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要點研究

2020-12-23 04:56夏輝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采訪電視臺新聞記者

夏輝

摘要:面對新媒體的持續沖擊,近年來我國電視媒體逐漸將轉型發展中心放在了對新聞節目質量的提升上,這雖然能夠幫助電視臺提高觀眾忠誠度與節目影響力,但對于新聞記者記者來說,其在工作中也同樣會面臨更大的挑戰,而對于自身采訪藝術水平的提升,則正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途徑?;诖?,本文對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階段應遵循的工作原則進行了分析,同時圍繞新聞記者的一些采訪藝術要點與技巧展開了探討,最后還為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水平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廣大電視媒體新聞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聞記者;采訪;電視臺

引言:

采訪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最為基本的工作,其在專業素養上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當前電視媒體新聞節目質量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要想在充分尊重被采訪者、保證溝通和諧的同時,通過提問、活動的方式來挖掘出觀眾感興趣的信息,更是非常具有難度的,而電視新聞記者要想做好相關采訪工作,則需要嚴格遵循相關工作原則,掌握相關采訪技巧,進而實現采訪藝術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階段應遵循的原則

(一)計劃性

對于新聞記者來說,采訪雖然可以看做是與被采訪者間的一種溝通形式,但由于采訪本身具有著很強的目的性,需要在溝通過程中獲取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以及觀眾感興趣的新聞事件相關信息,因此進行新聞采訪之前,新聞記者都必須要堅持計劃性原則,提前做好相關的采訪準備工作,制定完善、合理的采訪計劃,為采訪目標的達成提供重要支持[1]。例如在出現突發公共事件并對相關負責人進行采訪時,由于觀眾對事件發生原因、嚴重程度、傷亡情況等十分關心,因此在前往采訪之前,新聞記者就需要以此作為本次新聞采訪的核心目標,同時據此制定大概的提問思路,這樣才能夠通過一環接一環的提問來獲取有價值新聞信息,滿足觀眾的新聞信息需求。

(二)時效性

在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優勢雖然并不體現在新聞報道速度上,但由于觀眾對于新聞事件的了解會隨著事件發生時間的不斷延長而加深,因此在采訪工作中,為充分反映出新聞事件的進展、變化,新聞記者仍然需要堅持時效性原則,以時下社會焦點問題或新聞事件在不同階段的情況作為切入點,提出相關采訪問題,并與被采訪者圍繞問題展開深入溝通,而不可過多糾結于觀眾已經了解的新聞事件信息,以免影響觀眾的新聞節目觀看體驗。

(三)研究性

在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由于被采訪者的語言表達具有著很強的主觀性色彩,且會受到其自身個體意識、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的直接影響,因此新聞記者還需遵循研究性原則,充分認識到受訪者個體差異對采訪工作的影響,同時針對被采訪者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工作內容等展開深入研究,并制定針對性的采訪計劃,以保證采訪策略的合理性[2]。例如在面對性格外向的被采訪者時,新聞記者應采取相對被動的采訪策略,充分尊重其表達欲望,為其提供更多表達的機會,僅在采訪方向上對其進行引導;而對于性格相對內向的被采訪者,則需要在采訪工作中主動出擊,盡可能營造出輕松、活躍的氛圍,同時提出被采訪者感興趣的話題,以保證采訪工作能夠順利、持續推進下去。

(四)客觀性

相較于依托新媒體平臺發展起來的網絡自媒體,電視新聞節目在真實性、權威性、節目深度等方面都具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而電視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也同樣需要需要堅持客觀性、真實性原則,從客觀的角度來提出問題、總結被采訪者看法、挖掘深層次新聞信息,以幫助觀眾獲取真實、準確、客觀的新聞信息,進而將新聞節目的權威性、真實性優勢進一步凸顯出來。即便是面對存在負面輿論的被采訪者,也同樣需要完全摒棄個人主觀色彩進行采訪,而不可將個人情感帶入到采訪問題中來。

