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東南亞媽祖文化對 “海絲”建設的積極功能

2020-12-19 17:02
莆田學院學報 2020年6期
關鍵詞:宮廟海絲媽祖

柯 力

(莆田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東南亞是中國 “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中的重要發展區域。在經濟合作上,東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在政治交往上,中國和東盟已建立戰略伙伴關系。東盟也是中國實施多邊外交和構建新安全觀的重要區域。在當前 “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內容涵蓋了政策合作、設施建設、貿易往來、金融發展與民心相通五個領域。其中,民心相通是雙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共贏局面的根本基礎。通過文化層面的交流和熟悉,產生認同感與接納感,即根據踐行 “文化先行”的理念,加深各方民間的了解、往來與經濟合作,進一步強化親密友好的關系。其中,媽祖信仰作為典型的海洋文明特征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是東南亞地區華人的精神凝聚力、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的重要來源。

媽祖信仰起源于宋代的福建莆田湄洲島,并且隨著我國移民而逐漸傳播到全世界各地。相關文獻數據表明,全世界的媽祖宮廟多達上萬座,媽祖信眾多達3億人,有華人的地方幾乎都有媽祖宮廟,都供奉媽祖[1]。東南亞作為中國東南沿海移民的重要海外移居地,如今已經是世界華人華僑最為集中的區域。在社會動蕩的19世紀,中國東南沿海很多飽受貧窮與戰亂困擾的農民、漁民及手工者紛紛逃往東南亞謀生[2]。 “下南洋”的民眾大多數來自閩粵瓊桂等地,海上航行時為了祈求航海平安,就會奉祀作為海洋女神的媽祖。到達目的地后,更是會通過塑像、建造廟宇等形式來供奉媽祖。媽祖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也隨著 “下南洋”民眾逐漸融入東南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甚至成為東南亞華人重要的精神凝聚力來源[3]。當前,媽祖文化已成為我國 “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與東南亞各國加強溝通往來、增強民間互信互助、增進經濟發展和多方共贏的重要文化平臺[4]。

一、東南亞媽祖文化研究現狀

媽祖文化一直是學術研究的熱門領域之一,其研究范圍包括了媽祖文化的起源、傳播和影響等。關于媽祖文化在東南亞的傳播的已有文獻中,李天錫對媽祖文化在東南亞傳播的歷史、路徑、現狀和所產生的文化向心力進行了深入闡釋,并對其本地化的一些特征進行了分析總結[5]。王燕燕對鄭和下西洋前后的船員籍貫、行進路線、人口遷移影響進行分析總結,并認為鄭和下西洋對于媽祖文化在東南亞的傳播起到了顯著的助推作用,讓其能夠具備更多與東南亞本土宗教相 “抗衡”的實力[6]。陳麗琴對媽祖文化在越南從明代至現代的傳播路徑、影響和興盛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媽祖文化在越南的傳播興起與人口的流動遷徙有著最為直接的關系,且媽祖文化也符合海洋文化的氣質,因而成為華人群體的精神寄托[7]。

在媽祖文化信仰在東南亞的在地化方面,李慧芬分析總結了媽祖信仰傳播至東南亞之后在形式及內涵方面的本土化特征,認為媽祖文化即使在他國有所變化,仍然體現了同源中華文化下的民心相通[8]。曾偉對媽祖文化在新加坡的在地化發展進行了分析總結,認為近現代媽祖文化在新加坡的興衰與當地的商業文明和經濟發展的狀況緊密相關[9]。

