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家訓的當代道德教育作用

2020-12-09 05:42林吉明
山東青年 2020年11期
關鍵詞:當代價值道德教育

林吉明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急劇變化。在社會急速轉型之下,中國傳統的道德體系被沖垮,但新的道德體系還未建立。國家的強盛、社會的穩定,均離不開道德的維系。中國傳統家訓包含著中國家庭世代相傳的傳統道德,對個人道德精神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探究中國傳統家訓的內容以及傳統家訓的德育方法,對當代道德建設有著重要啟示。

關鍵詞:傳統家訓;當代價值;道德教育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均發生了深刻變革,各方面建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驚人成就,中國的面貌已煥然一新,并持續著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然而,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革、來勢洶洶的文化滲透和洶涌而來的市場經濟,沒能留給中國足夠的時間構建起自己的道德精神體系,人民在物質水平得到空前提升的同時,不得不面對現代性精神變革的痛苦。中國世代相傳的傳統道德淹沒在了時代的洪流之中,公民道德的缺失已成為中國傳統道德所面臨的的嚴峻考驗,同時也威脅著社會秩序的穩定。

當今世界,文化軟實力越來越成為判斷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正如習總書記所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僅需要雄厚的經濟保障,更需要深厚的文化支持。道德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基礎,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因此,我們需要加緊對社會道德的建設,正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道德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傳統家訓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其所蘊含的關于個人修養,家庭關系,社會處事方面的內容,起到了幫助個人修身養性,推動家庭繁榮和諧、促進社會穩定團結的作用。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思考中國傳統家訓的當代價值,使其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中國夢的實現保駕護航。

一、傳統家訓的含義

在古代中國社會,“家”的成員不僅是包含父母子女,更包括所有旁系、直系血親,“家”即是指整個家族。家族會有各自的族譜和宗祠,族譜用以明確自身血脈歸屬,宗祠用以保持對祖先的敬仰。此外,家族還有家訓,以教育子孫后代,明綱常人倫,增強族人榮譽感。在古代中國,“家”是社會結構的最基本單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擔負著物質資料的生產、人口資源的增加、社會教育等責任。而傳統家訓在家庭中則起著教育后代、調節家庭關系的重要作用。

那么何為傳統家訓?其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庭訓、庭浩、家法等,是古代中國宗法社會里的一種重要文化現象,[1]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中的倫理道德為精神核心,結合當地社會的風俗習慣的產物。目前,對于傳統家訓,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陳瑛、溫克勤等人認為:“家訓、家誡是父祖用文字或口語告誡、訓示子孫和家人的?!睂ⅰ凹矣枴钡姆秶鷥H限于“家庭道德教育”。[2]在《家范志》中徐梓則將其定義為:“家人所必須遵守的規范或法度,是舊時父祖長輩為后代子孫、或族長為族眾所規定的立身處世、居家治生的原則和教條?!盵3]對于傳統家訓,雖然學者們的理解有所偏差,但是根本內容卻是大同小異,包括長輩對子女、后輩的教育,對家國天下的重視等等。

二、傳統家訓的德育內容

在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里,儒家思想牢牢占據著主導地位,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國的傳統家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就不可避免地帶有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文化為入世之學,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而體現儒家思想的傳統家訓,其內容也多數是圍繞著這四個方面。

(一)修身之法

古代仁人志士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認為人生在世就要有所作為,因而在傳統家訓中對修身提出了崇高的要求,將傳統家訓作為修身的重要手段,并用以教導子女后代要立志勤學養德。嵇康在臨終之前為兒子寫下《家誡》,第一句就是“人無志,非人也”,[4]哪怕自身命不久矣也不忘教導兒子要樹立遠大志向,甚至直接將立志作為了修身的根本所在。唐太宗李世民在家訓中告誡后繼的皇帝要樹立起比自己更高的榜樣,“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5]可以說,在中國古代家訓中類似的立志論述不勝枚舉。但是空有鴻鵠之志,而無經世之學,再波瀾壯闊的理想志向,也不過是海市蜃樓,因此,有所作為不僅需要遠大志向,更需要勤學上進。所以在中國的傳統家訓中就有不少勤學之言。漢高祖劉邦發現太子劉盈文字還不如他時,告誡劉盈“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盵6]北宋顏之推特意在《顏氏家訓》中設立《勉學》篇以教育子孫后代,其中寫道:“自古明王圣帝,尤須勤學,況凡庶乎!”[7]通過勤學,以窺先賢之行,以學圣賢之道,以修自身之德,把握立志所需的懷瑾握瑜之品性?!肮湃俗x書,取科第猶第二事,全為明道理,做好人?!盵8]勤學不僅是為世俗功名,更是為自我內心道德境界的提升,培養君子的德。中國傳統家訓中的立志勤學養德,三者不是分裂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良性互動,達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效果。

