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香自苦寒來

2020-12-11 09:19寧稼雨
關東學刊 2020年5期
關鍵詞:筆記小說專業

寧稼雨

承蒙《關東學刊》謝小萌兄盛情美意,要我回顧一下自己的學術生涯。想想混入學界已經四十余年,論齒則古稀遙遙在望,無論是學術生命還是生物生命,都要開始進入尾聲。這個時候做些回顧總結,也不是沒有必要了。

一、十年學畫

對,這個小標題不是“學術”,是“學畫”。為啥?因為十年學畫經歷所培養的思想方法、思維方式,面對一件事情的態度和解決途徑等等素質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后來的學術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過文化革命停課兩年,1968年在校三屆初中生全部同時畢業離校(大部分到農村插隊),我們小學原四、五、六三個年級同時升人大連第十五中學。因為前兩年的“革命”作為,校園一片狼藉,亟需相關美術人員按當時潮流進行“紅色”美化。我因小學有過一點美術基礎,被選送到學校那個負責全校美術宣傳的“紅畫室”,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主要工作就是大標語、大批判專欄,教室走廊的宣傳畫、語錄等。這些工作內容本身不想說什么,但這個學習和工作方法過程卻值得我永遠珍惜銘記。

因當時這方面工作任務緊張,學校也沒開始嚴格意義上的復課,所以學校把我們幾個學生抽調出來,交給學校的美術老師,后來由大名鼎鼎的徐世政老師統一安排進行這項工作。

大連十五中的徐世政老師是一位出色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當時做那些紅色宣傳工作本身不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但在跟他學習做這些工作的三年過程中,我卻從他身上學到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勤奮工作的精神。他有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工作鏡頭,成為多年來讓我不敢對包括學術在內的任何工作懈怠馬虎的鞭策:有一次為學校走廊懸掛書寫毛語錄,紙張用廣告色涂了底色,然后用紅色廣告色書寫文字,不巧有一個字寫錯了。按一般的做法,這張紙作廢,另外換一張就是了。但當時我們還沒來得及反應,徐老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低下頭,張開嘴,用舌頭把寫錯的紅色字舔洗干凈。只見舔洗過后的底色與沒寫狀態無異,一張底色紙沒有作廢,可以繼續使用了。

當時學校沒有正式復課,班里的同學們每天上午象征性地上課,下午要么參加政治活動,要么就自由活動了。但我所在的“紅畫室”工作班子,每天的作息時間是早七點半到校,中午自己從家里帶盒飯,晚上早則八點,晚則十點甚至更晚(沒有人管晚飯,也不知道什么叫夜宵。什么時候回家,就什么時候在家吃晚飯)。而且是三年如一日,幾乎沒有節假日。后來很多朋友和學生很奇怪我為什么能有那么持久的工作韌性和毅力?,F在我可以解開這個謎底,這完全是那三年給我養成的生物鐘習慣。

因受徐老師言傳身教的影響,我也慢慢學會像他那樣對待工作、對待事業。當時按上面統一部署,學校派給我們一批任務:除了學校主體建筑外,每個連(當時班級為排,三個排為一個連)配一幅毛主席畫像。當時沒有那么大的防雨防曬的印刷品,完全需要手繪。當時徐世政老師是大連市繪制毛主席畫像“四大金剛”之一,他本人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但當時全校有將近十多個連,他一個人畫需要很長時間。從培養人的角度考慮,他向學校提出,從我們幾個學生中選拔優秀者重點培養,與他一起完成這個任務。我有幸人選這個小組。我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因為這不僅是一項政治任務(當時因為這方面問題遭殃者不乏其人),同時也是我自己進入專業美術學習(油畫人像繪制)的重要機會。為此,我在原來作息時間的基礎上更加認真投入,幾乎犧牲所有的課余時間。當時經常能看到的場景是,其他同學都回家了,只有我和徐老師兩個人在畫室里。尤其是當他本人有繪制偉人像工作的時候,我更不能放棄學習觀摩的機會。因為當時沒有這方面的學習參考材料,只能自己動手準備。我當時有個小本子,每次他拿起畫筆,我就打開小本子,他每一筆落在何處,用什么顏料相互調制,筆觸方向速度等,我都一一記在本子上?;厝ゼ右源?,自己繪制時拿出來學習模仿和參照。我這個行為感動了徐老師,他曾對其他同學說,如果你們當中將來有能夠取得成功、干出成績來的,那么第一個應該是他。后來有個單位請他去繪制兩幅偉人像,他就把我帶上,每人一幅。

