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伊通縣加強玉米種植技術推廣

2020-12-14 03:59鄭立晨
農業工程技術·綜合版 2020年9期
關鍵詞:種植效益技術標準種植技術

摘要:加強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有利于促進地方農業及經濟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規?;l展。不過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缺乏科學規劃、種植技術缺乏標準與規范、配套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普遍存在,需要加以改善。要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引導農民科學高效種植,促進玉米種植產量及效益提升。

關鍵詞: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種植效益;科學規劃;技術標準;配套體系

鄭立晨. 吉林伊通縣加強玉米種植技術推廣[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6):90+92.

玉米是全國的重要農作物之一,對生長條件要求偏低,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目前,玉米種植仍無法科學化、現代化與規?;l展,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工作在近年來受到高度重視。

一、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對種植產量與效益的影響

玉米作為吉林省的重要經濟作物,提高種植產量與效益成為促進當地農業及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地玉米品種主要包含先玉335、先玉208、天農9等,均是符合本地玉米種植條件與需求的優質品種。要提升種植產量與效益,需進一步推廣玉米種植技術,有助于改革種植方式,強化種子甄別與處理,優化播種時期與種植密度,改善田間管理,推廣機械設備應用,加強病蟲害防治,從多個方面促進種植產量及質量提升,并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

二、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1、種植技術推廣缺乏科學規劃

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是一項長期性的復雜工作,需要做好科學規劃并認真踐行,穩步進展,逐步提升地方玉米種植技術水平。目前沒有對當地種植技術的不足進行分析,只是向廣大農民宣傳推廣常規種植技術,缺乏針對性,難以充分發揮推廣作用,對當地玉米種植產量及效益提升效果不明顯。

2、種植技術缺乏標準與規范

玉米種植技術廣泛覆蓋種子處理、播種、施肥、灌水、除草、翻地、收獲、輪作等多個方面。只有結合地方玉米種植實際情況,對相應的種植技術進行針對性、系統性的總結,構建起統一的標準與規范,并在推廣工作中深入、細致地對農民進行宣傳、講解、演示與指導,才能確保農民真正掌握科學、高效的種植技術。在實際推廣中,由于種植技術缺乏標準與規范,導致技術難以落實到實踐中,缺乏針對性與可行性,科學種植技術的應用效果較差,種植產量與效益難以提升[1]。

3、技術推廣配套體系不完善

玉米種植技術推廣,除了做好規劃、完善技術標準與規范之外,還需要完善配套體系。目前,玉米種植技術推廣工作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缺乏足夠的資金與完善的政策支持,推廣機制也存在缺陷,導致技術推廣配套體系不完善,存在不少缺陷與不足。

三、玉米種植技術推廣應用措施

1、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做好推廣規劃

以地方實際情況為基礎,做好相應的玉米種植技術推廣規劃,能夠指導推廣工作的有序、高效推進,進而保障推廣效果。地方政府及相關農業農村部門應高度重視,準確把握地方玉米種植生產情況,重點研究玉米種植條件、技術、經濟效益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設置相應的推廣目標,做好階段性推廣規劃。在設置推廣規劃時還應積極了解農民需求,提升推廣工作的可行性與實踐性,使地方玉米種植水平全面提升。

2、構建種植技術標準與規范

根據地方實際情況構建玉米種植技術標準與規范,能夠為種植技術的有效推廣提供基礎支撐。需明確玉米種植全過程相關技術,并按照技術標準與規范進行推廣,確保農民能夠真正熟練掌握。

(1)優選及科學處理種子

選種應結合地方玉米種植條件與需要,優先選擇當地推廣的玉米品種,確保玉米抗逆能力良好,才能實現穩產高產。伊通縣推薦玉米品種主要是先玉335、先玉208、天農9等。

播種前還需要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先將霉變、病粒、殘粒、雜粒等篩除,確保所有種子質量好、發芽率高。在播種前1周左右進行曬種,然后使用多功能種衣劑進行包衣,促進發芽率提升。

