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秀華詩歌的審美張力

2020-12-17 05:35周霞
北方文學 2020年23期
關鍵詞:反諷悖論張力

周霞

摘 要:從英美新批評的“張力”論出發,通過余秀華的《可疑的身份》《我曾經敞開的,還沒有關閉》以及《你沒有看見我被遮蔽的部分》這三首詩中的悖論和反諷的研究,分析余秀華詩歌中的審美張力。她的詩歌在對立的狀態中相互抗衡、沖擊、比較、映襯,同時在意義上又形成平衡的整體,產了立體的審美感受。

關鍵詞:反諷;悖論;張力;余秀華詩歌

“新批評理論的一個最出色的總結,就是所謂‘張力論?!盵1]“張力論”是新批評最引以為豪的詩歌批評理論?!啊畯埩褪侵冈姼枰饬x的外延寬廣度和內涵深淺度。新批評家認為,詩歌總是由‘語象組成,所以‘張力首先存在于這些語象里。一個詩歌語象外延寬廣,同時又具有內涵深邃的特質,那就是張力大的詩歌語象;反之,一個詩歌語象外延很窄且內涵淺顯,那就是張力小的語象。審視一首詩歌,張力越大,價值越高,張力越小越無價值?!盵2]

“反諷和悖論都被納入張力的網絡之中,反諷和悖論所在之處也就是張力所在之處,張力論是一種矛盾調和論,將詩歌語言中充滿矛盾、對立、對比的沖突性因素協調統一到詩歌的整體中,使之獲得一種激烈動態之后的微妙平衡。泰特的張力論主要還停留在詩歌的具體語言層面,而張力論在韋姆薩特和布魯克斯那里,從最初的文本概念擴大到了整個詩學范圍,將‘張力發展、引申為詩歌內部各矛盾因素對立統一現象的總稱?!盵3]我們以三首詩歌為代表,來分析余秀華詩歌由反諷和悖論形成的張力美。

一、《我曾經敞開的,還沒有關閉》

第一節,從整體上形成了悖論和反諷,我不想再愛你,不想再讓你闖進我的生活,正如玫瑰一樣盛情綻放的愛情不想再白白浪費,可我多么放不下你,牽掛你,想念你,世間的萬物似乎都有你的影子,連吹過村莊的風,我都幻想能否跨越千里,吹到你所居住的城市?流過村莊的河流,是否也能流到你身邊?那么,清風、河流,就能把我的氣息、我的影子、我的思念、我的愛情都帶到你身邊。盡管距離使你我分離,盡管你不讓我愛你,但是我對你的愛依然得以傳遞。尤其是第一節的最后一句,我對你充滿了多少心疼與憐惜,痛苦就讓我一個人承受,我舍不得你因為我們之間的感情受一點傷。深深的愛溢于言表,與開頭的決絕形成強烈的對立、矛盾、沖突,徹底推翻了詩人開始的言論和觀點,由反諷和悖論形成了審美張力。風、河流是自然界具體可感的事物,哀傷是一種抽象的情緒,把具體的和抽象的事物并列,形成了一種對立、反差和張力。最精彩的地方是折斷這個具體實在的動詞與哀傷這個抽象的詞搭配。

第二節,我想你,我愛你,愛得肝腸寸斷,這樣的感覺像在凄涼冷清的傍晚,一個人吃冷飯,冰冷、難以下咽,暗暗地與全家人其樂融融,圍著香氣撲鼻,熱氣騰騰,豐盛的飯菜的畫面形成對立與反差,更共托出作者愛得很深,傷得深。然而,接下來話鋒一轉,“這無法回還的生疏是不能讓我疼的/再不相見就各自死去也不能讓我疼啊/陌生的人間,這孤獨也不能讓我疼了”[4],作者用非常決絕的語氣,表明自己無所謂,我不會再傷心,不會再動情,與你之間也再無瓜葛,連“再不相見就各自死去也不能讓我疼啊”,這樣的絕情和冷靜理智,徹底推翻是了上文的深情與多情,形成了悖論和反諷的審美張力。

第三節,把自相矛盾,對立、沖突推到了極致,我對你的感情如此復雜,克制不住對你的愛情,像春光那樣浩浩蕩蕩地涌動,然而我又冷靜理智地壓抑自己,轉過身,只在情深似海里留下一個倒影;我恨你,詛咒你,罵你,詆毀你,為什么你對我的愛沒有回應,為什么我這么愛你,而你不愛我?然而,這樣的恨轉瞬即逝,你在我心中是一切美的化身,一切的贊美都說不盡你的好。在愛與不愛,恨與不恨,堅持與放棄之間糾結,放下了,又割舍不下,像把自己的生命打了死結,才解開又纏住了。春光——倒影;蠱惑——贊美;死節——松開,這些詞的對立,矛盾,沖突所形成的張力,很好的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猶豫,掙扎,矛盾,分裂;要徹底割舍,又放不下;要徹底忘記,卻又總是想起;要絕情,卻總是想著那個對自己的愛沒有回應的人,可以看出詩人在愛中受盡煎熬,找不到出路。

最后一節,掙扎苦惱了這么多,依然沒有解脫之路,與第一節的決絕,利落形成對比,徹底推翻了上文的所有結論,盡管作者已經痛下決心,發毒誓,那又怎樣呢?你依然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整個世界里,往哪里逃,可以不想你,往哪里躲,可以不愛你呢?在結構上,與上文形成了悖論與反諷。形成了審美的張力。

