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吉林省村鎮銀行助力精準扶貧

2020-12-16 07:56侯亞軍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20期
關鍵詞:村鎮銀行普惠金融精準扶貧

[摘要]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數據來看,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繼續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顯著下降,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農村平均水平。吉林省已經成為貧困發生率在0.5%~1%的省份之一,可見,全省的扶貧工作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在此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僅從農村金融發展助力精準扶貧,來探討村鎮銀行如何可以利用普惠金融,助力吉林省的精準扶貧,為2020年如期實現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村鎮銀行;精準扶貧;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普惠金融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A

吉林省的農村金融面臨的問題既簡單又復雜,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簡單的是有足夠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復雜的又在于供給方和需求方之間很難對接。比如村鎮銀行市場定位有非農化偏移傾向,使得對于農民合意貸款增量與扶貧發展資金需求的矛盾等等問題的發生。

1 吉林省村鎮銀行發展現狀

吉林省是國家第一批設立村鎮銀行的省份,起步是比較早的,但是發展到今天,在省內作為農村金融的主力的村鎮銀行對于農村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并沒有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從目前省內絕大數的村鎮銀行網點布局來看,設立區域多是選擇了以經濟發展較好的市縣為主,比如在長春地區設立的分支機構就有幾十家。作為省會城市,村鎮銀行進行布局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來源,可以理解。但是從種種跡象,發現村鎮銀行的貸款未能真正實現流向省內有金融需求的“三農”。由此可見,村鎮銀行雖然在吉林省起步較早,但是對于全省的農村經濟的發展,尚沒有發揮出全部的效益。

2 村鎮銀行定位不準,業務經營缺乏創新性

《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銀監發[2007]5號)(以下簡稱《規定》)中對村鎮銀行提出了明確定義: “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從上述的規定中,已然可以確定對于村鎮銀行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定位,村鎮銀行應該深深的扎根于農村地區,而現在吉林省的很多村鎮銀行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來源進入了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地區,與其他大中型商業銀行進行競爭。但事實上,它們的日子并不好過,吉林省的金融消費者金融觀念比較保守,只信任“四大行”和吉林銀行,村鎮銀行的業務經營沒有創新性,消費者信任度較低,甚至會產生懷疑,吸儲反而更難。另外,村鎮銀行對于農戶和農業企業的金融困難掌握也不是很全面,也沒有辦法通過掌握他們的征信情況、企業的經營情況來分析它們的貸款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信貸配給的合理性,間接提高了信貸服務的門檻,從而降低了農村金融服務對農戶和農業企業的吸引力,使得資金貸放的渠道也不是很暢通。

2 吉林省村鎮銀行助力精準扶貧的必要性

2.1 從資金的角度來看,村鎮銀行和精準扶貧是互利互惠

精準幫扶資金來源包括專項扶貧資金、行業扶貧資金、社會幫扶資金(資源)、駐村工作隊和駐村干部動員籌集的幫扶資金,這些資金存在著一個共性,就是依靠某種力量動員而來的,在使用過程中往往非常不穩定,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在資金的持續使用方面會出現中斷的情況,還會出現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由于缺少相應的監管的情況,在扶貧的過程和配置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有時并未能將資金使用到位,實現真正的精準扶貧。

村鎮銀行是專業的金融機構,對于融資和投資都有著專業的制度和標準,在項目資金的審批和使用過程中,有著標準的流程和監督管理,可以作為扶貧過程中的持續資金來源,對于村鎮銀行來說也會為其拓寬其投融資渠道,并且會提高它的聲譽。

2.2 從供需的角度來看,精準扶貧可以有效推進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應的就應該是農村金融需求側的變化。在扶貧過程中,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資金的問題,政府能給予的多數都是政策性的支持,政策性的支持只能是對于項目的助力作用,并不能真正推動項目的實施。而村鎮銀行一般提供的信貸服務只局限于適合農業生產的季節、只針對于農業生產的必要生產資料、只進行片面信息收集及粗放的分析決策,已經很難適應目前新農村背景下,農村涵蓋生產和生活的金融需求新形勢。農村金融的需求方發生了改變,作為農村金融供給方的主力——村鎮銀行需要改變原來的固有思維模式,將現在農村的金融需求由單一的生產需求或消費需求轉變為生產+消費的金融需求,或是真正的將格萊珉銀行的理念和模式運用到貧困農民身上,還可以借鑒其他兄弟省份的成功經驗,比如山東省推行的糧食補貼質押貸款以財政直補為擔保、甘肅省推行的農機設備按揭貸款采用“銀企?!蹦J降鹊?,村鎮銀行利用自身的優勢和金融媒介的作用,創新思維推動吉林省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會為精準扶貧添上一把旺柴。

2.3 從鄉村振興的角度來看,精準扶貧是普惠金融推進的核心任務之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簡稱《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孟加拉鄉村銀行總裁尤納斯說: “信貸權是人權?!苯洕鐣忻總€人都應該有獲得金融服務機會的權利。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人有機會參與經濟的發展,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在普惠金融的架構體系中,所面對的客戶是貧困和低收入客戶,他們恰恰是這一金融體系的中心。我國村鎮銀行的設立其實是受格萊珉銀行的啟發,要解決一定的農村金融問題而設立的,現在看來更是為了實現普惠金融而設立的。面對落后地區的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他們仍然保持傳統小農生產模式,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還會保持,他們更加需要普惠金融的支持,他們對于金融需求的特點是小額,且分散的。村鎮銀行應該進行實地調研,依托國家對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設計適合這種規模小,分散性的信貸產品,真正為精準扶貧提供助力。

