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A框架下“師生合作評價”模式研究述評

2020-12-08 06:41趙悅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89期

【摘 要】“后方法時代”背景下,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體系─“產出導向法”,我國本土外語教學向前邁進一大步?;凇爱a出導向法”框架以及教育評價方式相關的系列研究,文秋芳教授創設了新評價形式─“師生合作評價”(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TSCA)。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對2016-2020年國內“師生合作評價”的相關應用進行研究分析,發現目前TSCA逐漸引起學者和一線教師的關注,也取得了頗多研究成果。不少學者將其應用于反思性教學并對其進行辯證研究,促進“師生合作評價”理論的不斷優化,為教師提供了有效的教學建議。但同時其相關研究在研究領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局限和不足,期待未來有更多學者和研究者關注到TSCA在不同教學領域中的實踐應用以及其對學生長效性影響的研究。

【關鍵詞】POA;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師生合作評價;以評促學

Ⅰ.引言

目前,外語教學已進入所謂的“后方法時代”(post-method era)(Kumaravadivelu,2006;Richards & Rodgers,2008),部分學者斷言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外語教學“方法熱”已經結束,不會再有新的方法出現,在此背景下,文秋芳教授領導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中心隊伍歷時十余年,于2015年正式提出了“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的理論體系,旨在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文秋芳,2015),目前已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應用,檢驗其有效性?!皫熒献髟u價”(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TSCA)是文秋芳團隊基于“產出導向法”而創設的新型評價形式(文秋芳,2016),用于改善評價效果以及提高評價效率,有效地組織和平衡教師評價與其他評價形式?!皫熒献髟u價”的評價對象是學生課外完成的產品,包括書面產品(如作文、翻譯、調研報告等)或口頭產品(如口頭報告、采訪、辯論等)(文秋芳,2016)?!爱a出導向法”中的驅動,促成,評價三個環節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形成N循環鏈,促使該評價形式在POA的框架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同時強調教師主導下師生合作,達到以評促學的評價目標。此評價模式自創設以來,國內有關該形式的研究不斷增多。本文采用文獻研究法,對2016-2020年國內“師生合作評價”相關文獻進行系統的整理,總結研究成果,提出不足與問題,展望研究趨勢,以便更多學者系統了解該新評價形式并進一步推動有關“師生合作評價”的實證研究與發展。

Ⅱ.相關文獻數據分析

1.文獻數量分析

本文以中國知網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以“師生合作評價”為主題進行檢索,文獻查詢時間范圍為2016年10月25日---2020年11月15日,將文獻類型選擇為學術期刊,檢索到文獻30篇?;谖墨I研究方向對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自2016年文秋芳教授正式提出“師生合作評價”,不乏有學者將新評價形式應用于寫作、口語、閱讀、口譯等教學中,但更多的學者關注寫作教學中對該評價形式的應用研究,與寫作教學有關的期刊發文量最多(如圖1)。

2.文獻來源分析

文獻來源分析主要針對中國知網上的核心期刊論文以及碩博士學位論文。筆者將這30篇期刊論文和29篇碩博士論文分別進行來源統計,其中期刊論文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TSCA相關研究在核心期刊上的載文量較低,其研究結果缺乏權威性。

