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服務機制,清晰職能定位

2020-12-23 04:56霍力劉賽民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職能定位公益

霍力 劉賽民

摘要:從文化館的免費開放到保證群眾基本文化權利的均等化,從文化服務的免費提供到滿足群眾多樣性文化需求的優惠服務,文化館的職責與使命一直在不斷的與時俱進。本文試圖通過對文化館服務現狀的分析,解讀新時代下政府對文化館職能的要求和期望,提出文化館應關注服務機制創新,以創新思維協助政府承擔起意識形態話語權把握的職責,以社會效益為優先來擔負起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最終滿足政府和群眾對文化館的期許。

關鍵詞:服務機制創新;公益;職能定位

新時代下文化館服務機制上的三個困局

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明顯增強,對政府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日趨渴望。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多次提到,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與群眾對于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不能滿足、不相匹配的矛盾也同樣存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文化館責無旁貸,應思考如何進行服務創新,以更好的定位自身職能為解決這一重要矛盾提供答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2017 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我們可以了解到文化館近期的工作成果和服務現狀,具體如下:

年末全國共有群眾文化機構 44521 個,比上年末增加 24 個。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 33997 個,比上年末減少 243 個。年末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從業人員 180911 人,比上年末減少 1119 人。全年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共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1]197.86 萬場次,比上年增長 7.6%;服務人次 63951 萬,增長 10.5%。年末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共有館辦文藝團體[12]8241 個,演出 15.82 萬場,觀眾 8229 萬人次。由文化館(站)指導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體 41.67 萬個,館辦老年大學 865 個。我們可以看到,文化館在普惠性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上已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但與圖書館、博物館等專業性明確的文化機構相比仍然有以下困局:

1.服務內容定位略顯模糊

與主營業務”相對穩定、服務方式相對成熟“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而言,文化館沒有國際慣例可供參照,功能定位亦不太明確。

文化館服務對象廣泛、內容豐富、方式靈活、變量過大、邊界不清,功能定位有一定難度。所以梳理文化館業務的核心、外圍及關聯業務對于文化館的功能定位將有所裨益。

2.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和經營服務靈活性不夠

政府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要直接提供公共文化產品。文化館目前作為政府領導下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機構且以公益為主,一方面賦予文化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公益性文化藝術服務和文化藝術普及工作的使命,一方面還可以提供經營性質的差異化文化服務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如何處理好文化館的公益性與經營性之間的關系將是現階段文化館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

3.文化館的功能定位和治理目標不夠清晰

文化館作為在黨和政府在文化服務方面聯系群眾的重要橋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龍頭單位,是作為文化服務的被購買方之一與非政府背景的社會力量參與市場角逐,還是被賦予組織、統籌和協調的職能作用,進行社會化購買以豐富文化服務的供給?在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的進程中,文化館應當如何參與?如何創新服務?

新時代下文化館實現服務創新成功的三個關鍵

在新形勢下,面對群眾高漲的個性和共性的文化需求,文化館應力求實現服務創新的突破,比如可以采用新穎的文化內容,多維度的服務方式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各類公共文化需求;以群眾文化服務需求為核心,讓公共文化服務更接地氣,重視群眾的評價和反饋,創新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意見征求形式;創新質量保障機制才能以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吸引群眾。文化館應以服務機制創新為龍頭來成功保障服務創新的實現。

在服務機制創新上需把握好如下三點:

文化館的業務梳理對于實現服務創新至關重要

對文化館服務的內容進行圖譜化調查和整理,對于不同的服務項目進行標準化定制,以服務內容的標準化來實現文化館的職能及服務效率的提升。

比如作為地市級的文化館,可以分別從兩個維度來梳理業務。從意識形態來看,在政府和上級文化館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道德建設的框架下,進一步分解明細的任務以保證有效達成目標。從具體工作內容來看,在政府和上級文化館的指導和要求下,對于公益文化藝術活動、文化交流活動、非遺保護等內容應作進一步細化,可以在意識形態要求的框架下對工作內容核心、外圍和相關業務繪制公共文化服務的圖譜,建立區別于圖書館、美術館等其他服務機構的服務清單和服務標準,最終幫助清晰文化館的職能定位,也能為文化館服務效能的大幅提升奠定基礎。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并不平衡,東西部有較大差異,同一地區農村和城市的差別較大,甚至城市里新城區和老城區因為人口年齡及教育程度的不一也有很大區別。作為地市級文化館應在政府和上級文化館的指導和圖譜框架下結合當地的文化基礎條件和服務現狀進行篩選,以甄選出適合本地區使用的服務內容圖譜,進行高效、定向的文化傳播和服務。

文化館業務開展應以社會效益為優先是服務創新的成功關鍵

作為政府直屬的公共文化服務部門之一的文化館,如果仍希望像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以政府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以提供公益性服務為主的模式,文化館則應在政府及上級館的指導下注意把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以提供多方位的公益性文化服務為主要工作目標,比如繼續深入免費開放、非遺保護及保證群眾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享有等等。而如果希望進一步調動文化館各類專業人員的積極性,改為以經營性為主的文化服務機構并參與市場競爭,進而成為社會化購買中被購買方之一的,應需解除束縛、放開手腳,保證給予在不突破政府要求的意識形態框架下自由發展,這樣也體現了對文化館完全經營開放發展的公平性。

