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的現狀分析

2020-12-07 06:16張慧愛
家庭·育兒 2020年5期
關鍵詞:態度輔導員大學生

張慧愛

【摘? 要】采用信效度良好的自編語義分析量表對山東省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普遍比較積極,但在某些人口學變量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本文主要基于大學授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視角分析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的現狀及其不同人口學變量產生差異的原因并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授課教師;輔導員;態度

弗里德曼認為,態度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態度總是有一定的對象,是一種內部心理的準備狀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是影響師生關系和學業成績等方面的重要因素,所以正確認識和了解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的現狀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對授課教師和輔導員在態度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上的得分均高于中間值,這說明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普遍比較積極,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同時這也符合我國尊師重道的傳統。

二、人口學變量不同,大學生對大學授課教師的態度的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性別、年級、專業不同和是否班干部,大學生對于授課教師在態度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大學生無論男女、年級和專業,無論是否班干部,他們在對大學授課教師的態度上都比較積極且相似,也就是說,他們都認為授課教師是比較親切、負責、嚴謹的,而且認為是重要、博學、關心學生、無私奉獻的,都對授課教師懷有喜歡、敬佩與感激等積極的情感,都有同等的可能表現出信任、尊重、支持、接受授課教師的行為。通過訪談部分大學生了解到,當在日常生活中遇見授課教師時,他們會以向教師問好等有禮貌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對授課教師的喜歡與敬佩以及對授課教師的接受與尊重。當授課教師提出某種觀點或建議時,他們會表現出接受授課教師的觀點和建議并信任授課教師的行為,當授課教師布置某項作業或任務時,他們會以按時高效地完成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授課教師的感激與支持。此外,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支持學校舉辦有關教師節的主題活動,也表示很愿意參加此類活動,并認為這是表達他們對教師的積極態度的很好的媒介。

居住地不同、是否獨生子女,大學生對于授課教師在態度的認知、行為傾向成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在態度的情感成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具體為城市顯著高于農村、獨生子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這說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比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情感更為積極,具體表現為他們比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對授課教師有著更少的害怕情緒,更多的喜歡、敬佩與感激之情。陳樂的研究表明,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在學業上的投入相差無幾,但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比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有著更高的學業成就。學業成就的取得與授課教師的付出密不可分,這可能是城市大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情感更為積極的原因。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對授課教師擁有更積極的情感,具體表現為對授課教師擁有更少的害怕情緒以及更多的感激之情。獨生子女從小在家庭中得到的陪伴與交流相對于非獨生子女來說是比較少的,所以獨生子女對教師的依賴比非獨生子女更大,這可能是獨生子女對授課教師的情感更為積極的原因。

三、人口學變量不同,大學生對輔導員的態度的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性別、居住地不同和是否獨生子女,大學生對于輔導員在態度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大學生無論男女、居住地,無論是否獨生子女,他們都會以比較積正向積極的態度對待輔導員。也就是說,輔導員的角色給他們留下了親切、負責、重要、關心學生、無私奉獻等積極的印象,他們都會對輔導員產生喜歡、敬佩與感激等積極的情感,當輔導員布置某項任務或組織某項活動時,他們都有同等的可能表現出信任、尊重輔導員以及支持、接受輔導員的指示的行為。

是否班干部,大學生對于輔導員在態度的認知、情感成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在態度的行為傾向成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非班干部顯著高于班干部,這說明普通學生比班干部對輔導員有著更為積極的行為傾向,具體表現為在現實生活中更有可能表現出支持輔導員的行為。通過訪談部分班干部了解到,他們覺得自己比普通學生的生活要累得多,因為他們除了參與日常的學習活動,還承擔著較多的班級事務,所以平常與輔導員的接觸也較為頻繁,而且與輔導員的接觸也大都為了日常事務與工作,久而久之,這種為了完成繁雜的日常事務而與輔導員頻繁接觸的常態就可能引起班干部的倦怠情緒,而普通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就會求助于輔導員,輔導員是解決問題的幫助者,這可能是導致普通學生比班干部對輔導員有著更為積極的行為傾向的原因。不過這個結果可能存在不準確性,這是由取樣的局限性造成的,因為現實中大學生中的班干部本來就少,這就造成了取樣中班干部數量與非班干部數量的極度不均衡,從而導致了研究結果的不準確性。