二、《可疑的身份》

這是一首由悖論組成的詩,我的身份是自相矛盾的,熱情得像火、能燎原、能殃及池魚,冰冷得像雪,覆蓋道路、掩蓋罪惡。雪——火形成對立;白色(的雪)——黑暗骯臟的大地形成對立,這些悖論形成了張力。第二節,月光是明亮的,而作者說,她有原本明亮的月光,卻從來不明亮;有原本綻放的桃花,卻從來不盛開,有原本浩蕩的春風,卻從來刮不起來。這些事物都與本性相悖,形成了張力,讓人更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分裂,矛盾和被壓抑。第三節,化學品是有毒的,作者盜走了一個城市的化工廠,一個巨大的化工廠,隱喻她內心的苦澀、傷痛、怨恨、苦毒……作者心中裝滿了一切人間的苦難和負面的情緒,猶如一個化工廠那樣龐大,猶如一個化工廠里的化學品那樣繁多劇毒。把負面的情緒隱喻為化工廠,情緒是虛詞,化工廠的實詞,本體和喻體之間的距離遙遠,異質性很大,形成了張力。內心郁積的痛苦罄竹難書,一整座寫字樓也寫不盡,一整座博物館也陳列不清,把抽象的情緒與具象的寫字樓、博物館相比,本體和喻體之間形成了很大的距離,異質性很大,形成了張力。整體來看,在這節詩中,作者說,她一口氣盜走了城市的化工廠、寫字樓、博物館,這些事物的并列顯示她擁有的東西很多,然而,最后一行詩卻說:我一無所有,一貧如洗,明明偷走了那么多,怎么還會什么有沒有呢?這也是悖論和反諷形成的張力,顯示出作者不知道該如何排泄心中的苦楚,如何救贖自己的靈魂。第四節,按常理來說,我們只會向別人犯罪,對別人而言,成為罪人,而詩里卻寫:我是自己的罪人,這有悖于常理,這樣的悖論,讓我們體會到作者思想斗爭的劇烈、內心的分裂、矛盾和痛苦,她的內心沒有安寧,滿足和平靜,一直都在痛苦和矛盾中掙扎。然而后一句卻形成了對前一句的顛覆,我放自己逃跑,可是下一句,又把這一句否定:我是自己的法官,無論你的身體逃跑到哪里,你永遠逃不出自己痛苦的內心,你永遠被囚禁在自己痛苦的靈魂里。這樣環環相扣的反諷和悖論,形成了巨大的張力。最后一節,也形成了巨大的反諷和悖論,我雖然穿過這座城市,卻沒有留下絲毫痕跡。表明作者對存在的虛無感,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對人生的絕望。

三、《你沒有看見我被遮蔽的部分》

春天這個意象總是代表著希望、愛情的萌發,我的愛情像鮮花,像熱烈的火焰,像懸崖峭壁上冒著生命危險、奮不顧身、頑強生長的樹冠,這些暗喻都在烘托作者春心萌動,對愛情充滿熱烈的期待。緊接著,與此形成鮮明和強烈的對立與沖突的是,她的熱情,愛慕遭到了冷冷的打擊,像冰冷的大雨澆滅火焰,像兇猛的鈍器擊打在身上,像日暮的云彩,黯淡無光。這種悖論和反諷,這種對立和沖突,形成了情緒的落差和劇情的突轉,形成了巨大的張力,沖擊著讀者的心理?!澳愕拿直晃乙С鲅?卻沒有打開幽暗的封印”[4]。名字是一個抽象的事物,怎么可能具體實在地被咬出血呢?抽象和具體的組合,形成了異質沖撞的張力,盡管如此,我依然沒有得到你的愛,打不開你如同幽暗的封印的心,鮮紅的血和幽暗的封印這些意象在色彩和形象上對立,沖突,形成張力。

第二節,很多時候,我忍不住心動,忍不住誘惑,卑躬屈膝地去愛你,緊接著這種愛又遭到了我的拒絕和否定,用理智戰勝情感,作者總是處于矛盾之中,一個念想否定前一個念想,內心充滿了矛盾和分裂。充滿了悖論和反諷。

詩的最后,又推翻了前面所有的結論,盡管我克制自己,用理智說服自己,壓抑情感,不去愛你,也不想你,然而,心里卻完整地保留著你,這份愛,多少塵埃都無法掩蓋,用具象的塵埃來掩蓋抽象的愛,形成了異質沖撞,用血肉模糊這個具象的形容詞來形容抽象的情誼,也形成了異質沖撞。

整體來看,這首詩一波三折,第一節:表達愛的渴望和熱情——被拒絕,受冷遇;第二節:忍不住動情——理智壓抑情感;第三節:自始至終在心里毫無保留地愛著那個人。整首詩在肯定——否定的矛盾中展開。在推翻所有,執迷不悟地堅持與放棄之中循環往復。整體結構形成了悖論和反諷,形成了巨大的審美張力。

四、結語

通過余秀華的《可疑的身份》《我曾經敞開的,還沒有關閉》以及《你沒有看見我被遮蔽的部分》這三首詩中的悖論和反諷的張力的研究,我們發現了余秀華詩歌的美學價值,她的詩歌在對立的狀態中相互抗衡、沖擊、比較、映襯,同時在意義上又形成平衡的整體,讓讀者的感受在不同的極點往返,產生立體的審美感受。

參考文獻

[1]趙毅衡.“新批評”文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54.

[2]丁倩.論趙麗華詩歌的張力[J].名作欣賞,2015:118.

[3]王欣,王越.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張力性有機整體結構——新批評視角的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2016:61–68.

[4]余秀華.余秀華詩選——搖搖晃晃的人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5:8+59.

猜你喜歡
反諷悖論張力
視神經炎的悖論
海島悖論
翻轉,讓記敘文更有張力
“帽子悖論”
張力
張力2
《小世界》的現實主義革新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