(二)齊家之術

中國有句老話“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一切根本之所在,中國自古以來便重視家庭的治理,在中國古人的心中,治理不好“小家”的人,是沒有資格治理“大家”的。因而,中國的傳統家訓歷來重視齊家之道。家庭之治理,歸根結底是親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治理的最終目的是親人之間的團結和睦。在各種家庭關系之中,夫妻關系尤為重要,這是家庭的基礎,人倫的開端,因此,傳統家訓為夫妻關系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禮儀規范,而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的封建社會里,女子多為男性的附屬品,因而在夫妻關系中更多的是要求女子的柔順。如“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盵9]“婦人專以柔順為德,不以強辯為美也?!盵10]等皆為此類論述。除了夫妻關系,家庭關系中縱向有父子關系,橫向有兄弟姐妹關系,構成一個大家族。傳統家訓在處理家族關系時強調“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盵11]“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币粋€家族的興旺發達,不僅需睦親,也離不開勤儉。這在傳統家訓中就有不少體現。如曾國藩對農業勞動的執著“故余近寫家信,常常提及書、蔬、魚、豬,四端者,蓋祖父相傳之家法也?!盵12]如顏之推對勤儉樸實的推崇“能躬儉節用,以贍衣食”

[13]睦親勤儉,是興家興國的重要手段,也是齊家傳家的傳統美德。

(三)處世之學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社會是家庭的延伸。人總是要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不免會在社會上與他人有所交集,那么如何為人處世則尤為重要。中國的傳統家訓一直都注重對后代“德”的培養,強調“和”的重要,在與人的交往中也要求以德交友,寬以待人。顏之推就告誡子孫“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問其臭”,交友要近善遠佞,以德為準。袁才則提出“與人交游,無問高下須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飾邊幅。若言行崖異,則人豈復相近?!盵14]告誡與人交往要和顏悅色、與人和善。家庭向外延伸最先接觸到的就是鄰里,無論哪個朝代,在中國的社會關系里,鄰里關系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分量。鄰里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生活的幸福,因此在古代的傳統家訓中從對“睦鄰”的強調從不缺席,列如“和待鄉曲,寧我容人,毋使人容”。[15]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點與長處,理解和包容他人的缺陷與不足,以德會友,和而不同,這就是中國傳統家訓留給我們的處世之道。

(四)為政之道

儒家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的部分,是對個人品質的鍛造,齊家是通過對家庭的管理進而學習管理社會的手段,最終的目的是達到“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代士大夫的理想追求。在古代的宗法制社會里,在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下,家庭的風氣對國家的發展起著深刻地影響,以儒家文化為精神核心的中國傳統家訓,自然也會融合進精忠報國、勤政為民,造福百姓等為政之道?!八廊ピf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表達了詩人陸游臨終之時未能收復失地的遺憾,體現了強烈的愛國情感?!霸橐股星?,以報國為務,撫恤下民,實如慈母之保赤子?!盵16]則體現了鄭文融對子孫要愛民如子、造福百姓的殷殷囑咐。中國傳統家訓所體現出的這些為為政之道,凝聚成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一部分,召喚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成就不朽偉業。

三、傳統家訓的德育方法

在長期的實踐積累中,中國傳統家訓不僅發展出了豐富多樣的內容,還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在教化的形式上形成了一套獨特又有效的方法。時至今日,這些方法依舊值得我們借鑒。

(一)以身作則

兒童的道德發展是從簡單的機械模仿開始的,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中,教育者一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深刻影響著受教育的一方,“兒童之性猶池中之水,決之東邊則東流,決之西邊則西流?!盵17]倘若父母長輩的行為不端,那么受教育者的言行舉止也就不可避免會受到負面影響。對于受教育者來說,家中長輩的垂范作用比任何虛無縹緲的名士賢臣都更為直觀,更為現實。因此,中國的傳統家訓歷來就十分重視樹立教育者的榜樣作用,要求教育者自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二)因材施教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由于生活環境、人生際遇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在性格、資質上會有所差別,相應的在教育上也應有所針對,因材施教。傳統家訓中就比較注重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將大環境下的普遍性與個人差異的針對性相結合。曾國藩在家庭教育中就是針對家人各自的問題給予不同的指導。了解受教育對象,根據其自身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針對性教育,因材施教,這樣的教育方式在今天也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

