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背景下生命價值觀教育元素初探

2020-12-23 04:53李翔飛汪家杰李佳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李翔飛 汪家杰 李佳

摘 要: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遭到了嚴重的威脅。而隨后以“生命”為主題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蘊含著延長自然生命的長度、拓寬社會生命的寬度和提高精神生命的高度等豐富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元素。將偉大抗疫精神與之相融合將成為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形式。

關鍵詞:生命價值觀教育;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

馬克思所言:“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生命是人類歷史存在的前提和基礎。人的生命有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三個層次。生命價值觀教育是教育者根據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運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旨在引導受教育者認識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激發生命的潛力、堅守生命的責任、在不懈地奮斗和奉獻中追求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球,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遭到了嚴重的威脅。而隨后以“生命”為主題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就此拉開序幕。全國人民在與病魔的抗爭較量中,見證著生命的偉大與珍貴,見證著生命的堅守與責任,更見證著生命的奉獻與超越。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元素。

一、了解防控知識,延伸自然生命的長度

自然生命是生命體存在的物質基礎,它與生存直接相關,也是生命發展和生命價值追求的前提。

1.科學認識自然生命,才能做到健康防護生命。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威脅。隨著人類對新冠病毒的生理結構、入侵方式、傳染途徑等知識的深入了解,人們認識了人體免疫系統,理解了人體從感染到死亡的生理病變過程,同時更認識到生命的神奇與偉大。人們對病毒特性和身體免疫系統了解得越深入,也就越能夠做到高效的健康防護,減少病毒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生命是脆弱的,應珍愛生命。生死問題是人類的終極問題,新冠肺炎疫情剝奪了很多人的生命,上演了一幕幕生離死別的畫面。有人因為親人的去世而悲慟大哭;有人因為害怕感染親人而離家出走,最終失去生命;在日益增長的數字背后,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這些都體現了生命的脆弱與珍貴,生命具有不可逆性,生命只有一次。因此,我們應該敬畏生命,珍愛生命。

3.生命又是堅強的,我們應該向陽而生。新冠肺炎疫情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韌性和堅強。輕癥患者不自棄,積極在家隔離自救,結果16天后治愈;98歲身患新冠肺炎的高齡老人被成功治愈,成為國內年齡最高的新冠肺炎治愈者;每天增長的治愈出院患者……這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韌性和頑強,生命從不輕言放棄,生命永遠都在與病魔的斗爭中向陽而生。

4.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當保護自然,敬畏生命。新冠病毒肆虐以來,而對它來源的最新研究確信其來源于自然界。雖然新冠病毒傳染源目前仍未能明確,無論是蝙蝠還是穿山甲,都說明病毒的傳染與野生動物高度相關。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需要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是和諧統一的共生關系,自然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一樣重要,需要人們尊重自然生命、敬畏生命,愛護自然生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二、貢獻一份力量,拓展社會生命的寬度

1.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生命則關系到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承擔的作用,做出的貢獻。家庭中,我們扮演著兒女、父母、兄弟……工作中,我們扮演著醫生、教師、警察、學生……在社會中,我們是守法的公民、中國人……每個人都在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中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在社會上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2.在家庭角色中增加生命的體驗。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個寒假過得格外漫長。在假期里,每個人有了更多的個人自由時間。作為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家庭生活是應當承擔的責任,如做一些家務活,協助父母一起準備飯菜。除了分擔家務,對個人來說,這一時期也是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的寶貴時期。個人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喜歡的事情中去,比如學著彈奏樂器、寫寫書法、畫畫、學做美食等,在體驗中,除了放松,還能發現自己的潛力,激發對生活、生命的熱情,發現更好的自己。

3.在堅守崗位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國家疫情最嚴峻,面臨醫療物資短缺的時候,國外一批批的醫用防護服、防護口罩運送至國內,幫我國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大量企業轉型生產口罩,體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大批醫護人員主動請纓,白衣執甲,逆行而上,他們堅守崗位,與病魔抗爭,挽救了無數的生命;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網格化排查,日以繼夜,值班值守,筑起千萬道安全防線,守一方平安;科研工作者在緊鑼密鼓地研究病毒,為人民提供最新的防護指南和醫療技術支持;快遞、外賣小哥在疫情期間依然堅守崗位,為滿足居民的日常所需而風雨奔波;愛心市民捐款捐物、幫助湖北人民度過難關……工作在不同崗位的人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著職責,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才會趨穩向好。這正體現了社會生命凝聚的磅礴力量。

三、致敬抗疫英雄,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

1.精神生命是永恒的。自然生命是物質的,短暫的,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化消亡,但是精神生命是精神和思想的存在,是脫離于物質的,永恒的。相比于自然生命的第一生命而言,精神生命則是人的第二生命,也是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根本特征。精神生命是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追求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

2.精神生命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戰“疫”期間,一大批抗疫英雄不畏艱險,勇于擔當,逆行而上。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第一時間奔赴武漢,逆風而行,用廣博的學識,無畏的勇氣,指揮著這場抗疫之戰,留給我們“逆行”最美的身影;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妻子被感染的情況下,身患漸凍癥絕癥的他沒有退縮,帶領著全院醫護人員堅守崗位,沖鋒在前;快遞員汪勇,在抗疫期間挺身而出,默默奉獻,守護著一線的逆行英雄,打通醫護人員出行“最后一公里”,你來保護武漢 我來保護你……這些都是感動我們的英雄事跡,他們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創造了不平凡,他們不計報酬,默默付出,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他們選擇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他們舍己為人,是偉大的逆行者,他們一次次地超越自我,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疫表彰大會上講到:“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本o貼時事政治,深刻挖掘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蘊含的生命價值觀教育元素,將偉大抗疫精神與生命價值觀教育相融合將成為生命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形式。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3, 31.

[2] 李翔飛.走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多重困境——生命教育與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J].教育學術月刊,2017,4.

[3] 鄒太龍.公共危機事件下的生命教育:反思與重構[J].理論研究,2020.8.

作者簡介:李翔飛(1992—),女,漢族,山西晉中人,助教,學歷:研究生,單位: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