在媽祖文化對 “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作用的研究方面,林明太等對媽祖文化的傳播路徑與“海上絲綢之路”規劃在地域上的重合之處,以及媽祖文化在東南亞諸國的在地化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認為媽祖文化在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可以作為民間信俗、傳統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向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展示中華文化大氣包容、和平慈愛的一面,也有助于喚起華人群體的文化凝聚力與歸屬感,促進文化產業的跨國合作[10]。陳美靜等認為在 “海絲”文化建設中,媽祖音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載體,其具有較高的欣賞性、傳播價值,在文化事業及經濟發展方面亦具有較大潛力[11]。夏立平對媽祖文化在建設21世紀 “海上絲綢之路”中的作用進行了高度肯定和分類總結,認為媽祖文化所展現的博大胸懷和深厚底蘊,能夠有力地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我國的政治文化互信,從而快速彌合分歧、提高合作效率[12]。王志習認為 “海上絲綢之路”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出海通道,而媽祖文化隨著 “海上絲綢之路”從古到今的發展開始傳播弘揚,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繁榮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建設21世紀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程中,我國應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基于對媽祖文化共同的認同而打造相關文化品牌和文化產業,以更好地發揮媽祖文化的紐帶作用和促進經濟產業發展的作用[13]。

綜上所述,當前學術界對媽祖文化向東南亞傳播的路徑及歷史沿革、媽祖文化在東南亞的在地化發展歷程、媽祖文化對中華文化在東南亞傳播中發揮的作用、媽祖文化對東南亞華人群體凝聚力的提升和文化尋根中發揮的作用、媽祖文化從古到今在 “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媽祖文化在促進我國與新 “海絲”諸國的經貿往來與項目合作中的作用等方面進行了充分而深入的研究,但專門針對東南亞媽祖文化在“海絲”建設中所發揮的積極功能,以及結合具體項目來對其功能進行論述的文獻比較少。

二、媽祖文化促進東南亞華人華商團結

歷史上,海外華人商會在多個地域、不同行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14]。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企業陸續走出國門到東南亞進行大規模投資,為了避免因不熟悉當地環境、政策與市場而造成自身利益受損,也為了強化中國企業與當地政府機構聯系,華人在東南亞紛紛成立了中國商會。經過20多年發展,中國商會已經初具規模,對提高當地華人凝聚力、影響力、社會地位以及促進行業和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媽祖文化是凝聚東南亞華人商會向心力的有效力量,增進了同宗同源的認同感。在越南、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歷年中華商會總會及各地域、各行業分會都會在當地媽祖宮廟舉辦參觀、祭祀和文化交流等活動。因此,媽祖文化順理成章成為當地商會各個會員企業進行溝通協作、彌合差異的有效契入點[15]。

媽祖文化在新加坡傳播發展的歷程是較為典型的。媽祖已由當初作為移民航海守護神和鄉土神,演變為兼具地緣、血緣、業緣的多功能神祇,成為廣受新加坡各階層人士所崇祀的大神。時至今日,奉祀媽祖為主神的新加坡廟宇或會館,至少還保存有22座[16]。隨著新加坡閩幫勢力的發展壯大,媽祖文化也不斷推進其獨具特色的地方化歷程。18世紀初期,第一代閩幫領袖薛佛記將當時青云亭的主祀神由觀世音改為媽祖,將青云亭作為進行宗教信仰活動及華人社會各項事務管理的主要場所[17]。隨著越來越多的福建移民涌入馬六甲南地區,新加坡福建移民也急需要解決日益突出的經濟與教育問題。當時的青云亭、衡山亭由于場地有限,已難以承擔處理當地華人社會種種問題的功能。此后第二代閩幫領袖陳篤生延續了青云亭在運作管理時的相關機制,并興建場地更大、功能更齊全的天福宮,以華人所普遍信仰的媽祖取代當地的傳統神明大伯公作為華人祭祀的主神,同時天福宮亦承擔了當地華人社會管理、社交等多個方面的職能。

同時,新加坡華人總商會也重視對媽祖文化的傳承弘揚,其歷年會刊、網站上經常會發表介紹弘揚媽祖文化、提高民族認同的相關文章及視頻,多次組織當地華人去福建湄洲島拜祭媽祖、文化尋根。在天福宮等場所舉辦各項文化、教育及商業方面的交流活動,2018年天福宮媽祖巡游活動,數萬當地華人參加,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就是其核心主辦方與出資方之一[18]。

