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討

2020-12-23 04:53呂曄李禎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醫學生挑戰

呂曄 李禎

摘 要: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當代高等教育中急需改革的重點部分。作為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結合醫學生的自身特點,在新型網絡環境中,把握醫學生的思想變化,利用新媒體條件引領其思想動向,建立適應性的價值新取向,把醫學生培養成具有高尚醫德的醫務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成為醫學高校亟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醫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挑戰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網絡信息傳播速度極度加快,隨之出現多種了如微博、微信、QQ閱讀、移動通信網、博客、桌面視窗、數字廣播、數字雜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數字報紙、觸摸媒體等多種新媒體傳播途徑,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APP也取得了大學生們廣泛的喜愛。當今世界是新媒體的時代。所謂“新媒體”,是指“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在這種新媒體環境下,一方面其信息傳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另一方面其技術傳播手段也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重要沖擊,它使得當前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諸多的問題、機遇與挑戰 [1]。以網絡新媒體作為思政育人的引領,不僅性價比高、節約時間空間,而且可以靈活實現各類需求。

而對于醫學專業學生群體而言,利用新媒體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醫學生課業壓力大,高年級醫學生還需要參與臨床實習,課外時間相對其他專業較少,如果只依托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對于醫學生來說,效果難以保證。有研究表明,醫學生的心理焦慮、抑郁高于其他專業學生,在巨大的課業壓力和煩躁的醫院環境下,醫學生的心理焦慮和抑郁較為嚴重。大多數學生選擇在網絡世界中發泄不良情緒,在這種循環中,同學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通過網絡畸形發泄越來越多,逐漸導致了醫學生面對現實社會心理承受力的減弱。近幾年,醫學生犯罪的案例中,通過網絡媒介獲取重要信息成為了助長犯罪形成的重要手段,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缺失也慢慢從虛擬走向了現實。

在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身處新環境、面對新問題的情況下,如何有效的利用網絡,做好新時代醫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成為醫學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2]。同時, 有效開展工作并遵循思政工作的基本原則,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角度來講,就是需要創造性的開展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當今多元化的網絡社會中,大學生們追求的是“快樂打工人”“不開心就換個老板”,任何時候,各種“聲音”都可以在網絡媒體中表達出來,并且可以盡情傾訴以及自由轉載。他們在平等、互動交流中給自我充分的個性發展空間。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克服以往傳統的思想灌輸教育方式,從接受主體著眼思考,遵循法則,通過思政教育云平臺,依托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充分滿足當代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

圍繞這一指導思想,在新媒體環境下,醫學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重視通過新媒體開展與醫學生開展思想互動工作。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由于醫學生課業壓力較大,容易產生焦慮,因此,要增強對醫學生的思想信息掌握,同時也需要對醫學生的思想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反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實質就是與大學生進行信息交流、信息互動的過程[6]。而新媒體技術就可以提供這種信息交流的功能,所以,醫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通過新媒體這種有利條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互動平臺的建設,通過學校網絡留言版、微信工作群、學工公眾號等互動工具,加強與醫學生的互動交流。

二、加強傳統道德教育,通過新媒體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功效的隱性化、長期性,一些醫學生會產生功利和實用思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枯燥無味,內容空洞,和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沒有多大關系。在他們看來,精湛的醫術比高尚的醫德顯得更為重要,智育比德育美育對將來的發展更為有利,還無法認識到醫學人文職業精神培育的意義。同時,客觀世界的道德約束力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中遭遇弱化,對于缺乏足夠自我認知能力和成熟價值取向的大學生來說,高校迫切需要開展傳統道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都是培養人的道德品質,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的魂,推動著文化的發展;文化是思想教育的根,為思想教育的開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首先需要在大學生中開展傳統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律品質,通過自身的道德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道德行為;其次需要普及新網絡的知識與特點,讓大學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自身在網絡環境中所需承擔的責任;再次要加強學生自律行為訓練,通過不斷引導和教育,有目的地訓練網絡中的自律行為,直至培養成新媒體環境中主體自律品質。[3]

三、 改革教學模式,開拓教育思路。傳統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如何克服主體接受障礙,有效利用新媒體提高思政教育效力等情況顯現的尤為突出。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除了加強校園網絡大環境的綜合治理外,將思想政治教育廣泛的融入到醫學生學習和生活中,達到引導和服務醫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的目的,才能滿足醫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4]。

在思想政治教學方法上,也要及時跟進,充分運用校園網絡、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推送等新媒體網絡平臺,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引導形式與醫學生們敞開心扉的溝通,形成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思政教育合力,為醫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寬廣的平臺。

四、要打造社團進媒體、公寓進媒體等新媒體條件下的特色工作。學校應開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站,建立政治理論學習社團;應探索在新媒體中創立醫學生社區輔導員、社區班、學生公寓“黨員之家”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將班級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內容移植于新媒體環境中。[5]

五、提升思政教育教師隊伍素質,加強新媒體使用的業務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作為醫學高校教師,要想更好的教育引導學生,培養出醫德高尚的學生,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把握信息動態,提升自身素質。在思政教育隊伍素質提升,首先需要加強的就是教師觀念上與時俱進,能夠將時代的新鮮元素整理加工后引入課堂、引入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其次就是在具體業務操作能力上方面做到得心應手,將新媒體技術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來,發揮其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可接受性;再次就是加強思政隊伍的內涵建設,提升思政隊伍的傳統文化修養,在教育實踐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有機結合,更好的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總而言之,新網絡媒體的發展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全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醫學院校來說,把握醫學生的特點,及時轉換教育觀念,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優勢,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勢疏導,才能在未來的思想教育建設中游刃有余,才能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促進大學生身心發展,從而造就更多健康、睿智、博學的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 沈壯海、段立國.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及其發揮[J]. 中國高等教育2015.10.

[2] 梅清海. 對心理教育與思想教育相關性的思考[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

[3] 徐啟東.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4] 張耀燦. 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曾茂菊. 不容忽視先進層的思想教育[J]. 懷化師專學報,2001,(4).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醫學生挑戰
論中職醫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醫學生職業道德畢業論文考試的實踐與思考
醫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缺失現狀調查報告
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啟示
嘰咕樂挑戰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