(五)互相尊重

電視新聞采訪是一項互動性非常強的工作,新聞記者作為采訪者,雖然需要在采訪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準確把握采訪的進度、節奏與走向,并根據采訪目標對被采訪者進行引導,但也同樣需要堅持“互相尊重”這一基本原則,在充分尊重被采訪者的前提下開展采訪工作,與其進行平等、和諧的溝通[3]。從采訪目標的角度來看,新聞記者對新聞信息的挖掘必須要以被采訪者的配合、支持為前提,只有在采訪過程中充分尊重其傾訴意愿、表達需求,才能夠通過交流來引發被采訪者的情感、思想共鳴,使其以更加主動、積極的進行表達,進而傳達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最終達成預期采訪目標。相反如新聞記者未能給予被采訪者以充分的尊重,那么被采訪者的采訪體驗與表達欲望就會大大下降,即便會在新聞記者的提問下做出回答,所能夠透露出的重要新聞信息也會比較有限,這顯然是不符合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目的的。

二、電視臺新聞記者應具備的采訪藝術與技巧

(一)重視采訪準備工作

電視新聞采訪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雖然對新聞記者的現場應變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單純依靠新聞記者現場發揮,同樣很難達成采訪目的。因此在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新聞記者還需提高對采訪準備工作的重視,在采訪前根據采訪目的、采訪對象、采訪地點等因素來進行相應的準備,以提高采訪工作的針對性,獲取更多觀眾感興趣的新聞信息[4]。例如從采訪地點來看,如果新聞記者需要前往農村地區對村民進行采訪,那么出發前就需要更換相對樸素、休閑的服裝,并在不影響正常采訪工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隨行人員數量與采訪設備,以拉近與被采訪者間的距離,避免其在采訪過程中產生緊張情緒。而在前往重大會議現場、企業內部進行采訪時,新聞記者則需要著正裝,并提前對采訪地點的情況進行了解,以體現出自身對被采訪者的尊重。

(二)營造輕松采訪氛圍

電視新聞采訪的時間普遍較長,在采訪的持續過程中,被采訪者的狀態往往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及所處環境、氛圍的影響,因此為避免因現場過于壓抑或尷尬而影響被采訪者狀態,新聞記者還需盡量營造出輕松、和諧的采訪氛圍,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采訪現場進行簡單的布置。首先,在采訪開始前,新聞記者需要對被采訪者的身份、性格、興趣愛好等基本信息進行了解,同時以被采訪者的視角來審視本次采訪工作,分析、預估其在面對各類采訪問題時的表現,并在不印象采訪目的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被采訪者比較喜歡的問題,而對于被采訪者可能不愿回答或產生反感的問題,則可以通過改變提問方式、更換問題等措施來加以調整,以免使被采訪者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后續采訪工作的進行。當然,尊重被采訪者并不意味著盲目妥協,對于一些必要且合理的問題,即便可能會引發被采訪者的不適或不滿,也同樣需要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其次,在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還可以根據采訪進度來準確把握采訪節奏,在采訪時間允許的情況相愛,也可以先圍繞一些簡單的問題與被采訪者展開討論,使其能夠在自然回答問題的同時,進入到樂于交談的狀態與采訪環境中,之后再循序漸進的提出深層次問題,以免使整個采訪氛圍變得過于壓抑。最后,新聞記者還要在采訪過程中注意對自身情緒狀態、面部表情的控制,盡量以輕松、自然的狀態與被采訪者進行交談,并在被采訪者講話時通過微笑、點頭等微表情變化來標識肯定、鼓勵,這同樣能夠營造出比較輕松的采訪氛圍。

(三)合理設計采訪問題

電視新聞采訪以獲取有價值新聞信息為根本目的,而對于有價值新聞信息的獲取,則需要通過針對性的提問來實現,因此在采訪工作中,新聞記者還需根據采訪對象及實際工作情況來設計一些合理的采訪問題,以引導被采訪者做出相應回答,并從回答內容中提取出相關重要新聞信息[5]。例如在采訪時間有限時,新聞記者需要設計一些直接、明確且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問題,舍棄其他細枝末節,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提問,使被采訪者能夠立即明確問題核心,并做出同樣具體、明確的回答,以便于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盡可能多的有價值新聞信息。而在新聞事件較為復雜的情況下,則需要先將事件的前因后果理順清楚,之后以被采訪者的視角切入,提出環環相扣的問題,以幫助觀眾輕松、深入的了解新聞事件。

(四)準確捕捉采訪中疑點

在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的采訪目的雖然早已明確,但由于記者對新聞事件就被采訪者的了解相對有限,提出問題的角度也顯得比較片面,因此被采訪者常常會透露出一些與采訪問題關聯較小但同樣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信息。面對這一情況,新聞記者還需注意在采訪過程中仔細思考被采訪者的話語,從中捕捉出觀眾可能會產生困惑的疑點,之后由此切入,對采訪中出現的附帶新聞價值展開全面挖掘,以提高新聞采訪的整體價值,提高電視新聞節目對觀眾的吸引力。

