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論析

2020-12-21 03:58楊美新郭燕萍
大學教育科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統一性多樣性思政課

楊美新 郭燕萍

摘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然選擇。然而現實中卻存在把統一性和多樣性簡單割裂開來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思政課實效性及學生獲得感。新時代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統領推進多樣性向統一性有效回歸,確保思政課的本質方向;要以增強學生的獲得感為核心推進統一性向多樣性有機轉化,提升思政課的實際效果;要以實現思政課育人目標為旨歸推進統一性與多樣性協同發展,實現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思政課;統一性;多樣性;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20)06-0058-07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并為加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八個相統一”要求,為進一步優化和改進思政課教育教學提供了基本遵循。其中,“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是“八個相統一”中的重要內容[1]?!敖y一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在矛盾論中表述為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在政治領域表述為原則性與靈活性關系,它是事物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樣態[2](P4)。新時代思政課深入貫徹落實“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要求,必須正確把握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內在意蘊,深入剖析思政課統一性和多樣性現實失衡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實現進路。

一、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內在意蘊

統一性和多樣性是一對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人類社會生活領域和思維領域的哲學范疇,它所表征的是客觀事物和現象普遍存在的關系。思政課改革創新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在理清統一性和多樣性的本質特征及辯證關系基礎上得出的理性判斷,為新時代思政課提質增效提供了科學指南。

(一)堅守統一性是思政課守正的根本要求

所謂統一性,乃是關于事物系統總體特征和發展趨勢的概括,是反映事物自身所固有的那種常住的具有主導、統攝、包容一切性質的哲學范疇[3]。在思政課改革創新進程中,守正創新是重要原則。其中“守正”是根基和前提,思政課只有堅持守正才能站穩立場、堅持原則和把好方向。統一性表現為“普遍性”和“原則性”,它規定著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思政課堅守統一性是圍繞著思政課本質屬性和根本目標而建構的基本要求,對思政課守政治方向之正、守價值初心之正、守教學規范之正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思政課要堅持指導思想統一,守政治方向之正。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把握好思政課建設的方向是關鍵。方向把得準不準、穩不穩、實不實,關鍵就在于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守得牢不牢靠、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否真正落到實處。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必須“加強政治引領,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落實到教育教學各方面,對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予以抵制”[4],堅定筑牢思想防線,把好“總開關”,確保思政課改革創新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

思政課要堅持“根本遵循”統一,守價值初心之正。古今中外,各個國家皆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才,世界一流大學亦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逐漸成長壯大。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是新時代教育教學的根本使命,亦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價值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一方面在于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集中統一領導的優勢,凝聚主導力量;另一方面,在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守牢思政課建設的價值初心。

思政課要堅持組織管理統一,守教學規范之正。思政課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涵養科學思想、傳播科學理論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是衡量思政課建設的重要部分,要想打好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的攻堅戰就必須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從2018年到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和教育部多次發文,就思政課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等問題作出詳細規定及要求,對全面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起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必須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對思政課建設“思路創優、師資創優、教材創優、教法創優、機制創優、環境創優”的統一規范要求[4],以不斷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效果,避免思政課教學簡單化、貧乏化和膚淺化。

(二)發展多樣性是思政課創新的必然結果

與統一性密切關聯的多樣性,指的是客觀事物在樣式、層系、發展階段等層面的差異,是使相互聯結的客觀事物區別開來的關系。思政課教學是一個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其所面臨的主體、客體、介體、環體皆具差異性且處于動態發展變化之中。這就決定了思政課的教育手段、方法、渠道、資源等必須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豐富性。多樣性的本質體現是差異性,有差異就有矛盾,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所以,對于思政課改革創新而言,尊重和發展多樣性是思政課創新的必然結果。

思政課改革應因地制宜,創新教學資源。因地制宜,強調的是空間維度上的差異,側重點在于關注各地不盡相同的具體情況。在思政課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把握不同地域、不同類型學校的不同特點,積極、深刻挖掘和編制“資源圖譜”,引導和扶持師生積極創作導向正確、內容生動、形式多樣的文創產品,并將其融入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擴展思政課教育空間。

