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患者臨床治愈后醫學隔離觀察期間開展康復治療的幾點思考

2020-12-28 00:33王永福鄭棟華李拉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74期
關鍵詞:治療師醫學康復

王永福,鄭棟華,李拉

(貴州省職工醫院,貴州 貴陽)

0 引言

2019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全國,黨中央迅速部署,全面加強領導,全國各地交通管制、聯防聯控等強有力的隔離措施相繼施行。時至今日,防疫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大量患者治愈出院。本院作為貴州省內治愈患者醫學隔離觀察定點收治醫院,將對全省治愈患者進行14-28d不等的醫學隔離觀察,期間如何對介入康復治療?保證康復治療有效性的同時怎么避免感染等若干問題,現就此提出幾點思考,并整理如下。

1 COVID-19的概念

2019年12月,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2020年1月底,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將其命名為“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2月8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NCP)”;2月11日,世衛組織將其正式命名為“2019 冠狀病毒?。–OVID-19)[1]”。

2 COVID-19的對感染者造成的影響

COVID-19可能侵犯循環、消化血液等多個系統,但主要累及肺,重癥患者可能有呼吸困難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呼吸功能嚴重障礙表現[2,3]。因受疾病本身的影響,加之活動不足、情緒情感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心肺、心理、體能等身體機能的下降,最終使患者出現個體活動、日常生活活動及社會適應等能力的下降。

3 對COVID-19感染者治愈后進行醫學隔離觀察的影響和康復治療意義

3.1 醫學隔離觀察的影響

在醫學隔離觀察期間,本院對所有患者采取“單間隔離”,所以,活動空間相對狹小,對患者身心均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患者可能會因為活動的減少導致體能的下降,又或者因為隔離原因,一定時間內不能與親人見面和朋友聚會而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情感障礙。

3.2 康復治療意義

因本身疾病累及全身多個系統及醫學留觀期間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使得患者可能出現心肺功能下降、體能減弱、心理情緒障礙等改變,在此前提之下,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康復干預方案,能夠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幫助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4,5]。

4 COVID-19感染者治愈后醫學留觀期康復介入的不利因素

①增加交叉感染風險;②患者依從性差不便于治療工作開展;③康復治療師不能“一對一、面對面”指導,導致動作不規范、引起拉傷、摔倒等可能;④基礎疾病較多及年齡較長、體質較差者對康復耐受能力較差;⑤可能會誘發其他不適。

5 COVID-19感染者治愈后醫學隔離觀察期康復介入的若干問題

5.1 康復對象

根據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有關文件要求,需對治愈患者進行醫學隔離觀察和開展必要的康復治療。本院作為貴州省“新冠”患者出院后的集中收治定點醫院,積極對省內治愈患者開展醫學隔離觀察和康復介入。

5.2 康復目標

改善醫學隔離觀察人員的呼吸困難癥狀及功能障礙情況、減少并發癥、降低活動不足所致的影響,緩解患者情緒情感障礙,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其早日重回家庭和社會。

5.3 工作方法

為充分避免人員交叉感染、節約醫療防護用品、科學施治,特采用“臨床+康復”的學科協作模式,由治療師、責任護士、管床醫生三者共同進行臨床評估與康復評估,治療師將評估情況上報康復工作組,經由康復工作組共同協商后制定個性化的康復干預方案。具體康復方案的實施前需治療師與責任護士充分溝通后進行;實施途徑采取護理人員進入病房指導或利用微信視頻或語音;實施過程需盡力兼顧“一對一、面對面指導+自我訓練”相結合的特點。

5.4 康復內容

康復功能評估:

①呼吸功能評估,采用mMRC等量表進行評測。

②軀體功能評估,采用徒手肌力檢查、維持蹲姿時間、單腿站立、仰臥卷腹、坐體前屈等對肌肉適能和柔韌性進行評測。

③6分鐘步行實驗[6],評估患者心肺適能,在測試前后盡可能對患者血壓、心率、氧飽、疲勞度、呼吸困難度等進行測量。

④心理功能評估,采用 MSSNS、SDS、SAS、HAMD、HAMA等心理評估量表進行評測。

⑤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估,采用MBI評定量表等進行評測。

康復治療計劃:

①呼吸功能訓練

a.呼吸模式訓練:包括縮唇呼吸、調整呼吸節奏等訓等。

b.呼吸康復操: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選擇在不同體位下完成,如臥位、坐位或站立位完成。

②軀體功能訓練

a.有氧運動:應堅持“三因制宜”(因人、因時、因地)原則。采用原地踏步、慢走、慢跑等運動形式。運動應從低到高,循序漸進,以耐受為度,20-30min/次,3-5次/周。

b.力量訓練:根據耐受情況,制定四肢及核心肌群肌力訓練計劃,3-5次/周。

③心理治療

由專業的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生等組成心理治療小組,通過醫院廣播系統播放輕音樂,將相應的技術和康復訓練方法結合使用。針對特殊人員則采取一對一的“話療”,以及微信、電話等方式,加強傾聽和宣泄,建立正向、積極的心理情緒情感[7]。

④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

對具有日常生活活動障礙患者逐步給予適當的日常生活動作訓練,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⑤中醫傳統治療

在COVID-19患者治愈后醫學留觀期間,應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優勢,融入中醫“治未病”等理念,采取中藥方劑和傳統運動療法如八段錦[8,9]等的結合,以“益氣健脾、益氣養陰、化痰通絡、疏經通絡”之法達“扶正祛邪、增強體質、去除疫病”之目的。

⑥營養治療

此階段的患者除了“新冠肺炎”遺留的問題外,都存在著一定的亞健康問題和基礎疾病,為此,需營養專家整體設計營養方案在做好充分的營養和能量供給的同時也防、治并進。針對“三高”及兒童等特殊人群,則采用“一人一策”供給營養。確保所有的康復患者均能一日三餐營養充足合理。

⑦社會、家庭康復

聯合患者所在地的政府給予相應生活、學習、工作支持、幫助,聯系患者家屬、朋友給予情感、物資支持[10]。

6 小結

目前,COVID-19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大量患者治愈出院,然而治愈出院后的康復意義深遠,尤其對采取醫學留觀患者而言,可能會因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醫學留觀而帶來新的軀體功能下降、情緒情感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下降,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等問題,為此,對醫學隔離患者做好康復介入工作、保證康復有效性、可行性、合理性,避免人員交叉感染;科學評估、精準治療、因人因時因地施治是康復介入的關鍵之舉[11,12],現今,對醫學留觀患者介入康復治療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也將會遇到更多困難和挑戰,后期尚需不斷優化和調整。

猜你喜歡
治療師醫學康復
上海護理(2022年2期)2022-11-28
康復??漆t院康復設備維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討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醫學縮略語(二)
歡迎訂閱2022年《護理與康復》雜志
2021 年上海國際造口治療師學校即將開班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醫學的進步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失眠男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