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化“譯出”角度看東北少數民族的典籍英譯

2020-12-11 23:39滿志慧渤海大學大學外語教研部遼寧錦州121013
關鍵詞:典籍英譯東北

滿志慧(渤海大學大學外語教研部,遼寧錦州121013)

近年來,民族典籍英譯在弘揚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使得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得以延續、發展和進步。盡管如此,少數民族典籍英譯事業依然是任重而道遠,比起已有的典籍英譯作品,很多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典籍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在更廣的范圍內受到應有的重視與尊重,從事少數民族典籍翻譯的人才更加稀缺,東北少數民族的典籍英譯更是如此。在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復興的態勢下,民族文化不僅在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視,也成為了中國對外開放和藝術交流的重要途徑,少數民族作品中那些美好的民族情感和偉大的民族精神,需要通過文字翻譯傳播給全世界,因而少數民族典籍的“譯出”工作顯得尤為緊迫。

一、文化“譯出”趨勢下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研究與發展

少數民族典籍的英譯主要分為以下兩種模式:國外的漢學家或華裔學者“譯入”模式和國內學者“譯出”模式,而且兩種模式產出文本的最終結果也截然不同[1]。在中國對外交流史中,國外的大量民族文學、戲劇、電影等作品被譯成中文“請進來”,而中國文化的英譯版卻很少,中國少數民族的英譯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且多以節譯、選譯和編譯的形式為主,形成一種嚴重的文化失衡。近年來,隨著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也迎來了更多的機遇和動力。典籍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幾千年來中國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結晶。典籍作品的英譯,不僅能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廣泛地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出去,對于很多歷史典籍本身,也是一種傳承和保護。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逐步深入,典籍英譯的研究也被賦予了新的責任和意義。如何推動中國民族典籍的外譯工作,高質量地完成典籍作品的翻譯,讓更多的典籍作品走出國門,改變這種文化交流的逆差,已成為當下學術研究中十分迫切的問題。

東北地區歷史上就是各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這里生活著滿、朝鮮、蒙古、回、達斡爾、錫伯、赫哲、鄂倫春、鄂溫克等十多個少數民族。這里獨特的地理、自然條件孕育出了豐富的少數民俗文化作品,除了神話、傳說、故事、英雄傳奇、說唱文學、詩歌、戲劇和小說等,還包括宗教儀式、民俗風情、史實方面的記載。然而,由于缺乏傳承以及人口流失等原因,許多少數民族典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此外,許多以口頭傳播為媒介的歷史、戲曲等作品也是極具東北少數民族的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有很高的翻譯和研究價值。這些作品由于本民族語言的使用者逐漸減少,正處于一種瀕臨消亡的狀態,如不快速加以保護,將是中國文明的巨大損失。由于種種復雜的因素,盡管東北少數民族文化典籍十分豐富,但其英譯作品卻十分缺乏,已完成的作品屈指可數。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達斡爾族、赫哲族、鄂倫春族的文化遺產已經被列入國家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蒙古族和柯爾克孜族的著名史詩《江格爾》與《瑪納斯》也經國家批準于2006年加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其中《瑪納斯》在2009年更被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收錄。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研究工作有了巨大的動力,但也面臨著重重困難。少數民族典籍英譯不是簡單的漢英翻譯,而包含著諸多少數民族語言、古漢語、現代漢語和英語之間的多輪語言轉換,難度極大。因此,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研究承載著重大的文化意義,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困難和挑戰。

未來的少數民族典籍英譯工作還需要不同學科領域人士的合作和共同努力,從完善選定譯本,到調查整理資料,到真正的翻譯過程和后續的出版工作,直到將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以英語的狀態呈現給世界范圍內的讀者,這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在翻譯領域,需要更多優秀的綜合性翻譯人才,秉持著高尚的職業操守,懷著堅定的文化夢想,完成東北少數民族典籍的“譯出”重任。

二、從已有的翻譯作品看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難點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和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我國少數民族典籍英譯事業也在蓬勃發展,近年來已經逐漸形成了幾大優秀的典籍英譯團隊,這些團隊在典籍英譯知名學者和專家的帶領下,翻譯了《蒙古秘史》《布洛陀史詩》《福樂智慧》《阿詩瑪》等著名的、流傳廣泛的少數民族作品,同時一些研究學者也開始以民族院校為依托,構建翻譯團隊,如東北地區的大連民族大學外語學院組成了翻譯科研團隊,成功地將東北少數民族中達斡爾族、赫哲族和滿族文化中的典籍翻譯成了英文,如達斡爾族的“烏欽”、赫哲族的“伊瑪堪”、滿族的“尼山薩滿”等?;仡櫼酝牡浼g研究,東北少數民族典籍翻譯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典籍翻譯工作已經展開,但是英譯作品少,缺乏團隊合作