思政課改革應因時制宜,創新教學手段。因時制宜,關注的是時間維度上的差異,重點在于與時俱進。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政課改革發展必須堅持立于時代潮頭、堅持站在實踐前沿,不斷增強時代感和感召力。信息時代的到來,更是呼喚著思政課教育教學要借力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媒體、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現代信息技術的工具理性與思政課價值理性深度融合,強化網絡育人功能,讓思政課真正“活起來”“火起來”。

思政課改革應因材施教,創新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出自《論語·為政》,關注的是教育教學不僅要強調“有教無類”,更要強調“有教有類”,要在尊重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實施精準教學。思想政治工作歸根結底是一項做人的工作,須堅定不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這“三大規律”,始終圍繞、關照和服務教育對象,這是思想政治工作之根本遵循。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學中既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理念,體現的是以生為本、實事求是,從差異出發。面對不同成長背景、學業基礎、發展定位及價值需求的學生,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用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堅持以“育人為本”回應學生成長需要的整體性,以方式方法的多維性回應學生成長需要的多樣性。

(三)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重要原則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中。事物自身內在不斷發生分化和超越,這是統一性分解為多樣性的過程;一分為多后又不斷地揚棄自身回歸為一,這是多樣性轉化為統一性的過程。統一性與多樣性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可分割,它們在相互聯系中獲得各自內在規定性,又在對立統一中于對方身上映現自身,它們在矛盾中共生,在轉化中發展[2](P56)。

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紓解思政課內在矛盾的應對方案。統一性和多樣性是一對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關系范疇。一方面,統一性離不開多樣性。思政課統一性源于思政課多樣性,離開了多樣性,思政課統一性就不是真正的統一性,而是單一性或抽象同一性,思政課將表現出教條式或僵化性等特點。另一方面,多樣性也離不開統一性。思政課多樣性的各種要素、關系以及形式,只有同思政課統一性聯結在一起才能確定自己的地位和意義。正確把握思政課統一性和多樣性兩者矛盾運動的內在機理,尋求二者辯證統一的實踐路徑,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動力源泉和實踐指南。

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思政課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我國思政課在改革中前行、在探索中發展。這一漫長歷程中有許多的“變”與“不變”,其中一以貫之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以及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價值初心,這是思政課的根本命脈所在。長期以來的歷史實踐經驗也同樣表明,發展多樣性對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實際效果和增強學生獲得感大有裨益,是對統一性的有效保證。正如列寧在分析統一性與多樣性時提到的“多樣性不但不會破壞在主要的、根本的、本質的問題上的統一,反而會保證這種統一”[5]。因此,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既是思政課教學的基礎性要求,也是思政課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

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落實思政課根本目標的應然選擇。習近平強調,立德樹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根本任務,而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立德樹人是“育人”和“育才”辯證統一的過程。在思政課改革創新進程中,統一性的規范要求堅守了思政課的根本屬性,保障了我們培育的是具有正確政治站位、濃厚家國情愫的人才,而不是“沒有靈魂的專家”;而豐富多樣的手段、方法和渠道則滿足了人才成長的個性化需求。無論是堅守統一性規范要求還是發展多樣性方法形式,皆服從并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因此,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應有之義,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然選擇。

二、思政課統一性和多樣性關系失衡的主要表現

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原則,如果把統一性和多樣性簡單分割、對立起來,就會犯形而上學“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思維錯誤,也將無法正確地反映客觀對象。從總體上看,我國思政課建設已經呈現出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的和諧格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思政課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局部、少量的失衡現象,典型表現就是“一頭重,一頭輕”。

(一)重統一性而輕多樣性,思政課易陷入教條化、封閉化、模式化困境

統一性與多樣性之間是對立、矛盾、沖突的,但又是相互依賴、轉化、統一的。思政課多樣性體現為形式的靈活性與內容的豐富性,它是達成思政課教學目標的間接手段,是思政課統一性的發展與旨歸。片面強調思政課統一性而忽視多樣性,會使思政課失去生機與活力,從而陷入如下困境:

