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行自然,意境超遠

2020-12-14 04:36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 2020年43期
關鍵詞:湘水隱者岳陽樓

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

李 ?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

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這首詩是唐玄宗天寶初年(公元742年),李白在長安送劉十六歸隱湖南所作。詩八句四十二字,因為其中不少詞語的重沓詠歌,便覺得聲韻流轉,情懷搖漾,含意深厚,意境超遠,應當說是歌行中的上品。

這首詩的引人處首先在于一股真情撲人。詩人送劉十六歸隱是飽含著自己的感情的。

天寶初年,李白懷著濟世之志,奉召來到長安,然而長安“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其十五》)的政治現實,把他的期望擊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慮到將來的去向和歸宿。這時他送友人歸山,不再是對待一般隱逸的感情,而是滲透著同腐敗政治決裂的濃烈情緒,因而感情噴薄而出。

這首詩選用的表情途徑極為別致。詩命題為“白云歌”,詩中緊緊抓住白云這一形象,展開情懷的抒發。白云向來是和隱者聯系在一起的。南朝時,陶弘景隱于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睆拇税自票闩c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白云自由不羈,超凡脫俗,潔白無瑕,是隱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這首詩直接從白云入手,不需費詞,一下子便把人們帶入清逸高潔的境界。

為了充分利用白云的形象和作用,這首送別詩不再從別的方面申敘離情,只擇取劉十六自秦歸隱于楚的行程落筆。從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這朵白云便與他形影不離,隨他“入楚山里”,隨他“渡湘水”,直到末句“白云堪臥君早歸”,祝愿他高臥白云為止,可以說全詩從白云始,以白云終。我們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飄浮,而隱者的高潔,隱逸行動的高尚,盡在不言之中。胡應麟說“詩貴清空”,又說“詩主風神”(《詩藪》),這首詩不直寫隱者,也不詠物式地實描白云,而只把它當作隱逸的象征。因此,是隱者,亦是白云;是白云,亦是隱者,真正達到清空高妙、風神瀟灑的境界。方弘靜說:“《白云歌》無詠物句,自是天仙語,他人稍有擬象,即屬凡辭?!闭求w會到了這一妙處。

這首詩歌運筆極為自然,而自然中又包含匠心。首句稱地,不直言秦、楚,而稱“楚山”“秦山”,不僅與歸山相應,氣氛協調,增強隱逸色調;而且古人以為云觸山石而生,自然地引出了白云。擇字之妙,一語雙關。當詩筆觸及湘水時,隨事生情,點染上“女蘿衣”一句。屈原《九歌·山鬼》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薄芭}衣”即代指山鬼。山鬼愛慕有善行好姿的人,“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睗h代王逸注云:“所思,謂清潔之士若屈原者也?!边@里借用這一典故,意謂湘水對潔身修德之人將以盛情相待,進一步渲染了隱逸之地的可愛和歸者之當歸。而隱以屈原喻歸者,又自在言外。末句一個“堪”字包含無限感慨?!鞍自瓶芭P”,也就是市朝不可居。有了這個“堪”字,“君早歸”三字雖極平實,也含有無限堅定的意味了,表現得含蓄深厚,平淡中有鋒芒。

此詩采用了歌體形式來表達傾瀉奔放的感情是十分適宜的。句式上又多用頂真的修辭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復上一句之尾的詞語,具有民歌復沓歌詠的風味,增加了音節的流美和情意的纏綿,使內容和藝術形式達到和諧統一。

甘肅省武威市中考真題

【甲】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光緒己卯,樓基坼①裂,及大有傾塌之勢,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經費未集而容②以考績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來湘中,命以茶厘④為修樓之資,其不敷者,勸四邑(巴陵、平江、臨湘、華容)紳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樓其上,左仙梅亭,右則三醉樓,皆視舊制有加。前臨洞庭,為之駁岸⑤以御水,樓之左右各增施二楹,為登樓者憩息之所,其樓前雉堞⑥亦加堅筑,以固吾圉⑥焉!

(節選自【清】張德容《重修岳陽樓記》)

【注釋】

①坼:分裂,裂開。②容:即張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緒五年(1879)兩度出任岳州知府,政聲顯著,曾對岳陽樓進行整體修葺。③考績: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的成績。④茶厘:對茶葉經銷所征的一種附加稅。⑤駁岸:保護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構筑物,多用石塊砌成。⑥雉堞:古代城墻上掩護守城人用的矮墻,也泛指城墻。⑦圉:邊境,邊疆。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去國懷鄉。 ? ? ? ? ? ( ? )

(2)微斯人,吾誰與歸。 ? ?( ? )

(3)加筑六丈有奇。 ? ? ? ( ? )

(4)皆視舊制有加。 ? ? ? ( ? )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乃重修岳陽樓 ? ? ? ?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B.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 ?嘗射于家圃(《賣油翁》)

C.及大有傾塌之勢 ? ? ? 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

D.為之駁岸以御水 ? ? ?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魚》)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4.用“/”標示出下列語句中的停頓。(標示2處)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經費未集而容以考績北上。

5.回答下列問題。

(1)從【乙】段哪句話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陽樓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

(2)【甲】【乙】均寫到了重修岳陽樓一事,但兩文的側重點各有不同,請簡要分析。

猜你喜歡
湘水隱者岳陽樓
登岳陽樓
尋隱者不遇
孫高華
《尋隱者不遇》續篇
尋隱者不遇
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諧謔狂放類
湘水畔(組詩)
凝固的藝術之岳陽樓
尋隱者不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