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學思潮對魏晉南北朝道教的影響

2020-12-23 04:56梁輝成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玄學道教影響

摘要:道教是神仙方術與道家理論結合的產物,因為黃巾起義的影響,道教組織的影響力引起統治者的警覺。統治者對道教遂采取了恩威并重的措施,使道教的影響由民間向貴族階層轉移。而隨著玄學思潮的興起,魏晉南北朝道教在玄學的影響下也得到了迅猛發展。

關鍵詞:玄學;道教;影響

魏晉玄學由漢末的清談、清議發展而來,是繼先秦諸子、兩漢經學之后又一哲學思潮。魏晉玄學在在客觀上卻宣揚了老莊思想,而他們的真正目的是“援道入儒”,利用“自然”來挽救“名教”。這股思潮不僅影響了魏晉士人,對道教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魏晉士人與道教的關系

魏晉玄學雖稱“玄學”,但“玄”卻不是它的重要概念,所謂“三玄”只是對《老子》、《莊子》、《周易》三部經典的統稱。老子雖然提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但未對“玄”作專門論述。其后的道家學者均未對“玄”予以定義,直至西漢末楊雄作《太玄》,才對“玄”作專門論述,并提出“太玄“一詞?!疤币辉~被《太平經》所繼承。

《太平經》的問世,使道教具備了理論基礎。而“太平道”則是道教最早產生的一個有組織的團體。

后張角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而舉旗造反,史稱“黃巾起義”。黃巾起義最終被統治者鎮壓下去,但卻形成軍閥割據的局面,加速了東漢王朝的滅亡,也為道教自身的發展制造了障礙。

曹操是靠鎮壓黃巾起義而成勢的,他親眼目睹了道教勢力的強大。這使曹操不得不采取措施。

曹操把這些人召集起來,表面上是為了謀求養生之術,實際上是為了把他們控制起來。但出于統治的需要,曹操對道教可謂恩威并重,在打敗張魯后,將漢中數萬戶民眾遷至長安及三輔。這其中就有許多五斗米教的徒民,張魯也被拜將封侯。這是對張魯與人為善的賞識,也是對五斗米教眾的安撫。這在客觀上實現了五斗米教在中原地區的傳播,也使道教與魏晉士族階層結下了不解之緣。

曹操雖然刻意地對道教的發展予以限制,但他也表現出對慕仙成道的向往: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云得道。得之未聞,庶以壽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ā肚锖小罚?/p>

飄搖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肚锖小ぴ傅翘┤A山》

希望長生不老是人之常情,帝王將相尤以為甚,曹操也不例外?!俺?,得解脫”本來是虛幻的事,無論用什么方法實際上都不能達到。但作為宗教必須提出一套“成仙”、“成佛”的辦法,否則就得不到世人的認可。魏晉南北朝時,圣人的學致問題是當時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許多玄學家都有所涉及。[1]據《世說新語·言語》載: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覺神明開朗?!?/p>

何晏是當時清談的領袖,服食之風也就在文人士大夫中間流行開來。史料有關正始名士與道教關系的材料很少,但從正始名士接受道教的五石散來看,說明道教已經滲入到統治階級上層。

竹林七賢以放達著稱,與道士的交往要比正始名士密切。阮籍與道士孫登就有過交往:

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晉書·阮籍傳》)

阮籍所流露出的對自然的傾心,對神仙的向往宛若一名道教徒。這一方面也許是阮籍真情的流露,另一方面也顯露了其對現實的失望。

嵇康則對服食養生更為癡迷:

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得,至于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生論》。(《晉書·嵇康傳》)

《養生論》告訴我們神仙是存在的: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校而論之,其有必矣。

嵇康認為神仙雖然存在,卻是享受自然之氣而得,不是通過后天的努力所能達到的。然而,如果能養生得法,活到幾百歲甚至上千歲都是可能的。

無論從人品上還是思想上,后世對嵇康的評價都很高。馮友蘭就認為,嵇康雖受《莊子》的啟發,但他既不是注《莊子》,也不是抄《莊子》,嵇康與莊子的見解可以互相啟發和印證。[2]但嵇康卻未能真正理解莊子:

魯有單豹者,巖居而水飲,不與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猶有嬰兒之色;不幸遇餓虎,餓虎殺而食之。有張毅者,高門縣薄,無不趨也,行年四十而有內熱之病以死。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痛攻其內,此二子者,皆不鞭其后者也。(《莊子·達生》)

