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年級數學“以實踐促思維”的實踐與研究

2020-12-17 08:42江蘇省如皋市下原鎮山珀小學
小學時代 2020年8期
關鍵詞:糖果動手思維

江蘇省如皋市下原鎮山珀小學 楊 瑩

新課改理念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中的主體。教師要引領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領悟數學知識的真諦,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處在數學學習的初步階段,我們以“以實踐促思維”作為實現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此進行如下幾方面論述。

一、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操作

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實踐操作活動,才能保證實踐操作活動的有效性,才能對學生發揮出促進思維,獲得知識的作用。首先,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把握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進行全面的思考,包括應該設計什么樣的活動,才更適合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哪個環節,學生會產生什么樣的疑問,應該如何引導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設計出具有創新性的能夠吸引學生參與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輕快、快樂、積極狀態下,高效地掌握知識。其次,教師要選擇好實踐活動的材料,要關注操作活動材料是否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是否能夠引領教學,實現教育教學的目標,實踐活動材料是否充分結合了低年級學生的生活體驗、興趣愛好等。比如,在執教“觀察物體”一課時,我在課前通知學生從家里帶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來。上課伊始,我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的玩具擺到桌子上,然后進行分組,每個小組4人,從4人的玩具中選出一個,讓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來觀察玩具,讓學生感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玩具形狀也不同。接下來,我又給學生展示事先準備好的一組掛圖,讓同學們來觀察,并請小組代表來說說。圖(1)A同學看到的是黑猩猩的正面,圖(2)B同學看到的是黑猩猩側面,圖(3)C同學看到的是黑猩猩的后面……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氣氛中,完成了體會不同角度觀察的物體形狀不同,培養了學生空間觀念、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引導學生實踐 豐富學習感悟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六大解放”教育理念中指出,要解放兒童的大腦和雙手,讓兒童能想能干。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融入一些讓學生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實踐學生會自然而然地理解數學知識,知行并進,實現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動手操作,實踐體驗”的環節。(1)讓學生來做一做,給每一個同學兩條硬紙板和一個撳鈕,讓同學們來嘗試做角。等同學們做完后,教師組織集體展示并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老師發給大家的做角的材料是一樣的,做出來角卻不一樣呢?通過小組討論后,同學們得出結論:角之所以有大有小,是因為兩條邊有的張開得大,有的張開得小。這時,我給同學們播放了課件,讓同學們觀察兩邊張開的大小與角的大小的關系。(2)讓同學們來比一比。比較一下大小不同的兩個三角尺,提問同學們看到了什么?讓他們知道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可用重疊的方法,總結出這樣的結論:角的大小和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3)讓同學們來折一折。用視頻給同學們播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的過程,讓學生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強化對角的認識。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注重讓學生們動手實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三、通過動手操作,突破思維定式

低年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正遷移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我們發現在教學中,有的學生總會受固定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導致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效率降低。因此,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創造機會,通過實踐引領學生探究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感性的認知,并通過對學習過程的梳理,對知識進行對比、篩選、提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思維模式變得開闊,讓我們的教學活動更能使學生放開手腳,發揮自己的能力。

比如,我在執教“有余數的除法”時,設計了“突破思維定式,引出有余數除法”的環節。首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來動手操作。我拿出10顆糖果說:“這是10顆糖果,我要把它們分給幾個小孩,每個小孩得到的糖果一樣多,應該怎么分呢?請大家用小紙團來擺一擺,再一起討論?!蓖瑢W們開始操作,我進行觀察,學生的擺法有:每份有2顆,分成5份;每份5顆,分2份;每份1顆,分成10份……

從學生分糖果的情況可以看出,他們對于平均分的認識是均等分完,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的基礎上,我決定突破思維定式,推進學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于是我又提問:“把10顆糖果平均分,每人分2顆,可以給5個小孩,每人分5顆,可以分給2個小孩……每人分3顆呢?10顆糖果,每人分3顆,會怎樣呢?現在請同學們來動手試一試,然后再請同學們來說說自己的分法?!碑敶蠹叶颊f完了自己不同分法后,我做出總結:“以前我們平均分,都正好分完,沒有剩余。今天把糖果進行平均分,遇到了剩余的現象,怎么用數學的方法來表示剩余呢?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余數的除法?!睂W生通過動手操作,形成了比較直觀的認知,對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這樣的實踐活動,打破了思維模式的束縛,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順暢、高效。

四、通過動手實踐,解決重點難點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感性,他們往往對具體的、直觀的事物感興趣?;诖?,我們教師要注重應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迎刃而解,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

比如,在教學“認識分米”的內容時,我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新知”為指導思想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1)大家動手涂一涂。我拿出一張作業紙講道:“同學們,現在老師發給你們每人一張作業紙,紙上有一排方格,每個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請你們用水彩筆在方格紙上接連涂10個方格,請你們先看看老師怎么涂的(斜線),涂完大家來比一比,看看誰涂得最好?!保?)比一比。要求學生展示自己涂得方格后,我用課件給大家展示了三種涂法,然后再提問學生,如果我們把三種不同涂法中,10個格子的邊長組成的線段畫下來,哪條線段最長?等學生回答完后,我再給大家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觀察后明白長度是同樣的。(3)引導學生思考,這條線段的長度是多少?學生算出是10厘米后,我說“10厘米就是1分米!”,接下來,講解什么是分米。讓學生通過填一填、認一認、找一找、畫一畫等實踐活動強化對分米的認知。(4)結合教學難點問題,為了讓學生明白“米”與“厘米”“分米”之間的關系,開展了“剪一剪”活動。首先,我出示一條一米長的紙條,先折出原長約三分之一的長度,讓學生來用手量一量,估計有幾分米長,然后再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我再折出約三分之二的長度,讓學生以同樣的方式來估計并驗證長度。最后,我把紙條伸開,讓學生猜一猜有幾分米長,并用尺子驗證是100厘米。學生們一起來剪紙條,在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等處做上記號,再剪一剪,最后算一算一共是幾分米,完成老師給出的填空題1米=(100)厘米=(10)分米。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了對知識的認知,并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引起了教師的廣泛關注。讓低年級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參與動手操作實踐活動,能夠促進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去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數學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有效應用和發揮實踐操作的作用,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也擁有了完成教育教學目標的助推器。讓實踐催開思維之花,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猜你喜歡
糖果動手思維
我也來動手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四塊糖果
四塊糖果
觀察:糖果找不同
動腦動手輕松闖關
雨季里的糖果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