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淺析

2020-12-08 02:20劉香華
種子科技 2020年20期
關鍵詞:種植技術小麥病蟲害

劉香華

摘? ? 要:小麥作為我國主要種植農作物之一,具備種植范圍廣、種植產量高的優勢,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小麥的高質量產出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問題。近年來,在國家技術扶持及資金支持的政策下,我國各類農作物的生產量大幅度提升,可有效滿足我國人口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但我國小麥種植的病蟲害問題已成為影響小麥產量及品質的重要因素。對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現狀進行了研究,對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進行了分析,旨在幫助我國種植人員提升小麥病蟲害防治水平,實現小麥種植產量和品質的大幅度提升,力求小麥種植業的最大化經濟效用。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要點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0-0042-02? ? ? ?中圖分類號: S512.1;S435.12? ? ? ?文獻標志碼: B

單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是全國千億斤糧食產量大縣,是現代農業小麥產業項目縣,是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因此,小麥種植單位要建立完善的小麥種植管理體系,并確保其在小麥實際種植管理中的有效落實,進而提升小麥種植管理的規范性、高效性。小麥種植單位還要嚴格把控小麥的選種環節,保障小麥選種的高質量,進而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確保小麥質量,提升農民的收益。

1? ?小麥種植與病蟲害防治現狀

1.1? ?種植、防治技術水平低

在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小麥品種也出現了多樣化的發展,大大提升了我國小麥種植的生產數量。但由于農戶對于小麥種植的認知程度不深,再加上宣傳部門對于新技術、新品種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導致農戶對于新技術、新品種缺乏正確的認識,在生產中仍沿用傳統的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預防、治理方案,導致小麥種植的技術和生長管理無法得到有效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麥的品質及生產數量的提升。

1.2? ?病蟲害影響大

現如今,我國的農業氣候條件相較于以往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雖然我國農業機械化生長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仍舊存在影響小麥生產數量及生產品質的因素,尤其是病蟲害對于農業氣候的影響性極高。在小麥種植期間,由于受到種植人員認知水平的限制,因此未能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征及小麥品種特點選擇相應的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手段,甚至忽視病蟲害對小麥生長的影響問題,繼而給種植人員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1.3? ?農藥濫用問題

小麥種植期間農藥濫用問題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生產質量。部分農戶為了強化病蟲害預防、治理效果,一味地增加農藥的用藥量,由于農藥具備高毒副作用,導致農藥應用不僅未能達到預期防治效果,而且在食用后對于人類的身體健康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2? ?小麥種植技術

2.1? ?選擇優良、適宜的小麥品種

選種前,要精確分析小麥種植環境的土壤、水質等實際情況,同時要考慮小麥的抗倒伏、抗凍害、抗病蟲害等方面的能力,篩選出產量高、適合當地種植條件的小麥品種。通過近3年單縣新品種展示示范結果和單縣小麥供種品種來看,篩選出適宜單縣種植的小麥品種有濟麥22、魯原502、太麥198、鑫瑞麥29、山農28、山農29、菏麥19、峰川9號、山農32、菏麥21、山農30、濟麥44等[1]。同時,在開展小麥種植活動前,要對小麥種植進行嚴謹的發芽試驗,并將試驗結果和選種的標識發芽率進行比對,及時退回不符合標識發芽率的麥種,最大限度地規避小麥種植過程中出現的低發芽率風險。此外,還需要將霉變、破損、不飽滿的小麥種子清除,并在小麥選種中拌入藥劑,借此確保小麥種子的高品質、高產量,以期取得小麥的豐產豐收。

2.2? ?嚴格要求整地質量

機械深耕一般在20~25 cm,耕后迅速整平,耕耙結合,達到上松下實,防止跑墑、失墑,以保證出苗率,并拾凈根茬,清除田邊雜草、玉米秸稈,達到地表平整,使幼苗根系能夠深入土壤,這些是小麥整地的質量標準。開展小麥整地作業時,要選擇合適的農用機械設備,進而保障其作業需求。例如,要選擇能與拖拉機配套的鏵式犁。此外,當前茬作物收獲后要及早整地。

2.3? ?科學施肥

小麥種植單位要充分利用秸稈還田技術增肥地力,還要定期檢測小麥種植土壤的成分含量,及時補充氮素化肥,確保小麥生長所需的土壤肥力?,F階段的小麥種植業以有機、無機肥料結合的施肥方式為主,輔以氮、磷、鉀均衡施肥,維持小麥種植土壤處于微肥的狀態。生育期土壤底肥常將每667 m2施磷(P2O5)7.5~12 kg、鉀(K2O)7.5 kg、純氮16 kg、硫酸鋅1 kg、50%的氮肥和將全部的有機肥一次性施入,到第2年的小麥拔節期再追施50%氮肥。此外,秸稈還田的土壤可以省略追施鉀肥的環節。

2.4? ?適期適量播種

為培育壯苗,形成根系發達、莖蘗數較多的小麥生產群體,應充分利用熱量資源,適期適量播種,單縣最佳播期和適宜播量分別是:10月7—15日,6~9 kg/667 m2,晚播要適當增加播量。根據品種特性,確定適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過大,造成后期倒伏,播種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淺一致,覆土嚴密,播后及時鎮壓[2]。

