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當代青年對待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2020-12-08 23:05鐘思怡
時代人物 2020年35期
關鍵詞:糟粕中華中華民族

鐘思怡

(湘潭大學 湖南湘潭 411100)

時代背景

自從中國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就開始慢慢增加了與世界的交流和接觸,逐步擺脫了故步自封的思想,更多的出現在了世界的舞臺上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改革開放后的幾十年里大量外國先進的技術和高科技的商品涌入中國,同時不可避免的西方的思想文化也更多的輸入了中國。

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當代中國的現狀

發源于中國深深植根與這片土地的中國上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影響力日漸式微。但西方文化在當今中國的影響力卻風頭正盛。一些青年人對外國節日十分推崇,例如圣誕節和情人節但是對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卻表現得不那么感興趣例如重陽節和清明節。西方的文化作品和影視節目在中國也讓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但是那些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戲曲卻讓年輕人提不起太多興趣。甚至在經濟往來中許多商品披上進口外來的標簽會讓人覺得一種高大上般登堂入室的錯覺,但是那些打上國產標簽的商品卻讓年輕人有一種廉價低端的幻覺。在當今中國青年的心中西方文化更多是被以扣上了高端、時髦的帽子,而傳統文化則更多的被貼上的老土、陳舊的標簽。

當代青年在對待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關系存在的問題

沒有認清傳統文化對于當今中國的重要地位。文化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政黨的精神旗幟。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不承認傳統文化對于當今中國的重要作用,就等于否定了中國從5000年文明的發展過程,否定了扎根于這片土地上的精神長城。不擺正傳統文化在當今中國的重要地位就就是放棄了文化的精神長城,沒有精神長城的保護,其他邪魔外道的思想就容易乘虛而入。人民沒有自己引以為傲的精神家園也就十分容易陷入邪魔外道的思想陷阱,政黨沒有自己堅持把守的精神旗幟就十分容易喪失目標,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

青年過分推崇西方文化。當代青年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即成長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大背景下,也受到了許多西方文化的浸染,西方的資本主義文化在一開始傳入的時候紛紛被打上了先進且時髦的標簽。NBA球賽、好萊塢電影、各式各樣的美劇,形形色色的讓中國青年覺得十分新鮮的西方節日、甚至一些腐朽的資本主義思想觀念。這對于喜歡追求新鮮感喜歡趕時髦的青年的需求不謀而合,許多青年覺得崇拜西方文化是一種十分時髦的行為,有一些人對西方文化甚至是毫無篩選的全盤接受,他們不分青紅皂白的認為西方文化傳過來的東西都是正確的,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殊不知有一些隨著西方文化傳播過來的西方文化的糟粕也在不知不覺中荼毒著我們的青年。當代青年應該如何對待西方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關系才是正確的呢?我認為西方文化也有先進西方文化和糟粕的西方文化,首先要認清這個前提,毫無保留的學習西方文化肯定是不行的。應該明辨是非、審時度勢區分對待西方文化的精華的糟粕。不能盲目推崇西方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表達方式過于陳舊與當今青年日常生活脫節。說到當今中國傳統文化很多人腦海里浮現出來的映像依然還是京劇、窗花、除夕、三從四德、還有儒家和文化等一些刻板成舊的映像。傳統文化并沒有隨著這些年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而刷新傳統文化在人民心中的固有印象,人們依然是保留著很多年前從父輩們手口相傳下來的對傳統文化的映象。這也是青年覺得傳統文化陳舊落伍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要刷新傳統文化在青年乃至整個世界中的形象就必須要通過文化表達來進行。老的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離日常中國青年能接觸到的文化表現形式依然有一定的距離,只要青年不去自己刻意的學習傳統文化,那么老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并不足以刷新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死板映象。促進傳統文化創新表達方式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要求。

當代中國青年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牢牢把握住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中華傳統文化扎根于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土壤中,經歷了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的打磨,在歷史的長河中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古有岳飛精忠報國,今有無數的優秀戰士守衛祖國邊疆;古有孔融讓梨,今有許多年紀不大但早已扛起家中重擔的小小大人。他們雖然跨越了歷史的長河,但卻展現了相同的不被時間所束縛的中華名族的優良美德。除了精神層面,茶、酒、飲食等社會世俗生活層面也隨著時間延續傳承了下來。不管是傳統美德還是世俗生活習慣都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源于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展現了民族的特質和風骨,同時也奠定了當代社會的主基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是絕對不能拋棄的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因此我們要牢牢把握住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這也有助于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持續繁榮興旺。

