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新疆中職學生公共基礎課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開發

2020-12-23 04:56徐桂紅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愛國創新能力策略

徐桂紅

摘要:新疆學生到內地讀書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為培養出優秀的新疆建設型人才,本課題是依靠積極心理學、創新教育論等理論支撐得以開展的,以“讓每個新疆學生擁有創新精神,進而擁有創新能力”為總體思路,探討培養新疆內職學生愛國、感恩、創造性人才的方向和策略,全力推行創新教育:創建創新校園、打造創新課堂、培養創新學生,讓創新充盈在教育生活的每一天、讓學生在創新中感受快樂、在創新中體驗生活,在創新中培養自信,在校園中綻放青春,最終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一個民族團結的使者。

關鍵詞:內地新疆生;愛國;創新能力;培養方向;策略

一、前言

在舉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新疆因受歷史條件和地域條件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黨中央決定實施教育前沿化,將新疆地區的學生送到內地學習,培養大批新疆學生成為建設新疆的綜合型人才,這一舉措不僅是帶動廣大農牧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效措施,更能維護祖國統一、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因此,我院把內地新疆中職學生培養教育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目的

(1)培養學生。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在于培養內地新疆學生愛國、感恩、創新等意識,通過創新教育的實施,幫助學生了解創新、認識創新、發散思維、掌握創新,明確技能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爭做大國工匠,讓學生在三年的內地職業學習生活中領悟創新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合作精神。幫助學生構建生命遠景,從個人的自我、學習、生活、互幫互助等方面,有自己明確的努力方向,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促進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既增長智慧與能力,又開啟生命內在的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問題解決能力等,幫助學生形成創新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

(2)提高教師。在培養內地新疆學生的同時,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廣大教師明確師生互助、教學互長的道理,進一步認識創新意識培養教育的意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增強創新教育的意識,努力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聰明的腦及溫暖的心為教育的根本目的,使創新培養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要讓教師進一步明確實施創新培養要堅持生命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靈活性原則等,使教師有效實施創新教育的能力得到提高。

(3)發展學校。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明確我院承擔新疆中職學生教學任務的辦學方向、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轉變教學管理和評價方式,以素質教育為主題,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核心,以黨和政府及人民滿意為宗旨。打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高度配合的教育體系,提升學院的辦學品位,提高學院的社會聲譽和知名度,共繪學校發展藍圖。

2.研究意義

我們的課題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品質,“讓每個新疆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創新意識,進而擁有創新能力”為總體思路,把培養愛國、健康、快樂、正直、文明的學生作為學校的培養目標,全力推行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創建創新校園、打造創新課堂、培養創新學生。

三、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自2011年以來,鞍山技師學院就向廣大新疆學生敞開校門,擔負起新疆學生的教育教學任務。陶行知先生認為:創造是人類的最高本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生活教育的三大宗旨之一,陶行知賦予教育創造的功能,認為“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要發揮創新精神是推進現代文明的必要手段,把培養創造力,看成是“我國今日當務之急”。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們需要把教育的一切都與學生的創新能力聯系起來,讓人成為教育的主人,懷著對教育本源的追求,我們應執著地嘗試創新教育,努力去打開教育的創新之門。

2.理論基礎

(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主要內涵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發展,人的活動能力的多方面發展和人的身體和精神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發展。

(2)人本主義思想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思想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強調人的成長和發展,自我實現。追求的是實現人的“內在價值”,如果能實現這些價值,便可以達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

(3)創造教育理論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了“創造教育”的目的,陶行知認為:一是培養“真善美的活人”,他在《教育宣言》中說:“教育者不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彼^“真善美”,是指勇于實踐、實事求是、品德高尚、舉止文明等,所謂“活人”,就是富有創造精神,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開拓進取的現代人。二是“培養老百姓的創造力”,“給學生一種改造環境的能力”,“使他們為自己創造,為社會創造,為民族創造”。強調了創造教育的重要性,把創造教育提高到了很高的高度,甚至提出了“一切為創造”的口號。陶行知先生提出和推行的創造教育理論,超前地提出了世界教育發展的方向,創造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仍對我們今天在新的條件下推行創造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4)素質教育理論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社會文化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關注點。