(五)靈活調整采訪方向

電視新聞采訪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即便新聞記者能夠提前做好采訪準備工作,但在進入到采訪階段后,也同樣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因此對新聞記者來說,要想保證采訪新聞價值,使采訪能夠正常進行下去,還需密切關注被采訪者的情緒、情感變化,并根據其個人情緒、情感狀況來對采訪方向做出相應的調整[6]。例如在提出某一問題后,如被采訪者表現出了明顯的厭惡或抵觸情緒,那么新聞記者就需要立即終止這一話題,通過語言技巧來將雙方交流內容引入另一個方向,待被采訪者情緒狀態恢復到比較愉悅的狀態時,再試探性的提出相關問題,爭取讓被采訪者主動回答問題的機會。

三、電視臺新聞記者提升采訪藝術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熟悉各種提問方式

對于電視新聞記者來說,要想提高自身的采訪藝術水平,首先就需要從專業素養入手,熟悉掌握各種提問方式,并根據實際情況將其應用到采訪工作中來,以取得最佳的采訪效果。例如對被采訪者不愿正面回答的問題,新聞記者可以采取鋪墊式的提問方法,先提出一些與采訪問題相關的簡單問題,之后再通過循序漸進的交談來逐步切入問題中心內容,以消除被采訪者的抵觸感。而在一些采訪目標比較寬泛的采訪活動中,則可以采用開放式的提問方法,圍繞開放性較強的問題與被采訪者展開討論,以激發被采訪者的表達欲望,并通過長時間、持續性的交談來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

(二)關注受眾實際需求

電視新聞采訪主要是為電視新聞節目制作與新聞節目受眾而服務,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雖然需要堅持真實性、時效性、客觀性的基本原則,但也同樣需要充分尊重受眾的實際需求,從節目觀眾的角度出發,對新聞事件及被采訪者進行全面審視。這樣一來,新聞記者的新聞敏銳度能夠大大提升,即便是對于與采訪問題完全無關的新聞信息,只要其能夠激發觀眾的興趣,也同樣可以立即意識到信息的新聞價值,而在這種極高的新聞敏銳度下,新聞記者的采訪藝術水平自然也會得到顯著提升[7]。

(三)樹立良好創新意識

在新媒體時代下,大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多,每天所能夠接觸到的新聞信息十分豐富,即便電視新聞節目能夠在采訪對象、新聞事件上保持創新性,但如果采訪問題過于老套,那么在采訪中得到的新聞信息也同樣很難對觀眾產生太大的吸引力。因此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當前要向提升自身采訪藝術水平,還需樹立良好的創新意識,以新穎的新聞事件相關切入點為基礎展開采訪問題設計,力求在采訪中獲取更多的新人新事,使觀眾在觀看新聞節目是能夠保持新鮮感,進而提高對新聞節目的滿意度。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全新時代下,電視臺雖然對新聞節目質量及新聞采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對于新聞記者來說,只要能夠在采訪工作中嚴格遵循客觀性、時效性等基本原則,準確把握采訪準備、采訪氛圍營造等方面的采訪藝術、技巧,同時注意提高自身創新意識、專業素養與新聞敏銳度,就必然能夠實現采訪藝術水平的有效提升,盡快適應全新工作要求。

參考文獻:

[1]鄧嵩.優化提問方法和技巧——提升電視新聞記者采訪質量的有效方法[J].傳播力研究,2019,3(25):137.

[2]張慶軍.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的思考與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19,(03):132-133.

[3]楊威.淺談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和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8,(21):165-166.

[4]陸華.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水平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8,(20):142-143.

[5]魏冰妤.提升電視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具體途徑[J].祖國,2018,(04):97.

[6]李紅媛.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與采訪藝術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20):149.

[7]陳文蕾.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形勢下提升采訪藝術水平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01):130-131.

猜你喜歡
采訪電視臺新聞記者
領取新聞記者證人員公示名單
我是新聞記者
淺談記者在體育新聞人物采訪中如何打破“中國式思維套路”
公示
公示
美媒估計《采訪》虧了3000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