許多典籍英譯的學者開始越來越重視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研究。王維波提出,“以典籍翻譯為橋梁,以英語為工具”將赫哲族的“伊瑪堪”推向世界,目前《中國赫哲族史詩伊瑪堪》的英譯版已經問世,將有更多的讀者了解到赫哲族的文化和歷史。大連民族大學的張志剛教授成功申報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使得東北少數民族的典籍英譯研究邁出了卓越的一步。他英譯的《少郎和岱夫》已經出版,他的團隊成員常芳、劉艷杰等也發表了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相關論文,為促進典籍英譯的科研和翻譯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2]然而與豐富的東北少數民族典籍文化資源相比,現有的研究進展和譯本數量可謂滄海一粟,許多優秀的民族作品還亟待研究,東北地區典籍英譯的團隊還十分缺乏,高等院校與研究學者之間的合作還遠遠不夠,更需要國家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東北典籍英譯的壯大和發展不僅僅依托民族院校,也應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和注重對高校內部翻譯人才的發掘與教學中翻譯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為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提供前進的動力和發展的條件,使我們的典籍英譯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二)從事典籍英譯的高水平、綜合性翻譯人才極度缺乏

王宏印曾在翻譯大會上談到,目前高水平典籍英譯人才的缺乏,是影響譯本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制約中國典籍向世界傳播的重要原因。[3]汪榕培教授在談到典籍翻譯的人才構建時也認為,“目前,翻譯人才缺乏扎實的英語基本功是制約漢譯英質量的瓶頸,即漢譯英翻譯質量不高主要原因是英語語言基本功不過關,甚至出現低級的語言錯誤”[4]。針對這些問題,簡單的追尋理論、闡釋觀點是遠遠不夠的。少數民族典籍英譯和其他典籍英譯相比,更有其特殊性和獨特性。不僅需要翻譯者有著扎實的語言功底和高超的語言轉換能力,還要求譯者通曉少數民族文化和目標語文化,并且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和創作能力,這樣才能夠翻譯出高水平、高質量和高接受度的譯本,從而實現弘揚和傳播民族文化的目的。東北地區目前從事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翻譯人員數量少,研究多依托民族院校,研究范圍和參與人員數量都十分局限,合格的、高水平的青年翻譯人才嚴重缺乏,少數民族的翻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見,吸收高水平的翻譯人才,培養和引導有志從事典籍英譯的專業人才,組建跨學科的翻譯團隊與合作十分必要。

(三)兼有民族學和翻譯學的跨學科屬性增加了典籍英譯的難度

首先,東北地區為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相比藏、維吾爾、壯等少數民族自治區來說,不同少數民族的典籍存在著語言、文化、風俗等差異,在典籍的收集、整理和選擇方面存在著更大的難度,給翻譯增加了工作量和難度。其次,要避免文化缺失,不僅需要高水平的英文翻譯,更需要精通少數民族語言的學者和漢語的學者。一部典籍作品的整理和翻譯,是需要長期的、多輪的語言轉換和修正,才能保證典籍英譯作品的廣度和深度。最后,典籍英譯還是一門新興學科,其研究內容包含了翻譯學和民族學兩大方向。就翻譯學方面,目前東北地區從事典籍翻譯的人員多為高校英語教師,由于需要從事大量的教學工作,他們很少有機會做實地調研和考察,對少數民族典籍的研究缺乏理論深度和認識。而對于民族學的研究學者而言,主要精力多集中在民族和文獻研究方面,對翻譯研究涉及甚少。典籍英譯研究需要跨學科的合作和交流才能得以發展。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鑒國外學者對于中國民族典籍的研究方法和途徑,讓我們的譯者走進民族文化中去,使我們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另外,從語言上深入研究和學習國外學者的譯本,吸收其優秀的譯法和翻譯風格,增強我們譯本的吸引力,從而形成研究與英譯并重的譯本,促進譯本在國外的傳播。

三、反思與探索——未來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發展方向

針對東北民族典籍英譯現狀,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為民族典籍英譯在東北的開展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加強對東北少數民族傳統語言文化的研究

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深入研究,需要相關民族和地區的文化部門的支持,加強對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推廣,使我們的少數民族文化首先在本土范圍內得到傳播和了解。東北許多少數民族沒有本族文字,如鄂倫春族等,其典籍作品多為說唱形式,缺乏書面形式,這樣的作品隨著本民族人口的減少,正在處于瀕臨自然消亡的狀態。因此,首先要保護好經典的民族作品,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的精華,才能夠為東北典籍英譯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譯本和翻譯的動力。此外,還要鼓勵漢英譯者多了解和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多與從事民族學和少數民族文化的研究者展開合作,最大限度地保留少數民族文化原汁原味的特色,把翻譯過程中造成的文化損失降到最低。