3.相關研究成果

(1)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上個世紀初期,國外開始研究“創新”力。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熊彼特把創新定義為“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組合”并把創新概括為五種類型:產品創新、生產方法創新、市場創新、原材料創新和組織創新。

(2)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國內文獻認為創新能力是指在前人發展或發明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努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展、發明或改進革新方案的能力,也是指發現、分析、懷疑、批判、調查、論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研究者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

四、研究方法與實踐

1.研究目標

新疆學生到內地讀書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本課題針對“新疆學生讀好書、做好人”問題,研究新疆學生缺少創新意識的原因及提高新疆學生樹立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通過班級管理使學生提高自信的方法,進而樹立創新思想,最終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一個民族團結的使者,成為建設美好新疆的社會主義新人。

2.研究實踐

著力打造“創新課堂”?!皠撔抡n堂”就是“創新地教、創新地學”。上好每一堂課,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注重鼓勵學生創新思維的萌生,積極肯定學生創新點,及時表揚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發現。教師有意識將學習內容與創新培養相結合,重視情感目標與能力目標的實現,使學科創新滲透成為進行創新能力開發的主陣地之一。進行學校環境文化建設實踐研究。開發校園環境文化校本課,承擔新疆內職班新生的愛校第一課、創新教育文體活動。開展“書香校園”系列活動等。

五、研究結論

第一、在課題研究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1.改革方式,研究理念。教師能不斷學習和吸收當今世界最精華的知識,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能夠把古今中外最優秀的知識傳播給學生。實驗中我們通過開展小組座談會,讓大家圍繞在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教學的熱點話題進行了討論,走進新課程,走近新理念,逐步引導,課改向課題研究的方向上發展。統一“課題圍繞問題、研究指導行動、成果檢驗收獲”的思想,利用身邊鮮活的案例,組織教師進行研究,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業務學習的實效性,為教師的科研成長奠定基礎。

2.探索研討,踐行理念。教師要有很強的創造意識,有現代的開放的教育理念,自覺探索創新教育,思想解放,勇于創新。教師可采取集體備課、教學研討課、課后反思的教學研討模式。便于教師縱向比較,反思提高;橫向比較鑒別,從而取長補短。

3.認真反思,提升理念。借助中國職業教育學會提供的平臺,圍繞學校制定的改革和實驗方案,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在實驗中,開闊眼界,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4.自覺研究,自我成長。王曉春教授認為:“不要逼著教師搞科研,不要逼著教師寫文章。強扭的瓜兒不甜,逼出來沒有好文章,又是形式主義”。為此,我們開展課題研究時,建立“創新教育俱樂部”,開展“新疆內職班師生在創新教育實驗中的成長”研究,使研究成為教學工作的一部分,教師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在課題研究中促進學生的成長進步。

1.開展廣泛課外閱讀活動。在書海中獲取知識,放飛情感,陶冶身心,在讀書中成長,他們的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而且學生的漢語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時學生的語文水平也提高了。同時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祖國的悠久歷史及燦爛的文化,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2.詩歌誦讀奠定文化底蘊。在古詩文化浸潤中,打造學生人生的底色。在推行“創新教育”課題研究進程中,我們課題組擬定了古詩文特色教學方案,組織編寫了古詩文校本教材《與經典同行》,共同打造學校特色建設,提高了古詩文誦讀的品味和實效,優秀的中化傳統文化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石。

第三、在課題研究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開發。

寬敞明亮的多媒體教室、設備先進的實訓樓、舒適衛生的宿舍,學校為廣大新疆學生提供了堅實的學生和生活保障,是開發廣大新疆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條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課堂和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來提高內職班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效亞:從教育文化源頭審視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0(17):13-15

[2]戚業國:我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反思[J].中國高等教育,2012(9):35-37

[3]高強:學生創新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29-32

[4]鄧淇中、周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與對策[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4(2):33-35

[5].高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與幸福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10(03)

猜你喜歡
愛國創新能力策略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感愛國事,承愛國志
愛國學·曬佳作
愛國學·曬佳作
Passage Four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中學生物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