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2020-12-17 08:42江蘇省如東縣掘港小學徐蓓蓓
小學時代 2020年8期
關鍵詞:魯濱孫西游記名著

江蘇省如東縣掘港小學 徐蓓蓓

培養小學生的文化素養,發展其各項能力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語文教師應當擔負的責任。而名著閱讀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提升文學素養,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閱讀的技巧,挖掘閱讀的規律,強化學生對文學知識的感悟,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那么,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呢?

一、媒體融合,激活興趣

“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在組織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讓學生對所要了解的內容產生興趣,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逐漸降低,其文化素養也難以提升。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媒體網絡迅速走進我們的生活,在媒體網絡當中富含豐富且有趣的內容,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帶動著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媒體,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在激活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文化素養。

例如,在組織學生閱讀《西游記》時,為了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刻理解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由六小齡童演繹的經典版《西游記》視頻片段,實施閱讀的導入和施教。具體來說,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影音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迅速地從休憩狀態轉移到學習狀態,之后,教師順勢為學生提出“你了解西游記的故事嗎?你知道其中主要有哪些主人公嗎?”的問題,讓學生的關注點從影音資料過渡到故事本身。隨后,教師再將《西游記》這本書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點燃閱讀名著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觀看電視劇版《西游記》,分析原著與電視劇之間的差異,從而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等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對《西游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強化學生對名著的理解。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帶領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媒體技術,將名著與視頻相融合,引導學生了解名著,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展開閱讀。

二、教之以法,發展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推行,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性已然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可。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指出,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占據著課堂中的關鍵地位,為此,在課改要求教師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給予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在提高學習能力中發展文學素養。名著中含有豐富的知識內容和深刻的意義,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并教授給學生系統的閱讀方法,提升其閱讀能力,使其升華閱讀感悟。

比如,在閱讀《駱駝祥子》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促進學生理解閱讀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有“略讀法”和“細讀法”。第一,“略讀法”。教師引導學生瀏覽名著目錄,快讀通讀文章,在較短時間內對名著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本小說中主要描寫了人力車夫的悲慘故事,使得學生更加合理地安排閱讀本小說的時間。第二,“細讀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細讀文章,并通過批注的方式將自己認為較好的語句記錄下來,步步深入作者的內心,了解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深化自己對名著內容的理解,認識到本小說所描述的舊社會情形。當然,無論是略讀法還是細讀法,都可以再進行細分,以便學生在掌握完整的名著閱讀體系中,提高閱讀的能力。

由此可見,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教授學生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名著閱讀中的規律,更好地理解名著內容。

三、設問導學,引誘閱讀

事實上,名著閱讀的價值就是讓學生從名著中提取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了解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以及各類知識,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文學素養。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不知道應當如何讀、讀什么、怎么讀名著。所以,為了打破這一僵局,讓名著閱讀更顯成效,使學生在閱讀名著中真正地汲取養分,在組織學生閱讀名著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學的方法,引誘學生進行名著的閱讀,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以《魯濱孫漂流記》為例,本書記錄了魯濱孫遭遇船難之后的經歷,篇幅較長,面對這一情況,不少學生會犯難,不知道從何處入手。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法,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閱讀。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讀過哪些中國的文學著作?外國文學著作呢?”繼而引出《魯濱孫漂流記》。緊接著,教師再向學生提問:“魯濱孫是什么時候開始漂流的?遇難后,他最先做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回到文明國度的?”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名著,獲取最佳答案,促使學生高效完成名著的閱讀。同時,在學生閱讀完本書后,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出“通過閱讀圖書,你認為魯濱孫是一個怎樣的人?”“故事的情節給了你怎樣的啟示呢?”等問題,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以便結合學生的反饋為學生進行指導,彌補學生閱讀中的不足。

根據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設問導學的方法讓學生閱讀名著,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不知如何讀,不想讀的心理,也可以讓學生在問題的促使下,錘煉思維能力,實現思維發展。

四、合作閱讀,分享體會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所要完成的重要目標?;诖?,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閱讀名著,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合作閱讀教學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分享體會中對閱讀內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獲取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與同學的相互合作中多角度看待問題,學習他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時,可以以合作閱讀的方式開展,提升學生文學素養。

例如,在帶領學生閱讀《紅樓夢》時,為了讓學生掌握閱讀的規律和技巧,了解《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等,教師就可以利用合作閱讀的方法,助力學生閱讀。學生在與同伴的分享中,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紅樓夢》。具體實施方式如下,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將此名著的背景、作者等內容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對《紅樓夢》的相關內容有基本的認識。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分析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根據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使得各組學生的閱讀水平相當。緊接著,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紅樓夢》,并指導學生將個人對《紅樓夢》的解說闡述給他人,以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理解名著,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上述案例中,教師運用合作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名著,能夠讓學生在借鑒多個角度中,更加全面地分析《紅樓夢》,從而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適時地擴展學生的閱讀思維。

總而言之,要想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不僅要利用好名著中蘊含的深刻含義,感染學生,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還應當融合媒體資源,教授閱讀方法,引用問題導學,借助合作閱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猜你喜歡
魯濱孫西游記名著
拯救火星“魯濱孫”
書評:《魯濱孫漂流記》
成功在于什么?
國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西游記
西游記
國內外名刊名著
西游記
名著,我想挽著你的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