中學三年期間,我每天晚上(大約八點到十點)從學?;丶业穆飞?,要穿過美麗的大連市勞動公園。月光下荷花池中微微泛起的漣漪和荷葉垂柳的倒影,會洗去我一天的勞累和疲倦,把我輕松地送回家,吃飯入睡。

因為這些緣故,本來徐世政老師希望把我留在大連十五中工作,做他的助手;但1971年畢業的時候我們被全部送到當時的旅大師范學校(后來升格為大連師范學院),我被送人美術班學習。在這里我因為有在大連十五中徐世政老師培養的基礎,很快在專業學習上顯出優勢,被推選為班級學習委員和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素描課課代表。這一年多的學習使我在專業方面也有很大提升,系統接觸了石膏寫生和人像寫生,以及色彩學習等等。因為當時市里亟需師資的緣故,原來計劃兩年的學習被縮減了10個月,于1973年初提前畢業。我被分配到大連三十八中學獨立擔任美術教師。從1973年2月到1978年10月將近六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依然保留當年徐世政老師給我培養形成的作息時間,早上七點半到校,中午帶飯或吃食堂,晚上早則八點,晚則十點回家。獨自一人遨游在事業的天地中,是我一生最大的精神享樂和幸福。

十年如一日的作息時間讓我的家人開始很不理解。每當夜深人靜我回到家里的時候,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家當旅館了!”但是,大約在七十年代中期,我父親終于改變態度,開始對別人說:學習偉人就要從這開始。他終于明白我是做大事情的人。

這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做任何事情,不認真、不踏實、不坐冷板凳,必將一事無成。

1978年我上大學之前,見過我的中學班主任老師周家昌(后任大連市教育局局長),向他匯報我的變動情況,并表示對未來的中文專業學習有些擔心。周老師對我說:只要你繼續保持大連十五中時期徐世政老師給你培養的優秀素質和習慣不變,做任何事情都會成功!

若干年后,我回大連探親,與徐世政、周家昌等中學老師聚會時,我對老師們說,雖然我要向徐老師說一聲抱歉,沒有在美術專業道路上繼續走下去;但大連十五中給我的素質培養,是我終生受用的精神食糧,也是我今天取得所有成績的決定性基礎。沒有當年的十五中經歷,就沒有我的今天!

二、七年求學

上大學一直是我童年以來的夢想,但從1966年開始停止了高考。我成為中學教師后,又沒有資格成為七十年代初開始的工農兵學員。所以這個夢想一直被埋藏在心里。1977年恢復高考之后,我立刻振作起來,積極投身備考中,并參加了1977年魯迅美術學院的入學考試。因當年沒有被錄取,準備次年繼續報考美術學院。1978年6月我接到魯迅美術學院通知:國家最新政策規定,國家公辦學校正式編制教師,只能報考師范院校(1977年沒有被錄取也是這個原因)。而當時我所在的遼寧大連,就沒有有師范院校美術專業的院校招生。所以,我就面臨選擇:要么放棄上大學的夢,要么就改行報考其他專業。

經過劇烈的思想斗爭,最后終于決定:放棄浸染十年的美術專業,改行報考大學文科。

1978年高考報名時間是6月上旬,考試時間是7月7、8、9三天。這就意味著,我只有一個月左右的復習時間。但我心里有底的是,盡管我沒有系統學過漢語語法知識(主謂賓定狀補之類),但我對于文學作品的閱讀,應該不輸給我的同齡人,尤其是當時的應屆畢業生。我改行文科也有有利條件:一是我從小學三年級就是班里唯一一張大連市兒童圖書館閱覽證的獲得者,從三年級(1964)到文革開始的1966年,我幾乎讀遍了大連市兒童圖書館小學部的文學讀物,文革期間因為學校停課,又有大量時間閱讀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盡管書源有限,但還是看了不少;二是我在大連三十八中學任教期間,被安排擔任學校的圖書管理員,而且因為師資匱乏,學校又安排我教授了學校文科課程中除語文和外語之外幾乎所有的課程(政治、歷史、地理)。而我又不是一個可以隨便應付一門課的人,所以,中學政治、歷史、地理方面的課本和參考材料,我著實看了不少。這些都成為我只有一個月復習時間參加高考卻能成功的關鍵所在。

因為我高考成績中歷史一門分數最高(總分100,成績93),所以最初打算報考歷史專業。但因政審出了問題,等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被錄取時,已經錯過理想學校、理想專業,只能就讀于大連本地的遼寧師范學院(后來的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了,于是,我是被迫選擇并從事了中文專業的學習和后來的研究之路。

