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觀察

2020-12-09 05:22李勝凱李濤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1期
關鍵詞:脊柱骨折臨床效果

李勝凱 李濤

【摘要】目的:探究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方法:隨機選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診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8例,按照平均隨機分配,分為探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4例,探究組44例,對照組進行單純內固定治療,探究組進行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對比分析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和Cobb角改善狀況數據。結果:數據分析結果:探究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大于對照組P<0.05,Cobb角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脊柱骨折患者中采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能夠更好的進行臨床治療,改善Cobb角,在臨床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運用。

【關鍵詞】單純內固定;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脊柱骨折;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1-0106-01

脊柱骨折在臨床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其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復位固定,具體臨床手術種類較多,近些年臨床中認為脊柱骨折內固定復位失敗與椎體前柱的不穩定有較大的關系,患者脊柱骨折后會不同程度造成脊椎損傷,單純的內固定方式可固定復位,但因脊椎受損影響其穩定性,因此在臨床中嘗試進行椎體成形術的運用,以此改善椎體前柱不穩定的狀況,在單純內固定的基礎上運用椎體成形術可以有效的提升臨床復位固定效果[1]。隨機選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診治的脊柱骨折患者,研究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在臨床中的運用效果,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018年8月-2019年12月,共88例脊柱骨折患者進行此次研究,將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為2組,探究組44例,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35歲,最大64歲,中位數為(43.2±4.1)歲;對照組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63歲,中位數為(43.5±4.6)歲,兩組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經檢查符合脊柱骨折臨床診斷標準;選取未合并其它重大疾病的患者;選取對研究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排除標準:具有合并骨質疏松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有明顯手術禁忌癥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脊柱骨折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2]。

1.2方法

探究組采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在傷椎中心部位進行切口,將相鄰椎板、傷椎以及關節部位暴露,在透視機下進行進針,在傷椎上下椎體椎弓根部位置入椎弓根釘,將椎體撐開,恢復椎體高度,依據患者椎體損傷狀況進行椎板切除或者椎體雙側植骨,再測微透視下將5ml經氯化鈉溶液在傷椎前靠近中間部位注射,在另一側進行同樣操作,對傷椎的椎弓根骨折在椎弓根部位進行穿刺,復位與固定良好后采用骨蠟將釘道口封住,每個椎體約注入3-4ml[3]。

對照組采用單純內固定方式,具體與探究組相一致。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治療效果與Cobb角改善狀況,治療效果依據患者的關節功能、疼痛、勞動能力恢復以及服藥狀況分為顯著有效、一般有效與無效,Cobb角以治療后3個月復查數據為準。

1.4 統計學方法

用軟件SPSS20.0對兩組的臨床數據予以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檢測標準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探究組與對照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探究組顯著有效30例,一般有效1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73%,對照組顯著有效24例,一般有效12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1.82%,卡方值為6.064,P值為0.013,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探究組與對照組Cobb角的比較

探究組Cobb角為(9.8±1.1)°,對照組為(15.4±1.6)°,t值為19.131,P值為0.000,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臨床中部分研究表明,在脊柱骨折患者中在進行內固定的同時采用椎體成形術,可以良好的降低畸形的發生,避免椎體出現高度遠期丟失,在臨床中更符合人體的生物力學特征,可較好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但其缺點為無法良好的保障沉陷終板中心的復位狀況,因此可能會出現椎間隙高度丟失的狀況,但目前在臨床中的整體運用效果較好[4]。

此次研究結果為:在脊柱骨折患者中選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能夠良好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提升Cobb角恢復狀況,在實際臨床中的手術治療效果較好,原因分析為:在手術切口后在透視機下進針,可以有效的避免進針不良或者對周圍組織造成較大的損傷,在進行單純內固定后依據患者的椎體損傷狀況采用氯化鈉溶液進行椎體成形術,可恢復損傷椎體的形態,降低對損傷椎體造成二次損害,椎體成形術可以良好恢復生物力學特征,可使患者在術后較好的恢復脊柱功能。

由此來看:在脊柱骨折患者中選用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能夠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減小Cobb角,在實際臨床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張少偉.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價值[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9,25(7):1148-1150.

[2]?段賢斌,程錦珍,盧小虎.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對脊柱骨折患者Cobbs角和椎體高度壓縮率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7(12):1788-1790.

[3]?王莊平.椎體后凸成形術在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4):53-55.

[4]?張宗余,劉懷瑩,孔祥穎,etal.后路椎弓根內固定術聯合椎體成形術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近期功能恢復的影響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 24(16):2487-2490.

猜你喜歡
脊柱骨折臨床效果
經皮椎弓根釘治療胸腰段骨折的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不同方法治療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損傷術后腦脊液漏的效果觀察
脊柱骨折應用放射平片與CT的臨床診斷價值對照
后路手術內固定對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療價值及效果初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