根據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現狀,根據十九大的對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要求來看,地級市文化館應以公益性為主,經營性為補充。經營性的補充也僅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多樣性需求的補充手段,更多的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文化需求的任務應交給社會機構,但文化館可以借助于自身網絡遍布的優勢協助政府作好管理工作。當然文化館經營性的適當保留體現了一定的壓力和危機感,可以刺激文化館服務的更新換代,可以是提升服務效能的一個手段,但不應成這最終目的。具體而言,地級市文化館應著眼于如何更有效的傳承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非遺保護上,對于組織公益文化活動則需進一步深入開展更高層次的免費開放和普惠享有。

服務成果的評估與考核是文化館職能目標達成的關鍵

目前文化館與完全自負盈虧的機構不同,沒有完全市場化競爭的約束、生存及可持續性發展的壓力并不完全來源于服務對象的反應,收入也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所以厘清職能、制定清晰的服務標準,進行服務效能的考核、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將成為達到政府和群眾期望的重要關鍵點。這類考核的要求主要來自于三方面,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機構及群眾。

1)政府作為文化館的資金提供者,同時也作為上級機構管理者,不僅在意識形態的主動權上提出要求,也提出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和工作職能要求。而地方政府和文化館應根據國家指導標準,結合當地文化服務現狀、財政情況和群眾需求,根據上述的地方文化服務圖譜制定本地區的文化館服務標準。地方政府在提出面向均等化文化服務的標準要求時,應注意兼顧城鄉均等、區域均等和群體均等這三個方面的考量。

在制定要求和效能考核時,也需涵蓋免費服務和優惠服務。免費服務是相對的無差別式服務,更多考慮的是達成群眾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這部份內容會占用過多的公共資源,這種供給式服務可能不利于群眾的自主選擇和參與。而優惠服務的提供,更能貼近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這種由于政府部分補貼、群眾部分自費的方式,不僅能夠吸引更多群眾的積極參與,而且還能獲得更好的滿足感。

2)目前在全國不少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進行法人治理結構的積極探索,不僅吸納了各界代表參與管理,還在構建公益性目標為導向的內部激勵、服務績效考評上作出了有益的嘗試。理事會作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核心組成部分,為相對獨立于政府和各級文化館的第三方組織之一,可以在服務的標準化及效能評估上憑借著其相對的獨立性對文化服務進行更為可信的評估。由于在中國現行體制下的法人治理結構實施結果表明仍存在社會力量的參與度較低、發揮作用有限等問題,所以法人治理結構的功能實現也應該分步走。在現階段,理事會的職能無法全盤照搬西方的法人治理體系,可以形成以政府主導、理事會參與管理,提供咨詢方案并先行建立社會評議的反饋機制??梢愿赜趯τ谖幕^服務內容圖譜的建議和要求、服務內容標準化的制定、服務效能評估和群眾滿意度等方面的職能體現,這對于以政府撥款為主,公益性服務為主要職能的文化館達成政府和群眾的期望極為關鍵。

3)各類群眾作文化館服務的主要受眾,對于文化館提供的文化服務是否滿意最有發言權。就現狀而言,各地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投入很大,但效果有些差強人意,原因在于文化服務的提供與群眾的文化需求并不完全相適應。文化服務的內容、標準化與群眾的實際需求有矛盾,文化服務的效果與群眾的期望有差距。所以在制定文化服務內容圖譜時,應證詢社會各階層群眾的意見,捕捉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群眾的文化需求和習慣,有效提供區配的文化服務。也需要引入群眾代表進行服務效果的評定,獲取群眾的反饋并進行不斷的修正,獲得政府及社會群眾對于文化服務的認可,最終實現文化館的職能目標。

文化館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最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多種文化需求,更能突出地承擔現階段政府對傳承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歷史使命的要求。文化館應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創新的道路,清晰的定位自身職能,貼近人民群眾的需求,最終才能成功實現服務創新。

參考文獻:

[1]戴珩.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的文化館建設與服務.2015.

[2]巫志南.免費開放背景中文化館功能定位思考[M].[藝術評論].2012.02.043,10-12

[3]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全文).2017.12

[4]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2017 年文化發展統計公報.2018

[5]李國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公共圖書館發展《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解析[M].前沿論壇,2015.05,4-12

[6]王全吉.浙江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研究[B].前沿論壇,2013.11

作者簡介:霍力(1975.6—)男,民族:漢,籍貫:江蘇鎮江,學歷:本科,職稱: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劉賽民(1974.10—)男,民族:漢族,籍貫:江蘇.句容,學歷:大學,職稱: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服務。

猜你喜歡
職能定位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基層檢察院檢委會規范化建設路徑探析
新時期政工工作的職能定位與新模式
街道辦事處的職能定位與和諧社區的構建
縣級教師進修學校職能定位的思考
環保公益海報
最高法巡回法庭制度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