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2020-12-15 06:58李雪瑩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李雪瑩

摘要:意識形態工作歷來是國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無論何時都不能削弱。當今新媒體時代,網絡空間錯綜復雜,各種思潮良莠不齊,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日漸式微,迎來多方面新的挑戰。為此,必須直面挑戰不斷破解時代難題,努力尋求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新時代的建構之路。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

意識形態是社會生活實踐的觀念體現,在國家、階級、利益形成之時,意識形態就應運而生了,且在人類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就我國而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要指的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成果,它代表著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引領,是我們創造中國奇跡的理論法寶。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正是這些理論成果的發聲權、維護權,更是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力量。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牢牢守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權威。同時也應看到,當今新媒體時代,網絡和信息越來越紛繁復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迎來新的挑戰,必須找到化解挑戰的對策。

一、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遭遇的新挑戰

當今新媒體時代,高效快捷的網絡交流加強了整個世界的協同合作,在給深化改革的中國助力的同時,也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遭遇新挑戰??芍^“針無雙頭利,蔗無兩頭甜”,我們不能僅看到新媒體帶來的便捷,更要時刻謹省這個危機四伏的話語環境。

(一)開放性與交互性的傳播方式削弱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

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形式和途徑出現多樣化,海量的信息鋪天蓋地席卷而來,人們隨時隨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也掌握了更多的話語權。新媒體平臺的開放性和個性化消解了信息中心,將以往的自上而下的灌輸方式變為多元主體對象的互動、將信息傳播方式優化為網狀發布與即時傳播模式,造成信息傳播的泛化,嚴重沖擊了黨和政府輿論主導的地位,削弱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乃至現實中的權威性與控制力。在網絡世界人們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麥克風,起初的信息接受者轉身就能變為信息發布者,致使傳統媒介的影響力和官方權威性日漸式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黨和政府對信息和輿論的掌控力與引導權。而且網絡平臺開放式、自由化和隱蔽性的特點,也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機,在網絡空間任意喧嚷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失誤,化點為面任意鼓噪、推波助瀾,甚至惡意污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此外輿論傳播的快速性與監管打擊的滯緩性更是為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力條件,嚴重影響了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威性。

(二)非理性化與碎片化的媒體內容消解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

新媒體語境下,我們的文化也一直處于動態的自我發展中,“言簡意賅”、“圖文并茂”、“詼諧逗樂”成了人們進行交流的關鍵特點,網絡語言成了人們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證。正如尼爾·波茲曼所說“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6]而且一些自媒體平臺為贏得流量,任意發表或轉載不加證實的具有話題性的內容博人眼球,而絕大部分網友直接對網絡信息大快朵頤、囫圇吞棗,然后便開始口誅筆伐?!暗教幎际撬畢s沒有一滴水可以喝”的著名詩句,也許很能代表這個污濁的信息環境吧。在新媒體平臺上,傳統媒體規范化、理論化、說理化表達方式被全面解構,非理性碎片化的信息很大程度地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沒有主見的人成了網絡世界的提線木偶。長此以往,人們的思維模式更加平面化、單向度,民眾對社會問題的理性批判逐漸屈服于麻木的集體無意識,對權威真理的信仰逐漸讓位于庸俗的個人崇拜,這是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系統所格格不入的,從而對馬克思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現產生一定的挑戰。

(三)西方意識形態的多維滲透威脅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總體安全

基于信息化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科技創新和日漸成熟,推動著各國之間互通有無。但不可忽視的是包羅萬象的網絡平臺底下一樣存在著驚濤駭浪,不少西方國家,提早謀劃將戰場轉移到網絡空間,苦心經營販賣著本國的價值觀念,在政治上不僅竭力鼓吹他們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以“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為內核的西方普世價值論,而且詆毀性解讀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中國威脅論”等。此外,西方敵對勢力借助于在新媒體環境的先進技術,將自己的意識形態隱藏于互聯網之中,意圖攻占我國的意識形態領域,從而爭奪話語霸權。加之,社會經濟的加速發展也給我國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如就業、住房、食品安全和環境問題等。西方敵對勢力趁機煽動民眾不滿情緒,利用各種機會制造反馬輿論和政治事端,借機宣揚西方價值觀,拉攏更多知識分子為其發聲,這無疑削弱了大眾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崇拜感,從而威脅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體系的安全。