年級不同,大學生對于輔導員在態度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種成分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態度的認知成分上,大一顯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級,大二顯著高于大四年級,這說明大一年級的學生對輔導員的認知比其他三個年級的學生更為積極,大二年級的學生比大四年級的學生更為積極,具體表現為更加認為輔導員親切、公正、負責、重要、嚴謹、關心學生、無私奉獻、博學、辛勞;在態度的情感成分上,大一顯著高于大三、大四年級,大二顯著高于大三年級、大四年級,這說明大一、大二年級對輔導員的情感比大三、大四年級更為積極,具體表現為對輔導員有著更多的喜歡、不怕、敬佩、感激之情;在態度的行為傾向成分上,大一顯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級,這說明大一學生對輔導員的行為傾向比其他三個年級更為積極,具體表現為更有可能表現出信任、尊重、支持、接受輔導員的行為。這基本可以得出年級越低,大學生對輔導員的態度越積極的結論。大一新生第一次接觸輔導員,雖然對輔導員的角色還不是很了解,但由于輔導員對大一新生所做的工作相對較多,所以大一新生相比于其他三個年級有著更多與輔導員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大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對大學生活和校園越來越熟悉,已經能較好地解決大學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因此與輔導員接觸逐漸減少,大學生與輔導員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生疏。這可能是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

專業不同,大學生對于輔導員在態度的認知成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文史類顯著高于理工類,在態度的情感與行為傾向成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文史類的大學生比理工類的大學生對輔導員有著更為積極的認知,具體表現為他們比理工類的大學生更加認為輔導員公正、重要、嚴謹、關心學生等。肖稚桑的研究認為,文史類的大學生比理工類的大學生更具有鑒賞美的東西的能力,這可能是文史類的大學生對輔導員的認知更為深刻、更為積極的原因。

四、大學生對大學授課教師的態度和對輔導員的態度的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對授課教師的態度和對輔導員的態度在態度的認知成分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也就是說,他們都認為授課教師和輔導員同等親切、負責、嚴謹、關心學生、無私奉獻、辛勞等。在態度的情感成分和行為傾向成分上存在顯著性差異且均為授課教師顯著高于輔導員,這說明大學生對授課教師有著更為積極的情感和行為傾向,具體表現為他們對授課教師有著更多的喜歡、不怕、敬佩、感激之情并且更有可能對授課教師表現出信任、尊重、支持等的行為。這可能是由大學授課教師與輔導員的職責和角色的不同而造成的,大學授課教師主要負責大學生的學習活動,而輔導員一般只負責處理大學生的日常事務。而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內容,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大學授課教師比輔導員有著更多的與學生接觸與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大學授課教師對于大學生就亦師亦友,像長輩又像朋友一般的存在。而對于一般只處理日常事務的輔導員,大學生與之接觸的機會就相對較少,所以對輔導員相對也比較陌生。因而大學生對大學授課教師有著更為積極的態度。

五、建議

整個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普遍比較積極,這個結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畢竟教師傳道受業解惑于學生,是學生學習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學生的朋友。但基于大學授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視角,研究結果也是存在差異的,總體來說,相對于輔導員,大學生對大學授課教師有著更為積極的態度,這與大學授課教師的職責有著密切的聯系,大學授課教師在大學里擔任著教學與科研等的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大學授課教師與大學生之間不僅有著知識上的傳遞與交流,更有著情感與價值觀上的溝通與感染,久而久之,大學授課教師對于大學生而言就不再只是知識上的傳遞與交流者,更是人生的指導者與不可缺少的朋友。因而大學生對大學授課教師的態度也更為積極。這種關系也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果。而相對于大學授課教師,大學生對輔導員的態度的積極程度要弱一些,這與大學生與輔導員的接觸程度有著很大的關系。例如,大一年級的日常事務和活動都比較多,所以相較于其他年級的學生而言,大一年級的學生有著更多與輔導員接觸的機會,因而他們相較于其他三個年級的學生來說,對輔導員的態度更為積極。輔導員在大學里擔任著大學生的日常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增強大學生對輔導員態度的積極程度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這有利于大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積極配合以及輔導員工作的順利進行。對于輔導員來說,可以通過多組織日?;顒右约敖涣鲿确绞?,增加大學生與輔導員的接觸交流機會,從而促進大學生與輔導員良好關系的形成,進而增強大學生對輔導員態度的積極程度。不過要想從總體上提高大學生對大學教師的態度的積極程度,還要發揮大學授課教師和輔導員的合力育人作用,從專業學習活動、班級活動、創業就業以及宿舍生活等方面入手,積極配合,從而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侯玉波.社會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陳樂.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學習差異分析——基于上海四所研究型大學的調查數據[J].大學(研究版),2017(04).

[3]肖稚桑.大學生認知風格、內外傾與職業興趣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4]韓雨杉.大學輔導員的權責界定和角色定位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6).

[5]黃海寧.大學教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機制的理論探索[J].教育觀察,2018(13).

猜你喜歡
態度輔導員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升探究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時代訴求與角色定位
果敢跳tone的張揚態度
提升秘游逼格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