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創新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新基建的發展研究

2020-12-07 10:07王靜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基礎設施轉型數字化

王靜

在區域創新驅動戰略和創新能力建設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企業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深圳媽灣跨海通道項目開創的精益管理新格局是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新基建的發展路徑,即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持續優化;構建智能企業的新型基礎設施;以項目為抓手,以價值和戰略方向為重點;用企業目標統御新概念、新技術、新模式,企業可以主動并推進區域創新驅動戰略和創新能力建設,實現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伴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經濟時代隨之而來。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的跨越式發展,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引發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深刻變革。數字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引領著行業的轉型升級,并推動全球各國經濟轉型。[1]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數字經濟已經引起我國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九大對科技創新做出全面部署,以科技創新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是對科技創新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抓好原始創新、產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創新和融合協同創新,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推進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區域創新驅動戰略和創新能力建設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在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企業已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尤其是“新基建”也成為當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新基建”之間的關系

1、健康碼到信用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產生了一個新的創新——健康碼。人們可以通過健康碼證明自己是否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或者是否有攜帶病毒的風險。健康碼實現的過程,首先是確認人,然后確認人的活動,通過人和活動的結合,根據國家掌握疫情的情況,給確定的判斷等級,表現為顏色上的不同。這件事情看起來簡單,其實很復雜。(1)人的確認,是基于人口庫和手機實名制。這是經過幾十年,大量的人力、物力積累才構建起來的基礎。[2](2)確認人的活動,是通過移動通信的技術,同時通過我們每個人出行的申報來實現。這樣就使得健康碼可以普遍使用。

健康碼是一種信用體系、信用信息,是社會能夠降低社會交易成本,順利運轉的一個重要內容。既可以看作是數字化轉型,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基礎設施,是社會各個方面都要用到的公共財產。

2、從物流到智能化供應鏈

供應鏈在沒有實現上下游之間通過信息來銜接的時候,它就是一個物流,在相關企業之間進行流動。流動需要優化。從物流到數字化、智能化供應鏈過程,是從研發計劃的上下游協同,到生產計劃,再到物流計劃,聯合在一起,完全按照各方實際需求和生產能力來進行優化。這樣的過程才是一個數字化、智能化的供應鏈。

供應鏈使整個社會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所以它既是為具體的企業服務,也在使企業效益得到提升的過程中,自身上升為一種社會新型基礎設施。

3、從電力的傳輸到全局電流優化

泛在智能電網,是國家電網提出來的電網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步驟。與原來的不同是將電力的生產和使用連接起來。這個連接不僅是被動的電流接受和供應的關系,而是通過新型網絡系統,使電網能夠真正把控生產側和使用側的情況。電流的優化不僅是網上的優化,而是生產側網和使用側網互動的優化,真正實現全社會的高效。從典型性來說,明確說明了社會進步和數字化轉型的關系,也進一步說明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與新型基礎設施之間的關系。

基礎設施和新基建的內涵與特征

1、基礎設施的內涵與類型

基礎設施的內涵:第一,基礎設施的必要性,是社會經濟各項活動都需要的;第二,基礎設施存在的重要性,是使得經濟社會各項的進行更加方便、更加容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一是物質流,運送物質,就是實體物質的位移,從甲地到乙地。二是能量流,電網類,尤其管道類。物質流和能量流是工業基礎設施主體部分。三是信息流,讓信息流的更加高效、更加方便,成本更低,所以它就是信息基礎設施。四是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三類要共同綜合起來,為一個特定的目標使得相關的事物能夠高效、便利、低成本。它是工業和信息基礎設施融合起來的新型基礎設施。

2、新基建:建設新型社會基礎設施

新型社會基礎設施是在2.0、3.0的基礎上往前發展,把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圍繞著事務進行融合和優化。[3]“新基建”應該是新型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

新型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一個社會重大的進步。一個國家基礎設施的水平和能力,是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是這個國家經濟能力和技術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現代化的最顯著的標志,所以十分重要。它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融合。