一是教條化困境。當前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教條化,主要表現在對思政課“統一性”要求、尤其是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教條式理解上。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闡釋的主渠道、主陣地。恩格斯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盵6]但是“教條化”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從來就沒有退場過,部分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也存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進行照本宣科、教條式理解的情況。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曾論述到“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盵7]思政課如果只是片面強調政治說教,把理論和觀點當成“死的教條”進行灌輸,或者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介紹及邏輯推演而忽略理論在復雜社會和復雜實踐活動中的應用,這種思政課必然會被學生所排斥。

二是封閉化困境。思政課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開放性、多樣性是思政課生命力的表現。如果片面強調統一性而忽視多樣性,思政課就容易喪失自身創新的理論品格而走向相對孤立及思維封閉的狀態,從而產生對思政課建設的若干誤解。由于系統思維的缺失,有人誤以為思政課建設只是馬克思主義學院及思政課教師的職責,不需要其他單位及課程教師同頻共振、協同發力;由于人本思維的淡漠,有人誤以為思政課教學只要把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就行,并未切實關注、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所需、現實所求;由于創新思維的欠缺,有人教學理念趨于保守、教學內容囿于教材、教學設計樂于迎合,而忽視了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的統一。思政課教學從來都不是在封閉的條件下進行的,好的思政課也從來不是封閉的,但若片面強調統一性而忽視多樣性,思政課就容易喪失個性。

三是模式化困境。對于思政課而言,課堂不是車間,學生不是產品,教學不應該是教師充當“旗手”領著學生步調嚴格一致按“方隊式行進”的統一“工廠”模式,而這種思政課模式目前是真實存在的。長期以來,部分思政課存在只講統一性、主導性而排斥多樣性,只強調機械、僵化地執行“規定動作”而不敢根據實際情況開發“自選動作”,只注重單一化、模板化教學模式而忽視個性化教學等現象。模式化的思政課不僅嚴重束縛了教師的手腳,而且壓制了學生智慧的施展,禁錮了學生可以自由想象的頭腦。學生的情意和個性被抹殺,他們也便難以在思政課中感受到思想的真諦和理論的魅力,這樣的課堂也終究失去生機和活力。

(二)重多樣性而輕統一性,思政課易走向政治淡化、邊緣化、形式化誤區

統一性和多樣性之間的關系是內在的,具有主導、統攝性質的統一性本質上就包含著多樣性,并且是多樣性得以彰顯的前提。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如果一味追求教學形式、方法、手段、載體的新穎多樣,而忽視其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取向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這樣的思政課就很容易走向誤區:

政治淡化誤區。在思政課改革創新過程中,豐富教學內容、整合匯聚教學資源仍是重要環節。但在此環節,部分思政課教師一方面在信息資源擷取上存在過于追求資源的多樣豐富而缺乏政治敏銳性和警覺性的問題,不經意間便把承載著西方價值觀念的“信息”作為教學內容堆砌在課堂中,卻又沒有及時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錯誤思潮進行揭露和批判。如此,教師便在無意識中充當了向學生“推銷”西方價值觀念的推手。另一方面,在素材信息的整理、解讀上,部分教師為追求思想觀點的多元新潮,在案例梳證、理論闡釋及邏輯推演中,把政治觀點中性化。由于缺乏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鮮明的政治態度,他們在貌似客觀公正的闡述和論證中,放棄了政治方向的正確引導,無形中便誤導了學生,也損害并降低了思政課的政治性,淡化了思政課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

邊緣化誤區。我們黨歷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辦好思政課曾作出系列重要部署。但在新形勢背景下,“有的地方和學校對思政課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8],存在著忽視思政課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建設層面的統一性規范,而以心理咨詢、社會調研、三下鄉、志愿者服務等活動替代思政課,或借口思政課顯性教育效果不好而試圖以多樣化的人文知識隱性教育替而代之的現象,使得思政課成為了被“弱化”、被“邊緣化”的課程。兼顧、重視多樣化教育本無可厚非,但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如若不注重思政課的主渠道地位、輕視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將嚴重影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將嚴重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

