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地區產業創新能力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2020-12-23 04:53陳悅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西部制約因素

摘 要:隨著我國產業轉移與承接的逐步發展,西部地區在產業承接中的創新能力較低的問題日益突出,東西部在產業創新能力上差距較大,影響了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本文通過對產業創新的理論研究和對西部地區的走訪調查研究,分析了制約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七個因素,并簡單的提出了應對的策略,希望能為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提供一些支持。

關鍵詞:西部;產業創新;制約因素

一、產業創新的提出

早在1912年,美國的熊彼特便提出了創新理論,認為應將創新融入生產體系,產業創新思想開始萌芽;到了1960年,坎寧安首次提出了“產業創新”一詞,在其出版的《產業創新》一文中對創新的困難及創新與產業差異、產業比較等問題進行了研究;英國學者克里斯·弗里曼和洛克·蘇特在1972年出版了《工業創新經濟學》一書,對產業革命以來的產業創新發展進行了梳理分析,總結了創新經濟學的主要現象和規律,這是產業創新理論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美國的邁克爾·波特在其著作《國際競爭優勢》中提出了著名的“鉆石理論”,將產業經濟與創新系統相結合。隨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產業創新這一研究領域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取得了許多優秀的成果。目前為止影響最為廣泛而深刻的關于產業創新的著作是澳大利亞道格森教授所著的《創新聚集——產業創新手冊》一書,該書對產業創新的本質、特征、影響因素及未來挑戰等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

目前國際學界普遍認為創新可劃分為三個層面:微觀層面的企業創新、中觀層面的產業創新和宏觀層面的國家創新,處于中間的產業創新既是企業創新的集成和體現,又是國家創新的驅動。而創新的模式主要有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再創新三種形式,不同產業類型、不同區域所適用的創新模式也不盡相同。

我國早在上世紀末就開始了產業創新的研究,在2005年之后日益得到重視,研究成果逐步增加,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帶動了產業創新研究的快速發展,主要集中在產業創新能力評價和產業集群效益分析這兩個問題上,為我國的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理論支持。

二、中西部產業創新能力發展現狀

隨著東部地區向西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即為西部地區的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西部地區的產業承接效率、區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都越來越需要產業創新,需要提高西部地區的產業創新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18年印發了《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對于各地產業創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給予了規劃和指引,內容涉及了產業創新的環境支持、政策支持、產出投入、創新績效、創新基礎等各個方面。然而,目前我國主要的創新高地依然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西部地區的創新能力發展較為緩慢,在復旦大學發布的《中國城市和產業創新力報告》中,中國城市創新指數的前20名只有3個來自西部,分別是成都市(第8名)、西安市(第10名)、重慶市(第16名);前不久發布的《2020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中,進入前10位的西部省區只有陜西?。ǖ?位)和重慶市(第10位)。由此看來,西部與東中部在經濟發展、產業規模、創新能力等方面差距都比較大。

三、制約因素

制約西部地區產業創新能力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進行盡可能全面的分析,找出痛點,才能對癥下藥,加快西部地區產業發展,提升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縮小東西差距,提高我國整體的經濟發展質量。

(一)資本因素。充足的資本是企業生存的基本要素,是產業發展和創新的基礎,西部地區大多還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從政府層面來看財稅收入不高,無法為當地的產業研發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從企業的層面來看,西部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和高利潤的地方性企業,以低附加值的中小企業為主,自有資金非常有限,而由于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等問題,也無法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因此能夠投入技術、服務等創新研發的資金嚴重缺乏,創新的資金支持不足,是影響西部地區產業創新的最為重要因素。

(二)勞動力水平。我國目前資金、人力等整體呈現分布不均衡的狀態,人財物依然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并且集中度日益升高,西部地區許多都是人口凈流出地區,青壯年勞動力較少,同時,由于經濟、政策等問題導致西部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弱,高層次人才缺乏,除了部分公職人員和大中型企業的高層,大多數勞動力普遍學歷中等,職業素養不足,更沒有創新意識,無法為當地的產業創新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足夠的人才支持。

(三)技術基礎。一方面,西部地區的各項產業起步較晚,發展也比較慢,缺乏技術研發的經驗和成果,許多產業使用的還是比較老舊的技術,產能低能耗高;另一方面,西部地區二三產業占比較少,且很多來自于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雖然能夠在產業承接初期借鑒東部地區的管理模式和技術經驗得到較快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卻逐步形成了對東部地區的技術依賴,導致西部地區無法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創新研發體系,無法培養自己的創新型人才隊伍,也沒有自己的創新性專利,既沒有進行自主創新的基礎,又沒有進行引進再創新的動力,長此以往,對西部地區的產業創新發展極為不利。

(四)市場基礎。對于西部大量中小企業來說,客戶群體集中在當地附近區域,對外銷售較少,用戶規模比較小,部分外銷的產品也是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沒有面向終端客戶,這部分客戶雖然采購規模比較大,但是對于企業的產品要求相對不高,加之利潤微薄,這就導致了這些企業進行創新的驅動力不足,進而影響了區域內的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的發展緩滯。

(五)政策因素。西部地區由于資金、環境、管理人員經驗等的限制,在產業創新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小,同時部分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產業經濟或區域發展治理的相關基礎,雖然有支持產業創新性發展的初衷,但是在政策的制定上沒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些政策照搬東部經驗,不符合區域特點和產業創新的要求,達不到預期的發展效果。

(六)智能化水平。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于生產服務的各個領域,與此形成對比的是,西部地區的許多企業依然使用的是未更新換代的機械設備,部分設備甚至已超期使用,不論是管理、服務、生產的智能化水平都還比較低,這些低效高耗的設備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了生產經營成本,也消耗了從業人員更多的時間精力,直接導致了企業的經營者、技術人員等用于總結和創新的精力較少,影響了產業整體創新能力的發展。

(七)文化特性。雖然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幾十年,開放進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但是西部地區相較于東部地區開放更晚,因此,農耕文明的殘存影響更為明顯,尤其是其中的封閉性和容易滿足的特點影響最大,與現代商業文明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許多縣級以下的區域依然保留了封閉的發展圈子,對外來的技術和文化不夠包容,對現有生活容易滿足,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整體的創新意愿并不強烈。

四、應對策略

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癥結,各個層面都需要參與進來,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效率。政府方面首先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企業的自主性,其次是爭取更多的財政支持,并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協調,為當地產業的發展創新提供資金保障,第三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后結合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讓政策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發揮作用,第四是盡量提供更多的職業教育和創新教育,營造積極開拓的氛圍,提高勞動力水平,強化競爭意識;企業方面需要改善資金的使用結構,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到企業服務,并將目光放得更長遠,投入更多的預算用于本土人才培養和研發創新,逐步擺脫技術依賴。

參考文獻

[1] 章曉珠.“互聯網+”視角下的我國產業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4)

[2] 何立春.企業科技創新與財稅政策激勵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47)

[3] 王志玲,燕光譜.青島城市創新能力與制約因素分析[J].科技和產業.2019(7)

作者簡介:陳悅(1987-)女,廣西百色人,百色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經濟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產業經濟等。

猜你喜歡
西部制約因素
西部市級公共圖書館“兩標準一規范”應用研究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地區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我國乒乓球運動消費的制約因素探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制約阜陽市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制約因素的探討
基于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模型的西部國際型物流樞紐城市選擇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