三、媽祖文化提升東南亞華人的中國文化認同感

早年初到東南亞的華僑不僅要忍受著環境不適、語言不通之苦,而且容易遭受當地殖民政府的欺壓敲詐。因此華僑會選擇團結互助以求共渡難關、共同發展。起初華僑之間的社會關系、社會秩序由同鄉會、宗親會等自發的組織來維持。之后隨著數代華人的辛勤打拼,華人的收入、地位都得到了改善,并有了一定的財力基礎,因此修建了大量壯觀的媽祖廟及媽祖造像,一是為了寄托媽祖信仰,二也是作為維持華人社會秩序、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社交場所。早在19世紀,馬來西亞大量的興安會館中都供祭媽祖。

湄洲媽祖2017年巡安馬來西亞、新加坡,2018年巡安菲律賓。2019年11月18日,“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暨中泰文化活動周在曼谷舉行,這是一次弘揚媽祖 “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動。此次活動得到泰國中華總商會和泰國多個華人社團的支持。目前泰國各地的媽祖宮廟有數百座之多,尤其在泰國南部沿海地區,媽祖已經成為當地華人華僑廣泛信仰的海上保護神。媽祖巡泰活動既是對泰國老一輩華人華僑在文化上的慰藉,也使得新一代華人華僑進一步了解認同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早期在馬來西亞,當地媽祖宮廟是華人族群重要的聚集中心,甚至可以從馬來西亞的媽祖廟宇分布推知各地華人聚居的大致情況。馬來西亞憲法保障宗教自由,雖然以伊斯蘭教遜尼派為國教,但卻是一個多元宗教融合的國家,其他宗教與信仰在馬來西亞不會受到排擠歧視。在這種文化氛圍下,馬來西亞華人對媽祖的信仰能夠得以保持,并廣泛修建媽祖宮廟,不僅有力地維系了馬來西亞當地華人群眾對中國文化的認同與向往,也為當地華人和平融入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媽祖文化增進東南亞國家民眾對中國的了解

媽祖文化起源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隨著中國海上移民足跡向東南亞國家傳播,媽祖文化增進東南亞國家的民眾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在越南,媽祖文化既是華人社群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保存和延續的一個重要渠道,也吸引了大量當地外族民眾關注了解中華傳統文化。阮玉詩對越南當地民眾通過媽祖信仰來深入了解華人民間信仰歷程的文化融合過程進行了深入描述,越南人通過媽祖信仰主動地把握了華人民間信仰,一方面豐富了越南人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直接促進了當地的跨文化交流和融合進程[19]。

在泰國,媽祖文化的發展極具特點,呈現出與當地其他宗教兼容并包的格局。一百多年來,泰國華人在泰國各地修建了大量媽祖宮廟,和媽祖有關的建筑、雕塑、繪畫和詩文等體現了泰國華人創造力和地域文化內涵。同時,媽祖文化也是中華文化與泰國當地文化進行溝通交流磨合的文化平臺,每次媽祖金身巡泰活動都有大量泰國當地民眾共同參加。媽祖文化博大、慈愛、平等的內涵,體現了中華文化心懷天下的胸襟,因此媽祖文化在泰國的發展也沒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很多泰國民眾也會主動走進媽祖宮廟去觀賞其建筑造像藝術,了解相關的神話傳說。媽祖文化一直以來很好地發揮了增進泰國當地民眾了解和認同中華文化的作用。正因為媽祖文化具有高度凝聚力與感召力,東南亞民眾能借助對媽祖文化增進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理解。

在馬來西亞,媽祖文化得到包括華人群體在內的各個族群的接受認同。劉春燕認為,在多元文化交融的馬來西亞,媽祖信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沿革中已經從一種宗教神明信仰轉化為一種文化現象[20],宗教的神圣性、神秘性色彩逐漸淡化,作為文化現象的精神內涵、藝術成就以及節日慶典等世俗化要素開始興盛。在東南亞,媽祖文化成為當地華人的共同信仰與精神家園的同時,漸漸實現與當地其他族群文化的融合,這是因為華人勤勞吃苦、積極向上,不主動損害其他族群利益,具有強烈的團結意識,族群形象良好。

