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長白山區鄉村生態游實施的必要性與面臨的困難

2020-12-16 07:56陳媛媛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20期
關鍵詞:農村

陳媛媛

[摘要]鄉村振興是我國為實現共同富裕,縮小貧困差距的一項國家農村經濟振興戰略,為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本文對吉林省撫松縣及周邊農村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長白山區鄉村生態游的開展與實施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但同時也將面臨著一些問題。

[關鍵詞]鄉村生態游;農村;撫松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A

1 鄉村生態游的意義與必要性

1.1 開辟新型致富道路,改進生產方式

撫松縣是吉林省白山市下轄縣,位于長白山腳下,因長白山是休眠火山,受長白山影響撫松地區有著豐富的地熱資源,長白山溫泉度假村就位于撫松縣仙人橋鎮,憑借當地特有的地理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為溫泉旅游基地,這種歷史背景為撫松當地發展鄉村生態游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經驗理論。有利于在此基礎上擴大發展規模,提高規模效益。同時該地發展也存在局限性,因地熱資源豐富所以溫泉經營者眾多,競爭力大,而發展模式幾乎一致,種類相對單一,受眾也有局限并沒有帶來發展經營上的重大突破,也沒有帶來經濟上的巨大收益,因此要轉變新的發展方式,開辟新的致富道路,將鄉村生態游與重點開發項目相結合,謀求農村新發展。

首先,撫松地區的豐富資源為當地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資源眾多而分散的現狀需要改善,資源不僅要利用還要整合,因地制宜地充分發揮當地的一切優勢。長白山天池是當地旅游景區的領頭羊,眾多游客都期待一覽長白山天池的風采,長白山西坡開發較晚,景區內少建筑,多自然,自然景觀保留狀況良好。作為當地最為響亮的名片起到了吸引消費者的重要作用。仙人橋鎮溫泉度假村這是“游與養”的結合,長白山的溫泉更是有“神水”的稱號,硫化氫作為主要元素,其中還有多種微量元素,醫療價值極高,對于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例如,婦科病、腸胃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療效顯著,因此是重要的養生之所。露水河位于撫松縣境內,是撫松縣所管轄的鄉鎮,該地有大片原始森林,生物多樣性良好,是“立體資源寶庫”。露水河狩獵場及森林公園也是當地重要的景點,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撫松縣有“人參之鄉”的美譽,萬良鎮是撫松縣下屬鄉鎮,萬良人參市場是全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人參交易集散地,從1989年至今已有31年的人參交易歷史。與此同時撫松縣還有“中國礦泉城”的美譽,因撫松縣的特殊地質風貌,以及長白山休眠火山的影響撫松縣的水質礦物質含量高,水質好無污染。撫松縣是松花江的發源地,就連撫松縣地名也與松花江有關,是安撫的意思。該地豐富的資源還未進行開發利用,在保證合理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利用,在各自謀求發展的同時進行資源整合可以防止季節性旅游淡季對經濟的沖擊,促進當地整體發展進步。

其次,撫松地區豐富的資源不能僅僅只是觀賞性的景點,長期會造成經濟發展疲軟、缺乏發展動力等問題。要密切結合當地的經濟產品,深度挖掘產品特色,例如當地具有人參之鄉的稱號,可以將產品與旅游相結合,推出優惠套餐,然而銷售渠道也不能僅限于實體店面,網絡交易新模式也要開通。同時要進行分類定價,旅游十產品購買模式產品的價格可以相對優惠,而僅僅是網絡購買那就需要原價銷售。

最重要的是要解決旅客的居住問題,在舒適的前提下還要有鄉村旅游特色,這就在于“縣十村鎮”的模式開發,開發鄉村旅游的價值,扶持鄉村產業,進行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使村鎮的生產迸發活力。

1.2 提高農村人口收入,實現鄉村振興

1.2.1 特產性收入

當地農村種植的作物大多為農村特色農產品, “農業十旅游”讓農產品“走出去”,讓品牌質量發揚光大,讓農特產品成為農村的新名片。形成農村特產性收入,將農產品加工包裝為農民創收入,為農村謀富強。撫松縣是人參之鄉,當地仍保留著獨具特色的采參抬參文化,民間也流傳著關于人參娃娃的故事,更有悠久的人參歷史支撐,撫松地區有天然林下參和人工人參種植園以及中藥材加工廠,且當地人參不僅僅只通過人參買賣交易進行收益,還不斷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深入挖掘產品價值,提高產品附加值。

1.2.2 旅游觀光第三產業收入

長白山是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為位于長白山腳下的撫松提供了廣闊發展市場和眾多消費者,將農村的自然資源和當地的鄉村民俗還有鄉村文化進行合理規劃,創造出新的生產力,助力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當地經濟發展結構,為第三產業在當地的發展創造條件。錦江木屋村位于撫松縣漫江鎮,是原生態村落,70多年來保存完好,被列為吉林省第七批國家重點保護申報名單。撫松縣在“中國最佳養老宜居城市”名單中位列第一,證明撫松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遭破壞程度低,觀光游覽價值高。

1.2.3 綠色種植園收入

當地農民年齡層普遍在50歲以上,年齡較大,中青年人大都選擇在外打工補貼家用,外出打工人數一多使農村老齡化和留守兒童等相關問題嚴重,農村空心化造成嚴重土地荒廢。

伴隨著鄉村生態游這種新的經濟形勢在農村興起,給農民提供了新的生活生產方式,引領外地務工農民回鄉,同時也轉變了農民僅依靠農耕謀生的生產方式,給了農民新的身份,在經營第一產業進行農作物種植的同時成為第三產業的后備軍,為第三產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創造了新的動力。種植園游覽。當地具有人參種植園,當歸種植園,五味子種植園,紫蘇子種植園等中草藥種植園,種植種類豐富多樣,可人藥可食用可觀光游玩。