2.5? ?越冬前管理

冬小麥種植管理的關鍵在于越冬前的管理措施,這對于冬小麥在整個冬季的生長有著極大的影響,同時對于冬小麥能否正常返青同樣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需要種植人員重視冬小麥的灌溉工作,保障冬小麥有足夠的水分滿足其冬季的生長需求,同時人們需要做好對冬小麥的肥料追加工作,確保冬小麥越冬期間的養分充足。此外,借助11月下旬的劃鋤作業對小麥田雜草進行清理,避免田間土壤發生板結問題,同時由于在該時間段內水分的蒸發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劃鋤作業也不會流失過多土壤水分,能夠讓小麥在冬季正常返青生長。

2.6? ?返青后管理

小麥在返青后開展管理工作,能夠確保小麥返青后的正常生長。因此種植者首先對土壤進行劃鋤作業,提升土壤的通透性、松軟度,借此保障小麥根頸在小麥返青后能正常扎根生長。同時劃鋤斷根作業法能直接均衡麥苗的生長速度,避免田間小麥生長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確保小麥的最終生產質量。其次,種植人員需要對小麥進行追肥作業,土壤內的肥力隨著小麥的生長而下降,種植者需要根據小麥返青后的養分需求適當地追加土壤肥力,為小麥產量及質量的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最后,需要對小麥進行灌溉作業,小麥在拔節生長期間及抽穗生長期間對于水分的需求極大,因此種植人員需要科學、高效地開展小麥灌溉工作,實現對小麥成熟期土壤含水量的有效控制,確保小麥的生產數量和果實質量。

3? ?小麥病蟲害預防、治理

3.1? ?物理預防、治理方案

小麥病蟲害的物理預防、治理方案通常以劃鋤除草、人工割草改變外界影響因素的方式開展,借此增加種植土壤的溫度和濕度,讓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風性,給小麥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避免雜草吸收土壤中的養分,進而達到預期的病蟲害預防、治理效果。此外,還要定期清除路邊、溝邊的自生麥苗,規避麥苗交叉感染的風險。

3.2? ?化學預防、治理方案

主要通過噴灑農藥的方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小麥防治病蟲害以預防為主,小麥返青期多發紋枯病、莖基腐病、吸漿蟲等病蟲害,這就需要小麥種植者精準把握藥劑的使用時機,保障最佳的化學防治效果。該時期的化學防治技術通常采用殺蟲劑、復配殺菌劑的混合使用為主。蚜蟲、白粉病、銹病、赤霉病,是小麥在抽穗期需要著重防治的病蟲害,應結合實際情況,使用高氯甲維鹽、啶蟲脒、吡蟲啉加三唑酮、多菌靈類等化學藥劑進行噴灑作業,最大限度地規避小麥病蟲害的蔓延風險。

3.3? ?生物預防、治理方案

小麥病蟲害生物預防、治理方案是近年來農業部門倡導的方案之一,該方案依據食物鏈規律借助病蟲害的天敵實現病蟲害的預防、治理,為小麥的生長構建良好、健康的環境,是最徹底、最安全的防治方法。例如,小麥種植者借助頻振燈殺蟲技術對病蟲害開展消除作業,即通過頻振燈降低小麥上的成年黏蟲、蟲害產卵的數量和活力,借此達到消除小麥蟲害的目的。

3.4? ?農業預防、治理方案

在小麥種植期間開展病蟲害農業防治技術,可確保小麥的正常生長進程。農業防治技術主要分為3個部分:其一是對選種階段的小麥進行包衣處理,確保小麥種子生長初期能夠為各項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保護。其二是在播種階段,需要以人工清除的方法,對田間內及溝邊區域中上一季度的麥苗或麥茬進行全面清理,可有效避免銹病、白粉病等病蟲害的出現與傳播,為小麥創造更為優良的生長環境。同時在小麥播種期間需避免在旱季進行播種,這是由于旱季是病蟲害出現的高發期,將會大大增加小麥患上紋枯病等病蟲害的概率。其三為管理階段,種植人員需要對田地進行深耕處理,提升小麥吸收土壤肥力的能力,進而強化小麥的抵抗能力。

綜上所述,若要提高小麥的質量和產量,應該嚴格選取高質量的麥種,并健全小麥種植的管理體系,引進先進的小麥種植技術,進而保障小麥種植的高產量、高質量,并保證在其生長的各個環節,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管理防控,從而保證農業持久、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 1 ] 鄭玉山.小麥病蟲害防治誤區及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7):190-191.

[ 2 ] 張永杰,程麗,徐立新.皖北小麥生長中后期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13):91,93.

猜你喜歡
種植技術小麥病蟲害
探析森林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
解讀山東小麥栽培技術要點及發展前景
小麥,你好
南方甘藍主要病蟲害防治安全用藥表
林業的病蟲害及生態防治研究
防止小麥倒伏和增加穗數及穗重的措施
我的英國朋友小麥
梨病蟲害防治時間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