(三)嚴慈相濟

“嚴”和“慈”講的是在教育后輩過程中的嚴格和寬松的問題,中國的傳統

家訓主張將二者有機融合。在家庭教育中,只講嚴不講慈,會使子女畏懼,只講慈不講嚴,則會使子女德行喪失。司馬光就十分提倡在后代的教育中嚴慈并重的做法,他在《溫公家范》中指出“慈而不訓,失尊之義;訓而不慈,害親之理?!痹诮逃现挥袊来冉Y合,才能具備大義和親情。

四、傳統家訓在當代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傳統家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封建社會的道德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封建社會的產物之一,它也有著自身的局限性,列如對女子的歧視,家長的專制等,最鮮明的表現就是“三綱五?!?。但是不可否認,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它對于個人修養、家庭關系、社會風氣等起到積極作用,其中優秀的部分依舊可以古為今用,為當今的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一)引導個人樹立正確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個人明辨是非的思維基礎,生而為人,首要任務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只有在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引導下,人才不會走彎路,走邪路。但是,自改革開放后,在市場經濟和西方思潮的沖擊之下,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開始盛行,人們的價值觀被扭曲,感覺空虛、被動,沉迷于虛幻的世界,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對一切都漠不關心,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無需道德。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歸根結底是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中國的傳統家訓在這方面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额伿霞矣枴肪徒逃蟠訉O當個人利益、家族利益、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要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當三者利益未有沖突時,就要勤學務實以立身處世?!吨熳蛹矣枴犯嬖V我們什么是正確的婚姻觀,“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奔奕云沸詾闇识墙疱X,這也是對我們當下婚嫁索要重聘的一個提醒?!对鲜婪丁穭t體現了正確職業價值觀,“人之有子,須使有業。貧賤而有業,則不至于饑寒;富貴而有業,則不至于為非?!比藷o業則不立。

(二)豐富家教內容,維護家庭和諧

我們一直在呼吁要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但最終還是分數決定一切,不少家長只注重對孩子科學文化知識才藝的教育,卻忽略的德行的培養,造成了一些孩子的性格扭曲,變得自私自利、極端、張揚跋扈,不僅不利于孩子自身的發展,甚至給家庭乃至社會埋下了隱患。傳統家訓的內容,大多重視對后輩的德行培養,多涉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教育子孫要立志勤學養德;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要與鄰為善、以德交友;要胸懷天下、為國為民等等。這些內容的價值取向對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行,培養健全的人格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極大滿足,而父母與孩子的天然血緣聯系,讓父母總是無條件的竭盡所能去愛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再加之現在有不少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就使得父母過于溺愛孩子,對孩子往往過于寬容和放縱,孩子也漸漸變得目無尊長、肆意妄為;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激烈的競爭,為了讓子女能夠在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許多家長過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棍棒教育”,社會上“虎媽狼爸”就是此類的典型代表,這樣的家庭成長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心理問題,與父母關系緊張。傳統家訓講究嚴慈并重、愛教結合,對于改善現代家庭溺愛、嚴責的誤區有著重要意義,對于維護家庭的和諧關系有著積極作用。

(三)優化社會風氣,建設良好道德環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是一種不可忽略的重要教育資源,它能在無形之中感染和引導人的道德品質的發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法,通過耳濡目染而深入受教育者的精神內核,比任何的空洞說教、耳題面命都更有效。家庭,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先接觸到的環境,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一生,傳統家訓的獨特歷史功用使其在家教中占據著獨特地位,家庭教育環境的塑造,更應注重家訓的作用。

社會是一個個小家庭構成的大家庭,社會的道德建設離不開家庭的道德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可以從家庭的道德建設入手,將二者融合,把社會公德融入家庭教育,使社會的普遍道德意識內化為個人的信念。中國傳統家訓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我們更需要注重傳統家訓的作用,發揮家庭德育教育的基礎作用,批判繼承傳統家訓,發揚光大優秀傳統家訓,內化到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之中,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3]孫永賀.傳統家訓文化中優秀德育思想的現代轉換[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2]陳瑛,溫克勤.中國倫理思想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376頁.

[4][6]陳明.家訓[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6.

[5]帝范[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6.

[7]顏之推:顏氏家訓[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

[8][13]孫奇逢:孝友堂家訓[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

[9]朱子治家格言[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10]溫公家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

[11]錢氏家訓[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12][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14]袁氏世范[M].北京:商務印書社,2017.

[15][16]鄭氏規范[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17]戴素芳.傳統家訓的倫理之維[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53頁

(作者單位:華東交通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猜你喜歡
當代價值道德教育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微時代”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當代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淺論王新想
如何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