從我上大學本科那天開始,就已經決定把大學的專業方向作為自己未來的工作事業方向。所以,從大二開始,我就開始考慮選擇報考研究生專業方向問題了。從大學本科選擇專業方向和報考研究生開始,到考入南開大學就讀共七年時間里,有兩位先生對我專業指導和學術引領起到重要作用,一位是前大連圖書館研究員王多聞先生,一位是我的碩士授業導師劉葉秋先生。

王多聞先生為前大連圖書館古籍善本參考部研究員,《中國善本古籍總目》史部主編。經我在大連三十八中學的老同事、老兄長祝恩堂老師結識了王多聞先生。八十年代初考研如同現在考博一樣,都是直接報考專業導師名下的。我選擇報考古代小說方向完全是王多聞先生的主意。他不但深諳史部古籍,對中國古代小說和古代筆記也爛熟于心。本來最初我本人的專業選擇意向是偏向西方文學和文化,希望能夠在學習西方文學和文化的基礎上,結合以前的學畫背景,將來往西方美術史的方向發展。但這個想法被王多聞先生否定掉了。他的理由是,中國人搞外國的東西很難超過外國人,還是立足本土為好。他特別建議我把專業方向定為中國古代小說的重要理由就是大連圖書館在中國古代小說版本收藏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因為抗戰時期日本著名收藏家大谷光瑞在中國收集了大量中國古代小說版本,寄藏在當時的大連滿鐵株式會社圖書館(今大連圖書館),準備運回日本。后因日本戰敗,大谷沒有財力贖回這些藏品而歸屬大連圖書館。王多聞先生非常熟悉了解這個情況,告訴我這批以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為主的小說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珍稀程度上看都非常重要,為研究空白盲點??梢园蜒芯可鷮I報考和將來的學術研究方向結合起來考慮。我完全接受了王先生的建議,并按照他的具體指導,以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為綱,參考譚正璧《中國小說發達史》,開始系統學習中國小說史。

或許是冥冥之中上蒼的安排,我還需要特別感謝王多聞先生的是,他在指導我系統學習中國小說史的同時,還特地交代我,治中國小說史,不可不了解中國古代筆記。在當時還沒有關于筆記的系統著作、論文和大量排印整理本作品的情況下,他分期分批地給我開筆記方面的書單,沒有普通排印本的,他就給我開提書單,要我到大連圖書館閱覽室閱覽線裝本。這個工作持續了不久,1980年,我后來的碩士導師劉葉秋先生的《歷代筆記概述》出版,如同及時春雨。我立刻買來,在原來王多聞先生開列書單的基礎上,用《歷代筆記概述》加以全面地毯式覆蓋學習。這本來是王多聞先生為讓我學好中國小說史的輔助性學習,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它竟然成就了我后來的碩士專業學習方向。

1982我大學畢業前夕,面臨研究生入學報名專業遴選。我從大二開始做了三年準備,要考明清小說專業。在查閱招生目錄時,初步選擇南開大學朱一玄先生和河北師范大學朱澤吉先生為報考導師。但在南開大學的招生目錄中我突然發現上面“筆記小說研究”(導師劉葉秋、寧宗一)赫然在列。我頓時感覺喜從天降,因為這個方向的考試科目上三門專業課考試為:文藝理論、中國文學史、筆記小說研究。除“筆記小說”這門課外,其他科目與“明清小說”專業方向完全一樣。而我在三年備考過程中曾按照劉葉秋先生《歷代筆記概述》提供的線索,翻閱了不少筆記作品,對筆記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類型特征也都比較清楚??梢哉f,我對“筆記小說”這個科目的底氣程度并不比明清小說差。但按常理分析,“筆記小說”這個專業方向從未招過生(以后也再也沒有過),專門為此做準備的人應該少而又少。所以,我當機立斷,把報考的第一志愿改為“筆記小說”方向,并如愿考中。

1982年9月,我負笈入關,來到我仰慕已久的南開大學,在劉葉秋、寧宗一兩位先生門下攻讀“筆記小說”方向碩士學位。

劉葉秋先生跟我的第一次談話和指示,與我在中學時期受到的素質訓練完全一致。他要求我:做古代文史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第一個學年內,放下一切雜念,專心把目錄學、版本學、??睂W、工具書使用等基本文獻學知識能力掌握好,然后再來談學問。

猜你喜歡
筆記小說專業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閱讀小說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傾斜(小說)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學寫閱讀筆記
學寫閱讀筆記
文學小說
我的自然筆記(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