必須埋首虛心,認真的浸潤傳統,追隨古典。這是不能違背的規律和法則。

猜你喜歡
唐寅古琴書法
書法
國家非遺 古琴藝術
書法欣賞
書法
裝瘋賣傻的唐寅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唐寅: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尋訪千年古琴
書法欣賞
唐寅繪畫專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