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中死刑適用問題的相關研究

2020-12-11 09:17諸葛鵬
法制與社會 2020年35期
關鍵詞:死刑

摘 要 我國的法律還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階段。死刑適用標準本身存在一些問題。表現為我國的適用標準不統一、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們應該堅決恪守憲法適用的死刑的一般原則,即“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死刑只適用于犯罪極為嚴重的罪犯”。結合學界的相關觀點和在中國的司法實踐,死刑現行條款的適用,中國死刑現行標準的改進,中國死刑制度的實施以及中國死刑最終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死刑 適用標準 限制死刑

作者簡介:諸葛鵬,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檢察官助理。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2.082

一、我國死刑適用標準的具體規定分析

(一)刑法中死刑適用的一般標準

“死刑只適用于犯有嚴重罪行的罪犯”是我國適用死刑的一般標準,并在《刑法》第48條中作了規定。該通則適用于所有死刑罪行,是我國適用死刑的總指南,它指出,在中國使用死刑最基本的標準是“極重的犯罪罪行”。只有屬于“極嚴重罪行”受害者的那些罪行才能被判處死刑,這從死刑的范圍中排除了不是非常嚴重罪行的犯罪。它體現了我國“嚴格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嚴格限制和適用死刑,也體現了中國刑法所載的人權觀念。

(二)死刑緩刑與立即執行的標準

《中國刑法》第48條規定了死刑的一般標準,以及立即執行死刑和中止執行死刑之間的界限。也就是說,“對于將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如果不必立即執行死刑,可以判處死刑并宣布緩刑兩年?!睙o論是立即執行死刑還是執行死刑,它首先都必須犯下“極其嚴重的罪行”,而“不一定必須立即執行”成為執行死刑的條件。

二、當前我國死刑適用標準存在的問題

(一)死刑適用的一般標準描述混亂

刑法總則的原則闡明了適用于死刑的一般指導原則。即:“死刑適用于嚴重犯罪罪行”。但是,“非常嚴重的犯罪”的含義是刑法沒有明確的解釋。關于學術界的解釋尚無結論。這導致死刑適用范圍更大的不確定性。許多科學家認為,該法規具有客觀趨勢。我國刑法曾經規定死刑應適用于“犯大罪”的罪犯。其中,“觸犯重罪”突出了罪犯所犯犯罪的嚴重后果和罪犯的主觀邪惡。主觀惡性越大,對社會的危險越大,懲罰也越大。從字面上看,“重罪”對客觀損害極為嚴重,而無視主觀罪犯。

(二)死刑立即執行與死緩界定不清

中國的刑法規定,判處死刑的罪犯應被立即執行,如果不立即執行,將被判處緩刑。再次,我們必須明確規定死刑符合立即執行或暫緩兩年的規定,并以目前的標準“嚴重犯罪”的程度。

對于犯罪分子,一旦被處決,犯罪分子的生命將被短期剝奪,而沒有任何改革自我的機會。當死刑判決中止時,如果滿足死亡條件,則死刑可能會改變。如果犯罪者在執行死刑期間沒有故意犯下刑事罪行,則將在兩年期限結束時減為無期徒刑。如果在兩年期滿后確實有重大的功勛表現,減至25年監禁。許多犯罪分子希望在犯罪后有機會悔改,改革和重建自己。暫停執行死刑兩年,使他們有機會重生。因此,對于可以使用死刑的被告,立即執行和死刑之間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定義“不需要立即執行”時,我們必須謹慎。

但是,我們還需要看到,我國的刑法并未規定“可立即執行”或“未立即執行”的具體條件和標準??茖W家已經對某些條件和標準進行了一些學術解釋,但是要準確地解釋這一點并不容易。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專門的機構對此進行解釋。

三、針對我國死刑適用標準問題的對策

(一)以當前的死刑政策為指導

“政治和戰略是黨的生命?!边@是新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主席的科學主張。一個政黨不僅需要指導前進的方針和手段,還需要響應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并結合全黨的勝利力量的方針和手段??梢钥闯稣魏蛻鹦g的重要性。

“保留死刑,嚴格控制死刑”是現階段我國基本的死刑制度。它應基于死刑的司法適用。死刑具有強大的威懾力,在維護社會秩序和保護受害者權利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死刑在我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權利意識得到了穩步恢復,對人權的需求日益增強。廢除死刑已成為所有國家死刑的原則。因此,只有在不適用其他刑罰的情況下,才應考慮死刑。這是限制科學家提倡的刑法的原則。換句話說,懲罰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而只是懲罰犯罪和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方式。

