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的路徑探析

2020-12-27 13:56王金玲杜宇彤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集體利益個人利益集體主義

王金玲 杜宇彤

(鞍山師范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7)

集體主義作為我國社會弘揚的主旋律,在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引領社會風尚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9年10月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指出,由于“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蝕和網絡有害信息影響,道德領域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仍然比較突出;一些社會成員道德觀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惡、美丑不分,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損公肥私”[1]。因此,新時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通過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引導社會成員明確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根本一致性,從而激發和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堅持黨的核心領導,時刻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有如此,全黨全國人民才能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才能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的理論基礎及其時代必然性

集體主義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主張通過集體來實現個人自由的一種價值觀,“集體主義是一切言論行動以合乎廣大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為最高標準的思想”[2]。集體主義的要義在于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要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代表著社會成員共同利益的真正集體,進而才能形成集體主義思想體系,指導社會成員真正踐行集體主義。我國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集體主義必然成為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流。弘揚集體主義精神,就要對社會成員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社會成員樹立明確的集體主義觀念、增強熱愛集體的強烈情感、形成良好的集體主義行為習慣。

(一)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的理論基礎

加強集體主義教育,離不開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馬克思恩格斯集體主義思想是開展集體主義教育的根本理論依據,“集體主義教育”相關理論為開展集體主義教育提供了科學指南。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提出了關于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以集體利益為導向處理集體與個人利益關系、集體主義的概念等豐富思想。他們認為,集體主義思想產生于人類的勞動實踐。個人的發展離不開集體,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所謂集體,就是基于相似的社會境遇(比如大致相當的經濟、政治地位和由此所帶來的相似的需求和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在處理社會實踐問題時具有相似價值取向的群體。對于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馬克思認為“每個人為另一個人服務,目的是為自己服務,每一個人都把另一個人當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3]?!币簿褪钦f,每一個個體要想實現自己的個人利益,都必須通過他人的幫助,在互相幫助中共同利益才能產生。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集體主義的價值追求是協調個人利益與集體主義的發展,從而達到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并使每個人的利益得以全面實現。1877年,恩格斯在寫給意大利社會主義者的信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集體主義”概念,提出集體主義是符合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應該堅持的價值原則。馬克思恩格斯集體主義思想為開展新時代集體主義教育提供了根本的理論依據,對于廣大社會成員明確集體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內在關聯、調動和發揮個人在集體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個人在維護和實現集體利益的過程中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關于“集體主義教育”的理論為我們進行新時代集體主義教育提供了直接理論指導。集體主義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展。馬卡連柯在《教育目的》一書中論述了集體主義教育的三個理論:“一是平行教育影響理論。即教育要針對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這樣才能形成真正的集體主義精神。二是前景教育理論。即教育者通過向集體提出新的目標來激發集體的活力。三是平等教育理論。即只有平等,大家才會齊心協力,集體的力量才會壯大[4]?!边@就啟示我們在新時代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時,必須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確立全民族共同的奮斗目標、構建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秩序。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全體社會成員的集體主義意識、形成集體主義合力,才能眾志成城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蘇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誕生》一書中論述了集體的教育力量。他認為,“只有人們參加共同的活動,并展現出從事勞動的高尚思想面貌時,集體才會成為一種教育力量[5]?!庇纱丝梢?,想要增強集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就需要社會成員有一致的目標并參與到共同的活動中去,通過集體活動來培養社會成員的集體主義精神。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必須依靠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奮斗才能實現,這就需要教育引導社會成員牢固樹立集體主義精神,將“小我”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大我”之中,在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奉獻自我的過程中書寫每個人的人生華章。

(二)新時代中國發展必須加強集體主義教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協力、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要實現這一偉大夢想,就必須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引導他們積極投身于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并在此過程中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不斷強化其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時代使命感。

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到建國一百周年時,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戰略目標。這是黨中央向全體中國人民發出的新時代號召,直接關系到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不僅需要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更需要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皥F結是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障[6]?!敝挥星袑嵓訌娚鐣髁x集體主義教育,不斷夯實和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集體主義意識,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關系,才能為新時代中國發展提供最深厚和最持久的力量支持,才能凝聚起14億中國人的集體力量,推動我國早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拔覀円獦嫿ǖ纳鐣髁x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7]?!奔w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價值原則,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遵循。集體主義所主張的個人與集體和諧共生、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同步協調發展,恰恰反映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體現的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集體和諧的價值追求。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集體主義為價值導向,一方面社會集體要為社會成員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導社會成員在實現自我發展過程中必須立足于國家和社會的集體發展需要,自覺協調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集體主義強調公平和正義的統一、他律與自律的一致,這都體現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和本質要求,而且也完全符合每一位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這就要求通過加強集體主義宣傳教育,使廣大社會成員了解、認同并接受集體主義原則,并引導他們將集體主義原則融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和實踐中,真正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不斷彰顯和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是培養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觀的需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人民為中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社會主義道德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8]?!鄙鐣髁x道德觀不是自動生成的,它的形成需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的引領,因為道德觀是一種社會性、全局性的價值取向,而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往往受到個人動機和利益的支配,與社會價值取向不完全一致、甚至出現矛盾。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價值的一元導向,但同時也是多樣化個人價值取向的總指針。因此,加強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既要教育引導社會成員樹立以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為先的價值追求,同時也要尊重和維護每個社會成員對正當個人利益追求的權利。只有科學把握集體主義教育的根本原則,才能通過扎實有效的教育宣傳工作,培養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二、新時代加強集體主義教育的創新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隨著國家間聯系的日益密切,西方國家一些錯誤思潮不可避免地傳入我國并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嚴重沖擊和動搖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主流社會意識地位。對此,國家要加大對集體主義教育的政策指導,學校和社會要承擔起對學生和廣大社會成員開展集體主義教育的主渠道責任,而廣大社會成員也要自覺提高集體主義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探索出一條“統籌協調、知行合一”的新時代集體主義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從國家層面加強集體主義教育

