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導向和指引意義

2020-12-09 05:42張銳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職業規劃就業民生

張銳

摘 要:職業規劃已經成為青年成長成才中重要的必修課。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及實踐,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大學生應真正地把握其中的要義,在自己的職業規劃實踐中真正體現出來。協調好就業擇業創業的內在關系。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導向和指引意義,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在就業、擇業和創業的問題上,就應該充分認識并把準確握好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歷史機遇,清醒地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正確認識和把握好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正確認識和把握好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導向和指引意義,才能更好地實現好自己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就業;民生;職業規劃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多渠道就業創業。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職業發展,千方百計地確保最大限度的就業。但是經濟發展的自身規律及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也深刻影響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及實踐。既要解決好就業和生存問題,更要保證好長遠的發展問題。這看是一對矛盾,卻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的。十九大報告還指出: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完善政府、工會、企業共同參與的協商協調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等。這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及實踐,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也是人民至上精神的體現。從以上黨和國家的治國政策和人才就業的規定,大學生應真正地把握其中的要義,在自己的職業規劃實踐中真正體現出來。協調好就業擇業創業的內在關系。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業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實現了勞動就業制度由“統包統配”向市場化導向轉變,就業總量持續增長,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政策與就業服務體系日趨豐富完善,走出了中國特色就業發展道路,積累了寶貴經驗。當前,就業工作面臨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堅定信心、深化改革,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在就業、擇業和創業的問題上,就應該充分認識并把準確握好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歷史機遇,清醒地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就業工作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勞動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政策體系和就業服務日趨完善,徹底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就業模式和就業活力不足局面,逐步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就業體制機制,推動我國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就業總量持續增長。我國是世界上人口和勞動力最多的國家,就業工作面臨巨大困難。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基本實現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就業人員規模不斷擴大,第三產業占主導的“倒金字塔形”就業結構進一步形成。從不同經濟類型看,隨著私營和個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占到城鄉就業人員的近半數。就業制度實現根本性變革。隨著改革不斷深入,計劃經濟時代“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實現根本轉變。一方面,我國就業方針不斷與時俱進。從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愿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三結合”就業方針,到“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方針,再到十八大以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新時代就業方針,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另一方面,勞動就業法治化建設穩步推進。從勞動合同制試點到實行勞動制度四項改革,從勞動法出臺到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實施,促進就業和勞動關系調整的法律體系逐步完善。就業政策和服務體系日益豐富發展。從確立積極就業政策體系的基本框架,到積極就業政策進一步延續擴展,再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形成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演進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更加突出創業和就業緊密結合、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拓展就業新空間,積極就業政策迭代升級。從早期開辦勞務市場和人才市場,到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向人力資源市場整合發展,我國逐步建立起覆蓋五級公共就業服務網絡,確立了免費提供政策咨詢、信息發布、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服務等的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制度,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形成。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不斷發展,職業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勞動者就業能力普遍提高。

開創就業工作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把握就業工作規律,全面深化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改革,不斷豐富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就業工作取得令人自豪的成就。新時代,我國就業工作站在了新起點上。我們要堅持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不斷開創就業工作新局面。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不改變。就業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改革開放4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想方設法先后解決了回城知青失業問題、下崗職工和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保障問題,確保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順利推進。進入21世紀,黨中央、國務院確立就業是民生之本、制定積極就業政策,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幾千萬農民工和大學生實現穩定就業。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從全局高度把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就業工作,使老百姓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偨Y歷史經驗,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不改變,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推進就業工作。堅持市場導向的就業改革不動搖。要實現充分就業,必須發揮市場機制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后,以改革“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為突破口,堅持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廣開就業門路,推動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改革固定工制度,實行勞動合同制,搞活企業用工機制等。十八大以來,堅持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支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形成了供求雙向選擇、勞動者自主就業創業新格局。就業市場化改革的穩步推進,有力促進了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促進了人力資源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堅持促進就業的責任不放松。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促進就業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相繼提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和就業優先戰略,各級黨委和政府將思想認識統一到促進就業的工作大局上來。加強立法,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責任,建立健全就業目標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大力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能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社會政策托底等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建立并實施就業援助制度,兜牢了民生底線。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努力破除勞動力流動障礙,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黨委、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積極發揮作用、履行職責,有效彌補市場缺陷,推動就業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堅持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不偏離。通過發展經濟擴大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服務業,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積極推進簡政放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鼓勵創新創業,新型就業形態、就業新機會不斷涌現,有力推動了就業結構改善。堅持統籌城鄉就業的發展道路不停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始終堅持統籌城鄉就業改革,逐步放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將長期存在,解決好就業問題是長期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際經濟政策走勢分化、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深入推進,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不可避免會對就業產生重要影響。也應看到,我國經濟始終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經濟運行延續增速基本平穩、結構調整優化、質量效益改善、風險總體可控的局面,內在動力不斷增強,新舊動能有序轉換,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特征進一步顯現,能夠為擴大就業創造良好條件、奠定堅實基礎。綜合考慮國內外各種因素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向好態勢,只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深化改革,有信心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就業工作重要論述。深刻領會做好就業工作的重大意義,正確把握就業工作的基本規律、目標任務和基本要求,把促進就業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切實抓緊抓實抓好。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就業政策與經濟政策的協調,推動“放管服”改革向縱深發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與時俱進完善就業政策。制定以培育新動能來促進就業的政策,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用工和社保政策。進一步完善公平就業制度,不斷破除妨礙勞動者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多措并舉穩定重點群體就業。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扎實推進就業扶貧,幫扶更多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和脫貧;穩妥推進去產能職工安置;著力促進新生代農民工穩定就業。加強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和職業培訓。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推行終身職業培訓制度,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正確認識和把握好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正確認識和把握好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導向和指引意義,才能更好地完成好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習近平談“新就業形態”:順勢而為、補齊短板:人民日報2020.5.

[3]新華時評:保民生就要優先保就業2020.5.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67)

猜你喜歡
職業規劃就業民生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