批判的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來源于華夏兒女在這片土地上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核,為中華民族的每一次斗爭和進化提供價值導向,為中華民族的每一次文化飛躍提供歷史積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立身之本,是絕對不能拋棄的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所沉淀下來的深沉文化,是深深扎根于這片土地,用無數中華兒女的智慧搭建起來的精神長城。但是中華傳統文化里面也有一些隨著跟上不時代的發展進程而落后的元素,例如三綱五常之類的封建糟粕。當代青年必須要批判的看待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學會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從大局著眼從實際出發,全面看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優秀的傳統文化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毫無保留的繼承和發揚,以自身為己任,幫助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和發展讓自己的行動與優秀傳統文化中提倡的相統一。對中華傳統文化里面落后的因素要進行堅決的改正和摒棄。不讓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繼續對自身和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那么如何高效的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呢?在當今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被高度提煉并且融合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成為了中國夢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國理念,這是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高度濃縮。這就要求我們青年人深入的了解和關心國家大政方針,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深入的學習。

始終堅持文化自信。堅持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的獨立。如果沒有樹立文化自信對西方文化的全盤肯定就會走上改旗易幟的邪路。完全不接受西方的先進文化也是一種井底之蛙般的做法。樹立文化自信就要敢于讓中華文化與西方先進文化進行交流與實踐,同時又在交流與實踐中得到發展來得到更符合時代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自信對我們國家來說并不是一張空頭支票,他有著現實的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實現的偉大夢想。中華傳統文化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見證了時代的更迭,在一批又一批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推動下,不斷地發展壯大。不管是尊老愛幼、精忠報國、勤儉節約等優良美德,還是井岡山精神、雷鋒精神到如今的北京奧運精神。這都是我們國家傳統文化保留下來的歷史底蘊,并在當代社會接受新的形勢的洗禮,不斷地凝結升華。有著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我們有什么理由辜負這份底氣,不自信呢?但是文化自信不等同于盲目的自信。我們國家目前只是文化大國而不是文化強國。中國當代社會經濟物質快速發展,我們的文化軟實力漸漸跟不上日益壯大的物質硬實力。因此,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我們仍然不能忽視了對于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走出國門面向世界,與其他的文化相互交流學習是我們國家文化軟實力增長的重要途徑。我們要把我們的文化弘揚出去,也要在這個過程中與其他的文化取長補短,為文化自信奠定良好的基礎。

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和創新性轉化。在當今中國,傳統文化依然在人們心中還是一直有一個固有的陳舊古板的映象,如何改變這種映象?靠發達的文化產業和健全的文化事業來對人們的觀念進行更新是一種必然的手段,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貫徹和落實文化強國的方針。西方文化強大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也是透過他發達的文化產業來表達出來,例如美國文化在進行文化輸出的時候很大程度的文化影響力通過好萊塢的電影和美劇等文化產業的對外輸出所表現出來的。只有中國成為一個文化強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才更具說服力和生命力。這就要求我們當代青年進一步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和創新性轉化。通過發達的文化產業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進行創新,不能單單通過長輩們的口口相傳,也不能只是強制式輸出。長輩對傳統文化的口口相傳跟不上時代的進步容易脫離實際顯得陳舊,強制性輸出只會讓人覺得厭煩。創新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讓傳統文化更貼近青年人的生活才是可取之策。讓中國傳統文化也打入了時尚和潮流的標簽并且主動的且更多的去接觸年輕人的生活。本著年輕人才是中華傳統文化接班人的重要立場不把傳統文化擺在搞搞在上的架子上而是主動的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變得更加的接地氣更帶生活氣息。

我們既要從西方先進文化中汲取養分,同時也要讓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的展現在世界的舞臺上。對優秀的傳統文化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毫無保留的繼承和發揚。對中華傳統文化里面落后的因素要進行堅決的改正。西方文化也有先進西方文化和糟粕的西方文化,首先要認清這個前提,毫無保留的學習西方文化肯定是不行的。完全不接受西方的先進文化也是一種井底之蛙般的做法。樹立文化自信就要敢于讓中華文化與西方先進文化進行交流與實踐,同時又在交流與實踐中得到發展來得到更符合時代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對待西方文化我們也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充分堅持文化自信,以先進傳統文化為骨架,讓先進西方文化成為其成長的養分,不斷推陳出新,不斷探索實踐。

猜你喜歡
糟粕中華中華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給現代人參考的古代禮儀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和原則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