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政策引導?!缎聲r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是新時代加強集體主義教育最直接的政策依據,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為弘揚,但突破公序良俗底線、妨害人民幸福生活、傷害國家尊嚴和民族感情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全體社會成員在道德建設中,要始終遵循這一原則,要自覺培養集體主義意識,要將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相融合。在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社會成員要自覺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相結合,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建功立業,真正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集體主義教育價值引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全過程,貫穿于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集體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最重要的價值理念之一。國家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價值觀的過程中,要強化對社會成員的集體主義精神培育和引領,尤其是要結合集體主義的新時代內涵,科學揭示其與西方價值觀的本質區別,明確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一致性,從而充分發揮其在凝聚每個社會成員力量、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方面的重要精神動力作用。

樹立集體主義教育典型模范。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中強調,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身上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9]。英雄模范承載著社會主流意識,代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和方向。英雄模范都是來自于現實生活的平凡人,卻又在強大精神動力的指引下創造出不平凡的成就,因此對其他社會成員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國家通過樹立典型模范人物,弘揚他們不平凡成績背后的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以此來教育和引導全體社會成員,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激勵他們像英雄模范那樣為了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去堅守、去奮斗,共同譜寫新時代人民共和國的壯麗凱歌。

(二)從學校層面加強集體主義教育

開發集體主義教育集體活動。學校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多開發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并創造條件讓每位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進而提高他們對集體的榮譽感和歸屬感。通過開展課上小組協作學習、課下集體勞動、集體進行實踐學習等素質拓展活動,一方面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們的個人才華、體現其自身價值,同時更可以教育引導學生們在集體活動中形成熱愛集體、關心集體的自覺,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

豐富集體主義教育主題活動。學校要以班級為單位,定期開展以“團結”“集體”等為主題的班會、演講、觀影等教育活動。在活動期間,教師可以和學生分享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或視頻,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評述,引導學生認識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集體、個人價值的實現是與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分享關于“團結”“集體”的事例,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來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觀。

拓展集體主義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要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到社區進行志愿者服務、到養老院和福利院進行捐助和慰問等。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多角度了解社會生活實際,增強他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體現學生在社會和集體中的價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只有在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才會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與集體使命,才能真正樹立起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奉獻的集體主義觀念。

(三)從社會層面加強集體主義教育

建好集體主義教育社區陣地。社區是社會的縮影,是社會成員的生活基地。新時代加強公民的集體主義教育需要更好地發揮社區的宣傳教育主陣地功能。社區工作人員要利用社區展示板、公示欄等,多展示典型事例和人物以營造集體主義文化氛圍;要多在社區娛樂場所、社區廣場、服務中心等場地開展集體主義主題活動,并調動和鼓勵社區成員參與其中,幫助他們在集體主義的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中真正樹立和堅定集體主義意識。

優化集體主義教育新媒體平臺。新時代開展集體主義教育離不開新媒體網絡平臺。在信息化時代,利用新媒體來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需要加強對相關主題網站、APP以及公眾號的建設和完善,持續推送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同時利用官方認證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大力宣傳集體主義精神;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組織社會大眾進行集體主義典型人物及事件評選、主題作品征集等活動,從而增強社會成員集體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強化集體主義教育社會機構載體。各地要重視建立并完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教育機構,并鼓勵社會成員多走進各類文化教育場所接受社會歷史文化教育。社會公共教育機構要主動發揮在新時代集體主義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將集體主義教育內容融入社會歷史文化宣傳教育活動中,使社會公眾在接受文化熏陶中提升集體主義意識、增強集體認同感和社會歸屬感。

(四)從個人層面加強集體主義教育

提高集體主義自我教育的自覺性。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教育和措施引導,培養社會成員養成集體主義理論學習的自覺性。社會成員要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認真學習和科學把握新時代集體主義科學內涵與時代特征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中堅持以集體視角看待個人利益,正確認識個人與國家、社會、集體的關系,在實現集體奮斗目標中不斷提高自我價值,自覺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深化集體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情感是社會成員形成集體主義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加以培養和深化。我國目前有很多社會公益團體,而絕大多數公益團體的成立宗旨蘊含著集體主義精神。當社會成員參與這些公益團體組織的公益活動中(例如志愿者、義工等)時,不僅幫助了他人、體會到了奉獻的快樂,也實現了自我的社會價值。因此,鼓勵更多的社會成員自覺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是深化社會成員集體主義情感的有效途徑。

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信息化是新時代的重要特征。每位社會成員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提高辨別各種反動、消極信息的能力,特別是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多獲取主渠道、主旋律社會意識信息,堅決抵制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的侵蝕,樹立正確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從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事業發展中為國家、社會和集體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歡
集體利益個人利益集體主義
關于將集體主義引入經濟理論的思考
論中國語境下集體主義的教育意蘊
集體主義教育:從個體出發建構共同體
《大魚海棠》個人與集體利益的價值沖突
集體主義話語權的重構
社會質量理論視角下鄉村社區治理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
為馬克思的集體主義辯護
漫畫哲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