Ⅲ.“師生合作評價”的相關研究綜述

1.TSCA的創設背景及理論研究

2015年文秋芳團隊正式提出“Production-oriented method”并歸納了整套理論體系,該理論起源于2008年“輸出驅動假設”理念(文秋芳,2008),于2014年修改為“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在POA理論框架下,教學活動遵循“先輸出,再輸入,后輸出”原則(畢爭,2019),因此 “產出導向法”始于產出,止于產出,尤其重視對學生產出結果的有效評價(文秋芳,2016)。教學是否成功以及效果如何取決于教學評價,教育評價逐漸成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環節,針對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評價主體,即進行教學評價的對象也不相同,主要分為三類:教師、同伴、學生自己。傳統的教學評價類型有教師評價、同伴互評、自我評價、機器評分等。過去不乏學者對各類評價形式進行實踐研究,發現在正常教學中教師反饋更優于學生評價(蓋淑華等,2013),然而由于班級基數大,教師工作負擔加重,而無法給予學生有效反饋來促進學生學習??傮w來說,有評價優于無評價,多種形式的評價優于單一形式的評價(文秋芳,2016)。經過多年實踐與探究,文秋芳教授基于“產出導向法”創造出了“師生合作評價”(TSCA)的新評價形式,使教師評價與其他評價形式得以平衡。TSCA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課前教師對典型樣本進行詳批,課中學生在教師的專業引領下合作評價樣本,在此過程中,學生邊評邊學,以評促學,課后,經過教師專業指導,學生采用自評或同伴互評來修正自己的語言或結構錯誤(文秋芳,2016)。孫曙光(2019)通過辯證研究,改善了課中評價環節具體的操作步驟,并概括了遞進式引導策略,教師可在各步驟中為學生提供從隱性到顯性的引導(孫曙光,2019)。同時,通過辯證研究,TSCA理論不斷優化,教師的實踐操作不斷完善,證明理論與實踐必須經過相互融合,不斷地被調整和改進,才能提升理論的適用性。

2.TSCA實踐研究

自2016年文秋芳教授提出TSCA后,不斷有學者將其應用于外語教學中。研究較多的是將“師生合作評價”應用于某一特定教學領域(如寫作)并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谇拔膶ξ墨I的整理與統計,可以看出更多學者將TSCA應用于大學寫作中,如孫曙光(2017)基于多輪反思性教學探索了TSCA在大學寫作教學中的可操作性,并且提出了“以評促學”的具體操作手段,為教學評價帶來了新的認識。就評價而言,“評”的目的不是僅僅給出評價,而是要以評價來促進被評價者的學習,教師在評價環節中,應該擺正位置,將“促學”放在首位(孫曙光,2017)。隨后歷經兩年,孫曙光教授對大學寫作課程中TSCA的應用進行辯證研究,優化了POA框架下的TSCA理論以及其實踐操作步驟,目前仍在探索如何強化評價的重難點,課中如何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以及課后如何將TSCA與其他評價方式相結合等(孫曙光,2019)。以上材料證明了不少學者關注TSCA在寫作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但也有少數學者將TSCA應用于大學口譯課堂,嘗試其是否適用于大學口譯,如徐惠娟(2018)利用翻轉課堂以評促學,不同于TSCA模式應用于書面產出,口譯中的TSCA采取翻轉課堂中的視頻形式,克服了口譯課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矛盾,但缺乏TSCA對學生口譯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為未來教研工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徐惠娟,2018)。同時,王曉媛、宋岳禮(2018)及何佳等(2019)對其在大學口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提出師生合作評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引起師生的共同關注,為之后的實踐應用提出了注意事項,并強調了課前準備活動的重要性?!皫熒献髟u價”不僅是POA框架下學習結果的評價環節,也是學習過程中“驅動”和“促成”環節,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學習循環鏈(何佳等,2019)。以上實證研究均采用行動研究法來解決實際教學問題,而孫曙光(2020)基于拓展學習理論,運用個案研究方法,分析了教師在使用“師生合作評價”過程中的自我發展路徑,強調反思在教師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拓展學習在實踐“師生合作評價”中的適用性,為廣大教師提供了自我發展的有效手段(孫曙光,2020)??傮w而言,通過學者們的潛心研究與探討,“師生合作評價”理論在不斷地優化,其研究結果也為教師提供了有效的教學建議,但在相關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相對而言過于局限,實踐領域相對過于狹窄,無法全面地證實TSCA在課堂中的適用性。

Ⅳ.批判視角下的總結與展望

1.“師生合作評價”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

首先,該新評價形式應用的教學領域不夠全面。經過對文獻的整理和分析,筆者發現多數學者將TSCA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但很少將其應用于英語口語、口譯教學等,甚至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并未有應用“師生合作評價”的情況,而事實上學生英語學習應該聚焦于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能力的整體提升。目前研究者更多以筆頭產品為研究對象,但是否可適用于評價學習者的口頭產品?或是否適用于課后閱讀練習的評價?缺乏對不同教學階段應用TSCA的權威性研究,可見相關研究的整體水平亟待提高。