從《養生論》我們可以看出,嵇康對養生有獨到的見解。但他忘記了莊子的忠告,即“豹養其內而虎食其外,毅養其外而痛攻其內”。故孫登對他說:“君性烈而才雋,其能免乎!”后其為司馬氏所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湛是魏晉玄學的終結者,也是與道教相聯系的關鍵人物。張湛的《養生要集》已佚,部分內容被《醫心方》、《養性延命錄》、《急備千金要方》、《太平御覽》及《列子注》轉引。從《醫心方·養生》轉引《養生要集》的內容看,張湛引述了《神仙圖》、《中經》、《少有經》、《服氣經》、《元陽經》、《寧先生導引經》等道教經籍,還引用了道士及道教傳說人物的言論。

據此,有學者認為張湛應為道門中人,不然不可能對道教經典如此熟悉。[3]這種觀點雖然有點牽強,但可以看出張湛對道教經典很熟悉,而且同道士的交往也深厚,必然相互影響。

因而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魏晉玄學發展的歷史,也是魏晉統治階級及士階層與道教的關系史,這也在客觀上為魏晉南北朝的道教發展提供了機遇。

二、魏晉南北朝道教的發展

在早期道教中,“道”與“術”是不分的,故陳國符認為:“道者,道術也。因道術不同,而有太平道、卽干君道、五斗米道、帛家道李氏道等?!盵4]我們說過,神仙方術是方士的立身之本,后來成為道士的謀生手段。因而在道教形成很長時間以來是重“術”輕“道”的,或者說是有“術”無“道”的。傳統儒家思想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魏晉,雖然在現實中漸失人心,但在理論系統上卻日臻完善。佛教在傳入中國后,先依附道家經典,通過“格義”的方法逐漸融入中國文化之中。佛教在漢代先被視為道術的一種,之后便是另一番景象:“及至魏晉,玄學清談漸盛,中華學術之面目為之一變,而佛教則更依附玄理,大為士大夫所激賞。因是學術大柄,為此外來之教所篡奪?!盵5]不僅如此,佛教學者更是發起對道教的攻擊:

神仙之書,聽之則洋洋盈耳,求其效猶握風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無為之所不貴。(《牟子理惑論》)

這不能不引起道教學者的警覺,葛洪因而作《神仙傳》,以此告訴人們修道是可以成仙的。

一個思想理論體系的建立,要有它的根本,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本體。葛洪首先想到了“玄”:

玄者,自然之Z始祖,而萬殊之大宗也。(《抱樸子內篇·暢玄》)

據此,有學者提出,葛洪以“玄”為世界本源,是吸取了玄學思想。[6]

因兆類而為有,托潛寂而為無。(《抱樸子內篇·暢玄》)

用“有”、“無”來界定“玄”,應是受玄學的影響。如果認為這還不夠充分的話,我們在來看:

夫有因無而生焉,形須神而立焉。有者,無之宮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壞則水不留矣。方之於燭,燭糜則火不居矣。身勞則神散,氣竭則命終。根竭枝繁,則青青去木矣。氣疲欲勝,則精靈離身矣。夫逝者無反期,既朽無生理,達道之士,良所悲矣?。ā侗阕觾绕承罚?/p>

葛洪認為,“形”與“神”的關系就如同“有”與“無”的關系一樣,是不可分離的。如果“形”不存在了,那么“神”也就失去了寄托,葛洪以此強調“形”的重要性。我們可以看出,葛洪的思想是通過對“有”、“無”關系的論述展開的,這明顯是受到魏晉玄學“有無之辨”的啟發。

作為一個道教學者,“道”在道教徒心目中的地位應是最高的,你們怎樣處理“玄”與“道”之間的矛盾呢?葛洪把二者結合了起來:

故玄之所在,其樂不窮。玄之所去,器弊神逝。夫五聲八音,清商流征,損聰者也。鮮華艷采,彧麗炳爛,傷明者也。宴安逸豫,清醪芳醴,亂性者也。冶容媚姿,鉛華素質,伐命者也。其唯玄道,可與為永。(《抱樸子內篇·暢玄》)

就這樣,葛洪巧妙地通過“玄道”既解決了“玄”與“道”的矛盾,又利用“玄道”構建了自己的神仙理論體系。

通過“玄”與“道”的結合,葛洪把神仙之道與本體之道結合起來,修道與成仙也就結合了起來。

《周易參同契》被稱為丹經之祖,而葛洪在此基礎上亦有重大突破?!吨芤讌⑼酢肥菄@《周易》展開的,而《周易》在魏晉時是“三玄”之一,而此時的易學也由漢代的“象數”之風向“義理”考究轉化。

