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膽湯文獻計量學分析

2020-12-13 03:51莉介磊彭修娟豆佳媛劉
中成藥 2020年11期
關鍵詞:名方溫膽湯組學

逯 莉介 磊彭修娟豆佳媛劉 峰

(1.陜西國際商貿學院,陜西省中藥綠色制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陜西咸陽 712046;2.陜西康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陜西咸陽 712000;3.陜西步長制藥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75)

溫膽湯是中醫治療痰證的常用方,最早記載于《集驗方》,但已亡佚,現存醫學文獻中始見于 《備急千金要方》[1],目前被收錄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18年4月公布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 中。歷代醫家不拘泥膠固,靈活運用,既取溫膽湯原方配伍之妙,又化裁形成20余種系列類方[2],拓展了其臨床應用[3]。

為了全面了解溫膽湯目前研究進展,探索該方未來發展趨勢,本研究基于文獻計量學方法[4-5]分析1958至2019年CNKI數據庫中相關文獻資料,包括化裁方、系列類方、臨床醫案驗案等,以期為其傳承、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1 資料來源和分析方法

在CNKI數據庫中以“溫膽湯” 為主題詞,無年限、學科范圍要求,雙人檢索并核對,查閱到相關文獻3 677篇,排除166篇(本刊科普報道35篇、會議摘要117篇、重復文獻6篇、不相關文獻8篇),最終納入3 511篇。采用Bicomb2、Excel 2016軟件對文獻年代、期刊分布、科研機構、文獻類型、臨床病癥、藥理實驗進行統計分析,Ucinet6、NetDraw2.084軟件對關鍵詞進行共現網絡特征分析。

2 結果

2.1 發表年代分布 溫膽湯相關文獻共3 511篇,1958至1996年是起步階段,共491篇,占比13.98%;1997至2014年是快速發展階段,共1 968篇,占比56.05%;2015至2019年是高峰階段,共1 052篇,占比29.96%,總體上呈現波動性上升趨勢,表明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對其加以重視和關注。具體見圖1。

圖1 歷年文獻發表數量

2.2 期刊分布 溫膽湯相關文獻收錄于513種期刊中,文獻量≥5篇的有135種,共2 958篇,占總文獻量83.68%,總期刊數26.32%。其中,排名前十的依次為《陜西中醫》《新中醫》 《內蒙古中醫藥》 《四川中醫》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光明中醫》 《江西中醫藥》 《河南中醫》 《中醫臨床研究》《遼寧中醫雜志》,共805篇,占總文獻量22.77%,占總期刊數1.95%;累積被引3 702次,占總被引量22.64%,表明載文集中度較高,偏重于中醫藥期刊。具體見表1。

表1 文獻收錄前十期刊

2.3 科研機構分布 共有2 459家科研機構參與溫膽湯相關文獻發表,文獻量≥5篇的有42家,共557篇,占總文獻量17.09%,占總科研機構數1.68%。其中,排名前十的依次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共299篇,占總文獻量9.17%,占總科研機構數0.41%,表明載文偏重于中醫藥特色高校及其附屬醫院。具體見表2。

表2 文獻收錄前十科研機構

2.4 文獻類型分布 溫膽湯相關文獻類型中臨床應用最多,共2 543篇,占總文獻量72.43%;其次是藥效機制,而質量工藝最少,表明臨床觀察、醫案驗案等是相關研究熱點,而對藥理實驗、作用機制,質量標準、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涉及相對較少,有進一步發展挖掘的空間。具體見表3。

表3 文獻類型

因此,可利用整合藥理學[6-7]、質量標志物[8-9]等方法,從多角度、多學科開展多層次、多靶點研究,針對溫膽湯開發的關鍵性問題,如中藥基原、炮制、劑量、功能主治、臨床定位等進行深入探索[10],以期為該經典名方的開發提供依據。

2.5 疾病分科、臨床病證分布 溫膽湯臨床應用非常廣泛,治療范圍涉及內科、精神科、兒科、五官科、婦科等8大類疾病,以內科最多,占總文獻量87.06%,其次是精神科,而外科最少。具體見表4。

表4 文獻疾病分科

溫膽湯臨床病證涉及失眠(不寐)、高血壓、冠心?。ㄐ慕g痛)、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精神分裂癥等137類,其中文獻量≥10篇的有38種,占總文獻量90.56%,內科疾病中以失眠(不寐)最多,占20.37%;精神科疾病中以精神分裂癥最多,占4.17%;兒科疾病中以多發性抽動癥最多,占0.90%。具體見表5。

表5 文獻臨床病證(文獻量≥10篇)

