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往與“人”

2020-12-23 04:53彭凡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交往馬克思

摘 要:交往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人類社會產生與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交往活動。同時交往理論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生產實踐來探索交往問題,為人的發展的研究提供了獨特視角。

關鍵詞:馬克思;交往;交往理論;人的發展

交往蛻變于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之中,受到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密切關注。心理學上,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心靈接觸或直接進行交流溝通,達到一定的認知;社會學上,交往是指人們完成特定的交往行為、行動而形成的特定的社會聯系;語言學上,交往表示人與人之間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的語言符號的交流;而在傳播學中,交往的解釋中則更為狹隘,它指的是一個特定的信息資源經過信號源傳達且不斷反饋,從而實現傳播目的。作為哲學范疇的“交往”,它則指的是人時候特有的相互往來關系的一種方式,亦及人與他人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存在方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最早提出“交往”概念時,用的詞就是“Verkehr”。當然,所表達的意義是極為廣泛的,包涵個人、社會團體、許多國家的物質和精神上交往。

根據研究的側重,形成了不同的理論派別。即交往實踐說,這種觀點重點突出交往的實踐屬性與特征。認為交往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內部,是歷時和共時的不同實踐主體之間以變革世界和生存環境為目的的相互之間的溝通、制約、滲透、影響、改造等實踐活動。

社會互動說,認為交往就是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或人群共同體之間物質的和精神的交換過程,是為了實現其活動、能力、成果的交流、溝通和互補而進行的能動的相互作用,是一種實現了的“社會互動”。

語言中介說,用狹義和廣義區分將其區分開來。他們把交往視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手段或中介。西方某些哲學家的交往理論是通過語言問題間接表述的,在他們那里交往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有的哲學家如哈貝馬斯甚至認為交往就等同于語言。

主體際關系說,認為交往既不是實體范疇,也不是屬性范疇,而是關系范疇。交往是辯證唯物主義普遍聯系的觀點在社會歷史領域的推廣和應用。交往本質上是在人與人之間實現的實踐關系,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相互關系等。

雙重關系說。亦及是認為交往標志著人、社會與自然;人、社會之間相互作用的哲學范疇。交往關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生產的交往,具體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二是社會關系生產的交往,具體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二者聯系不可分割。精神生產的交往一般包括在上述二者之中,是其發展的高級形式或特殊的表現形式。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論述的交往、交往方式的概念,便是不成熟的、有待被生產關系取代的過渡性概念,生產關系概念由交往、交往方式術語演變而來的。馬克思提出生產力決定交往形式,交往形式必須和生產力相適應的原理,并以生產力為基礎,對人與社會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歷時考察和理論分析。他認為,人們的社會關系并不神秘,他是隨著生產需要的發展起來的。人最初的社會關系是人們為了進行物質生活的生產和人機體的存續而建立的血緣家庭關系,人們在這種關系中從事生產活動和各種交往,分工也只是限于自然分工。

人們之間的這種唯一的社會關系,直接地就是他們的物質生產關系,“后來,當需要的增長產生了新的社會關系,而人口的增多又產生了新的需要的時候家庭便成為從屬關系了?!盵1]交往關系也只是隨著產品的增長和社會勞動分工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產品越來越豐富,交往就愈密切。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之中,交往已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到“交往”大多數指的是物體或人與物之間交往轉移和信息資源之間的共享等。

馬克思對“交往”有其獨特的思考,在馬克思著作中均對“交往”有所提及,如在他1841年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差別》中通過一系列的研究闡述兩者之間的差別,批評了德謨克利特的機械決定論,他高度贊揚了伊壁鳩魯將自主性的理念引入了原子運動。馬克思也將其類比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在馬克思看來,人與人的交往類似于原子的偏斜運動,離不開人的自主活動?!八砸粋€人,只有當同他發生關系的另一個人不是一個不同于他的存在,這個人才不再是自然的產物?!盵1]P134只有交往活動才能讓人脫離自然屬性。

人是自然存在物同時人也是社會存在物,人為了生存,必須與自然與他人進行交往,因而交往與人類社會的產生具有共時性。對人本身的思考可以說是從人發現自身時就開始的。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一句經典的名言:“未經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边@表明人對自身零散的思考已然出現且必定是永恒存在的話題?!笆状螐睦碚撋习讶俗鳛榫哂腥烁衽c人權的個體來看待,研究個人間的交往關系,那還是資產階級思想家出現在歷史舞臺之后的事?!盵2]p23

“迄今為止的一切交往都只是在一定條件下個人的交往,而不是作為個人的交往。這些條件可以歸結為兩點:積累起來的勞動,或者說私有制,以及現實勞動如果二者缺一,交往就會停止?!?[3]p207馬克思在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大背景下,注重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相互作用,渴望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前提下來促使共產主義革命的成功。這比哈貝馬斯則針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問題,注重建立一個在主體間性基礎上的話語共識,渴望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通過交往理性,促使交往兼顧相互利益的世界公民意識的形成,促使一種世界主義民主制度的內涵更加豐富。

哈貝馬斯雖然承認馬克思關于技術進步是社會發展重要因素,但他不主張馬克思用生產力、生產方式的發展作為人們交往、交往形式、交往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這就會把我們引入到一個誤區即當我們在追求發展以及社會進步的時候把希望寄托于“理性”,這是不可取的一面,但一方面哈貝馬斯之所以過分的強調理性的原因是“人”這個生物是需要理性來支撐的,往往人是非常復雜的,假如缺失了理性我們的社會便會被人的不自覺而造成的無法挽救的傷害。從這個意義上看,雖然哈貝馬斯的“理性”或“工具理性”有其形而上的一面,但對于指導人的實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人自身有其復雜性,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起時代的精神,實事求是,要認識到現代化不僅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層面,而且在人與人的關系層面上同步進行。避免理論上的狹隘性對于我們做什么樣的人以及做什么樣的事具有重大的意義。

隨著人類大步邁進21世紀,人類進入一個新全球化時代。新全球化時代,就是交往實踐的新時代?,F階段我們仍然出現許多的問題,亟需我們去理性分析與妥善解決。在經濟上,貿易具體體現在貿易保護政策;英國舉行公投脫離歐盟沖擊了哈貝馬斯心中理想型的聯合共同體;不法分子在網絡之中為所欲為;日本國家大肆捕殺鯨魚破壞海洋生態等等這些問題都將是我們新時期的交往所遇到種種難題,都值得我們去反思,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反思我們行為正確與否,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對我們“人”本身作為對象來進行的反思。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4頁.

[2] 韓紅.《交往的合理化與現代性的重建-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的深層次解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3.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7頁.

作者簡介:姓名彭凡(1994.9),男,漢族,重慶,碩士,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410120,實踐哲學

猜你喜歡
交往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馬克思妙計催書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少數民族大學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徑的思考
論高校體育教學中交往框架的構建
突圍與重構——小學科學課堂中師生交往的真效性實踐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親子依戀對孩子身心發展影響研究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