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早期抑郁個案分析及應對策略

2020-12-09 05:42陳霞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陳霞

摘 要:受生活經歷、成長環境、情緒情感以及學業壓力等的影響,當今大學生在心理成長方面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其行為方式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征,作為高校學生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更應密切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和交友,及時發現學生行為的異常并采取相應措施。本文圍繞與學生心理問題有關的案例展開,通過案例的分析、處理過程、現實效果以及反思總結對高校班主任處理學生中存在的類似問題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早期抑郁案例分析;處理過程;工作反思

【案例簡介】

學生小J是一個漂亮、乖巧又內向的女生,對于絕大多數剛進大學校園的新生來說,朝氣蓬勃,活力四射是學校老師對大一新生的總體印象。但是班主任老師并未從小J臉上看到大學新生應有的活力和朝氣。正式上課以后,小J雖不遲到曠課,但基本都選擇坐在教室最后排,上課期間雖能遵守課堂紀律,但也從不與任課教師互動及主動回答問題,老師布置的課后在線作業有時候也完不成。小J在班級微信群里幾乎處于隱匿狀態,極少留言,也不與群成員互動,她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信息也極少更新,班主任有事微信聯系她往往也不能得到及時回復,電話聯系她也經常提示已關機。整個大一期間,小J父母很少和班主任聯系,在家長群里基本沒有留過言,他們對班主任電話家訪中關于小J學習、生活、交友和個人情感等方面的問題也缺乏相應的了解。通過寢室走訪,班主任了解到小J與室友相處比較融洽,課余時間喜歡宅在寢室玩手機,沒有男朋友,但有保持電話和網絡聯系但未見過面的異性網友,沒有夜不歸宿現象。大一期間,小J沒有競選過任何班團干部,沒有加入任何社團,沒有參與校級和院級的任何活動,也沒有兼職經歷,只要是超過3天的法定節假日,小J必定回家。綜合小J平時的表現以及入學初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的結果,很長一段時間班主任都認為小J的表現是性格使然,是正?,F象。因受疫情影響,大一下學期班主任對不能正常返校的學生進行了電話家訪,家訪中發現小J于開學前兩天即已離家,班主任立即與小J取得聯系。據其解釋,本來計劃按時返校,但是在火車站測體溫顯示有發熱癥狀且感覺身體不適,于是在當地工作的好友陪同下到醫院就診,等身體康復,發熱癥狀消失才返校,這一情況其并沒有告知父母,班主任將這一情況告訴了小J父母,他們坦言平時對女兒的學習、生活和交友情況了解不多,與孩子的有效溝通交流也欠缺,小J有什么心事也從不和父母傾訴。返校上課后學校采取封閉式管理,除非極其特殊的情況,否則學生不得自由出入校園,封閉期間的2個多月里,小J在無特殊情況下多次向班主任請假要回家,得到否定答復后其情緒失落,后在父母請求下班主任同意她周末回家一趟,再次返校后情緒有了明顯改善,了解到這些信息的班主任與其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從而發現小J有早期的抑郁傾向,具體表現為持續的失眠和情緒低落狀態。

【案例分析】

1.對于一名大一新生來說,自信陽光、活潑開朗是她們的典型表現,即使性格內斂的學生也會不時表現出對大學生活的好奇與期待,小J的表現如此與眾不同難道僅僅是性格原因嗎?

2.在手機和網絡普及的當今社會,微信已成為大眾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大學生群體更是使用這一媒介進行社交活動的主力軍,他們往往在大眾媒介上表現得比現實生活中活躍得多。性格內斂的小J在班級微信群里幾乎處于隱匿狀態以及很少更新朋友圈動態與其年齡以及該群體的普遍表現不同,除性格原因以外,導致這種現象是否還有其他因素?

