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用的實現路徑

2020-12-09 05:42陳建軍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

陳建軍

摘 要:大學生在復雜的信息環境之下如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當今研究熱點。本文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新媒介背景下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領域工作方式的改變,提出從教育者“他塑”和受教育者“自育”的認識和實踐雙向互動中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從認知角度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目前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認識是作為一種改造人的思想觀念的對象性活動,需要通過教育者的“他塑”和受教育者“自育”實現,“他塑”和“自育”形成認知領域思想政治教育的會話模式。研究這種模式以及影響運作的因素,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新媒介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領域工作方式的改變

思想政治教育本質上是認知教育活動,是人們發展個體與社會關系行為的認知過程,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發展,塑造并形成個人價值觀、世界觀,同時推動并影響社會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腦入心”十分重要。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屬于特殊的課堂教育,教育者通過“布魯克斯方程式”方式,即教育者將思想內容壓縮形成思想觀點進行“他塑”,受教育者通過接收—消化—反饋模式“自育”,整合而成新的思想知識結構并通過不斷反饋保證思想結構延續性。

隨著網絡時代到來,新媒介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領域工作方式帶來巨大改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從嚴肅的特殊課堂教學活動變成一種“娛樂”活動,并日趨娛樂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媒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任何前提條件。任何新媒介方式的教育形態,網絡直播、微信公眾號推送、抖音等場景,都是完整獨立的片段,受教育者不需要具備任何前提認知可以參與。受教育者可以自由選擇何時開始參與,獲得思想認識不需要任何循序漸進和認識積累的基礎,使得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認知活動中沒有任何學習約束的介入,使得受教育者“自育”過程掘棄教育中的連續性而否定這種教育活動中和思想認識之間的聯系。

第二,新媒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避開闡述和實踐。思想政治教育要“入腦入心”,假設、討論、推理等各種使認知思想更清晰明了的闡述方式在新媒介中都不常用。新媒介渠道下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采用講故事的形式,通過動感的畫面并且有的還伴隨悅耳的音樂進行,這種將認知通過戲劇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方式,學生的沉侵式體驗明顯,但是接受度確比傳統從閱讀、推理和原來知識儲備中獲取認知效果差許多。最簡單的論證就是1小時后學生回憶率和記住播放內容信息率處于低水平狀態。

第三,新媒介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式更注重受教育者的滿足而不是受教育者的成長。在新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態下,是受教育者專注度影響思想教育形態而不是教育者掌控,因為一旦任何直播、抖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吸引受教育者,或者帶給受教育者認知的困擾,可以隨時選擇刷屏而不是需要記憶、學習、運用甚至忍受。因此,任何思想認知在新媒介作用下大部分都是以故事、漫畫等最簡單方式呈現,這種形態出發點在于為了滿足受教育者的滿意而不是其成長,因此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意義大打折扣。

基于新媒介對思想政治教育認知領域工作方式的改變,通過大學生信息獲取行為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影響機制進行分析,要求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供給側”和“需求側”進行改進,才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 思想政治教育“自育”過程的實現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育”是指受教育者對教育者提供的思想認知通過自我辯論、深化、討論、推理等闡述方式方式對思想認知進行自我內化,并與原來的思想認識結構形成結合,獲得新的知識結構的產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育”過程就是大學生重新吸收知識,對原有價值觀念進行固化、整合、再加工的過程。

第一, 要求大學生基于期望與自我實現培養出強烈意識動機。思想政治教育是嚴肅的文化生活,如果文化生活被娛樂化,世界觀、價值觀被定義成可視化的娛樂節目,必將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漠視。因此,在新媒介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會話模式雖然發生改變,但是其嚴肅性的文化生活性質不能改變,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要意識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保持自身個人和社會發展重要的文化生活途徑,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自身發展和自我實現的期望。

第二, 正確認識自我的知識經驗結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與大學生個體之間的信息獲取行為效率的高低息息相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以及采用何種方法等都會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認知能力影響和限制,該能力既有先天基因的影響,又有后天認知能力培養方向上的影響。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獲取信息的內容帶有標簽化特征,個人關注點是不同的,因此通過繁雜的信息提煉出對每個人都相似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受教育者能夠正確認識自我的知識經驗結構,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育”過程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三、思想政治教育“他塑”過程的實現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中“他塑”是指教育者通過闡述等加工模式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文化傳遞給受教育者,“他塑”過程包含教育者的認知加工,受教育者“自育”過程同樣包含認知加工,并通過受教育者的行為、言語等方面實踐體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他塑”過程就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向互動的過程,教育者的闡述模式影響受教育者,反之受教育者接收反饋對教育者教育模式施加影響,兩者共同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

第一,遵守受教育者認知規律。大學生依據意識對所獲取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進行選擇分辨與儲存,而形成了依據自身意識而各有不同的價值獲取行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遵循主體間性的規律和工作機制,在和大學生建立關系中建立工作模式。

第二,利用新媒介融入大學生認知風格。大學生認知風格的不同建立直接決定了獲取的信息是否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加工處理。大學生個體認知風格的不同與個體特有的性格形成與動機的由來等因素密切相關。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心理思想方面的問題,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思想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創新策略和方式來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建立從認知心理學出發的引導性“供給側”思想政治教育服務。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側與需求側同樣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狀態。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在于并非簡單提供受教育者思想文化產品,而是著力于受教育者能夠將之轉換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在供給主體、供給內容和供給方式等方面都要有所調整,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和學生現實需要為出發點,建立新的供需結構,為學生提供引領性、科學性的思想文化教育產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

[2]黃宇鑫.認知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途徑與方法[J].科教文匯,2015,(3):7-10.

[3]屈陸,戴鋼書.思想政治教育認知概念內涵解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5):14-17.

基金項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項目編號CSZ19053)資助項目.

(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四川 成都 610500)

猜你喜歡
認知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認知心理學的扁平化風格的界面設計研究
試論《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中的實證主義研究方法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