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與核磁共振診斷股骨頭壞死患者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2020-12-09 18:06
中國傷殘醫學 2020年24期
關鍵詞:診斷率股骨頭影像學

付 麗

(盤錦市中心醫院,遼寧 盤錦 124010)

股骨頭壞死是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又被稱為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屬于一種病理演化過程[1]。股骨頭壞死常見的臨床癥狀有疼痛、負重行走功能障礙和關節活動障礙等[2]。若造成股骨頭壞死的病因不及時消除,長期損傷將導致股骨頭結構的改變,股骨頭變形塌陷以及炎癥,從而誘發功能障礙,因此,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之分重要[3]。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診斷股骨頭壞死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有X線平片、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臨床診斷效果各不相同,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十分重要[4]?;诖?,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與分析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分別采用CT與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的臨床效果和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 一般資料:遵循隨機取樣原則,選擇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2女性患者8例,平均年齡(68.39±7.16),平均病程(2.48±0.45)年,對照組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齡(68.11±7.25)歲,平均病程(2.13±0.65)年。2組的臨床一般資料采用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CT掃描方法,患者采取仰臥位,采用GE64排CT對患者進行掃描,層厚設置為18mm,層間距設置為15mm。觀察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檢查,患者采取仰臥位,采用GE1.5T磁共振對患者進行掃描。

3 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股骨頭壞死診斷率和各分期診斷率,結合病理檢查結果對比診斷率,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對比分析。CT和核磁分期標準:CT:Ⅰ期:骨質無明顯變化,但有滑膜增厚、關節腔積液、關節囊腫脹以及關節間隙相對增寬;Ⅱ期:股骨頭形態正常無塌陷,增高呈“星芒征”,骨缺血性壞死時,星芒狀骨紋間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勻大眼狀,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狀骨紋扭曲、增粗或濃密;Ⅲ期:圖像呈“半月征”,即股骨頭變平,股骨頭前上部關節面下見窄細狀的透亮帶;Ⅳ期:股骨頭塌陷變形,伴不同程度囊變,周圍有硬化,形狀不規則,因塌陷所致區域可見碎骨片和關節游離體,當患者繼發退行性骨關節病時,出現關節間隙、增生骨刺、狹窄、關節半脫位[5]。核磁:Ⅰ期:T2加權像呈高信號伴雙線特征;Ⅱ期:T2加權像和T1加權像均表現出高信號;Ⅲ期:T2加權像呈高信號,T1加權像呈低信號;Ⅳ期:病變部位變形塌陷明顯,T2加權像和T1加權像均呈現低信號。

4 統計學分析:將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結果納入到SPSS22.0軟件中進行對比和分析,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5 結果

5.1 2組患者診斷結果對比:對照組患者20例,診斷出股骨頭壞死16例(80%),診斷率為80%,觀察組患者20例,診斷出股骨頭壞死19例(95%),診斷率為95%,2組患者對比結果為(x2=10.286,P=0.001),觀察組患者股骨頭壞死診斷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5.2 2組患者分期診斷結果對比:病理檢查結果分期:Ⅰ期8例,Ⅱ期6例,Ⅲ期3例,Ⅳ期3例,2組分期診斷結果:Ⅰ期:對照組患者診斷出6例(75%),觀察組診斷出8例(100%),對比結果(x2=28.571,P=0.001);Ⅱ期:對照組患者診斷出4例(66.7%),觀察組診斷出5例(83.3%),對比結果(x2=7.348,P=0.001);Ⅲ期:對照組患者診斷出2例(66.7%),觀察組診斷出3例(100%),對比結果(x2=39.952,P=0.001);Ⅳ期:對照組患者診斷出2例(66.7%),觀察組診斷出3例(100%),對比結果(x2=39.952,P=0.001)。觀察組患者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診斷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討 論

股骨頭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屬于一種對髖關節具有特殊破壞性的退行性病變,股骨頭壞死的常見病因主要有股骨頸骨折的不良愈合以及骨組織的自身病變,臨床上常以疼痛、髖關節活動受限等為主要表現,病程較長,且致殘率較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威脅[6]。因此,對股骨頭壞死進行早期診斷并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有重要意義。通過臨床表現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診斷,效果并不理想,在臨床中診斷股骨頭壞死要依據影像學表現,股骨頭壞死的影像學表現與患者病變部位的輕重程度及病理進程密切相關,股骨頭壞死的病理變化決定影像學的多樣化。影像學檢查是診斷股骨頭壞死的一種快速、有效的方式,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有X線、CT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合理選擇影響學檢查方法可為診斷及臨床治療打下基礎[7]。有研究表明,核磁共振成像在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中相比于CT更為理想[8]。

X線是股骨頭壞死的基本檢查方法,可以明確股骨頭病變部位,排除股骨頭的其它病變,具有簡單、經濟、應用范圍較為廣泛等優點。CT檢查也是常用的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方法之一,CT是多種疾病的影像學檢查方法,C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斷層掃描技術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掃描,具有無創、操作簡單、分辨率高等優點,CT圖像顯示的是層面圖像,CT檢查可清晰的股骨頭的壞死、囊腫、增生以及破裂等情況,可對病變區進行多層面的連續掃描檢查,并可結合患者股骨頭的壞死部位,進行多層次觀察,且CT掃描在判斷股骨頭內骨質結構的改變方面優于核磁共振成像,因此,CT可以預測股骨頭壞死診斷后塌陷。但CT檢查存在對人體輻射較大、僅能掃描斷層以及成像較為單一等不足之處[9]。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的基本原理是原子核自旋轉運動特性,發散電磁波并促使患者體內氫原子核進行吸收,同時氫原子核將放射相應頻率的核磁共振電信號,發射的電信號經過探測器吸收,呈現出圖像。核磁共振成像相比于X線和CT可以早期發現骨壞死灶,能在X線和CT發現異常前就做出診斷,核磁共振成像同時具有多方位成像功能和立體成像功能,在軟組織的掃描中有較大優勢,相比于CT具有輻射小、安全性強的優點[10]。并可顯著提高股骨頭壞死的診斷率和各分期診斷率。本研究中,對對照組患者采用CT檢查,觀察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后顯示,對照組患者股骨頭壞死診斷率為80%,觀察組股骨頭壞死診斷率為95%,觀察組患者股骨頭壞死診斷率及各分期診斷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在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中,是切實有效的,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相比于CT檢查臨床診斷率更高,不僅可以提高股骨頭壞死的診斷率,還能提高各分期的診斷率。

綜上所述,在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臨床診斷時,采用CT與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均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核磁共振成像檢查顯著優于CT檢查,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可明顯提高股骨頭壞死診斷率和各分期診斷率,可為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打下堅固基礎,臨床使用價值極高。

猜你喜歡
診斷率股骨頭影像學
2022 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專題介紹
激素性股骨頭壞死潛在失調基因的鑒定
觀察肺結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學特征及診斷價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學與實驗室指標相關性分析
早期股骨頭缺血壞死應用MRI、CT診斷的價值差異研究
卵巢甲狀腺腫影像學分析1例
股骨頭壞死可不手術治療嗎
仙鹿活骨丸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實驗研究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礙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及診斷構成變化
肺炎支原體抗體聯合白細胞計數、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小兒支原體肺炎感染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