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路徑拓展村級集體收入

2020-12-22 03:23陸智晶
農村財務會計 2020年12期
關鍵詞:種養勞務村級

□ 陸智晶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不斷探索村集體經濟增長新模式,深入發掘集體經營性收入增長路徑,大力創新勞務性收入、投資性收入增長點,促進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2039萬元,全縣29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超過5萬元,其中39個村達10萬元以上,預計2020年末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數量將再翻一番。

一、三個一批,盤活集體資產

對村集體“三資”全面排查,明晰權屬,重點對部分年久遺漏、權屬不清資產進行重新確權登記,對部分長期封存、多方共有的資金進行依法分配,對部分存在矛盾糾紛的資源進行法律調解,使“遺漏沉睡”的“三資”得到盤活,“保值”一批。全縣共重新確權登記村級集體房產6000多平方米、山林田地面積1.02萬畝、集體資金16 萬元。由組織部牽頭聯合法院、司法局、林業局等部門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合同專項清理行動,對部分租金明顯偏低、程序不合法的集體資產租賃合同進行清理,通過簽訂補充協議等方式提高租金,規范契約“升值”一批。全縣共清理不規范合同149份,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46多萬元。其中,金雞鎮新民村在多年前,將4000畝山場以每年每畝8元的低價租給梧州福萊斯三威林業有限公司20年,村委多次想提高租金但協商無果,鎮政府牽頭司法所、綜治辦、林業站等部門調解,最終將租金提到31元且每五年遞增10%,為集體收入增收92000元,增幅達342.3%。針對部分村級集體資源空置多年,或出租后經營不善而體現不出價值的情況,成立專業法律工作組,指導各村通過解除合同或回購等方式,重新取得集體資產的經營權,加強經營管理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增值”一批。其中,同心鎮4個村把原已出租的魚塘重新收回,聘請專業團隊自主經營管理,魚塘的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僅靠此項村級集體經濟每年增加收入50多萬元,增值率達521%。

二、四種模式,拓寬經營性收入

一是資源開發。結合各村自然稟賦,通過資源、資金、勞動等方式入股組建合作社,開發資源、共同致富。例如,太平鎮陳垌村就地取材,利用天然無污染山泉水,以“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合作社,創辦礦泉水廠、酒水廠等項目。目前,該村90%農戶參與入股,每股每年可獲得600元以上分紅,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達到了15萬元以上。二是技術改良。由縣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協調指導各村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參與種養創新、技術改良、品種優化等實現增產增收。例如,古龍鎮主打產業是八角種植,由于八角樹高、枝杈桅,采摘困難,經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實施“矮化增產”技改后,產量明顯提高,采摘成本下降,農戶從中受益,村集體經濟也大幅提升。2019年全鎮11個村集體中有6個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三是產品研發。對特色種養集中的村鎮,由縣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農業農村局、科研機構、大企業等共同研發新產品,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入融合。其中和平鎮是粉葛種植大鎮,由于缺少“前端”產品,過去只能進行粗加工,利潤微薄。通過研發新產品、運用新工藝,已形成葛根茶、葛根粉、葛根面、葛根片、葛根粒等多種產品,有效提升了附加值,正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目前全鎮粉葛面積達3萬多畝,年總產量12萬多噸,全鎮粉葛總收入超過1億元,既帶動了產業發展又帶富了集體經濟。四是引進“外援”。利用外出務工人員掌握的技術和資本積累,動員邀請他們回鄉租賃集體資源、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和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其中新慶鎮新慶村的外出務工人員,掌握了手套制作的技術,幾個人共同出資回村里租下閑置集體用房,開辦手套加工廠,就地聘用200多個村民,既實現了群眾家門口就業致富,又增加了村級集體的收入。