二、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基本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意識形態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盵5]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是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保障,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與困難做斗爭,努力破解時代難題,尋求新的建構思路,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掃清一切阻礙。

(一)不斷破解新時代發展難題,為話語權建構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步入新時代,人們對社會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狀制約著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在新時代,要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的影響力,就要不斷破解時代發展難題。當前,我國發展矛盾不僅體現在經濟發展方面,而且在反映在社會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這是我國現階段的實際,也是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要解決這些發展難題,就要堅持好新發展理念,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全面把握亟需解決的短板所在。首先,民生短板需要補齊,一些地區城鄉發展依然存在著巨大鴻溝,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的情況仍然不足為奇,切實地為人民解決好醫療教育問題、就業養老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正可謂民心所向,勝之所往,大道可成。其次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而不僅僅是對法律條文的簡單照搬、簡單的按照程序辦事,更要加強依法辦事的科學性,堅持實事求是,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出現冤假錯案對社會公平正義、世俗公德造成傷害。最后,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走好可持續發展之路,打造好山清水秀的生活環境。生態文明建設關乎民族未來,關乎每個人的當下生活,必須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觀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只有集中力量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時代難題,推動中國實現更大的發展,才能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才能為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提供持續的動力和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順應時代要求,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45次)》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7]龐大的網民數量彰顯著時代發展的新趨勢,也促進著新媒體的日益強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要想在新媒體時代擁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堅持以人為主體,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內容,優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方式,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的感染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5]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切忌教條式地重復,要以時事熱點為依托,以現實生活為參照,改變宏大敘事,將晦澀難懂的政治術語轉換成具有溫度的生活話語,提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魅力,同時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豐富話語傳播方式。此外,保持理論自信,“經濟上落后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夠演奏第一小提琴”。[1]可以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中的政治原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感召力。早已融進炎黃子孫血液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具有內在的相通性和高度的契合性,二者的結合將會潤物細無聲般地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指導地位。

(三)推進依法治網,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新時代互聯網空間日新月異,對于意識形態工作更要拿出新舉措,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目前的新媒體語境下,推動我國網絡技術發展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迫在眉睫,要防止我國意識形態領域被他國入侵,首先要減少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依賴,加強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的研發,實現網絡安全核心技術上的獨立自主。其次,必須建立意識形態安全防控治理機制,規范網絡傳播秩序,提高抵制西方話語霸權的能力,著力打擊各類不良社會思潮,及時攔截不良信息虛假信息,及時發現和取締反動思潮的傳播平臺,確保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再次,網絡世界絕不是真空地帶,要制定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對散布虛假新聞和反馬思潮的個人及組織進行整治,并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做到有罪嚴懲絕不懈怠。最后,要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教育工作,牢固樹立民眾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打鐵還須自身硬,只有民眾的法律意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了,能夠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實現網絡治理和公眾高度自覺二者的相融相加,進而才能多維度凝聚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強大合力。

結語

新媒體的出現是時代發展不可逆的潮流,其所承載的復雜信息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有著重大影響。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意思形態話語權面臨著多重挑戰,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的影響力刻不容緩。我們要時刻關注著新媒體時代下公眾的思想走向,及時抵制不良社會思潮,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空間,建立健全各種監管機制,加強公眾意識形態教育工作,努力破解社會發展時代難題,著力提升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確保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主導地位不動搖。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5.

[6][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艷、吳燕莛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7]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20.4.28.

[8]侯惠勤.意識形態話語權初探[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12).

[9]秦志龍.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問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9.

[10]呂峰,王永貴.新時代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的多重維度[J].社會主義研究,2018(04):81-87.

[11]陳卓.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提升及其實現路徑[J].探索,2019(01):184-191.

[12]趙麗濤.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網絡話語權研究[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10).

猜你喜歡
新媒體時代
新媒體時代下電視節目主持人面臨的挑戰及對策探析
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之研究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