形式化誤區。必須承認,形式多樣、包裝時尚的思政課是比較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但從邏輯關系看,思想性是根本、理論性是原則、教學內容是基礎。好的思政課,必須是堅持內容為王,講究內容的思想性和理論性,講究以理服人的。近些年,全國各地高校為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進行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有些課堂看起來形式多樣、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除了瞬間的愉悅和短暫的興奮,對教學內容并沒有留下多少深刻印象,思想困惑也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部分思政課教師為了獲得學生好評而刻意取悅和迎合學生。他們或是忽視對課程內容的探討而過分追求形式多樣,或是忽視理性思考而過分追求視聽感官刺激,或是疏離經典理論學習教育而重于日常經驗等等。這樣光有光鮮外表的思政課,其理論深度、邏輯說服力及啟發學生思考與內化的力度遠遠不夠,也終將難以贏得學生的認同。

三、正確把握思政課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系

由上可見,不論是重統一性而輕多樣性,還是重多樣性而輕統一性,思政課統一性要求和多樣性要求均不能得到有效實現,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必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實現“相統一”。

(一)凸顯統一性的主導地位,確保思政課的本質方向

馬克思主義,尤其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同時也是思政課統一性的本質表現[9]。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應著力推動思政課內涵式發展,以兼具科學性和真理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統領推進多樣性向統一性的有效回歸,在多樣性中鍛造統一性,凸顯統一性的主導地位,確保思政課的本質屬性和政治方向。

首先,教學對象的多變多樣須統一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貫徹落實。思政課的多樣性首先體現在教學對象的多樣、多層與多變。思政課教學的對象是人,而人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結合體,人的本質的未完成性、人的大腦的復雜性決定了人是復雜的[10]。這便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對象的思想困惑和理論不足,有所區別、有所側重地傳導和供給思想性、理論性教學內容。但無論如何強調因材施教、精準滴灌,思政課教學都必須擁有正確的政治站位及價值導向,須將因材施教統一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植根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育。

其次,教學資源的豐富多樣須立足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宣傳。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學資源即為“米”,要實現的目標即為“炊”,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對資源的依賴和追求。而在教學實踐中,無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是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或者感人至深的紅色經典,都是思政課優質的教學資源。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適度開發并有所側重地選擇教學資源,不斷拓展思政課的教學空間,提升思政課的思想理論深度。當然,教學資源的多種多樣絕不是素材的簡單羅列與堆砌,而必須是有選擇性地去批判、吸收和借鑒;對素材的闡釋也并非隨意為之,必須注重思想的高度和理論的深度。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思政課的使命本色,思政課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思想戰勝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嚴肅認真講好“大道理”,使得教學資源的豐富多樣立足于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教育宣傳。

再次,教學方法的多種多樣須服務于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的灌輸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新穎多樣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內容表達,好的教學內容也亟需找尋更好的表達方式。信息化時代,教學手段、方法和載體十分豐富,每位教師都需要結合自身對思政課教學的理解、對學生個性特點的把握及自身的經驗、能力和素養,精準選用合適的教學手段、方法和載體,致力于做到“工藝”精湛和“包裝”時尚。而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范疇中,內容是決定形式的。因此,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最根本的仍在于堅持思想為本、理論為源以及內容為王的原則。思政課教師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手段、方式方法和載體,仍然要把重點放在思政課內容建設上,使教學形式和手段服務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傳播,著力于打造內容充實、形式豐富,有思想、有理論、有力量,學生愛聽、想聽的“金課”,讓教學內容真正入腦入心。