(2)適期播種

選擇合適播種時間能夠保障玉米健康茁壯。過早播種會使種子在萌發后容易受凍害而喪失活力,播種太晚會影響農時。在播種時需要考慮地溫、氣候條件等因素。一般玉米播種應做到“適當晚播”,在適宜的情況下適當推遲播種時間,待地溫升高到一定溫度后再進行播種,不超出最佳播種時間段,促進種子發芽,避免遭受霜凍或霉爛,促進植株生長健壯[2]。

(3)套種與合理密植

傳統種植方式容易導致玉米空間競爭過強,反而影響種植產量,而且無法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種植效益,可采取放大行距同時縮小株距的方式來增加玉米通透性。還可以在玉米地中套種大豆等低矮作物,增大玉米植株間距,確保玉米植株能夠獲得充足的光照、水分、養料等,促進產量提高,同時低矮作物也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種植密度方面,適當增大密度會促進單位玉米產量提升,這是由于玉米植株數量增加,產量也隨之增加;不過隨著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大,產量增大到一定峰值后會下降。需要根據土壤條件、玉米品種等因素,合理確定最適宜的種植密度。

(4)合理施肥

播種前需要施用大量基肥,主要是有機肥,同時還應配合適量的氮磷鉀肥,部分缺鋅土地可以施用少量鋅肥[3]。播種時施用種肥,主要選用速效氮肥和磷肥,不過施用量不能過多,而且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應當配合優質復合肥施用。玉米生長期間還需進行多次追肥,主要是苗肥、稈肥、穗肥與籽肥。苗肥追施時間為玉米長出6片葉左右時,主要施用氮肥,用量控制在5 kg/畝;穗肥的追施時機為玉米抽穗前,此次追肥往往是效果最為明顯的1次,主要追施尿素,用量為15 kg/畝;籽肥追施時機為開花授粉后,主要施用氮肥,在玉米生長情況良好的情況下可以不用追肥。

(5)病蟲害防治

玉米大斑病會對玉米葉片、葉鞘、苞葉等造成危害,嚴重影響玉米產量與質量??梢圆扇∵x用抗病良種、合理密植等方法進行預防。發病后使用50%可濕性多菌靈500倍進行噴施治療,用藥量為50-75 kg/畝,每8天左右噴施1次,根據實際情況噴施2-3次即可。

玉米小斑病會導致葉片枯死,可以通過選用抗病良種、輪作倒茬、加強栽培管理等方式預防。發病后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治療。

玉米紋枯病會導致葉鞘、莖稈干枯,莖基腐敗,發病后可使用5%井岡霉素在莖葉位置噴施治療。

3、完善技術推廣配套體系

地方相關農業農村部門應積極完善玉米種植技術推廣配套體系,為技術的有效推廣創造基礎條件。政府需要加大對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經費支持,優化資金管理制度,積極拓展資金來源,以充足的資金確保推廣工作有效進行。還需要完善相關政策及制度,加強對高素質推廣隊伍的培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詳細的推廣方案并加以實踐。同時做好農機設備推廣工作,推動地方玉米種植的現代化、規?;l展。

四、結語

玉米種植技術的應用推廣措施應當以健全而完善的配套體系為基礎,確保推廣資金充足、機制科學、制度規范、方案完善、隊伍水平高,以有效支持推廣工作高效開展。在此基礎上應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對優選及處理種子、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學澆灌及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進行針對性推廣,引導農民使用科學方法進行高效種植,促進玉米種植產量及效益提升。

參考文獻

[1] 黃麗華. 玉米種植技術的應用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 南方農業,2018(21):11.

[2] 朱紅巖.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 吉林農業,2019(21):30.

[3] 張現鋒. 淺談玉米種植技術及推廣應用[J]. 農民致富之友,2017(10):183.

猜你喜歡
種植效益技術標準種植技術
儲油罐防腐施工工藝與技術標準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 提高種植效益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標準化的路徑選擇與對策研究
我國技術標準競爭力影響因素研究
高速公路機電系統養護方法與技術標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