當前,在中國,維持死刑和嚴格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取決于中國當前的社會狀況和法律地位。目前,中國的公共安全狀況還比較差。經濟犯罪,與工作有關的犯罪和侵犯個人權利的嚴重暴力犯罪的發生率仍然很高。據統計,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全國公安機關舉報的違法犯罪案件總數為444.3萬件,同比增長14.8%。這樣,很難達到懲罰的目的。刑法不適用于死刑。懲罰原則難以實現社會治理的有效性。此外,在司法實踐中,近十年來適用死刑和死刑罪也表明死刑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目前的情況下,廢除死刑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必須保留死刑。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權意識的提高,人們對傳統觀念不斷發生變化,對罪犯的容忍度提高,對某些犯罪接受了死刑。結合國際社會在當前社會條件下對我們施加的壓力和動力,我們還必須嚴格限制死刑的使用。2007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了死刑授權的適用范圍和適用的死刑限制,這些實踐證明,中國的死刑政策正在逐步實施。中國的死刑正在逐步成熟。在我國的立法和法律實踐中,我們需要徹底執行嚴格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

(二)對死刑適用標準進一步明確

“極重犯罪”是中國使用死刑的一般標準,并明確規定了有助于在中國適用死刑的具體標準。鑒于中國刑法中對“極端嚴重犯罪”的模棱兩可的定義,在學術和司法實踐中進行了長期的討論。在“極端嚴重犯罪”方面,我國的一些要點如下:

第一種觀點是,這是一種極其嚴重的犯罪。一方面,這意味著行為人具有深刻的主觀性和惡意,原則上不能或不能改變。另一方面,罪犯的犯罪行為對國家,社會和人民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損害。首先,它們不能被視為刑事犯罪,也不能適用于死刑。

第二種觀點認為,犯罪非常嚴重,應具有以下含義:首先,主觀上,“罪行非常嚴重”是指犯罪人必須是故意的,一般來說應該伴隨著一些卑鄙的犯罪動機或犯罪目的。其次,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極端嚴重犯罪”是指犯罪者的客觀后果尤其嚴重。也就是說,犯罪者必須帶來或模仿他人死亡的后果,而且,“非常嚴重的罪行”也必須基于犯罪行為,之后和之后的一系列因素,表明行為人的肇事者極具威脅性。

第三種觀點認為,犯罪極為嚴重,意味著犯罪性質極其嚴重,犯罪情節極其嚴重,犯罪者極為嚴重。

第四種觀點是,“極其嚴重的罪行”應意味著罪行對國家及其人民的利益具有特別嚴重的影響。它們具有三個方面:犯罪的性質非常嚴重,犯罪的后果特別嚴重,犯罪者特別嚴重。

四、結語

限制,削減甚至廢除死刑已逐漸導致國際社會達成共識。2007年,當最高人民法院重新獲得死刑復審權時,2015年《刑法》(IX)的修正案進一步收緊了對死刑的限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為改革死刑適用和死刑制度改革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嚴格限制使用死刑并非一次性事件一般都認為嚴格控制死刑是極其必要的,但對我國而言,死刑制度的改革不僅是法律問題,而且是影響社會各個方面的重大問題:政治、法律、文化和觀念上的沖突與和解。問題在于,廢除死刑不是一次性的規則,而是法律只要求嚴格的死刑。除立法外,死刑的適用是明確和一致的,死刑的適用受到規范。

如前所述,死刑適用性的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無論如何,堅持嚴格和一致的死刑標準和死刑的使用將為成功改革死刑適用性提供良好的基礎。我們不應該盲目地指責死刑標準適用中存在的問題,相反,從理論上講它必須被完全準備。社會條件成熟后,可以合理,穩定地處理死刑的適用。對中國適用的死刑標準的分析突顯了中國死刑立法的不足和司法的存在。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和適用的死刑標準的有關規定,關于適用死刑標準的規定以及在其他國家適用死刑標準的規定,有關中國死刑標準的有關規定適用的規定逐一提出完善對策,以建立更加完善的死刑標準。

猜你喜歡
死刑
淺議中國死刑制度改革
淺議死刑廢除
癌癥不是“死刑”,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死刑司法控制
論死刑復核程序中的辯護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