(二)發揮多樣性的獨特優勢,提升思政課的實際效果

對于思政課而言,不管是指導思想、根本遵循的統一還是組織管理的統一,都是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原則。而思政課中以抽象性和思辨性精神形態存在的“思想性”“理論性”內容,則需要通過“多樣化”途徑才能有效傳達給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接受和認同。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必須在始終秉持政治定力和政治要求的基礎上,以增強學生的獲得感為核心推進統一性向多樣性有機轉化,不斷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和針對性,為思政課教育教學注入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首先,要堅持價值導向一元與價值取向多元,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多元中立主導?!榜R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11],思政課改革創新理應始終不渝堅持馬克思主義主導地位不動搖。但社會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思想文化的演進發展也總是在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通過比較、鑒別和選擇實現的。思政課在辨清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性與文化多樣性關系中,既要堅定主流意識形態的風向標和主導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指導,又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實現馬克思主義與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與共進,使馬克思主義更具公正性、合理性和批判性,成為全社會的一種“重疊共識”。

其次,要堅持黨的統一領導與各方協同發力,于多樣中謀共識。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12]。其中,充分發揮中國共產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全面統籌協調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是建設好思政課的重要保證。而思政課建設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堅持加強黨對思政課建設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的同時,還需進一步推動“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1]。在各方同向發力、協同推進的大格局中,凝聚辦好思政課的共識和合力,形成黨委正確領導、政府統一籌劃、社會多方配合、學校扎實建設、教師認真講授、學生努力學習的良好態勢。

再次,要堅持組織管理規范與鼓勵發展特色,堅持在多變中把握方向。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教育教學,多次對思政課教學的組織管理提出要求。思政課組織管理統一規范為多樣性提供了更加出彩的舞臺,各級單位理應堅決貫徹落實。但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在具體實施時,仍可以在保證統一性的大前提下針對不同實際及自有特色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既要因地制宜推動優秀資源融入思政課堂,又要因時制宜把思政課與現代信息技術最新成果結合起來,還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不同需求,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推行個性化思政課教學。毛澤東曾經說過:“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產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13],思政課教育教學亦是如此。如果在推進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只是簡單處理、生硬落實,就容易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錯誤,也就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思政課只有在把握好方向的基礎上發展特色,才能真正提升親和力和針對性,才能實實在在增強學生的獲得感。

(三)推進統一性與多樣性協同發展,實現思政課的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強調,上好思政課要堅持統一與多樣的融合發展。無論是從統一性到多樣性的有機轉化,還是從多樣性到統一性的有效回歸,最終都要把統一性和多樣性統一起來,這樣才能建設好高水平的思政課。

思政課統一性與多樣性協同發展是對“三大規律”的遵循。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協同發展,既是對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規律”的遵循,也是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基本要求。思政課的政治性和科學性決定了其指導思想、培養目標以及組織管理等受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的支配,這一特點又決定了思政課必須堅守統一性、落實統一性,從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戰略高度出發,針對學生差異,采取多樣化方式和途徑向學生傳授科學理論,并讓學生掌握其思想內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4]。

思政課統一性與多樣性協同發展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和主導者,思政課統一性的堅守、多樣性的創造以及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都必須由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實施并落實,思政課教師也就成為推進思政課統一性與多樣性協同發展的關鍵力量。作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師,必須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積極探索思政課統一性與多樣性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

總之,思政課統一性與多樣性協同發展必須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其它七個“相統一”共同發力。辦好思政課,要與時俱進,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思政課教育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八個統一”,貫通于思政課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具有自身的整體性存在。只有將“八個統一”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它的性質和功能,打好這八個方面的“組合拳”,共同發力,才能打造更加有深度、更加有溫度、更加有熱度的思政課,才能推動新時代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2] 鄭永廷,江傳月,等.主導德育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元主導與多樣發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趙鳳岐.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29.

[4] 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Z].教思政〔2020〕1號.

[5] [前蘇聯]列寧.列寧選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2.

[6]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7]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112.

[8] 新華社.中辦國辦印發《意見》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N].人民日報,2019-8-15(01).

[9]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7.

[10] 楊美新.復雜性思維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9:48.

[11]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

[12] 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

[1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08.

[14] 顧鈺民.遵循“三大規律”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6):72.

猜你喜歡
統一性多樣性思政課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的統一性分析
新世紀以來澳大利亞“質量標準驅動”的高等教育改革:演變、特征及啟示
通過“同案不同判”淺議司法統一性問題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水磨地區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