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守兒童心理彈性影響因素的研究

2020-12-09 05:42楊玉琴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家庭教養方式心理彈性留守兒童

楊玉琴

摘 要:目的:探討家庭教養方式對留守兒童心理彈性的影響。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及《看護人的教養方式量表》對32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表明:(1)非留守兒童心理彈性比留守兒童心理彈性高。(2)看護人教養方式與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水平存在顯著差異;(3)心理關懷和物質關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有積極的預測作用。

關鍵詞: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彈性;家庭教養方式

1.前言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其一人進城務工,而把不滿18周歲以下的子女單獨留在老家,由他人照看的一類群體。目前針對留守兒童的研究探討最多的是有關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中。曾祥文的研究表明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較學業成績偏低,且出現逃學、厭學、輟學的大多數學生中也是留守兒童[1]。林宏在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現狀的調查中明確的指出表現出自卑,孤獨,內向等性格的占留守兒童的55.5%[2]??v觀現有研究,大多數研究在探討留守兒童表現出來的行為問題及父母的離開給留守兒童的心理帶來的影響。而對留守兒童的看護人特別是看護人的教養方式會給留守兒童帶來什么影響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

心理彈性這一概念最早是由Anthony提出來的。結合以往的研究筆者將心理彈性定義為:個體在面對壓力、挫折、困境時的調節能力。已有的研究大多數只是將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作為一個中介變量,而不是作為主變量去探討。結合以上敘述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將著重描述看護人的教養方式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的影響。

2.研究方法

2.1被試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樣的方法,隨機選取河南省某高校320名學生,年齡13-18周歲。共發放320份調查問卷,有效問卷為288份,32份無效,有效率為90%。

2.2工具

2.2.1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胡月琴和甘怡群編制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 [3],該量表包含27個項目, 1、2、5、6、9、12、15、16、17、21、26、27這12個項目為反向計分,其余項目均采用正向計分。對《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檢驗,《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α的系數為0.791,所以此量表的信度相當好。

2.2.2看護人教養方式量表

采用西南大學龔務編制的《看護人教養方式量表》[4]。該量表共包含6個因子31個項目,被試依照個人的實際情況選出一個最符合自己情況的項目,從“從不”到“總是”,共四級評分。對《看護人的教養方式》進行內部一致性檢驗,《看護人教養方式》α的系數為0.729,內部一致性較好。

2.3數據錄入與統計處理

將收集到的數據利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

3.統計結果

3.1 中學生心理彈性的總體分析。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檢驗中學生心理彈性水平是否存在差異,結果表明:非留守兒童在心理彈性總分(t=2.024,p<0.05)、目標關注(t=2.140,p<0.05)、情緒控制(t=2.602 ,p<0.01)顯著高于留守兒童,而積極認知(t=-0.985,p>0.05)、家庭支持(t=1.117,p>0.05 )和人際協助(t=0.762,p>0.05)在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3.2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其看護人家庭教養方式的關系分析

對看護人教養方式各個維度與留守兒童心理彈性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如表3-1:

由表3-1可以看出:留守兒童總體的心理彈性水平在家庭教養的各個維度上存在差異。其中家庭教養方式中的心理關懷和物質關懷與留守兒童總體的心理彈性水平顯著正相關;拒絕、偏愛、嚴厲懲罰及過度干涉與其總體的心理彈性水平顯著負相關。

3.3看護人教養方式對留守兒童心理彈性影響的回歸研究

以過度干涉、心理關懷、物質關懷、偏愛、嚴厲懲罰和拒絕為自變量,留守兒童總體心理彈性水平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過度干預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β=-0.779,P<0.001);心理關懷對心理彈性具有正向預測作用(β=2.312,P<0.05);物質關懷對心理彈性具有正向預測作用(β=1.792,P<0.001);偏愛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β=-1.963,P<0.001); 嚴厲懲罰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β=-0.352,P<0.001);拒絕對心理彈性具有負向預測作用(β=-1.382,P<0.001)。

4.討論

4.1中學生心理彈性的總體比較

本次研究的調查表明,留守兒童心理彈性水平比非留守兒童心理彈性水平高,且留守兒童心理彈性水平低于理論均值。這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留守兒童相對于非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把其寄養在他人家中,他們內心深切的感受到了父母不在家的孤獨和無助,覺得自己在別人家里始終是“外人”。這種家庭結構的變化,導致留守兒童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缺少來自父母的家庭和心理支持,以及其的認知需要難以得到滿足,進而也影響其的心理彈性。

4.2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養育方式上的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中學生的教養方式只在過度干涉這一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看護人代替了其父母的職責且擔任的責任重大。但是不管看護人做的在好,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為了不負他人所托、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以及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動向,所以相對于孩子的父母來說,看護人會有更多的干涉。

4.3留守兒童心理彈性和養育方式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看護人對留守兒童表現出更多的情感溫暖、心理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盡量滿足留守兒童的物質需求,其面對挫折或逆境時能表現出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調節能力。因為當留守兒童感受到來自監護人的關懷時,心理會不由得產生一種滿足感,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和滿足感,就是他們應對挫折時的強大力量的來源。

根據調查得知,生活在充滿愛的看護人家中,留守兒童更善于與別人交流,他們的社交范圍比缺少看護人心理關懷和物質關懷的大,這可能是溫馨的家庭環境更容易塑造熱情,開朗,大方,積極,樂觀的性格,良好的性格導致他們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接納和歡迎,同時這種性格的人,自身也愿意主動走出去認識更多的人。在這種較為開放的教養環境中,留守兒童表現出了良好的心理彈性。

看護人對留守兒童表現更多的干涉、拒絕、懲罰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越低。這可能是看護人的過度管教引起了留守兒童的抵觸心理,使其產生叛逆的性格,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偏愛也是影響留守兒童心理彈性一個重要的因素,長期與父母分離,其內心早已變得脆弱和敏感,他們渴望被愛,被關注,如果所生活的監護人家里還有其他的孩子,而監護人把更多的愛和關注給了家里的其他孩子,這時留守兒童會產生更大的心理落差,或是為了引起他們的關注而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最終影響他們的心理彈性。當留守兒童在某些方面沒有讓看護人滿意時,如果看護人對留守兒童采取懲罰或拒絕的手段,則會加重留守兒童的悲傷,或父母離開給她們帶來的負面情緒,從而影響他們的適應能力。所以為了更好的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看護人給他們創造一個公平,溫暖的生活環境至關重要。

5.結論

第一,留守兒童心理彈性低于非留守兒童。第二,中學生心理彈性與監護人的教養方式存在顯著的差異。監護人對留守兒童表現出越多的心理關懷和物質關懷,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越高;監護人對留守兒童表現出更多的保護,懲罰,拒絕則會阻礙留守兒童心理彈性的影響。第三,心理關懷和物質關懷對留守心理彈性有積極預測作用,過度干涉、偏愛、拒絕、和嚴厲懲罰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有反向的預測作用。

[參考文獻]

[1]曾祥文.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學業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大學,2013.

[2]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現狀的調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132—134.

[3]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 心理學報,2008,(08):902-912.

[4]龔務.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方式問卷編制及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猜你喜歡
家庭教養方式心理彈性留守兒童
幼兒教師心理彈性的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認知風格、家庭教養方式與圖形推理能力的關系
職高生家庭教養方式、社會支持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