(二)加強民族典籍英譯的隊伍建設,打造精品翻譯團隊

近年來獲批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已經有一些民族典籍翻譯研究的項目,但數量少,沒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廣大高校的翻譯人才。東北少數民族許多典籍篇幅宏大,需要吸收和擴充大量翻譯人才,構建翻譯團隊,并加強團隊與團隊、翻譯機構與地方機構、高校與民間組織的合作與溝通,才能夠取得切實的成績和進展。具體的實施辦法有:

1.以大學為單位,構建校內典籍翻譯研究團隊。以高層次人才和典籍英譯的領軍人物為核心,以青年學者和優秀翻譯人才為主要力量,發掘更多的東北少數民族典籍題材,系統地開展翻譯工作,并積極申報各項國家級、省級項目,以項目研究進一步促進典籍英譯研究發展。

2.要注重培養典籍翻譯的儲備力量。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典籍翻譯人才的培養,調整翻譯教學結構和翻譯課程設置,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實踐中來,同時鼓勵學生多選修一些和中國傳統文化、漢語言文學、民族文化相關的課程,增強他們的翻譯能力和文化素養,力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民族典籍英譯人才。

3.廣泛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與當地民族文化機構和民族文化產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將優秀的民族文化作品引入校園,培養對少數民族典籍英譯有了解、有興趣、有能力的應用型外語人才。

4.加強與民族學學者以及少數民族文化、語言研究學者的交流、合作。聘請對民族學、語言學、歷史學有深入了解的學者和人才擔任研究顧問,保證典籍作品的質量。

5.在正式開展典籍作品翻譯后,還需通過譯介研究,與國內外的出版界和翻譯界密切聯系與合作,出版翻譯精品,把少數民族典籍文化推向世界。

(三)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發展和外語人才培養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典籍英譯對于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弘揚,對培養學生,特別是對語言學習者的文化自信以及傳承精神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我校本科生學習的課程有以下四大模塊:通識類課程(必修課+ 全校選修課) 、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與實踐教學環節。典籍英譯作為一門有著特殊屬性的學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跨學科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外語學院一方面鼓勵學生多去選修一些古代漢語、中西方文學、國學欣賞等課程,以豐富學生的中西方文化知識及國學根底。另一方面在專業基礎課程上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可以在翻譯訓練中融入典籍翻譯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相關的術語和詞匯。在學生結束基礎階段的學習之后,可以增設一些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選修課程,由教師專門介紹東北地區的民俗文化、文學藝術作品,并進行相應的翻譯練習,在教學中去發掘適合從事典籍翻譯的人才,為東北少數民族典籍的英譯儲備后續力量。

(四)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

為了翻譯出高質量的優秀作品,我們不僅要重視民族典籍的內涵和翻譯的質量,更要考慮到目標語讀者的接受度和閱讀習慣。典籍文本的選擇、翻譯、出版發行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廣泛地考慮和吸納國際因素。少數民族典籍的英譯,一方面要注重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和其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到譯文的流暢性、文學性和目標文化的語言、邏輯規律??梢娮g本的語言質量和翻譯風格是非常重要的??紤]到民族典籍英譯的種種難題,有必要吸引更多的西方學者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加大與海外的合作和互訪,融合中西方的力量,加強對典籍翻譯的研究和譯本質量的提升,同時廣泛開辟國際渠道,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成果的傳播與推廣。各高??梢猿浞掷米陨淼暮M赓Y源,與國外研究機構互派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訪問學者,定期邀請國內外民族典籍英譯專家來校授課,與國外高校聯合培養典籍英譯翻譯人才,共享和共同合作研究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成果和項目,合作編輯、出版和發行民族古籍等等。只有加強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才能充分發揮國內外的民族典籍英譯資源,為東北少數民族典籍英譯不斷提升水平,走向國際鋪平道路。

結 語

東北少數民族典籍是中國文明寶貴的遺產,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文化只有通過文字翻譯,走向國際,才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生根發芽,開出絢爛的中華文明之花。中華文化才能夠不斷繁衍、生生不息,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不斷提高世界影響力[5]。目前東北少數民族的典籍英譯研究還缺乏深度和廣度,而且研究團隊分布十分分散,合格的翻譯人才嚴重缺乏。在“文化自信”和“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典籍英譯研究意義重大,期待在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培養翻譯人才和校企合作方面,總結出促進民族典籍翻譯研究的方式方法,為更好地保護和發展東北少數民族文化,以及未來少數民族典籍英譯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猜你喜歡
典籍英譯東北
東北鐵鍋燉
晚清來華德國人的中醫典籍譯介及其學術影響
Make ’Em Laugh
《典籍里的中國》為什么火?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大東北的春節
“瓟斝”與“點犀”新解*——兼論中國典籍中名物詞的英譯
話語分析角度看公示語的英譯及翻譯對策
典籍翻譯模式的構建與啟發
《論語》英譯的轉喻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