3、新型基礎設施的特征

新型基礎設施的特征,首先它是總體的,不是局部的。其次,它是原來的基礎之上往前發展,有的需要技術提升,有的需要拓展,但絕不是把過去的扔掉。第三,一定是融合的,不是單獨的。第四,是以事務為中心,而不是技術能力為中心。新型基礎設施第二類型的特點就是機構參與進來了,成為新型基礎設施里面的一個重要的源頭。原來基礎設施和事務之間是事務圍繞著基礎設施去調度。到4.0新型基礎設施,是基礎設施要圍繞著事務來工作,要圍繞著事務構建新型基礎設施。[4]

信用體系,電網從電流的流動提供到全局優化,在這個過程當中,建立服務的數據中心和算法那就屬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為了一個特定企業的、商業化的事務,不是基礎設施。因為,基礎設施的含義是兩條,其中第一條是為社會各個方面需求提供服務,而不是一個競爭范疇的內容。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新基建的發展路徑:深圳媽灣

跨海通道項目開創精益管理新格局

1、企業數字化轉型要持續優化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各個地方、各個領域,不同的水平、不同的范圍,都有很多先進的典型和成熟的經驗。但是歸結起來,數字化轉型就是一條條生產線、一個個工藝過程、一個個管理過程、決策過程,一個個服務和協同過程,要持續的優化。而持續優化的基礎是數字化,體現是智能化。[5]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企業要解決的是銷售問題,是產品設計問題,還是供應鏈問題,還是生產工藝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數據?因為數字化轉型不是說像原來一樣通過服務擴大市場來提升加工能力,而是通過數字來解決問題。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數據,這樣的數據怎么獲得,怎么通過得到的數據構成優化的流程?不管是設計、創新,都是一個優化的東西。把這樣的模型和算法與實際過程連接在一起,就構成一個新的系統、新的工藝、新的裝備,這就是數字化轉型。

從具體的產品服務到生產過程,到管理過程,到企業的整體,到企業之外的供應鏈和比供應鏈更加廣闊的生態鏈,從低往上走,從收購到機械,到自動化,到自動化進一步優化,到數字化再產生數字生態鏈。數字化轉型就是在發展方向上找到結合點,找到需要做的事情,變成項目,來逐步推進。

2、構建智能企業的新型基礎設施

從數字化、智能化企業基礎設施角度來看,一個企業的生產、服務、設計、管理的事務流和相關的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是和基礎設施相關的。因為生產也是一個制造過程,是一個物質的過程,是物質流;也是一個能量的過程,是能量流;也是一個信息流,因為它有管理、控制、流程、工藝,都是信息的構成。

基礎設施對企業共同的事務,能夠持續起支持作用;可以重復使用,能夠變得快,省時間,質量高,成本低;可以支持當時并行的和以后跨時間繼續運行的。一個產品生產出來以后有一個加工過程,需要人或者自動化控制。整個生產過程需要有質量控制,過程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環節、每一個人、每一臺設備或者生產性的工作過程,都要通過標準化、流程化的精準記錄。與數字化轉型中數字化、智能化要做的事情是完全一樣的。第一,通過這個過程,積累下來了數據和知識,數據和知識是顯性化的、結構化的、標準化的、體系化的。第二,對這個企業來說,原來屬于人的,技術人員或者操作工人的;屬于一個工藝過程、一臺機床、一個生產線的,這樣零散的、不系統的數據轉化成組織的經驗、組織的知識、組織的能力。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化,沒有前面這個環節和上面這個過程永遠不能實現。

有了這樣的轉化以后,通過軟件和系統的更新和發展,把數據知識融進去,實現了迭代、進化。每次生產過程都有一次新的記錄,反復的驗證、優化,形成成熟的方案。成為一個可重用的企業新型基礎設施重要的構成部分。把一條條生產線、一個個產品、基礎設施合起來,融起來,成為企業的基礎設施。企業的基礎設施就成為企業規范化管理,成為企業創新的基礎、流程的優化,裝備的完善,或者新裝備設計制造的基礎,形成了企業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延伸的基礎。一個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方向和新型基礎設施就在這里面得到了融合。