其次,研究者所進行的相關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為行動研究法,其研究方法過于局限,無法全方位地證實TSCA在教學中的適用性。筆者對文獻進行分析統計,大多數實證研究均采用行動研究法,即在自然、真實的教育情境中,教育者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驟解決實際教育問題,只有孫曙光教授在研究師生合作評價實踐中的教師自我發展路徑時采用了個案研究法,通過對自身發展的研究來證實師生合作評價的有效性。而理論的不斷優化需要采取多種方法來實現,因此應采取多種研究方法全方面地證實TSCA在實際教學中的適用性。

最后,此類研究更多關注的是TSCA在各種教學領域中的實踐研究,卻很少有研究TSCA使用過程中的有效性互動和學生參與度,缺乏對課中師生及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的研究。文秋芳團隊所創設的“師生合作評價”是基于“以評為學”的教學假設(文秋芳,2018),強調評價為學習的強化、深化階段(文秋芳,2016),而POA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與學習有效性是重中之重,評價化解應促進學生學習,因此對TSCA實踐過程中師生、生生互動有效性和學生參與度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2.“師生合作評價”研究展望

第一,關于“師生合作評價”的系列論文已有不少實證研究,未來可以關注TSCA對學生學習的長效性影響。POA的特色之一是將評價顯性地納入教學體系(孫曙光,2020)?;赑OA框架所提出的TSCA有利于評教結合和評學融合。目前,針對TSCA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證研究不斷增多,但由于研究者個人力量有限、實驗樣本數量偏少,無法對實證研究的結果進行跟蹤研究,繼而無法提供對其實踐長效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未來研究中應加大對TSCA長效性影響的研究,進一步提升對TSCA實踐效果的辯證思考。

第二,學者在進行實證研究時,其研究方法應多樣化,可采用個案研究、行動研究或敘事研究等多種方法,并注重TSCA與其他教學理論相結合。例如,孫曙光(2017)以TSCA的反思性實踐為未來教學評價提供了研究新視角。通過反思性實踐,深入了解TSCA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隨即尋找解決方案,以完善其理論體系。

第三,圍繞TSCA在各教學領域的應用展開研究,而不僅僅關注寫作教學中的產出活動評價。在閱讀、聽力等輸入型教學類型中是否也適用TSCA?具體如何操作?通過對TSCA在非產出教學中的實證研究,進一步檢驗POA框架下新評價形式的普適性,為一線教師提供意見參考。

Ⅴ.結語

“師生合作評價”研究在國內的發展歷史并不長,但基于POA這一著眼于本土教學的新理論,新評價形式的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對我國外語教育事業意義重大。通過對文獻數據的整理和總結,可以看出,TSCA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與學者應用于實踐中,但相關研究仍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還需要廣大教師和學者進一步探討和實踐,以提升教學評價在具體操作中的重要地位,以期達到“以評為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 外語界,2008(2):2-9.

[2]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

[3]文秋芳.“師生合作評價”:“產出導向法”創設的新評價形式[J]. 外語界,2016(6):37-43.

[4]張伶俐.“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有效性[J]. 現代外語,2017(3):369-376.

[5]孫曙光.拓展學習視角下師生合作評價實踐中的教師自我發展[J]. 中國外語,2020,17(1):75-84.

[6]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 現代外語,2017,40(3):348-358.

[7]文秋芳.“產出導向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 世界漢語教學,2018,32(3):387-400.

[8]畢爭.“產出導向法”與“任務型教學法”比較:教學材料設計與使用[J]. 外語教學,2019,40(4):61-65.

[9]蓋淑華,周小春.基于動態系統理論的同伴反饋實證研究─社會文化視角[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2):36-40.

[10]徐惠娟.口譯課堂“師生合作評價”操作實踐研究[J]. 英語廣場,2018,(7):68-69.

[11]王曉媛,宋岳禮.TSCA評價理論在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7):80-83,113.

作者簡介:

趙悅(1997-),女,漢族,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2238720585@qq.co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