因此,在解決農民季節性失業的同時必然拓寬了收入渠道,增加了農村人口收入。進而使收入分配結構向橄欖型趨近,加大了脫貧的力度,擴張了脫貧的范圍,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質性進程。

1.3 促進經濟平衡發展,帶動產業發展

1.3.1 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知識上,由于鄉村生態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本身產生了沖擊,農民要嘗試接受新事物,接受新的農業知識,將農業發展與旅游經濟相結合,深入了解農業未來的發展規劃,不能僅僅停留于現有的農業發展水平上,要在已有的水平上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技術上,農民需要轉換身份,農民擁有多重身份,既是農業的生產者,也是農業的經營者,還是鄉村生態旅游的管理者,要在各個角色上及時轉換,熟練各種技術應用,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技術水平。

經營管理上,要把握農旅關系并對其進行發展規劃,注重農時,發展農業,在一定程度上更要將農旅密切結合,合理規劃分配。同時,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保證產業質量,發展才能有信譽。

1.3.2 特色農產品加工帶動農村工業的進步

第三產業旅游業進入農村使農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而鄉村生態旅游重在觀、品、游。觀農村自然景觀,賞綠色新農村;品自然之美,特產之味;游山水之樂。農村的景色大多都是自然生長的,人類的加工刻畫較少。這是當地農村的獨到之處。農村農特產品種植加工推動了農村工業的發展進步,為農民謀福利,為農村搞振興。

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一直是我國進行鄉村振興面臨的重要問題,在鄉村生態游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潛力,真正發揮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實質性作用。

1.4 增強農村文化底蘊,提高知識水平

文化水平一直是阻礙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是目前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我國多年的文化建設過程中,農民對于文化有了一定的重視,但是實質問題并沒有解決。在鄉村生態游建設過程中,必然進行有關于農業、農村、農民等知識的傳播,使農民真正認識到文化缺失問題的嚴重性,了解文化知識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獨一無二的作用。從而真正在使用自己的權利的基礎上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文化的缺失根本在于思想的缺失,當代農民知道知識文化的重要性,但只是督促自己的后代努力學習,卻沒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覺悟。

在以農民為單位的鄉村生態游的過程中,為使鄉村生態游得以持續發展,需要對農戶進行技術上、知識上的專業培訓,降低運行過程中的風險的同時也進行了技術與文化的傳播。

2 長白山區鄉村生態游實施策略面臨的困難

2.1 基礎設施建設仍待完善

首先,當地沒有進行過生態旅游,對于鄉村生態旅游業的經營和管理十分陌生,這是對于當地發展的重要限制,因此關于鄉村生態游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還需針對游客的活動以及當地的特色進行修整完善。

其次,應該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也要從吃、住、行等角度最大力度使游客賓至如歸。針對鄉村鄉貌進行大幅度的修整,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加大修繕力度,將工作做到最細,對于基礎設施建設要分層分類進行。

環境方面:環境問題始終是重中之重。

(1)做好村內綠化。統一發放樹苗,號召村民植樹造林,在根本上保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絲毫不能動搖。

(2)修繕廁所。將旱廁統一改為更加衛生的室內沖水馬桶,既可以改善環境,還可以減少細菌與病蟲害,為村民和旅客的安全做好衛生保障。

(3)實行垃圾分類,統一處理。根據國家號召,各村內現已規劃并安置了垃圾箱并統一處理,但是垃圾未進行分類,在這一方面還需改進。

旅游設施:初次進行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結合,各方面基礎薄弱。

(1)民宿建設管理經驗不足、基礎薄弱。

(2)旅游資源現未能發揮其價值,但同時也是一種潛在優勢。

(3)交通問題是困擾已久的難題。長白山區附近的鄉村因其地理位置較為偏僻無論是環境還是文化都有著極高的觀光價值,但地理位置是個雙刃劍,也造成了交通不便的困擾。附近的農村一般人口較少,車流量有限,客流量也可能因此而受到限制。

2.2 知名度低,難以吸引游客

長白山天池景區是SA級景區,盡管該景區為撫松鄉村生態游創造了發展機遇,但是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自身發展潛力還未被激發,本身知名度低是事實,所以銷售市場有限。各種旅游資源挖掘不充分,未能真正發揮當地資源的價值。甚至當地人對于撫松的旅游資源都沒有充分了解,農村地區更是與縣市以及外地保持了一定距離,文化、物產并不能得到及時傳播或銷售。因此,要在進行鄉村生態游的同時必須打響知名度,增大宣傳力度,同時應該獲得政府的大力扶植。

2.3 農村人口流失缺少勞動力

農村經濟發展受地理位置等各種因素限制,以務農為生的農民普遍收入較低,且長白山區的農民屬于季節性失業,冬季無法勞作,入不敷出,對農村經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農村絕大多數勞動力都選擇外出打工為生,這就直接導致了農村人口流失勞動力缺少。同時村內人口日益減少,還造成了嚴重的農村空心化的局面。更嚴重的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增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謀生,留下老人和小孩,這不僅給老人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也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要想改善這嚴峻的局面,必須創造農村經濟活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韓勝金,張玉秋,班景陽.我國農機推廣體系的環境條件與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裝備,2009 (03).

[2]陳翰迪.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法律問題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2016 (16).

[3]王佃凱.我國服務貿易對CDP的貢獻及其發展研究[J].理論學刊,2009(11).

[作者簡介]陳嬡嬡(2000-),女,吉林白山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在讀。

猜你喜歡
農村
農村小學音樂教學要有農村的“味道”
記憶里的“農村”
四會地豆鎮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
從“量”入手 提升農村小學生閱讀質量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農村老人健康令人擔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