3.作為一個初次遠離父母,獨自去往陌生地方求學的獨生子女來說,家人應該是她最堅強的后盾,學業上的壓力,生活中的困難,內心里的苦悶理應第一時間向父母家人傾訴,但是小J有什么事卻很少跟父母傾訴和分享,家長對她平時的學習、生活和交友情況也知之甚少。透過小J有困難更愿意尋求朋友的幫助可以發現她與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這種疏離感預示著其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教養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

4.受疫情影響,大一下學期復學較晚,在家度過超長假期的小J在復課后不久就因想家向班主任請假,在通過手機就能實現即時語音和視頻的當下,請假未獲批后的明顯情緒失落更是令人不解,看似與父母關系疏離的小J又表現得如此戀家到底是因為什么呢?

5.班主任通過寢室走訪也了解到小J睡眠質量比較差,經常借助手機音樂才能入睡,疫情期間失眠癥狀加重,晚上有效睡眠時間差不多只有3、4小時,平時對什么事情也提不起興趣,疫情期間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更是令她覺得生活單調乏味,毫無樂趣,情緒低落的她請假回家的意愿非常強烈。小J的這些表現到底是對疫情產生的焦慮情緒呢還是早期抑郁癥的反應呢?

【處理過程】

1.班主任通過任課老師了解到小J在學習方面的表現較好,沒有遲到曠課的情況出現,能夠遵守課堂紀律,基本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作業,但是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有待提高,結合大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班主任與小J進行了交流,她坦言在學習方面沒有什么壓力,目標就是順利拿到畢業證,極少參加院級、校級以及各項社會實踐活動,上課選擇坐后面且與老師互動少主要還是因為自己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的性格有關。在班主任的開導和鼓勵下,小J也意識到作為準社會人的大學生參與集體和社會活動的重要性,她表示今后會努力克服社交方面存在的不足,更積極地融入集體生活。

2.通過深入交流,班主任了解到小J性格除先天因素外,后天受生活經歷的影響也較大。小J告訴班主任作為家中獨女,她小時候就性格文靜,身邊朋友也不多,上幼兒園后不時受到調皮孩子的欺負,不敢告訴老師的小J最初選擇告訴媽媽,但文化程度有限,性格強勢又忙碌的母親不僅沒能及時耐心地開導安慰小J,反而認為小J在幼兒園不合群才導致不受歡迎。中小學階段,記憶力不算好的小J在班級里成績處于中下游,加上不善言辭等原因偶爾也會受到同學的排擠和刁難,而對孩子在學習方面監督管理比較上心的學校和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情緒情感和心理層面的建設,早已習慣有心事找父母不如自己化解的小J整個中學階段都過得比較壓抑。進入職高后,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和人際關系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小J來自學習以及社交方面的壓力,隨著職高畢業閨蜜好友的各奔東西以及短暫戀情的結束,小J的情緒又處于低落期。由于以前親子關系中失敗的情緒情感體驗導致小J與父母關系疏離而難以敞開心扉,累積的心理壓抑狀態使她表現出異于同齡人的平靜與淡漠。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經常與小J父母聯系告訴他們小J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也希望他們經常與小J視頻聊天,增進了解,加深彼此感情從而使小J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除此以外,班主任也提高了走訪小J寢室的頻率,通過室友和同學側面了解她的相關動態。