3、以項目為抓手,以價值和戰略方向為重點

數字化轉型以及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對企業都是以一個具體的項目為抓手。以企業自身價值和戰略方向為主導,來實現這樣的問題、價值為中心發展的目標。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企業的價值、戰略目標,就是統一協調。[6]

M-W分層協控是由中鐵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媽灣跨海通道項目建設期間研究完成,并命名為M-W分層協控,所以也簡稱M-W層。M-W分層協控提出了一種分層的可持續性框架,用于評價在中國建設部門采用建筑企業精益管理、工廠化綠色建造施工的層階績效。它反映了施工項目管理活動的規律,是最基本的施工項目管理工具。M-W分層協控是提高產品質量、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法,是施工生產流水線、施工組織形式保證體系運轉的基本方式,是最基本的工期、質量、成本優化方法,是實現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廠化綠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論創新研究與實踐的基礎。

“M-W分層協控創新”是指創新資源和要素有效匯聚,通過突破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充分釋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而實現深度合作。是企業(組織)內部形成的知識(思想、專業技能、技術)分享機制,特點是各獨立的創新主體擁有共同的目標、內在動力、直接溝通、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平臺,進行多方位交流,多樣化協作。

4、用企業目標統御新概念、新技術、新模式

企業的目標統御新概念、新技術、新模式,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作為新概念、新技術、新模式使用與否的標準。在這樣一個變革的過程中,企業可以主動并推進區域創新驅動戰略和創新能力建設,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M-W分層協控創新”是一項復雜的創新組織方式,其關鍵是形成以建筑企業研究機構為核心要素,以建造者、消費者為關鍵要素,以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組織、非營利性社團組織等為輔助要素的多元主體分層、協同、管控互動的網絡創新模式;其重點一是建立流水線管理模型。二是建立管理健康診斷模型。通過知識創造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間的深入合作和資源整合,產生系統疊加的非線性效用?!癕-W分層協控創新”貫穿深圳媽灣跨海通道項目(供應——生產鏈)與(綠色——環保鏈)工廠化綠色建造施工管控,實現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廠化綠色建造施工管控理論創新研究與實踐的機制與路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化和信息化三大浪潮的加速,建造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明晰企業面臨的新的環境現狀,是幫助企業推行精益建造,優化資源、應對挑戰,培養核心競爭力,實現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前提。具體分析建造企業發展的新環境具有以下特點:向協同競爭轉變、企業必須面對越來越短的建設周期、個性化客戶需求、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競爭環境為我國建造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提出了新的挑戰。它要求建造管理要把客戶置于價值鏈的頂端,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需求,圍繞客戶的需求提供產品和服務。所以企業管理者要著眼于企業內部效率的提升,深圳媽灣跨海通道項目開創精益管理新格局,建立了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新基建的發展路徑,達到高彈性的、具有生機活力、組織結構扁平,能適應靈活多變的精益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劉禹君.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商業研究,2019(10):86-90.

[2]閔璐.基于物聯網背景的5G通信技術運用分析[J].電子世界,2020(09):182-183.

[3]苗延旭.探究智慧城市中物聯網及云計算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18):165-166.

[4]WEBERR. H. Digital tradein WTO-law-taking stock and looking ahead[J].SSRNE lectronic journal,2020,5(1):1-24.

[5]張群,周丹,吳石磊.我國數字貿易發展的態勢、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20(2):106-112.

[6]EINAVL,LEVINJ.Econo micsin the age of big data[J].Science,2019,346(10):124-128.

作者簡介

王 靜 西北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資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應急管理

猜你喜歡
基礎設施轉型數字化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公募基礎設施REITs與股票的比較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基礎設施投資項目
數字化起舞
前7個月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增加12.2萬臺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新政府會計準則規范公共基礎設施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