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2016-10-17 20:03周斌
科技視界 2016年21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農村金融

周斌

【摘 要】我國農村金融一直較為薄弱,農村地區的中低收入者尚無法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務,這極大地制約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為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切實完善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本文研究了普惠金融的涵義、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意義,分析了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指出了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依據提出了完善我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金融;普惠金融;農村普惠金融體系

1 普惠金融的涵義

普惠金融是指能夠有效地、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它主要包括如下兩方面涵義:一方面,普惠金融是一種理念。唯有讓每個人均能充分享受金融服務,才有機會使其充分參與我國經濟發展,才有可能實現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是以較低的門檻將那些被排除在傳統金融服務之外的人納入到金融服務體系中來,它并非一種單純的資金轉移,而是要讓所有人都享受到實惠且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2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意義

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因此,發展農村普惠金融,逐步完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廣大農村地區的中低收入人口常游離于傳統金融體系之外,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去發展及擴大生產,使得這部分人群難以脫貧致富。通過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向農村居民提供充分的農村金融服務,是幫助他們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發展農村普惠金融的根本目的就是使農村地區的人口能夠獲得平等的享有金融服務的權利,逐步促進教育公平、醫療公平等,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公平,為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奠定良好的社會與經濟基礎。

3 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農村金融機構經過多年發展,現階段已初步形成了以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及農村信用合作社為核心的農村金融體系。與完備的農村金融體系相比,非正規的、以自由借貸為主要形式的民間融資在我國的農村金融市場仍然廣泛存在。我國農村普惠金融還遠未實現全面覆蓋的發展目標。

4 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城鎮一體化建設步伐的深入推進,我國農業發展呈現出農業綜合生產成本上升、農產品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城鄉發展加快融合的態勢。結合實際調查發現,當前提供金融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為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導致的金融機構惜貸,以及由于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相關服務對象取得金融服務的渠道缺失等問題。

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地區中的中低收入人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金融需求旺盛,而目前市場實際情況為,種植業前期投入的成本較高而銷售價格過低;養殖業由于受到禽流感等疫情影響,導致養殖成本增加,銷售價格雖同步增長,但利潤下降嚴重,甚至于經營虧損無力還貸。農村金融機構對未來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存在一定擔憂,農村地區服務對象雖然迫切希望擴大再生產規模,但金融機構貸款面臨市場風險較其他行業已然偏高。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導致金融機構惜貸嚴重。此外,貸款額度與經營者的期望需求難以充分匹配,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機構架設水平較低,也進一步加劇了相關金融服務的不匹配狀況。

5 完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對策

5.1 金融機構方面

5.1.1 堅持“扶農助小”市場定位,打造“陽光信貸”惠民工程

農村金融機構應緊緊圍繞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需求疲弱等不利局面,以堅持“扶農助小”的市場定位,進一步滿足農村市場需求為目標,積極加大個人貸款業務營銷范疇,適度加強農戶貸款的投放力度。與此同時,總結并積極探索信貸新模式,打造“陽光信貸”惠民工程,全面公開申貸條件、業務辦理、利率執行、辦結時限及監督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信貸服務的透明度,進一步滿足廣大農村居民日常生產經營、生活消費資金需求。

5.1.2 實施農村普惠金融工程全覆蓋,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為切實提升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滿足廣大農村地區居民的基礎金融服務需求,各農村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人熟、地熟”的優勢,積極推動金融服務“便利店”的全覆蓋建設工作,結合普惠金融服務對象的分布特點,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架設水平,搭建多層次、差異化、立體化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體系,使得農村地區居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辦理小額現金存取款、轉賬、查詢、存折補登、話費繳納、電費繳納等基礎金融業務,切實打通了鄉村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有效促進農村地區普惠金融全覆蓋目標的逐步實現。

5.1.3 引進國內外先進貸款技術,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

為響應國家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加快經濟轉型,優化經濟結構的整體要求,各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學習并引進國內外先進貸款技術,逐步完善信貸產品體系,推陳出新,同時通過優化信貸流程,最大程度地契合市場與客戶需求,積極推動微小貸款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逐步完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

5.1.4 完善內控機制,提升金融貸款風險管理水平

為了積極應對信貸風險,農村金融機構應根據經營環境、內部流程變化及相關監管要求,全面梳理與修訂相關信貸政策及操作規范,健全業務授權機制、分級審批流程,嚴格審貸分離和前中后臺制約制度。強化貸款受理、盡職調查、風險評價、貸款審批、合同簽訂、貸款發放、資金支付、貸后管理等信貸各環節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制約。同時,通過加強人員崗位培訓,明確職責分工,規范貸款操作等措施,防范操作風險,保障業務合規開展,有效提升金融貸款風險管理水平。

5.2 政府方面

為逐步完善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各地區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與帶頭作用,積極協助搭建良好的金融環境。首先,政府應嘗試擴大金融供給主體,引導更多普惠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戶貸款需求較大區域,政府提供擔保支持;其次,政府應建立利率定價補償機制或制定貼息政策,在保證金融機構基本收益的前提下,實現農村地區農戶貸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再次,政府應積極主導創立相應擔保機構并注入擔?;?,全面覆蓋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風險;最后,政府應加強對于農村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和引導,加快基礎設施架設速度與水平。

6 綜述

綜上所述,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了解了目前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對策。通過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架設水平、提升金融貸款風險管理水平及加強政府主導作用等多措并舉,我國農村金融定會得到良好發展,我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也定能獲得切實改善。

【參考文獻】

[1]杜曉山.小額信貸的發展與普惠性金融體系框架[J].中國農村經濟,2006(8).

[2]茅于軾.興辦小額貸款的幾點經驗[J].金融經濟,2007(5).

[3]韓俊.建立普惠型的農村金融體系[J].中國金融,2009(22).

[4]焦瑾璞,陳瑾.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系[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5]吳曉靈.構建普惠金融體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N].金融時報,2010-08-03.

[6]夏圓圓.普惠金融視角下小額信貸機制發展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0(9).

[7]蔡彤,唐錄天,郭亮.以小額信貸為載體發展普惠金融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金融,2010(10).

[8]周兆函.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小額信貸供給績效分析——基于普惠金融視角[J].金融發展研究,2010(12).

[9]張平.發展農村小額信貸,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建設[J].開發研究,2011(2).

[10]梁明麗.我國普惠性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研究[J].山東經濟學院,2011,04,12.

[11]李明賢,葉慧敏.普惠金融與小額信貸的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2(9).

[12]吳國華.進一步完善中國農村普惠金融體系[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3,7,15.

[責任編輯:張濤]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農村金融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研究》征稿啟事
農村金融要多些“鄉土味”
建設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思路與對策
普惠金融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路徑剖析
國內P2P平臺風險控制比較分析
農村金融扶貧 脫貧要“精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