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大學生壓力現狀分析

2020-12-09 05:42盧麗娟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學生

盧麗娟

摘 要:隨著當前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復雜多變,大學生在社會中所占的位置愈發重要,而高校大學生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把注意力和研究方向轉向了當代大學生,而高職大學生相較于重點高校的大學生來說更是研究的重點。當代大學生想法多變,思維活躍,敏感,個性獨立,自尊心和好勝心非常的強,但承受打擊的能力和承受壓力的能力卻非常的弱。因此,大學生的壓力就成了社會各界學者研究的熱門話題。國內的學者有很多針對這樣的壓力現狀做了許多研究和調查取證,但大部分是針對一些重點高校的,也有一小部分是針對一些高職院校的,而我們團隊做的調查則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比重點院校的學生存有更大的壓力。學歷的比較,各種技能的比較以及所處環境的比較等等都體現了這一點,而且由壓力引起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那么了解自身存在的壓力,并且懂得如何減壓,是高壓人群的必修課程。而高職學生作為高壓人群的一部分,更應該參與其中,重新認識自我,改變自我。如何更好地使大家面對壓力以及能夠更好的管理壓力是我們當前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高職學生;壓力管理

一、高職大學生壓力分布及原因分析

1.高職大學生壓力主要來源分析

(1)高職大學生壓力分布狀況

從調查可以看出,在收回的894份調查問卷中,沒有壓力或者壓力較小的僅占調查人數的14.9%,65.8%的高職大學生存在較大壓力(壓力一般項加上壓力較大項),甚至還有19.3%高職大學生感覺壓力很大??梢钥闯龈呗毚髮W生的壓力普遍較高,并且偏大。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將男生女生以及文科理科生做了對比。調查結果表明,就理科和文科相比較而言,理科的男生居多,相反文科女生居多。男生的壓力遠遠高于女生。對于男生和女生來說,由于不同的心理狀態、不同的行為模式、人生轉變的不同類型以及來自自己朋友和父母的不同壓力導致的壓力癥狀常常各不相同?,F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后方有一處腦葉,主要作用是負責情緒的變化,女性的這片腦葉的活動性要比男性強很多。因此,女性的情緒變化要高于男性,在遇到問題時常常表現為歇斯底里的狀態;而男性遇到問題時常常把壓力壓在心底,很少向別人宣泄或者是表達出來。因此,實際上男生承受的壓力比女生所承受的壓力要大的多。男生壓力大于女生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因為社會對男生的期望值過高。二是因為男生較少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

(2)高職大學生壓力主要來源

根據對高職大學生壓力來源的研究,設計了5個方面的壓力來源,根據調查數據顯示,高職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高知群體,也是承受壓力較大的一個群體。就業壓力占了絕大比重,應屆畢業生越來越多,再加上往屆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未就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導致現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就業壓力。大家都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一畢業就失業。

除了就業方面,學業也帶來了不少的壓力。據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人學業方面有壓力是為了更好的就業。雖說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比高中,但確直接關乎著就業的問題。首先,一部分同學對自己選擇的專業并不是非常感興趣,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自己不熱愛學習,導致最后就連及格都成了難事。其次,為了能夠更好的就業,從而就要考取各類證書。除了各個專業都可以考的英語、計算機等證書,還有會計專業的會計資格證、教師資格證等職業資格證書。學生需要在眾多的證書考試中先選擇適合自己的、符合市場需要的,然后通過課外輔導或者自學,最終通過努力考取。這些造成的應試壓力有時甚至比專業課程學習帶來的壓力還要大。

二、高職大學生壓力管理現狀

通過上表中的統計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高職大學生在應對壓力時選擇的方式有轉移、發泄、壓抑、順其自然等;其中,可以看出高職大學生在應對壓力時選擇的方式集中在轉移方式中,人數高達434人,占比48.6%。而高職大學生在應對壓力時選擇的方式中,選擇發泄方式和壓抑方式的人數較少,人數分別是90人和125人,分別占比10.0%和14.0%。從上表中還發現有不少高職大學生在應對壓力時選擇的方式是順其自然的,人數245人,占比27.4%。由此可以看出,當今大多數高職大學生在應對壓力時選擇的方式還是比較健康的。

三、高職大學生壓力原因分析

高職大學生的壓力管理是為了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為了不被社會淘汰,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交際能力。任何事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肯定性的一面和否定性的一面,高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在自我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比較典型的有下列幾個方面:

(1)學習意識淡薄

進入大學以后,學習氣氛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學習壓力大大減弱,沒有了激烈的競爭,沒有了高中緊張的學習氣氛,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束縛,不再為自己訂立學習目標,整天沉迷網絡。在日常生活中隨波逐流現象嚴重,缺乏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自身變得懶散、不知進取,雖然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沒有應對能力。此外高職的學生相比本科學生,本身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養成也不是特別好。

(2)人際關系能力處理薄弱

高職大學生自我定位不恰當,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這會為他們的人際交往造成極大的困擾,而反過來這樣的人際關系也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造成壓力。高職大學生對人際關系的追求往往帶有較多的理想化色彩,希望對方朝著自己理想中的那樣去發展。大家都希望有一份純真的友誼,但是一旦發現對方的缺點,立馬就會深感失望。因此,和其他人群相比高職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挫折感較強,易由于交往受挫引發心理壓力。

(3)情緒調節能力弱

如今的高職學生大部分都是90后,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來學校之后在學校的監管下,與人際交往中難免會出現矛盾,從而導致情緒低落等問題;再者就是當他們面臨學習壓力、經濟壓力、感情困惑、學習困惑等情況時,如果不能有效的轉移、調節負面情緒,就會出現焦慮、憤怒等消極情緒,甚至出現焦慮、恐懼、自暴自棄等問題。很多學生不能客觀的認識自己,對他人的認識也很片面,就會出現嫉妒、抑郁等情況。

高職畢業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率相較于本科大學生來說特別的低,而不同性別的高職大學生和專業個體所感受到的在社會中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情緒體驗或滿意程度也是極其低下的,這反映了高職大學生與社會聯系的密切程度處于劣勢。高職大學生處于高知群體中的下士地位,而對于高職大學生的評價與考核已成為目前制約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之一,社會不能簡單的對應學歷與資格并重的社會砝碼而僅用學科成績和證書等級來評價高職生,而要在以高職教育的終極培養目標為最根本評價標準的基礎上進行考核和評價。

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高職大學生找工作難,錄用門檻高等一系列的就業問題,這些現象其實可以歸類為一種社會認知:對高職大學生的不認同和歧視。學歷是高職大學生當前最困惑的一個問題,很多企業和用人單位設置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學歷要求。但他們看到的只是文憑和成績,這些并不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相反地,高職大學生對于人際交往,辦事能力,工作作風等方面比本科學生更具優勢,社會不能只是單單看表面上的內容,更應該關注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作者單位:威海職業學院,山東 威海 264200)

猜你喜歡
高職大學生學生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學生寫話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