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言秋日勝春朝

2020-12-14 03:53臧明艷
閱讀(高年級) 2020年10期
關鍵詞:悲秋詩情劉禹錫

臧明艷

歷代詩詞中,惜春傷秋的主題最為常見,許多詩人筆下的秋天是“秋風掃落葉,一秋一離別?!睆埨^在小船上感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薄霸娛ァ倍鸥Φ歉咄h,惆悵滿懷地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倍霸姾馈眲⒂礤a筆下的秋天又是怎樣的呢?且看他的《秋詞(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自古以來,文人們總在感傷著秋天的蕭瑟,而我偏要說秋天比春日更美好。你看,秋高氣爽,萬里無云的天空中,排成一列的仙鶴扶搖直上,它們超然的姿態,仿佛把我的一片詩情也一同帶到了遼遠無邊的天空之上。沒錯,劉禹錫眼中的秋天是明快高遠的,“鶴有沖霄之勢,我有凌云之志?!彪y怪清代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說道:“一切景語皆情語?!?/p>

你一定想說,詩人們悲秋是有原因的,許是離家千萬里,思鄉情切;許是身處戰亂,漂泊無依。劉禹錫不悲秋,是不是一生都過得很順利安寧呢?答案是否定的,劉禹錫的一生中,有二十三年都被貶在外,并且是一貶再貶,所以也有人說他是“貶官文化”的代表詩人。一個人的一生,有幾個二十三年呢?屈指可數。劉禹錫是中唐的代表詩人,他的父母曾親眼見證過“安史之亂”,因為他字“夢得”,一些文學作品中也稱他“劉夢得”。貞元九年仲春的長安還是一番繁華景象。那一年,二十二歲的劉禹錫進士及第,榮歸故里,心中一番家國抱負等待著用武之地。他加入了王叔文、王伾素的陣營,擔任監察御史一職,參與了歷史上有名的“永貞革新”。遺憾的是,這場銳意進取、反對宦官專權的革新持續了幾個月就遭到打壓,二王先后身死,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位主要成員先后被貶任偏遠之地的司馬,史稱“八司馬”。

朝中風云變幻,被貶十年后,劉禹錫曾奉詔回京,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如今的棱角應該磨平了吧?然而,劉禹錫一回來就寫了一首《玄都觀桃花》,這首詩完整的詩題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劉禹錫何止沒有被挫掉銳氣,簡直越挫越勇了!長安城南有個著名的玄都觀,里面有很多桃樹,春日桃花盛開,一眾達官貴人爭相賞花。官員的紫袍與粉紅的桃花融為一體,“紫陌紅塵”,可見賞花人之多,仿佛能去此處賞花,便是彰顯了身份的顯貴。劉禹錫卻不羨慕,他輕描淡寫地說,這些桃樹年輕著呢,都是他當年被貶后才栽下的。這樣直接的諷刺又一次激怒了朝廷,宰相武元衡一怒之下,劉禹錫又一次被貶,去了更遠的柳州,最后也終老在柳州。

一場“永貞革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柳宗元在茫茫天地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年邁的韓愈只想沉醉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早春。但劉禹錫自始至終不改本色,不是武將勝似武將,一身英雄氣概。朗州、連州、夔州、柳州……他的一生被不斷貶謫,但詩情卻在每一個秋天到來之際,隨白鶴翩然于飛,天地廣闊,豪情萬丈。

猜你喜歡
悲秋詩情劉禹錫
古人為什么喜歡“悲秋”
新語
賞牡丹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劉禹錫與《陋室銘》
試論柳永羈旅詞的悲秋情結
詩情空間的創造
一束火焰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