3.班主任針對小J雖然手機不離身,但卻類似于無手機狀態的現象作了走訪和約談,了解到小J將大量時間花在玩手游方面,甚至因此錯過任課教師布置的網上作業以及班級群里的重要通知,不能及時回復老師的信息和接聽電話往往也與其玩游戲有關。小J聲稱游戲可以讓她暫時忘掉學習和生活上的煩惱,不用花太多時間精力去應付她不擅長的社交活動,通過網游她也結識了一些游戲愛好者并保持網絡和電話聯系,但是并不見面也未網戀。至于其校外的朋友圈子和生活狀態她不愿多說,小J父母也知之甚少,其聲稱返校期間發熱由其當地好友陪同就醫是否屬實也難以確定,班主任只能通過小J父母,任課教師,其周圍的同學室友以及自己的觀察來判斷小J的話能否令人相信。小J雖然性格內向,但是也討厭單調乏味,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疫情期間校園的封閉式管理一度令她難以接受,渴望自由的她也以想家為借口多次向班主任請假,未獲同意后的心情低落可以理解,但是由此導致失眠問題,對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甚至出現持續的情緒低落狀態則有違常理。班主任通過與小J的多次交談得知她曾經因為失眠以及情緒狀態不佳的問題咨詢過心理醫生,醫生診斷其為輕度抑郁,但是小J沒有將這一情況告訴其父母,班主任了解情況后及時與其家長取得了聯系,詳細詢問了小J在家的生活狀態以及日常表現等,同時提醒其家長多留意她平時的言行舉止以及朋友圈子并與班主任保持密切聯系。對于小J班主任一方面與其探討了手機的利弊并引導她要多使用手機便利的優勢功能而不是將大量時間精力花在游戲上,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向小J說明了交友的重要性,鼓勵她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現實生活中面對面的人際交往而不是網絡上偏向虛擬的交友方式。

【工作效果】

抑郁癥狀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都與當事人的糟糕經歷和累積的負面情感體驗有關,由于其癥狀明顯出現具有較長的潛伏期以及隱蔽性,早期往往難以引起當事人及周圍人的重視,待到情況嚴重時再進行相應干預就費時費力得多。目前針對小J早期抑郁癥狀采取的措施雖說并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其積極作用卻不容忽視。

1.班主任在小J入學之初的行為表現中發現了問題并及時地了解她的學習、生活和交友情況從而找出影響她孤僻性格的重要負面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補救,從而有效避免了小J負面情緒情感的累積導致更為嚴重的社交缺乏。

2.通過積極地與小J父母、同學、室友和任課教師的交流及時地掌握其校內外動態,盡量避免其與導致她擁有負面情緒體驗的人和事接觸,減輕其心理壓力以及焦慮情緒,為改善其失眠癥狀以及悲觀情緒創造良好的內部心理環境。

3.疫情期間學校的封閉式管理措施一度令熱衷自由的小J感到難以接受,其在無特殊情況下請假回家的意愿落空后表現出的焦慮和失望情緒引起班主任的足夠重視,通過耐心的引導和交流班主任及時了解到導致小J失眠癥狀和悲觀情緒加重的罪魁禍首并非疫情而是早期抑郁癥。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除建議小J接受校內外心理輔導外,還通過約談、走訪寢室、電話家訪等形式鼓勵她積極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與負面情緒情感作斗爭。整個暑假期間,小J沒有宅在家里,而是在外兼職,小J自覺自愿為緩解抑郁癥狀所作的努力令人欣慰。

【工作反思】

1.受生活經歷、成長環境以及學業壓力等的影響,當今大學生在心理成長方面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其行為方式也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征,作為高校學生直接管理者的班主任更應密切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和交友,及時發現學生行為的異常并找到合適的應對策略。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應該穩扎穩打,落到實處,不能流于形式。

2.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與家長進行密切的交流與配合,只有做到家校聯合對學生進行管理和監督才能全方位了解他們的日常動態,從而做到防微杜漸,不留隱患。

3.重視并做好學生日常的心理教育工作,通過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擴大他們的社交面,避免過分沉迷于自己的小天地。學校在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課程的同時還應配套建設相應的心理咨詢室并配備擁有資質的心理教師,一旦發現學生有心理問題或抑郁癥狀時即可進行早期干預,從而有效緩解心理問題或抑郁傾向對學生造成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宋奕臻.淺析家庭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J].心理月刊,2018,13(8):5-6.

[2]郭培.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機制研究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8(32).

(作者單位: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思政教研室,浙江 東陽 3221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