此外,媽祖文化所包含的海洋精神,體現了以人為本、與人為善,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文明 “和諧” “和平” “共享”的核心價值,新加坡的天福宮、馬來西亞的青云亭等都曾經是慈善布施、文化教育、施醫贈藥的重要場所,凸顯了中華海洋文明的氣度與胸襟。媽祖文化是中國重返世界舞臺中央的重要文化資源,其蘊含的優秀的東方海洋文明理念是提高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感召力,助力中國和平崛起以及提高華人在全世界地位的精神力量。

五、媽祖文化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

自2013年建設 “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正式提出以來,東盟成為我國在沿線國家中投資規模最大的地區。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已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達成合作協議,締結了自由貿易協定。2019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達到6 415億美元[21]。要繼續深化各方的合作關系,打造多方共贏的局面,除了加強政治外交,民間文化交流也要跟上,文化層面互融互通的良好格局,能拉進各方民眾相互之間的距離,促進相互了解與文化融合。媽祖文化在東南亞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跨越地域、階層乃至族裔的社會信仰。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媽祖文化在東南亞的發展過程中也造就了大量的文化旅游資源。這些資源是中華傳統信仰、優秀文化強大生命力的直接體現。媽祖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兼容并包、仁慈博愛的文化,體現了可貴的東方文化精神,能夠成為喚起東南亞各國華人為中華文化復興而共同努力的良好契入點。

馬來西亞是媽祖信仰海外傳播中心之一,當地主要的信眾是興安人和海南人,他們設立的會館天后宮體系是發揚媽祖文化的主力。這些會館天后宮現在已是全體華人(不分籍貫)共同祭祀媽祖的宮廟,因為媽祖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象征之一[22]。自中國提出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以來,馬來西亞政府及民間華人社會的反應相當熱烈。2015年起,中馬兩國在 “海絲”項目的基建合作陸續進行,馬來半島北、中、南部都有中大型項目立案施工。2016年, “中心一城”“東西兩園”及 “南北三路”六大項目基本完成了在馬來西亞的第一期布局[23]。

在新加坡,天福宮、粵海清廟等以媽祖為主神的宮廟也是游客去新加坡時必去參觀和祈福的景點。新加坡天福宮時至今日還承擔著證婚和中華文化交流活動的功能,每年吸引游客數百萬人,為新加坡當地帶來數億元的直接及間接消費收入。印尼、越南和泰國也有大量媽祖宮廟,這些媽祖宮廟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的經濟收入。尤其是泰國,媽祖文化的繁盛促進了相關文創產業的興起,媽祖造像、繪畫、紀念冊及其他工藝品都是泰國媽祖宮廟景點重要的旅游商品,媽祖文化周邊產業帶動泰國旅游經濟蓬勃發展。

六、結語

在 “海絲”建設歷程中,媽祖文化不僅直接促進東南亞文化與旅游事業的發展,而且發揮作為文化橋梁的作用。媽祖文化在東南亞華人群體中有著長久的生命力、號召力與凝聚力,其慈愛、博大與和諧的精神內涵與我國的 “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對于東南亞諸國的華人而言,即使更改了國籍,但文化上的根基與歸屬是難以消弭的,這是全世界華人凝聚力的來源,也是喚起和維系東盟諸國華人為中華文化復興而共同努力的良好契入點。

猜你喜歡
宮廟海絲媽祖
福建宮廟建筑龍柱裝飾藝術的時代風格流變研究
臺軍想征召“宮廟義勇”
媽祖祭典
首屆海絲旗袍文化邀請賽流光溢彩
萬盞蠟燭 祈福海絲申遺成功
“萬國茶幫”拜媽祖
蟳埔媽祖安座巡香
合浦漢墓群 見證漢代的繁榮“海絲”
媽祖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