作為金丹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葛洪既有執著的鉆研精神,又有著虔誠的神仙信仰。他堅信只要人們的行為符合“玄一之道”,在修身養性的前提下,通過服食金丹定能成仙。就如他所說:

《龜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抱樸子內篇·黃白》)

在葛洪完成以金丹道為中心的神仙理論體系以后,天師道(五斗米道)也開始了由符箓向義理的轉化,其成果便是上清、靈寶、三皇經法的形成。至東晉末年,由于瑯邪人孫恩起兵作亂、亂殺無辜,使天師道漸失民心,而此時佛道斗爭愈加激烈。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中,北魏道士寇謙之擔當起改革道教的重任。

寇謙之的理論也受到當時“玄學”思潮的影響,故魏晉以來所討論的“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對寇謙之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主題。因為道教的“出世”當主“自然”,而寇敲之卻要建立一政教合一之政權,又要依附“名教”。于是他就依照郭象所解決“名教”與“自然”的關系的理論來解決山林與市朝的關系[7]:

夫上士學道在市朝,下士遠處山林。山林者,謂垢穢尚多,未能即誼為靜,故遠避人世,以自調伏耳。若即世而調伏者,則無待于山林者也。(《太上老君戒經》)

郭象認為“夫圣人雖在廟堂之上,然其心無具干山林之中”,而身為道士的寇謙之雖出任魏太武帝之國師,也能修身養性、長生不死,而宗教的信念也就可以在現實中得以實現。

寇謙之對當時道教的改革涉及面很廣,最突出的有三點:一、除去男女合氣之術;二、倡“六道輪回”以警示;三、將服餌修煉之術與符水禁咒之術合而為一。改革后的五斗米道被稱作“新天師道”,又稱“北天師道”,這是相對于南朝劉宋道士陸修靜改革的“南天師道”而言的。

同寇謙之一樣,陸修靜也受到統治者的厚待。陸修靜最大的貢獻是建立起以“三洞宗元”為信仰的經教體系,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洞真部以《上清經》為中心,洞玄部以《靈寶經》為中心,洞神部以《三皇文》為中心,這使道教經書走向系統化的道路,為后世編修《道藏》奠定了基礎。此外,陸修靜還編著道教儀范,促進了道教的正規化、制度化,也在客觀上實現了道教的官方化。

陶弘景是繼陸修靜之后,南朝又一位卓越的道教學者。陶弘景曾師從陸修靜的弟子孫游岳學道教符圖經法,算是陸修靜的再傳弟子。陶弘景對以往流行的葛洪金丹道教、楊義的上清經箓道教以及陸修靜的南天師道進行了批判與吸收,開創了茅山宗。陶弘景學識淵博、著作豐碩,涉及醫術、煉丹、天文、地理、兵書、經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稱得上是魏晉南北朝道教學者中的集大成者?!墩嬲a》、《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是陶弘景的重要著作,也為上清派形成獨特的教義奠定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道教的發展,由葛洪確立神仙理論體系開始,到陶弘景調和三教作了總結,使道教從早期的原始狀態發展成教義完備的成熟宗教。在與儒釋兩家的矛盾和斗爭中,道教學者深受玄學思潮的啟發,通過融合儒道,使道教從最初受統治階層的多方壓制,到后來成為官方認可的正統教派。

參考文獻:

[1]湯一介.略論早期道教關于生死、神形問題的理論[J].哲學研究,1981(1),50-59.

[2]馮友蘭.三松堂全集(九)[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392.

[3]強昱.從魏晉玄學到初唐重玄學[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40.

[4]陳國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華書局,1963:257.

[5]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67.

[6]李養正.道教概說[M].北京:中華書局,1989:65.

[7]湯用彤,湯一介.寇謙之的著作與思想——道教史雜論之一[J].歷史研究,1961(5),64-77.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項目:《魏晉玄學在道家哲學發展中的地位研究》(編號:2019zc127)

作者簡介:梁輝成(1972-)男,安徽濉溪人,副教授,博士,從事道家與道教研究。

猜你喜歡
玄學道教影響
平衡
這是一份不受影響的骨子里直白的表達書
魏晉玄學對正統法制思想的影響
魏晉風度下的文學異彩
道家道教研究
Parodies in Death and the Compass
如何搞好期末復習
全國首次道教刊物座談會在延安召開
中國道教學院將于2001年改建教學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