同時,也可以通過精準扶貧的宣傳,逐步改變農民對于村鎮銀行的認知,通過縮短業務時間,提升業務質量,擴大自己的知名度,解決自己現在生存發展的不利局面,是村鎮銀行可以與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差異化發展,也同時實現自己普惠金融的責任。

3 吉林省村鎮銀行助力精準扶貧的建議

3.1 做好金融知識扶貧工作

從業內人士對于吉林省前幾年的金融精準扶貧的文獻中,看到農民對于利用金融工具進行融資的認可度不高,這也是村鎮銀行在農村很難開展工作的一個主要原因,他們更愿意使用政府的資金,但政府資金的支持只能解決一時,解決不了永遠的問題,所以,扶貧是要把“輸血”變成“造血”才能達到目標。另外,扶貧資金的跟蹤指導有些時候又跟不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費。扶貧不但要扶“志”,還要扶“智”。所以,希望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和情況,采取不同方式的金融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加大貧困地區金融知識宣傳和政策普及結合貧困地區特點,采取多種方式宣傳信貸方面金融精準扶貧政策,讓扶貧對象了解金融扶貧好處。通過金融知識的扶貧,改變農民對于金融認知,村鎮銀行可以拓寬融資渠道,改善原來對于扶貧貸款管理成本高,粗放式管理導致的一些問題,使其經營管理扎根“三農”,并且可以重新煥發生機。使村鎮銀行這個農村金融的造血主動脈也可以實現它的造血功能,真正實現扶貧的目的。

3.2 做好精準的農村金融市場定位

村鎮銀行從銀行的角度來很評價“三農”信貸,屬于小規模、高風險的信貸類型,自然不愿意發放這類的貸款。另外,村鎮銀行由于沒有辦法很好的評估“三農”項目的征信情況,也不能很準確地分析出它們的貸款需求,這種信息渠道的不暢通導致村鎮銀行不得不對貸款篩選持過分審慎的態度,從而提高了村鎮銀行的信貸門檻,也使得“三農”出現了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村鎮銀行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其市場定位也就了有非農化偏移傾向,減少農村地區的網點覆蓋,轉戰到經濟稍好的縣市地區。

因此,村鎮銀行應該借著精準扶貧的東風,對于“三農”有著新的認識,創建具有特色的新型金融產品、提供特色化服務,重新進行新的市場定位。堅持普惠金融的初心逐步增加貧困地區服務網點投放,尤其是在一些地區可以建立金融助農服務站幫助農民解決一些金融需求。同時,依托中國人民銀行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政策和措施,積極參與到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豐富農村金融市場環境,鼓勵融資多樣化以滿足貧困戶資金需求。積極發揮村鎮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3.3 加強村鎮銀行的風控管理

從村鎮銀行的服務對象來看,村鎮銀行服務于“三農”、小微等長尾客群,此類客群普遍特點是規模較小、主體抗風險能力弱;一旦出現經營困難,可能無力償還銀行債務,增加村鎮銀行運行的風險。而村鎮銀行本身體量偏小,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風控技術和風控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防控風險的經驗。

因此,村鎮銀行要想更好地服務于“三農”,應時刻關注可能出現的風險,提高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對內建立健全風險管理機構,加強員工業務規范培訓,提高員工的風險管理意識;降低人員管理風險。配合政府及監管機構,進行外部監管,針對村鎮銀行的特殊情況還要創新監管方式,不能“管死”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吉林省村鎮銀行在風控方面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管,可以更好地推進吉林省村鎮銀行的有序發展,才能夠不斷推進普惠金融之路。

3.4 提高村鎮銀行的金融服務效益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依靠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線上線下一體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不斷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建立和完善兼具商業性與政策性、資本充足、服務完善、操作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使村鎮銀行可以成為農民閑散的小額資金的“資金池”,又能夠最大程度滿足農民的生產性和生活性貸款需求。另外,可以加強與第三方電商的合作,實行線上整合資金和信貸項目,線下開發客戶,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的效用,將農村資因地制宜提升對“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水平,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率和滿意度,從而降低村鎮銀行的運營成本,提升村鎮銀行的金融服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朱珊瑚,包錢程,汪雅露.精準扶貧的資金籌措問題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 (09).

[2]鄒偉.金融助力精準扶貧攻堅現狀與發展路徑一一基于對吉林省金融扶貧情況的調研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8 (07).

[3]張雷,田銘禹吉林省村鎮銀行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 (23).

[4]陳軼麗鄉村振興金融需求多元化與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J].農村金融研究,2019 (11).

[5]許恩旗,傅佳佳,趙蘇南,等,精準扶貧視角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一一基于福建省數據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19 (16).

[作者簡介]侯亞軍(1982-),女,山東汶上縣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金融管理、農村金融、創業管理。

猜你喜歡
村鎮銀行普惠金融精準扶貧
淺談村鎮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的現狀與對策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村鎮銀行
我國村鎮銀行金融風險控制與防范措施
村鎮銀行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