三、四重就業,增加勞務性收入

一是輸出轉移就業,安置一批。各村集中富余勞動力組成勞務隊,統一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依托“黨組織+勞務隊+工業園”模式,向縣工業園區輸出勞務,有效解決園區“用工荒”與農民工“就業難”兩個問題??h陶瓷工業園每招收一名員工就給予村集體200元的“崗前培訓費”和“招工費”,目前陶瓷園共安置就業8000多人,平均工資4500元左右,實現1000多戶貧困戶順利脫貧,同時為集體經濟帶來20多萬元收入。二是依托龍頭就業,吸納一批。依托本地種養龍頭企業,采取“黨組織+合作社+大企業”模式,各村以土地、資金、勞務等方式入股,共同發展種養產業,既實現農民家門口就業又富了集體經濟。天平鎮新興村聯合6家公司組成聯合體投建養雞場,占地面積200多畝,帶動100多農戶養殖三黃雞,促進35戶貧困戶就業,現存欄達120萬羽,每羽利潤達3.2元,年總利潤達960萬元,每年還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萬多元。三是工程建造就業,消化一批。利用熟悉本地情況優勢,各村合作社組建工程施工勞務隊和工程隊,參與路橋工程施工、電信設施建設、水利電力工程等項目獲取施工費和勞務費。塘步鎮10個村與貴州宏電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工程項目勞務協議,負責施工前期對群眾的廣泛宣傳、丈量土地、糾紛調處等工作,促進就業100多人,村民除了獲得勞動報酬外,村集體經濟還獲得共16.6萬元的“集體勞務費”。四是扶貧車間就業,分流一批。通過鼓勵引導在外能人回鄉創業,各村以土地、資金等方式入股,就近開設扶貧車間,幫助實現脫貧增收。太平鎮柴咀村引入杰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開設果業加工、果筐生產、喇叭生產、首飾配件生產等多個扶貧車間,年產值達2000萬元,直接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同時每年還為村集體帶來28萬元的收入。

四、四個領域,創造投資性收入

一是抱團物業租賃,創造固定分紅。通過政府主導,村級集體經濟以“土地資金入股+國有企業投資建設”,共同開發縣城和各鄉鎮農貿市場,既為農產品流通搭建平臺又能獲取固定租金收益,實現雙贏。目前,全縣294個村集體共整合出資金7095.7萬元,用于新建或改造10個農貿市場。其中埌南、和平、金雞3個鄉鎮市場已投入使用,租金比之前翻了一番。2019年共獲得851萬元的投資分紅,成為全縣村集體經濟“單項”最大收入。二是投資新興產業,增加投資分紅。在村“兩委”帶動下,村民以資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建立合作社,大膽投資于朝陽產業,分享投資收益。藤州鎮谷山村在第一書記帶動下打破傳統,大膽投資“共享洗車”項目,通過在加油站安裝24小時無人洗車機,一個站點能為集體經濟每年增收6萬多元。三是擁抱龍頭企業,坐享運營分紅。由縣壯大辦協調整合各村集體經濟資金,抱團入股本地龍頭企業,坐享經營紅利。全縣2020年共整合集體經濟資金3000多萬元,投入縣農投公司、雙胞胎集團籌建的標準化養豬場項目,計劃建設育肥場2個,代養場20個,項目投產后預計集體經濟年收益達300萬元以上。四是入股特色種養,享受經營分紅。在村經濟能人帶動下,村民以土地、現金等方式入股,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發展水果種植、生態養豬、水塘養魚等項目,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帶富了村民。金雞鎮打鐵咀村民,在能人的帶領下,把整個小組所有水田、旱地、林地集中起來,開發大青棗種植200多畝,修建魚塘80多畝,建成高床豬場15畝等,實現合作社年純收入60多萬元。

猜你喜歡
種養勞務村級
雇員對交通傷害發生負主要責任,能否要求雇主賠償
張小燕:代言“洪洞三?!?提升勞務品牌
村級義務消防隊值得一試
山西靈石:種養專業合作社助農增收
花椒樹下做文章 生態種養增收入
打造用好勞務品牌
循環種養 帶富鄉鄰
伊川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
誰為村級產業“接生”?
四川省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多點開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