溫膽湯臨床應用涉及病種之廣,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異病同治的特點,應驗了“痰為百病之母” “百病多由痰作祟” 理論[11],但相關研究大多為醫案驗案,臨床設計指標不夠嚴謹規范,雖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其真實性和可靠性存在瑕疵。因此,可利用真實世界[12]、循證中醫醫學[13]等方法,通過科學合理的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來產生高質量臨床證據,以期為溫膽湯臨床應用提供有力證據。

2.6 藥理實驗分布 溫膽湯相關文獻中有172篇涉及藥理實驗,共22種作用,文獻量≥5篇有11種,占總文獻量87.21%,以抗抑郁、降脂最多,各占14.53%。具體見表6。

表6 文獻藥理實驗(文獻量≥5篇)

總體而言,對溫膽湯藥理作用的研究相對較少。今后,可借助血清藥物化學、網絡藥理學、譜效關系、高通量篩選、代謝組學等[14]現代研究手段,闡明溫膽湯藥效物質及作用機制,為該經典名方臨床療效評價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通過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代謝組學等[15]深入開展安全藥理學(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以保障其臨床應用安全性。

2.7 關鍵詞分布 溫膽湯相關文獻中關鍵詞共5 134個,其中使用頻次≥25次的有78個,包括“溫膽湯” “黃連溫膽湯” “止吐藥(中藥)” “竹茹” “失眠” 等,為了獲得這些關鍵詞之間的關系及研究熱點,通過Ucinet6、Net-Draw2.084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共現網絡見圖2。由此可知,相關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處方組成(半夏、陳皮、竹茹等)、加減化裁(黃連溫膽湯、加味溫膽湯等)、合方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血府逐瘀湯等)、功效特點(清膽和胃、痰熱內擾等)、臨床應用(失眠、高血壓、精神分裂癥等)等方面,但鮮有涉及物質基準、藥效學、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等方面,尚有待進一步加強。

圖2 文獻關鍵詞共現網絡

3 結語

文獻計量學分析顯示:(1)文獻數量從1958至2019年呈波動性上升趨勢,以2016年最多,表明越來越多的科技工作者重視溫膽湯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2)文獻偏重發表于中醫特色期刊,如《陜西中醫》 《新中醫》 《內蒙古中醫藥》 《四川中醫》 等;(3)研究機構偏重于中醫特色高校及附屬醫院,如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4)溫膽湯臨床應用廣泛,相關文獻數量達到2 543篇,占總文獻量的72.43%,涉及內科、精神科、兒科、五官科、婦科等8個科室,以及失眠(不寐)、高血壓、冠心?。ㄐ慕g痛)、糖尿病及并發癥、精神分裂癥等137類病癥;(5)溫膽湯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處方組成、加減化裁、合方應用、功效特點、臨床應用等方面,但在藥理實驗、質量工藝等方面關注較少。

4 展望

隨著現代生活環境和方式改變,人們體質出現了形盛體實、痰濕(濕熱)蘊積的特點和傾向,這也是失眠、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癥高發病率、低齡化的根源之一。溫膽湯組方簡單,療效確切,被廣泛應用于治療上述疾病,并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為了切實將該經典名方繼承、發展、利用好,今后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備急千金要方》 中溫膽湯原方組成、功效特點、臨床應用等方面的文獻研究工作,對其藥材基原、飲片炮制、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關鍵信息作深入考證,為其開發利用提供基礎理論依據;(2)運用指紋圖譜、質量標準物、制劑工藝等方法開展溫膽湯物質基礎、制劑研究,為其藥效學評價提供依據;運用網絡藥理學、譜效關系、代謝組學等方法詮釋溫膽湯藥效物質及作用機制,為其臨床療效評價提供依據;運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等方法開展溫膽湯安全藥理學(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為其臨床應用安全性評價提供依據;(3)聚焦溫膽湯在失眠、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中的治療優勢和臨床價值,綜合運用真實世界研究、循證中醫醫學研究等方法,通過合理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來產生高質量臨床證據,從而提高臨床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其臨床應用提供有力的科學證據和診療方案;(4)系統整理溫膽湯化裁方、系列類方,總結歷代醫家學術經驗和思路,擴大該方臨床應用范圍,為其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依據。

總之,既要傳承豐富好溫膽湯原創精華,加快該經典名方開發工作,又要發展利用好其臨床優勢,開發更多新型藥物,這樣才能服務并造福于更多患者。

猜你喜歡
名方溫膽湯組學
溫膽湯在明清時期類方的衍化發展?
《簡易名方臨證備要》出版
影像組學在腎上腺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經典名方溫膽湯的研究進展
東莨菪堿中毒大鼠的代謝組學
逍遙散系列經典名方防治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
影像組學在核醫學影像中的應用進展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胃癌研究中的應用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溫膽湯)
《簡易名方臨證備要》出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